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582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一摸历史学科试题分析Word格式.docx

16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

现代化史观,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

本题为对外地题目的改编,难度较低。

主要体现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审题);

调动运用所学,分析历史结论(思考);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表述)等多项能力要求。

答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对近代化进程中民族独立是国家民主、富强的前提,而民族意识的唤醒和增强是一个国家独立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题干材料,便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题答案为D。

17

现代世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

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也体现了二战后世界政治舞台的更加现代化、全球化。

本题主要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审题);

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思考);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表述)等多项能力要求。

本题为创新自编题目,难度不大。

主要通过对题干时间的定位,对地图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抓住阶段特征,判断出此题答案为B。

18

近代世界——工业革命。

史观透视:

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城市化及人们生活的变迁。

答题视角:

本题主要体现了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审题);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思考);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论证)等多项能力要求。

本题为对外地题目的改编,难度较大。

通过生活中的衣服穿着的变化来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实际上考察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对女性的要求在转变,要求女性参与社会生产,促进了女性角色的转变。

故此题选C。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妇女解放的内容;

B、D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

19

近、现代世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探源)。

文明史观,其中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阶级关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表述);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历史问题(阐释)等多项能力要求。

本题是创新自编题目,难度较大。

着重隐性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通过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探源,是德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最早尝试福利制度。

这与课本提到的英国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要区别开来。

而德国这一系列法令的出现,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其进行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因此此题答案为D。

20

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文明史观,现代史观。

本题主要体现了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审题);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思考);

这是一道图文结合式历史情境的创新自编题,综合性强,难度较低,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

本题是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实现思维转换,把握住图中的时间信息和曲线图中的起伏变化,做出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此题也是本次命题唯一的一道组合题,虽现在高考题中这类题目较少,但可作为一类题目,“偶一为之”。

此题答案为B。

21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西学东渐)。

现代史观,革命史观。

本题主要体现了模拟校本课程的情境,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向;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思考);

本题是对外地题目的改编,难度较大。

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文明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

其中第一到四部分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先后经历3个层面:

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分别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三部分应该是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A项对应五四运动,C项对应国民革命运动,D项对应工农武装割据,故答案为B。

22

古代中国、近现代世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

本题主要体现了理解试题提供的文表材料和考试要求(审题);

这是一道文表结合式历史情境的创新自编题,综合性强,难度适中,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

本题是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的“史识”一类题目。

它要求一是要对史实进行精确地判断,确定其是否准确无误,二是得出相应的历史认识,是对史实、史论、史通、史感、史法、史识的综合考查。

此题答案为A。

23

古代中国、近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大国崛起与制度创新

文明史观——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论证)等多项能力要求。

本题是对外地题目的改编,难度较低。

着重考查古今中外大国、强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本题需要分析战国时期秦国、18世纪英国、19世纪末日本和今天的中国各自崛起的原因,再找出四者的共同之处。

A项和平崛起和B项武力掠夺正好相对,和平崛起只适合现今的中国;

武力掠夺符合战国秦国、18世纪英国和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

D项民主强国十分明显战国秦国实行封建制度无民主可言。

只有C项秦国进行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阡陌”等,确立起封建统治;

18世纪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积极进行工业革命;

19世纪末的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无不反映了制度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因此此题答案为A。

38

1、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近代前夜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2、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试题解析:

本题的命题立意是考查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理解的前提下,对图表材料进行有效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对一轮复习很好的检验,又是对二轮复习很好的指向。

本题主要特点是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

衣、食结构变化;

又注重了必修二模块内部的单元之间的整合;

既体现了全国新课程卷在2013年命题出现并获得好评的高考命题新动向、新趋势(2013年全国新课程Ⅰ、Ⅱ卷第41题“汉唐题”、“建筑题”),如:

问号

(2)比较图表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又隐性考查了当前社会的热点,“单独二胎”的人口政策问题,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的协调性、统一性问题。

历史也只有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也才能有其思想性和生命力。

从命题形式上,注重了材料简洁,图文并茂,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以开放性的图表材料来考查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把教材上的知识迁移到地图与表格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多维、多元、多向地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以图求史”“以图证史”“史论结合”等能力,符合当前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同时在能力要求方面,注重了对学生不同能力层次的考查,题目对问题的设置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又用一根主线贯穿其中,最后上升到史感和史识,达到了对三维目标的统一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达到了历史教育的目的。

39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本题的命题思路是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而且从多种角度创设历史新情境,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命题特点体现了纵向和横向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注重了中外历史思想文化的比较,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整道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好题意。

主要是考查学生依托所学知识为背景,依据阅读材料,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即学即用”的学习能力;

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外思想的解放和演进中隐性考查当前改革已在深水区,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尤其是启蒙思想、理性主义对于我们“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民主和法制等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第(4)问(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能力要求比较高,得综合上面三则材料,找出其共同点,才能得出相关的结论。

45

戊戌变法

史观透析: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本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如:

第一问,导致“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同时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如:

第二问,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和得到的启示,都需对材料一、二进行高度概括。

答题思路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紧扣题意,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答案,答案要求规范简洁。

46

《人权宣言》

革命史观;

试题解析:

本题的命题思路遵循了近年来山东省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势,难度适中。

命题特点体现了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问角度新颖,如:

第二问的“仿写”。

答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审准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层次的组织答案。

本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启示:

高考中经常会碰到新的题型,平常的练习中也应注意对新题型的训练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

47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球史观;

本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设问形式完全符合高考要求,题目难易适中。

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同时,紧密联系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分层次组织相关答案。

三、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反馈:

38.题第

(1)问:

评分标准补充:

原因:

衣:

答“衣被天下”可得2分;

其它依据答案参考。

得失分情况:

得分:

最高8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52。

失分:

①趋势表达不清。

如:

人口增长快是趋势,而人口多不是。

②结合衣、食结构变化谈原因,许多同学答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及鸦片战争后的一些变化。

存在问题:

①总结归纳能力欠缺;

表达不清。

②审题不清,时间限定不清。

教学建议:

①日常练习中反复强调和训练审题能力,明确问题指向。

②指导学生如何从数、表信息转换成文字语言。

38.题第

(2)问:

信息:

答出由以陆路为主转变为以海路为主;

亚欧间由转口贸易到直接贸易;

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变为大西洋沿岸中任意一点的也可得2分。

说明:

答出经济全球化开始;

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中任意一点也可得2分;

若只答出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亚洲衰落或欧洲崛起中任意一点可得1分。

最高6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51。

信息方面:

①答案要点不全,有遗漏;

仅答新航路的特点,未提及旧航路。

②表述不准确,如:

“由陆路变为海路”;

“由地中沿岸到大西洋沿岸”。

说明方面:

①答案提前出现在上一问“信息”中。

②普遍遗漏“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经济全球化开始”要点,仅仅泛泛而谈“世界联系加强”。

①历史识记欠缺,知识点模糊;

缺乏比较题答题规范。

②历史学科专业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①审题能力欠缺,不能抓住前后问的递进联系。

②迁移历史知识要点能力欠缺,抓不住关键词或关键事件。

①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②加强做题演练,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抓住题型特点(如:

比较题);

提高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准确表达能力等等。

38.题第(3)问:

①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经济受西方侵略冲击)。

③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市场因素等)。

每一层次2分,共6分,只答出原答案的第一句话可得1分。

本问对原答案改动较大,请各位老师尤为注意!

最高6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48。

①第一个要点很多学生漏了,1820—1840年这段时间的原因未分析。

②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原因个别学生分析不确切,答不到点上。

①审题失误。

一是只问“原因”,不少学生先答了“份额变化”,再答“原因”,浪费时间。

二是问“变化的原因”,即“中国由高到低,西欧由低到高的原因”,一部分学生还分析了“中国高的原因”,西欧“低的原因”。

②不规范,有换题号现象。

③具体知识点表述错误,如:

古代史“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①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锻炼,通过二轮复习多引导,多提高学生能力。

②加强对“文综”的练习,强调规范答题。

38.题第(4)问:

人口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推动)人口增长。

(4分)

或社会经济发展是人口增长的前提和基础,人口增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其它依据答案参考

最高4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49。

①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成正比。

(不得分)

②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成反比。

③只答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或仅答社会经济对人口的增长作用,没有体现出两者的相互作用。

①表述不准确,用词过于绝对。

②没有辩证地来看待问题,思维角度单一。

①注重对关系类、认识类等问题的规律性总结。

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39.题第

(1)问:

特点:

学生答“百家争鸣”可得2分。

地位:

学生答“中国文化的繁荣”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可得2分

最高8分,最低2分,难度系数0.47。

①“地域差异性”没概括到位,大部分不得分,考生仅仅罗列了材料中的原文。

②“地域风格”“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此两点大部分考生没有归纳出来。

①提取的信息不到位。

②缺乏归纳概括能力。

③答题思路不开阔,容易集中到固定思路上。

①针对“特点”类的主观题要加强针对性训练。

②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从各个角度分析事件或政策、现象产生的影响。

39.题第

(2)问:

答出“借助古典文化形式”或“从一国(意大利)到整个欧洲”亦可算其中一个得分点。

最高4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74。

①照抄原材料。

②不按答题要求,如:

据材料,而只是背诵课文。

③语言表述不准确:

复兴古希罗文化;

提倡人权、人学;

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

将欧洲引向(漏“近代”)世界。

④基础知识:

一是逻辑乱,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发展因果颠倒;

二是记忆乱,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混淆。

⑤要点不全:

只答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或材料中的信息提取不全。

①基础知识记忆理解不准确。

②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

③语言表述不准确。

④不按要求答题

⑤书写潦草,卷面乱。

①强化基础知识巩固落实,防止混淆、混乱。

②指导学生准确到位审题,尤其是审清要求,全面审读、提取材料信息。

③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一是不照抄照搬原材料;

二是书写要工整、认真;

三是按指定位置答题(个别学生答出位置不得分)。

39.题第(3)问:

答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具体探索”;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等亦可得分。

最高6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58。

①特点:

答不全面,只答富强;

审题不清,答成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了,材料概括不完整。

②原因:

要点不全,只能通过一个角度来回答问题,就民族危机去展开谈,而不能从政、经、思想多角度思考问题。

③有些同学只答了特点,而没有答原因,直接丢了4分。

①要点不全,不能多角度回答问题。

②审题不清,不能根据分值判断要点,甚至几个问号都看不明白。

③学科语言不严谨,语言过于口语化,答不到点上。

④无答题序号,导致答案不清晰

①强化基础,加强阶段特征等主干知识的掌握。

②提高做题能力。

一是立足材料,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是提高审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9.题第(4)问:

依据答案参考

最高4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23。

①以“国家政治动荡”代替“社会转型或变革”。

②“促进了近代化”是最常见的失分点,忽略了春秋战国时期。

另外,泛泛而谈的也较多,如:

写出政治、经济与思想的关系的。

③一般都答不出“对历史发展的导向性”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①设问分析不到位,设问中“综合上述材料”,亦即寻找材料一、二、三的共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学生大多以偏盖全,忽略“材料一”中的春秋战国时期。

②阐释和解读材料的能力不到位,对规律性认识大多数学生只能概括一个要点。

①加强审题训练。

②多角度复习,提升学生能力。

45.选修——改革:

最高10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44。

①措施失分严重,只有三分之一学生能答上具体史实。

问题是:

结合所学,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②据材料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学生只能得到2分。

③谈启示(2分)。

大多数学生能谈出改革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也有答出讲求策略的,也有个别学生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规律办事等哲学原理。

有一批同学白话连篇,如:

改革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的胖子论等。

①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设问中提示项、限定词如同虚设,材料中有效信息不能运用。

②知识盲点,戊戌变法具体措施在复习改革中,师生普遍忽略。

③表达能力欠缺,不能用历史学科语言准确表达观点和史实。

④答题速度所限带来的问题。

①加强选修基础知识落实。

②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以课堂为主渠道,不断渗透典型习题训练,专项集训,提高学生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

③提高答题速度。

46.选修——民主思想实践:

最高10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48。

①人权公民主张:

丢分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情况较多;

进步意义基本不得分。

②仿写:

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基本不得分,写不出来;

多数抄材料,写批评政府;

目的:

确立民主共和制,写的较多,丢分严重。

①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过程知识混乱。

②审题不仔细:

人权宣言对“当时”的意义,忽略,写成是对后世的了。

③仿写中把《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弄混,写成北美的相关史实。

④个别学生涂错题号,涂的选修二,写的内容是改革的。

46.选修——战争与和平:

最高10分,最低0分,难度系数0.41。

①“理由”一问中“日本的对外战争给东南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一点失分较多。

②“原因”一问中,中国抗战角度学生答题语言模糊,扣分不少。

“中国人民顽强反抗”“中国牵制日本部分兵力”等。

①个别学生认识不明(审题不清)。

通篇站在日本的角度答题。

②基础知识较差,概念模糊。

“全民族抗战”等概念把握不住,“原子弹”与“炸弹”不分,“俄国”与“苏联”不分

①明确学生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价值趣向。

②落实基础知识,以期学生答题要点明确。

③注意培养学生答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注:

难度系数为阅卷刚过半时采集的数据,与最终的数据可能不尽一致,请谅解。

四、教学建议:

本次考试之后,历史学科进入二轮复习阶段。

下面就本阶段的教学提出部分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