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567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跨度梁施工方法Word下载.docx

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为600×

600mm顶部支撑采用+U形托支撑,步距为1500mm,自由端高度≤600mm。

梁荷载通过支撑传至底板或下层楼板

现浇大跨度梁脚手架搭设高度4-10米,脚手架施工时,梁底脚手架做加密处理,加设2根承重立杆,立杆采用与梁板脚手架同规格钢管,承重杆间距533,133,533;

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mm。

梁底采用3根50mm×

100mm的木方,顶托内托梁材料选择100mm×

100mm木方。

支架及模板施工时沿梁跨度方向设预拱度。

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复合胶模板。

内龙骨布置5道,内龙骨采用50mm×

100mm方木;

外龙骨间距300mm,外龙骨采用Φ48×

3.0双钢管,Φ16对拉螺栓布置3道,竖向间距3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的间距300mm,对拉螺栓布置间距根据不同梁高进行调整。

图1:

梁高1400mm模板组装示意图

(注:

对拉螺栓布置间距根据不同梁高进行调整)

图2: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扫地杆及剪刀撑根据架体高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

2、施工准备

2.1材料管理

钢管、扣件:

材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采购、租赁的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并且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钢管外观质量要求:

Ø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

钢管表面锈蚀深度;

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规定;

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扣件外观质量要求

有裂缝、变形或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

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2.2技术资料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验等情况。

2.3验收管理

验收程序:

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

扣件力矩检验: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验收记录:

按相关规定填写验收记录表。

2.4使用管理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

架体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时,需采取措施(编制补充专项施工方案),重新验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3、支架、模板构造要求

3.1架体总体要求

对剪刀撑、水平杆、周边拉结等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

支模架体高宽比:

模板支架的整体高宽比不应大于5。

3.2架体支撑

梁下采用可调托座,同时对采用可调托座的构造进行验算,以满足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可调托座使用:

可调托座与钢管交接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托座顶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300mm。

梁底设置两根立杆,纵距布置为533,133,533。

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调节螺杆的伸缩长度不应大于200mm。

3.3架体水平杆

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搭设要求:

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应相互错开。

主节点处水平杆设置: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4剪刀撑

剪刀撑包括两个垂直方向(沿梁跨度方向为纵向、沿梁截面方向为横向)和水平方向三部分组成。

设置数量:

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端部同立柱抓紧或抱箍抱紧。

模板支架在梁底下方设置一道剪刀撑,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剪刀撑。

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

~60°

之间。

倾角为45°

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

倾角为60°

时,则不应超过5根;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3.5周边拉接

模板支架与已浇筑的框架柱及已施工的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可靠连接。

4、混凝土浇筑及施工顺序安排

4.1浇筑总体部署

框架柱、与梁板混凝土分二次浇筑,先浇筑框架柱再浇筑梁板。

框架柱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拆模养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75%以上时,搭设梁模板支架。

混凝土浇捣流程:

柱"

梁"

板"

浇筑至板面标高"

面层找平、两次压抹"

盖无纺布"

养护。

为保证大跨度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时梁体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水平施工缝。

梁体混凝土施工时,配备1台汽车泵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砼前应先同安装专业进行密切配合,经双方各自检查确认无误且接到浇灌令后方可筑。

每次砼浇捣前必须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具备完善各分项工程质量的质保资料,具备审批过的浇捣令,对各工种交底清楚,对人力物力合理安排。

砼的浇捣主要采取插入式振动棒捣固,一台汽车泵管配φ70高频振动棒3根,随同混凝土浇捣振动,振动棒必须“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得大于400mm。

振动棒头必须探入下皮混凝土50㎜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上层砼振捣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

振动器在使用过程中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

在振捣砼时,不得紧靠模板、预埋件、钢筋振动,以尽量避免钢筋、预埋件等移位。

砼浇捣过程中,要保证砼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不得踩踏钢筋,或者移动预埋件和预留洞的位置,如发生偏差和位移,要及时纠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观察梁模板侧面弯曲情况,发现有大的变形,暂停浇筑,采取处理措施后,再浇筑混凝土。

每个汽车泵管安排3名操作工人负责牵引,施工时,均匀下料,严禁出料口集中堆载。

4.2混凝土浇捣质量保证措施技术措施

加强对砼坍落度及试块抽检管理,在现场设立标准养护室,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做好试块的及时送检,确保砼软件资料反映准确、及时。

现场砼浇捣,必须严格监控砼振捣质量及砼的收头质量,确保砼结构的施工质量。

砼浇捣时,按气候条件及时做好恰当的养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现场必须加强材料和机具等方面的组成协调工作,确保砼正常连续供应。

每次柱、梁封模隐蔽前必须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浮灰,并经质监人员和现场监理的认可;

砼浇捣前,必须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排清积水。

混凝土浇捣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为保证结构砼的外观质量,对每次拆除后应及时清理。

砼浇捣时,必须随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和气象预报,准备好足够的防雨材料。

4.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收头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配备足够的收头人员,以防止收头不及时混凝土表面收水开裂及表面不平整等质量通病的出现。

梁、板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混凝土浇捣完5小时初凝后,基本可以行走而无脚印时,每隔3~4小时浇水一次,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和养护质量。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5、拆除管理

5.1拆除时间

大跨度梁梁侧模板在夏季达到12小时进行拆除,梁底及楼板底部的支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即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块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100%以上时,才能拆除模板支架。

5.2拆除方法

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且小于3m。

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

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5.3 梁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5.4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5.5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

5.6严禁作业人员站在结构边缘撬拆下面的模板。

5.7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整修、刷防锈漆或脱模剂,入库备用。

6、安全管理

6.1高支模安全技术措施

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常组织安全技术培训。

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模板工程应编制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应严格按施工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施工。

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立杆底部垫木应满足要求;

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应可靠。

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

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

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支架立柱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除应有合格证外,对所用扣件应用扭矩扳手进行抽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承力使用。

多人共同操作时,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呼应。

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应用绝缘线和绝缘电缆线。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

施工用临时照明和机电设备线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

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情况,严防绝缘破损漏电伤人。

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

严禁人员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或绳索等,也不得在高处的墙顶、独立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

若遇恶劣天气,如大雨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五级及以上风力时,应停止高空吊运作业。

大雨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和地面上的积水。

6.2安全检查制度

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并应有书面记录。

高支模重点检查部位:

模板支撑体系是否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水平支撑、扫地杆、剪刀撑;

立杆搭接、对接是否符合要求;

立柱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按规定设置水平加水平剪刀撑。

杆件的设置、连接、支撑、剪刀撑是否符合要求,与柱体连接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立杆底座垫木是否松动。

架体是否下沉,垂直度情况。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支架与管件是否有变形。

监测项目:

立杆顶水平位移;

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基础倾斜。

6.3防止高空坠落及坠物安全施工措施

现浇混凝土支架施工前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列入该项目所涉及到高处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做到预知危险源,防范于未然。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范围较为广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立网、安全平网等,也有各种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业。

高处作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他们从事这项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

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

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坚持“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的原则,确保生产安全进行。

攀登和悬空作业(如架子工)人员危险性都比较大,因而对此类人员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培训及进行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安全通道处。

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随时加以清扫干净。

拆卸下来的物体、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及时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

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以防坠落伤人。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立即处理解决。

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

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移动和拆除。

有些确因施工需要而必须拆除或移位的,都要报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后才能动手拆移,并在工作完毕后即行复原。

 

施工员相互作好各工种的工序交接手续,不同工种在施工中存在着不同的危险源,施工员根据不同工种有针对性的给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坚决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关,确保生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