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996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引入与交流

1.展示,欣赏范作。

2.了解花的各种制作方法及各种物品的利用。

3.制作展示,通过制作了解方法。

4.学生尝试制作。

5.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知道色彩的搭配。

二.发现与尝试

1.欣赏范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2.归纳意见,引导认识纸花制作方法及其他物品如何来进行装饰以及色彩的搭配和简单的版面设计。

三.创造与辅导

1.用展示的方法比较学生典型作业有何不同。

2.比较不同材料装饰的不同感受。

3.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4.尝试探索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纸花进行装饰。

四.欣赏与评论

1.学生自评,讲述自己设计及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不足之处。

2.小组互评,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头论足,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

先组内,后组外进行。

3.教师总评肯定学生成绩,增强自信。

4.同学之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高自信心。

学习装饰方法

体验制作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装饰通讯录,学会装饰自己身边的小物品。

基本掌握色彩搭配规律,设计有创意。

装饰通讯录

装饰方法的选择

一.导入与尝试

1.教师出示通讯录,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

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学生制作。

3.教师出示已装饰的通讯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与感受

1.欣赏范作谈谈自己的制作方法。

2.教师归纳同学的意见,引导制作的要点:

字与画面的关系,色彩的搭配。

三.创造与指导

1.展示比较学生典型作业有何不同,加以改进。

2.比较字的文职不同的画面感受。

4.尝试探索应运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画面进行装饰。

1.学生自评,讲述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创意,还有哪些不足。

2.小组互评,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头论足,发现优点。

3.教育总评,肯定学生成绩,增强自信。

浅浮雕的基本知识

画、刻、剪的方法

体验玩泥的乐趣,了解画像砖的故事。

在多种方法的制作中,发挥创造性。

欣赏自己与他人的作品并能评议。

设计剪影的造型

造型简练,概括,清晰

一.导入与欣赏

1.出示红砖(六面体),说说其特征。

2.分析比较不同:

现在的青砖,红砖和画像砖相比较。

3.介绍画像砖的用途:

用于墓室壁画中。

4.通过比较,交流感受:

你喜欢哪一种?

二.发现与感受

1.观察画像砖造型的特点:

(泥板上有图案,有些还有框。

有阴文,阳文)

2.学习课本中的制作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装饰方法:

泥工的制作鉴于纸板画的制作方法。

三.尝试创作

1.互相交流设计的造型。

2.尝试设计新造型来装饰画像砖:

可设计成卡通人物或动物,要有故事内容。

3.以同一内容自成小组:

①涉猎;

②宴乐;

③种秧;

④动物。

四.展示与评价

1.小组交流制作经验。

2.班内将故事交流以。

3.多媒体介绍画像砖中的故事。

了解器物的造型

练习团、捏、压、搓、窝、接

发现各种器物的造型都与它的功能有关系。

在基本操作中,能发挥独创性。

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谈谈制作的得失。

抓住器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动脑解决操作问题

一.情景想象

1.媒体创设情景,欣赏:

展示“小小博物馆”。

分:

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斜射功能根据兴趣点击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认识器形的功能与外姓的设计的同意:

如分析“”,它是饮酒器。

外型较小,便于拿在于手,口上两个突起物,是为了温酒加热。

1.小组讨论:

比较古今酒器(从造型装饰这两方面分析):

更简。

2.交流感受:

说说你喜欢哪种器物,为什么?

三.制作与知道

1.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先做大的造型后添加小的饰物)。

2.教师岩石不同的制作方法①整体塑造②拼接

3.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尝试。

四.欣赏与讨论

1.学生自评,介绍制作的器物特点,及制作工艺。

2.场景表演:

古人生日宴请是,喝酒,舞乐或习武狩猎的场景。

3.教师总评:

从制作,表演来评。

认识鼎的不同纹样

综合运用学过技法装饰美化

体验铜鼎气派发现圆鼎三个脚方鼎四个脚。

设计与鼎相适合的纹样与造型。

交流构思,谈制作体会,展现作品。

鼎的制作方法

鼎脚的连接

一.认识与欣赏

1.导入:

多媒体展现上海博物馆风貌。

说说这一建筑的外型特征:

圆顶方体,有两耳,有花纹,造型凝重稳定。

2.以成语或有典故的词介绍鼎的用途:

(三足鼎立,问鼎,鼎甲鼎元)青铜鼎便被作为权利和富贵尊卑的标志,而最初只是用来煮肉的锅

3.欣赏后,小组讨论鼎的不同外型:

(圆形三足二耳,方型四足二耳,有些有盖。

1.观察认识不同的纹样:

①兽面纹样(饕餮纹),环行纹,水波纹,云雷纹。

②介绍饕餮纹:

怪兽,夸张变形后的纹样。

2.装饰位置:

鼎身,器物的盖,耳等部位,附加了立体动物形装饰。

3.小组讨论纹样的组合方法(疏密结合):

①以兽面纹为主,云雷纹等烘托点缀。

②以各种不同的纹样有规律地进行排列。

4.学生思考后浇漓设计的纹样,引导学生有创新(提示:

可古今结合,设计卡通图案)。

三.制作与指导

1.看教材提示的制作步骤,尝试制作。

引导学生有创新的制作方法。

如图形的鼎身:

①在实心的球中挖出来

②薄泥围成后加底。

2.交流器行制作体会,着重交流方型鼎身的制作和脚的连接。

3.纹样装饰方法:

贴,刻,压印(找表面有肌理的材料)。

1.展示各组的成果,互相欣赏。

2.学生互评

3.学生交流对古代艺术的认识(从纹样特点,制作工艺)。

从中学到了什么?

了解版画并尝试制作

学习版画的制版与印制

了解版画的技法,体验其中的乐趣。

运用吹塑纸制作版画

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掌握纸版的制作技能

版画的印制

一.欣赏

1.引起兴趣:

教育引导学舌功能欣赏一些版画,并让学生猜一猜是怎样做成的?

2.了解冷画与版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版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二.制作与创作

1.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观察教师操作后的感受。

2.老师着重讲操作过程:

①在吹塑纸上用圆珠笔画出图案(线条有疏密变化);

②滚上油墨;

③覆上纸轻轻压印(可连续印好多张)。

3.学生尝试吹塑纸版画的制作。

4.内容可以自选或创作。

三.评价与交流

1.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意。

2.让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评选最佳作品。

4.教师点评。

学习版画掌握不同的版画印制方法

学习版画的制版与印刷

体验不同绘画的印画,制版的独特魅力。

创作一张纸版画作品。

能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有个正确的评价。

掌握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一.赏析与知识渗透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版画作品。

2.讨论:

吹塑纸版画与纸版画有何不同。

3.介绍纸版画的几种技法

①拼贴法;

②分割法;

③刻纸法;

④刻浅法;

⑤擦纸法;

⑥揭纸法;

⑦贴纸法;

⑧漏印法。

二.实践操作

1.教师着重岩石一种纸版画制作过程。

①画草稿,复印出形象的各个部分;

②剪下个零件部件;

③分别粘贴,组合好,用手压实;

④滚墨,覆纸磨印;

⑤完成。

2.辅导学生尝试制版,印刷的过程操作。

三.赏析与评价

1.展示所有学生的版画。

2.相互欣赏版画。

3.相互评价版画。

①内容;

②印制是否清晰;

③图画是否美观。

4.教师最后对作业情况做一个总结。

了解藏书票的常识及制作方法

剪、贴、印的方法

运用书票交流,学会与人交流

设计一张富有个性的藏书票

学会欣赏书票作品,并能正确评价

做一张藏书票,并多印份数

漏版画的操作技法

一.导入

1.教师演示套印手法,请学生猜一猜其中的奥妙。

2.教师出示12张漏张藏书票,引导学生欣赏。

3.教师出示12张孔版。

教师:

请看教师手中的一些带孔的纸版,能把它们变成一幅美丽的图。

4.把它们一一印制出来?

5.请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这幅图是怎么印制的?

二.了解书票常识

1.介绍藏书票的知识藏书票是一种小型版画,是藏书的附属物,和中国的藏书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起源于德国,后传入英国,法国等,约在本世纪30年代初传入我国。

2.介绍书票的特点及功能

①书票须有票主的姓名,创号

②须有EXLIBRIS作标记

③书票小型多样,对藏书票起美化装饰作用

④书票也可以用来收藏和交流

三.设计与制作

1.演示制版,印制:

①设计图稿并上色;

②拷贝,分版(一个颜色的图形分一块,并把这一颜色的图形拷贝在版上);

③刻,剪;

④印制。

2.学生尝试制版,印制,教师巡回辅导。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①学生互评;

②老师总的评价。

2.评价标准:

①图,字设计美,有新意;

②颜色搭配适当;

③印制清晰,干净。

3.学生作品互相交流。

学习梵高作品笔触运用

用旋转线表达画面天空与大地

体验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表达

创造出与大师不同的画面与色彩感

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大师有不同之处

短线在画面中运用和排列

线组织的方向性

1.出示大师的头像。

认识这位后印象画派的绘画大师。

2.欣赏凡高的风景画。

3.出示并认识凡高的《星月夜》。

1.欣赏凡高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凡高的《星月夜》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大师用什么方法来做画,这种方法是画面产生什么独特的效果?

天空,大地像什么?

三.指导与实践

1.用多媒体展示短线有规律围绕物体的排列方法。

2.比较其他有规律排列的线在画面上带来的感觉,讲讲与凡高画面上的旋转,流动的断弦不同。

3.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4.对《星月夜》进行临摹,变化。

1.学生自评。

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

结合大师的绘画风格和色彩,讲讲自己做喜欢的作品。

3.教师总评。

让学生知道大师并非高高在上。

我们也能像大师一样画。

是学生有作品感和成就感。

表扬有创新的学生。

用长短线组成画面形体

运用剪、贴、绕、围、排的方法

体验大师作品中线,色彩的情感表达。

运用与大师不同的绘画工具表达大师的作品。

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大师有不同之处。

用长短的线组织块面

线的各种排列方法

1.实物投影展示凡高是有代表性的作品《星空下的行路人》。

2.学生试分析作品风格,用笔特点及色彩感觉。

1.探究如何用与大师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与大师相同的题材。

2.探究如何把大师作品上的用线特点用于自己与大师不同题材的作品中。

1.指导用线来组织不同块面的方法。

2.探讨长短线在不同块面中的运用。

3.用绒线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4.学生尝试制作,题材自由选择。

5.装裱自己作品,可配上框子:

也可裱在黑卡纸上,在四周进行装饰。

四.展示与评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①讲讲这些作品可以放在哪里进行装饰。

②绒线还可以制作其他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图例)

③大使作品除了绒线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表现它不同的感觉吗?

用疏密不同的线

学习梵高画人物像的特点

体验大师用线画人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用大师表达人物的方法,写生身边的人

写生人物很有意思,不用画的很像

写生人物,用疏密的线来表现人物特征

线疏与密的组织,运用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表现一个同学。

2.用实物投影展示凡高的人物作品,学生进行欣赏。

二.体验与分析

1.比较:

自己画人物的方法和大师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不同。

2.归纳总结:

大师画人物的风格。

三.写生与辅导

1.简概学生人物的要领:

抓住特征加以夸张,注意细节的描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用线表现人物的方法:

疏密要得当,脸部可用极短的线画的密些;

衣服可用略长的线画疏。

3.学生写生同学或照镜子写生自己。

结合大师的绘画风格和色彩,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我们也能用大师的方法来画画。

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

表扬大胆表现人物,色彩夸张的学生

用疏密粗细不同点、线、面表达形式美

学习点、线、面的组织

通过观察发现植物局部的纹理

从描绘中体验自然中形式美感

通过相互交流学会体验表达画面中线条美

观察到植物的纹理

用线条组织黑,白,灰,点,线,面,组织画面

1.欣赏以前植物写生的作品。

2.同放大镜观察今天上课植物的局部。

1.发现植物细部的纹理,并谈谈感受。

2.通过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植物根,茎,叶的细部,发现自然中美丽的纹理。

三.创作与评论

1.用线条组织黑,白,灰,以及用点,线,面组织画面。

2.把自然中美丽的纹理画下来。

3.认识欣赏形式美感

1.学生自评讲述自己在观察时的内心感受。

2.小组互评,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分,发现优点。

3.教师总评,肯定学生成绩,增加学生自信。

认识圆口的透视变化

以线、色彩表现圆形物体

体验写生乐趣,发现透视现象

观察并表现静物

欣赏并交流作品,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理解圆口的透视变化

选择适合的作画步骤

1.学生交流圆形瓶子的质地,外型特征,结构。

2.尝试写生一个瓶子。

3.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知道抓住特征形象要概括。

二.分析与体验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写生的同一个瓶子,学生思考产生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多种角度圆口的透视变化(平视,俯视,仰视)。

三.写生与指导

1.展示一组静物,说说特征及相互的关系。

2.用多媒体展示多种的写生方法。

3.尝试涂色。

1.展示全班作品,学生互评。

2.说说感受和体会。

3.欣赏画家的作品,比较和分析,提高自信心。

体验头、肩、手之间关系

以线表现人物和动物

线条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通过写生,增加线条的表达能力

互相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和失败

手臂及衣纹的表现

观察与写生的方法

一.巩固复习

1.多媒体出示人物局部(手臂),说说衣纹特征

2.尝试写生

3.以线的表现来点评作业

二.观察与分析

1.猜他(她)的性别,在干什么?

2.多媒体展示其他部位

3.出示不同动态的人物,讨论头肩手之间的关系

1.观察写生人物的特征

2.写生步骤按可按学生的意愿

3.教师在巡视中引导观察

1.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2.交流,欣赏,互评

3.教师总评

了解水墨表现线的方法

学习中锋、侧锋用笔

体验水墨画线所带来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突破传统的水墨画方法成为有趣的艺术品

陶罐的花纹有深有浅线的形式也不同

探究水墨画方法表现线的粗细,浓淡。

用完成的作业剪陶罐

不同粗细,浓淡的线的对比与搭配

一.讨论与尝试

1.生活中,线的形式很多。

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归纳。

2.导入这节课尝试的新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

二.观察与发现

1.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探究:

①怎样才能让线有粗细;

②怎样才能让线有浓淡。

2.教师小结归纳。

三.绘画与辅导

1.随意练习的线条,我们可以如何处理呢?

——剪成——器皿。

2.运用:

截取线条组合的排列美观的部分,画上一器皿的外型并剪下。

3.装裱作品。

①自评;

②互评;

③师评(从线条的面貌,形式及器皿造型的新颖性等方面来讲)。

2.拓展:

讲讲这些线条还可以用语生活中哪些物品上。

了解瓶的形式与花组合

运用不同浓淡的墨来表现花

发现一束花陪上独特的花瓶更美丽

突破传统水墨工具,材料来表现花卉

浓墨淡彩枝儿有疏密花儿有多样,才美观

花与瓶线条上的疏密组合

花与瓶的组合关系

一.尝试与讨论

1.尝试用水墨画一瓶花。

2.展示作业,提出不足。

3.提出:

怎样才能使一瓶花具有美感(学生讨论)?

二.感受与分析

1.实物投影,展示花瓶的组合(学生讨论):

①高而窄的瓶可配怎样的花?

②矮而宽的瓶可陪怎样的花?

2.教师总结。

三.创作与指导

1.探讨花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法。

2.花瓶的水墨表现:

浓淡墨相结合。

可以用大块的墨也可以以各种线为主进行装饰。

3.画一瓶你喜欢的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感受花卉的美感,讲讲喜欢哪幅作品的原因。

3.师总结。

实物投影欣赏大师的花卉作品。

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

了解树结构和枝叶穿插

用大块墨来表现成片的树叶

体验树的枝干相互穿插,树的千变万化

了解树干,枝条,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创作

大胆自由的来表现树原来并不那么难

浓淡墨,中侧锋相结合表现树

树干与树干的组合

一.启发与尝试

1.学生直接用水笔画一棵想象中的树。

2.教师讲评。

1.观察窗外的树(或实物投影中的树)

①分析树的结构;

②观察讨论树枝的相互穿插关系。

2.讲讲不同的树。

树叶的不同特征。

三.讨论与实践

1.讨论用水墨来表现树的方法。

2.讨论怎样表现一前一后的树。

3.尝试用水墨画一棵或一片树。

2.讲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