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4640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宋中期文学Word下载.docx

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跋徐恭仲省幹近诗》之三: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3、反映社会生活的诗篇

很少表现尖锐深重的人生感受。

《悯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使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二、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

有《石湖居士诗集》。

1、博采众长的风格

①突破江西诗风的笼罩

早期多学江西。

语言涩滞、堆垛典故,议论较多。

兼学中晚唐。

委婉清丽而有峻拔之气。

  杨万里《石湖诗序》:

清新妩丽,奄有鲍谢;

奔逸隽伟,穷追太白。

《一篙》一篙新绿浦东西,雪絮漫江雁不飞。

宿雨才晴风又转,片帆那得及时归。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

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②学而未化

与诚斋体相比:

少透脱自由,多锤炼雕琢;

少风趣活泼,多深沉含蓄;

少浅俗平易,多典雅华贵。

兼有中晚唐诸家风格。

个性不鲜明,有时模仿痕迹较重。

各家风格技巧未能融为一体。

有“效王建”、“效李贺”或“玉台体”。

《蛇倒退》《滟滪堆》效韩愈。

《复作耳鸣》、《人鲊瓮》典故生僻,句式拗峭,发议论,逞学问,涩滞瘦硬。

2、广泛而深刻的题材

①使金七十二绝句(《北征集》)

  ⑴内容广泛

北方的风物民情,诗人的深沉感慨。

包括沦陷区百姓的苦难生活和收复期望,金国的风俗习惯,咏怀史事、借古讽今、批评朝政和报国热情等。

⑵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

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语言明白浅近,典实多贴切而不艰涩。

  《州桥》自注: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清远店》  民族压迫的痛苦。

女僮流汗逐毡軿,云在淮乡有父兄。

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会同馆》抒发了慷慨心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②关怀民生疾苦

《夜坐有感》《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

作为正直的官吏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催租行》《后催租行》贫苦百姓租税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和绝望心境。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对田园诗题材的突破。

融合恬和淡泊和现实痛苦,较完整地反映了田园乡村的生活面貌,表现儒道合一的人生情趣。

有农村秀丽的风光和农家劳动生活的习俗,也有农民所遭受的沉重剥削和困苦生活。

其十五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三十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小序:

野外即事,辄书一绝。

没有模拟痕迹,笔调更自然流畅,轻松而犀利。

第二节 陆游(1125—1210)

一、生平与创作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单独刻行词集为《放翁词》。

1、国事之忧

《跋傅给事帖》:

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一方面是渴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是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有时旷达颓放,内心却充满忧患、愤慨和悲哀。

传统的忠君意识与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民族情绪融为一体。

宏亮的声调和阔大的气势。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夜读兵书》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老马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愈悲愤,愈执着;

愈执着,愈悲愤。

诗歌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秋声》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夜寒》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抨击苟且偷安之辈和妥协求和政策。

《感愤》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陇头水》报国欲死无战场。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①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无奈的寄托。

但常能细心体会山水景物的生机情趣,咀嚼日常生活的深长滋味,有平和朴素的韵味和深永秀逸的意境。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对农家淳厚简朴生活的礼赞,在闲常的生活中追求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初夏行平水道中》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西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②不能忘情的矛盾和痛苦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常互相矛盾而引起痛苦,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有时染上悲凉色彩。

《溪上作》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度浮桥至南台》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小园》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种瓜。

但抒情显然受到理智的约制。

情感内容不够丰富复杂、活跃多变。

二、诗歌艺术

  早年学诗于曾幾,曾深受江西影响。

中年后广泛学习前人之长。

1、诗论

强调生活经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切感受,重视诗人的自我精神品格的涵养。

《示子遹》:

工夫在诗外。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2、艺术风格

①体裁多样

七古热情奔放。

七绝或雄快斩截,或轻灵含蕴。

七律最佳,或深沉郁勃,或简淡古朴。

  ②严整精致讲究形式语言。

《昼卧初起书事》:

锻诗未就且长吟。

《书室明暖……》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③用典和化用

刘克庄《后村诗话》:

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游近村》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出于苏轼。

《小筑》生来不啜猩猩酒,老去那营燕燕巢。

出于白居易。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于强彦文。

  ④自然平淡的艺术追求

大巧若拙,锤炼之后的温润圆熟,雅致简朴。

《明日复理梦中意作》:

诗到无人爱处工。

《朝饥示子聿》:

俗人犹爱未为诗。

《夜坐示桑甥十韵》:

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

……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

所以,他的许多诗能在

  ⑤粗率重复之弊

独创性不强。

  太快太多,不免有粗糙的败笔,意境变化少,词句蹈袭

清朱彝尊《书剑南集后》:

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憎。

  

用典堆垛、化用而缺乏新味也不少。

三、其他创作

1、词

对词的态度,有些自相矛盾。

既持有正统的观念而轻视词的创作,又对它有相当的兴趣,“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长短句序》)。

  创作随便,也有相当出色的作品。

《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簿,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包涵对人生的真切体验。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报国无门的悲愤。

《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清高孤傲、不肯与俗世合流的情怀。

  苏词的影响。

追求开阔豪放,但凝炼紧凑,少轻灵流动、开合变化。

《跋东坡七夕词后》:

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2、散文

题跋、书后,精整雄快。

《跋李庄简公家书》勾勒出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如在目前。

《入蜀记》日记体纪游文,文字简练。

尤其过三峡部分,多对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的描述,读来饶有趣味。

第三节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洪迈《稼轩记》: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美芹十论》、《九议》

《论盗贼札子》:

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1、英雄主义精神

勇毅豪迈自信的情调。

恢复故土的愿望更强烈,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积极地寻求生命的辉煌。

卓尔不群的光彩。

  ①英雄本色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水调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贺新郎》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②强烈的爱憎

《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对勇于报国志士的赞美,同声相应,彼此勉励。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勾勒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的丑态。

  《卜算子》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③不甘沉沦的悲壮激昂

《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英雄自许、不甘沉没的心灵,老犹可为的壮烈情怀。

2、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

《感皇恩》: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在乡居中排遣苦闷。

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清新秀丽、活泼灵动。

《清平乐》农家生活的情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

遣兴》写自己放旷的生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一时的忘情是悲愤的表现形式。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英雄人物在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

二、辛词的艺术创造

 沿续并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境。

气势雄放阔大,并以蔑视陈规的豪杰气概、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进行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

1、情感理念的浓烈和执着

苏辛均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

苏词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体验人生,表现出参透人生的哲理式感悟,使冲动的情感归于深沉的平静;

辛词则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辛词则给人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①极强烈的力度

《贺新郎》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兰陵王》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

②痛苦和旷达交织

不能把冲动化为平静,只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

《水龙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浪淘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看来旷达又颓废的句子,是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③大起大落的强烈冲击力

豪壮与绝望纠结,反差强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意象的使用

与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自然景物多奔腾耸峙、不可一世,

历史人物多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

《水龙吟》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满江红》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八声甘州》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李广

《永遇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

3、艺术风格多样化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随着题材内容、感情基调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多变。

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见长。

传统题材的婉媚风格。

《摸鱼儿·

淳熙己亥……》惜春宫怨,委婉细腻。

乡村题材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鹧鸪天》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西江月》简朴中见爽利老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4、以文为词和语言的解放

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

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多长句。

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被完全打破了。

①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

《鹧鸪天》些底事,误人那。

不成真个不思家。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②夹杂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

《汉宫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贺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③对话、问答乃至呼喝

《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沁园春》杯,汝来前!

④严整的对句

《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⑤变化的节奏

《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顿挫鲜明,铿锵有力。

5、用经用史

广泛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镶嵌入词里。

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别有妙趣,

清刘熙载《艺概》:

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京口北固亭怀古》内涵丰厚,语气飞动。

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及所谓“掉书袋”的毛病。

第四节 辛弃疾周围的词人

一、陈亮(1143—1194)

字同甫,号龙川,有《龙川词》。

《中兴论》《上孝宗皇帝书》义正辞严、激昂亢奋的建议。

1、政治信念的渗透

以词为文。

叶适《书龙川集后》:

自叹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

《贺新郎》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

2、强烈的感情力度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自信的豪情,章法井然,开合自如。

3、写作技法

以经史诸子、典故传说及俗语俚语入词。

和赵周锡》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

斥鷃旁边笑,河汉一头倾。

《洞仙歌·

丁未寿朱元晦》许大乾坤这回大。

向上头些子,是雕鹗抟空,篱底下,只有黄花几朵。

  但住往议论多,层次变化少,不能挥洒自如;

语言技巧也不老练,总体粗糙。

二、刘过(1154—1206)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有《龙洲词》。

《六州歌头·

题岳鄂王庙》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泪如倾。

陈亮《赠刘改之》才如万乘器。

……会须斫取契丹首,金印牙旗归故乡。

陆游《赠刘改之秀才》放翁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

1、效稼轩体

形式活泼,挥洒自如、幽默爽利,也有境界雄壮、激昂慷慨之作。

《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放“天竺飞来。

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

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以古人诗句拆开组合成对话,镶入词律。

散文化、引用故事、诙谐风趣。

2、独特的生命情调和风格

展现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境。

豪纵、清狂、自负又自卑,狂放又落魄。

刘熙载《艺概·

词概》:

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

《沁园春》人间世,算谪仙去后,谁是天才。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四举无成,十年不调。

晚春》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

《六州歌头》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

《念奴娇·

留别辛稼轩》白璧追欢,黄金买笑。

《贺新郎·

赠邻人朱唐卿》多病刘郎瘦。

最伤心、天寒岁晚,客他乡久。

多数词仍沿袭旧题材,写闺情、艳事、献寿、宴饮,甚至写美人指甲、美人足,语言风格也常委婉缠绵,细腻密丽。

第五节 朱熹的文论

古文家和理学家在文学观点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古文家也讲宗道征圣,对“道”较宽泛的理解,对文艺的爱好。

至于韩愈的张扬、苏轼的出入佛老,其为人个性都明显不合正统儒家修养。

理学家则把内向的道德纯化作为人生目标,把精神外骛视为危险,提出了“作文害道”和作文“玩物丧志”(见《二程遗书》)。

他们与古文家都以儒道为旗帜,所以更需要指出古文家宗道的不彻底甚至虚伪。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一、文学观点

哲学核心命题“存天理而灭人欲”:

把封建伦常、忠孝仁义抽象为先天的至高的“天理”,要求屏除私欲、屏除物质世界的诱惑,通过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使人性纯化而归复“天理”。

这也是他的文学观的基本出发点。

1、道统文学观

①否定文学价值

视文学为可有可无之物。

《朱子语类》:

今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第二义。

……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

莫道更不好。

《读唐志》对自古及今的文人概要的评价。

千古文章一笔抹杀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

庄子、屈原、司马迁等:

虽先有实而后托之于言,但唯其无本而不能一出于道,是以君子犹或羞之。

宋玉、司马相如:

一以浮华为尚,而无实之可言矣。

东汉至唐:

东京以降,迄于隋、唐,数百年间,愈下愈衰,则其去道益远,而无实之文亦无足论。

韩愈:

敝精神縻岁月,又有甚于前世诸人之所为者,且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

欧阳修:

考其终身之言,与其行事之实,则恐其亦未免于韩氏之病也。

呜呼,学之不讲久矣,习俗之谬,其可胜言也哉!

②反对文学中个人才性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