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398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

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例方:

舒筋活血汤。

3.2寒湿型。

腰腿疼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祛寒除湿,宣痹止痛。

蠲痹汤。

3.3湿热型

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病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清热除湿,通痹止痛。

木防己汤。

3.4肝肾亏损型

腰膝酸痛,发凉乏力,劳累更甚,卧那么减轻,痛处喜按,得温那么舒,面色白,少气懒言,或有阳萎、早泄,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益肝补肾,除痹止痛。

补肾壮筋汤。

3.5肝肾阴虚型

腰腿酸痛,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滋阴补肾。

左归饮。

4其他治疗

4.1银质针、针灸、火罐疗法:

可选用肾俞、夹脊、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

4.2中成药:

可选用壮腰健肾丸、云南白药、小活络丸、大活络丹等。

4.3外敷药:

可选用五马膏、麝香风湿止痛膏等。

4.4物理疗法:

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等。

5练功疗法

后期宜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6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那么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

【疗效标准】

1治愈:

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

以上,能恢复工作。

2好转:

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

病症、体征无改善。

【限价】

手术:

5000元

非手术:

3000--6000元

【平均住院日】

16天

28天

二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病证。

中医属“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等范畴。

【诊断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颈部功能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3、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X线检查

1整脊治疗

1.1松解法:

术者用掌根部从头开场,沿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反复分舒8~10次。

1.2提拿法:

术者双手或单手提拿颈后及肩部肌肉3~5次。

1.3揉捏法:

术者双手在患者颈后两侧来回上下揉捏10~20次。

1.4点穴拔筋法:

用中指或拇指点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以及阿是穴,继之拨腋下臂丛神经、挠神经和尺神经、背部拨骶棘肌3~5次。

1.5端提转运法:

术者双手端患者颈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头向左右两侧旋转各30°

~40°

,重复8~12次。

1.6拍打叩击法:

术者用手掌在患者项背及肩胛部进展拍打叩击3~5次。

2牵引治疗

用颌颈带进展牵引,重量3~5公斤,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天1~2次。

3固定方法

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病症严重时,可用颈托架或石膏领围固定1~2周。

4药物治疗

4.1风寒湿型

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4.2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四肢麻木,舌质暗,脉弦。

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身痛逐瘀汤。

4.3痰湿阻络型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化痰祛风,除湿通络。

半夏白术天麻汤。

4.4肝肾阴虚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细。

六味地黄汤。

4.5气血亏损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补气养血。

八珍汤。

5其他治疗

51穴位封闭:

可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进展夹脊穴、曲池、合谷等注射。

5.2针灸疗法:

可取绝骨、后溪、大杼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穴。

5.3中成药:

可选用颈痛灵、颈复康、天麻丸、追风透骨丸等。

5.4外敷药:

可选用狗皮膏药、麝香风湿止痛膏等。

6练功疗法

在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

在慢性期以动为主,作颈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屈等活动各3~5次,或可作体操、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

原有各型病症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原有各型病症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病症无改善。

【限价】

5000元〔内固定物除外〕

手术:

14天

三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好发于下腰部,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它可单独损伤,亦可合并存在,青壮年多见。

1有腰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可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损伤及病变。

分型

1气滞血瘀:

腰部剧烈疼痛,痛无定处,活动受限。

舌苔薄白,脉弦。

2血瘀气阻:

腰部剧痛,痛有定处,局部瘀肿、压痛,大便秘结,活动困难。

舌质有瘀点,脉弦紧。

1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性姿势,以减少疼痛。

2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3可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损伤及病变。

1整脊治疗

根据扭伤部位不同,分别用以下手法,以到达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作用。

1.1揉按手法。

1.2推理腰肌法。

1.3捏拿腰肌法。

1.4扳腿按腰法。

1.5四维牵引法。

2卧硬板床休息2周左右。

3药物治疗

3.1气滞血瘀

闪挫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痛无定处,腰肌痉挛,活动功能受限。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泽兰汤。

3.2血瘀气阻

伤后腰痛剧烈,痛点固定,局部瘀肿,压痛明显,活动困难,或伴有腹胀大便秘结。

行气消瘀。

大成汤。

4.1针灸疗法:

可选用阿是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委中、承山穴等穴位。

可选用跌打丸,云南白药、三七片、七厘散等。

4.3外用药:

外敷双柏散、消肿散或伤科膏药等。

疼痛病症减轻后,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根本正常。

3未愈:

2500元

7天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⑤手X线的改变。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

1:

32。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分级标准】

I级:

日常活动不受限。

Ⅱ级:

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

Ⅲ级:

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Ⅳ级:

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X线分期】

I期:

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

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Ⅲ期:

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Ⅳ期:

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证候】

1、湿热痹阻证

主症:

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

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2、寒湿痹阻证

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3、肾气虚寒证

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面色咣白,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4、肝肾阴虚证

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咽干,潮热。

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

5、瘀血痹阻证

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枯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涩。

1、一般体检工程检查。

2、血、尿、粪常规检查。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响,包括病症、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不良反响,分析不良反响原因、作出判断和处理并记录。

【入院指证】

1、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及相关的表现。

2、主要相关体征:

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

3、理化检查:

关节X线检查异常。

本病治疗甚难,当以扶正祛邪为总原那么,并力求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1、治法

扶正以调养肝、脾、肾,补益气、血、精、津液为主;

祛邪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除湿通络等法治内生之病邪结合诱导因素,分别选用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行气解郁等法随证加减。

由于本病经久不愈,常使病情错综复杂,真假难辨,故初诊尤须仔细、慎重,用药只宜清补、缓功,待认证确实之后,再加大力度务求取效。

2、一般治疗

2.1本病是全身性慢性反复发作性疾患,致残性高,后期严重损害关节功能,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尚不能彻底根治,早期系统治疗十分重要,及早积极进展安康教育及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至关重要;

2.2注意保暖,减少反复发作的诱因;

2.3需加强营养,忌食寒咸食物;

2.4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缓减期可酌情增加运动并配适宜当锻炼。

3内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治疗

3.1湿热阻络证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常选用木防己汤合四妙散加减。

方用桂枝通血脉、调营卫、化血脉中阴浊之气;

生石膏、桂枝合用以辛散;

防己苦寒通经络湿热之邪;

黄柏、木通、车前子苦寒清热利湿;

海桐皮苦平入血分;

薏苡仁甘淡,主湿热挛痹;

怀牛膝活血,引湿热下行。

3.2寒湿阻络证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常选乌头汤加减。

方用川乌、生麻黄温经散寒;

生黄芪益气固表,升阳通痹;

生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苍术、白术健脾祛湿;

羌活祛风胜湿;

姜黄、当归活血通络兼养血;

桂枝通阳散寒。

3.3寒热错杂证治宜祛风胜湿,清热止痛。

常选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用桂枝祛风活血,芍药和营清热,两药合用,能调和营卫,通畅血脉;

麻黄、附子、防风、白术辛温散寒,祛风胜湿;

知母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如热重于寒,那么桂枝、附子减量,加重知母剂量,并加生地。

可用川乌替代附子,那么散寒之力增强。

3.4瘀血阻络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选桃红四物汤。

“四物〞活血养血,配以桃仁、红花破血化瘀。

可加丹皮、炮山甲、皂刺、地龙活血通络止痛,银花、蒲公英清瘀热,薏苡仁清热除湿止痛。

3.5肝肾两虚证治宜补肾活血,祛风除湿。

常选补肾祛寒治尫汤。

方用川续断、补骨脂、制附片、熟地、骨碎补、淫羊藿补肾祛寒;

桂枝、独活、威灵仙、麻黄、防风祛风除湿止痛;

伸筋草、松节、炙山甲、牛膝通络止痛;

苍术除湿;

知母、赤白芍养阴清热、缓急止痛。

兼低热,或自觉肢体、关节发热者,去淫羊藿,加酒浸黄柏、地骨皮;

筋挛节曲,肢体蜷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参加薏苡仁、木瓜、白僵蚕,并加重白芍、桂枝用量;

舌苔腻者,可去熟地,加砂仁或藿香。

3.6痰瘀阻络证治宜除痰通络止痛,常选小活络丹。

方用川乌、草乌、南星大温大热,祛寒痰、止痹痛;

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地龙通利经络。

痰湿重加制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化痰通络;

偏于痰热者,加天竺黄、川贝母、丝瓜络;

痰阻经络者,加僵蚕、白芥子;

瘀血重加丹参、丹皮、红花、牛膝。

3.7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常选生脉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用参、芪补益正气,配白芍、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以护阴血助营气,佐以桂枝通阳解肌。

可加忍冬藤、葛根、海桐皮以舒筋通络。

热邪明显时将桂枝改为桑枝。

3.8中成药治疗

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皂甙片等雷公藤制剂有抗炎止痛、抑制免疫双重作用、火把花根片作用类似,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肠溶片及注射液已应用于临床多年,证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均可选用,也可辨证选用风湿马钱片、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等复方制剂。

3.9中药熏蒸治疗

同内服中药辨证论治,并加薄荷、透骨草、雷公藤、青风藤、八角风、九节风、菖蒲、陈艾等。

3.10物理治疗

可选用TDP、红外线、多源频谱、电脑中频、微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

3.11针灸治疗[5]:

①整体取穴:

根据整体治疗原那么,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②局部取穴:

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

肩部取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

肘部取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等;

腕部取阳池、阳谷、外关、阳溪、腕骨等;

指关节取八邪穴;

颞颌关节取下关穴。

背脊部取水沟、身柱、腰阳关等;

髋部取环跳、居髎、悬鈡等;

股部取秩边、承扶等;

膝部取犊鼻、梁丘、阳陵泉、曲泉、膝阳关等;

踝部取解溪、申脉、照海、昆仑、丘墟等;

趾关节取八风穴。

风盛者加膈俞、血海以养血活血祛风;

寒盛者加肾俞、关元以温肾祛寒、通络止痛;

湿盛者加足三里、阴陵泉健脾除湿;

热盛者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

风盛或热盛者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梅花针叩刺。

寒盛者需针与灸并用,多用艾灸或深刺留针,疼痛剧烈者可用隔姜灸,或兼用温针、梅花针。

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

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丁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

梅花针的用法有循经叩刺和重点穴位叩刺两种。

循经叩刺即沿经络走行,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或由近端向远端叩刺,叩刺后,在皮肤上可出现和经络走行一致的红线〔皮肤小出血点〕;

重点穴位叩刺即在受累关节周围有关穴位包括阿是穴进展叩刺〔一般为疼痛最严重或最敏感的部位进展重点叩刺〕。

梅花针叩刺方法:

在局部消毒后,手握针柄,运用腕力,在应叩刺部位上,以针尖在皮肤上垂直上下叩打,叩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

叩刺强度要有轻、重之分,轻者用力较小,以皮肤呈现红润、充血为度;

重者着力较重,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

①温和灸或雀啄灸:

每穴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②隔姜灸:

艾柱如黄豆大,每穴3-6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③无瘢痕灸:

艾柱如麦粒大,每穴3-6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④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先用大蒜汁涂敷,再放置艾柱直接灸,使皮肤灼伤,起泡化脓,比拟适用于常规方法疗效不佳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

瘢痕灸之艾柱通常如黄豆或麦粒大,每穴10—20壮,每日一次,三日为一个疗程。

由于瘢痕灸会遗留瘢痕,给患者外观造成一定影响,故一般不采取该法,即便使用,也应当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证,长期较大剂量使用激素、糖尿病及免疫力明显低下者禁用该法。

同时也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争取患者积极配合,防止感染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5穴:

指、腕、肘、肩、锁骨;

对耳轮上脚5穴:

趾、踝、跟、膝、髋;

对耳轮下脚3穴:

臀、坐骨神经、交感;

对耳轮体6穴:

颈椎、胸椎、腰骶椎、颈、胸、腹。

先用2%碘酊,后用75%酒精脱碘加以消毒,然后选用0.5寸短柄毫针,或用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压豆等刺激方法。

一般可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耳针疗法应注意:

①严格消毒,预防感染,有皮肤损伤处制止针刺、压豆等刺激;

②妊娠2-5个月尤其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不用耳针疗法;

怀孕5-9个月最好不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腰骶椎、腹等穴位,以免引起流产或小产;

③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针刺前后要适当休息。

①具有针刺、注射药物对穴位刺激及药理作用的综合效能;

②减少了针刺留针时间,并且一般病人在穴位注射后即可随意活动;

③穴位注射后,机体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可在穴位内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

④由于穴位注射,药物用量一般比常规量小,所以减少了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响。

穴位的选择和针灸取穴一样,可取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等为主穴。

根据不同部位的关节肿痛,再取配穴,如指关节肿痛可选用八邪;

腕关节肿痛,选用阳溪、大陵;

肘关节痛取曲泽;

肩关节痛取肩髎,髋关节痛取风湿;

膝关节痛取膝眼;

脊柱痛取华佗夹脊穴。

一般每次取2-4个穴位,每个疗程最好固定注射几个穴位,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根据病情,可进展几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歇1-2周,这样卫生经济学指标会更好些,患者也易于承受。

穴位注射药物首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其次可选用祖师麻注射液及复方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木瓜注射液等。

药物的用量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决定。

应重视药物过敏反响及副作用,注射时及注射完毕后应严密观察。

穴位注射时,需准备2毫升或5毫升的消毒注射器一副,5.5-6号大小的针头或口腔科用5号针头。

注射环跳穴时,因部位较深,可用腰椎穿刺针。

穴位选定后,在局部先用2%碘酊,再用75%乙醇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好药液的注射针头在穴位上迅速刺入皮下。

通过皮下后,针尖应保持一定方向,慢慢深入,当病人有酸胀等感觉时,回抽看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将针头抽出一些,或再刺深一些,或略改变一下针头的角度,再回抽确信无血后,才可以注入药液。

一般每个穴位可注射药液1—2毫升,注完后迅速拔针,不需留针。

4、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综合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迅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疼痛、改善受损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有着其它疗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急性期红肿明显者外,其余均可进展相应手法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病变局部治疗为主,常用指拨推拿法原理防止推拿过程中疼痛与不适,争取患者长期配合,对于关节粘连、强直而活动功能受限者,须应用关节松动术原理和方法以改善病变关节活动功能。

局部治疗常用手法有:

一指禅推法、点、揉、按、擦、搓、捻、弹拨、拔伸牵引、抖、摇法等。

其次,配合循经取穴及局部取穴推拿,上肢以双侧手指、掌指、腕关节为重点,下肢以双侧足趾、踝关节为重点。

4.1取穴:

①掌指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

②腕关节取阳溪、阳池、腕骨、大陵、养老、外关。

③肘关节取曲池、曲泽、天井、小海、手三里、手五里。

④肩关节取肩髃、肩髎、肩贞、天宗、肩井、臂臑。

⑤踝关节取昆仑、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

⑥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

⑦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

⑧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

⑨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4.2操作手法①上肢:

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拿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

b捻指间关节;

按掐四缝、劳宫;

点阳溪、大陵、曲泽、肩髃;

拿合谷、曲池、肩井。

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

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

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背、踝、膝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

b.按内庭、太冲、丘墟、悬钟、阴陵泉、阳陵泉等穴,点解溪、昆仑、膝眼、足三里、髀关、梁丘。

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