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是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儿童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得到一个答案来解释他们心中所有的问号,因此,这种渴望促使他们产生了认识世界的动机,而阅读则是满足他们这一需求的其中一种方式。
在阅读活动中,他们能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将求知欲和好奇心一并释放,并从阅读体验中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的所需,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相关的文献,对各国各地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利弊,以对这一论题有更充分的了解。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各国对课外阅读高度关注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第十六届大会上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
美国在1997年提出了“美国教育行动”后,陆续提出了“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和“阅读优先计划”等具体措施。
美国96%的中小学都有图书馆,并推崇持续默读(SSR)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日本的教育历史上,阅读一直是很有分量的一环,无论是芦田惠之助的“七变”教式、西尾的“三读法”还是儿童语言研究会提出的“一读综合法”方案都显示出了日本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此外,在2001年,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将4月23日定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1992年,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世界上第一个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全球性计划,该计划以让儿童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感受乐趣为原则,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2)国外课外阅读研究的共同特点
第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阅读对人的的教化作用,都正视阅读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作出一定的引导;
第二,各国对儿童阅读状况尤为看重,都出台相应对策来推动儿童阅读的进程,旨在让阅读在儿童成长期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各国都推崇图书馆在公共设施上的重要位置,通过图书馆的建立来激发人们阅读的热情,响应“阅读社会”的号召;
第四,各国在出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还会提出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美国的“效率阅读”和法国的“直接阅读”。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也不甘落后,始终将“阅读”放在教育改革的重点位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一年级至六年级阶段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量以上)。
在课标中真正地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为课外阅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但是实际中的教学成效仍然不容乐观。
部分老师的阅读教学依旧停留在教科书层面,学生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十分狭窄,致使部分学生对阅读产生偏见,甚至认为阅读是学业上额外的负担,无法真正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对课外阅读这一论题的研究不少,但是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
对于小学生阅读,我们绝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利用相应的策略进行阅读指导,有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拓宽眼界和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更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
只有对小学生阅读现状了如指掌,才能更切实更深入地探讨本次论题。
因此,我带着疑问在我实习单位(香洲实验学校)进行调查,通过人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来探索小学生阅读现状。
调查情况如下: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可喜之处
1.丰富的阅读内容
从调查中发现,如今,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包括绘本、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卡通漫画书等等。
并且,阅读内容所涉及的时空范围也非常广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积极的阅读态度
通过人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我发现,小学生大多对阅读持有较高的热情。
调查过程中,我旁听了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该班语文老师选择在学校图书馆完成这节阅读课,在老师讲解完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后,学生可以在40分钟内自由阅读图书馆的书籍,令我惊讶的是,班上55名学生都十分享受珍惜这一节阅读课,争先恐后去找自己想要读的书。
此外,我在课下时间与一部分学生交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积极的阅读态度。
3.浓厚的阅读兴趣
通过访谈,使我得知阅读成了小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们会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从班级图书角借来的书籍,周末还会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图书馆看书。
从中,我发现这一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大多是自愿选择阅读的,老师和家长提供给他们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因此他们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或者任务,而是兴趣使然。
4.正确的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阅读动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长、老师要求阅读,第二类是学生自身对阅读感兴趣,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第三类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去阅读。
其中,第二类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明确表示是因为喜欢才去阅读,阅读动机整体上来说比较正确。
5.适当的阅读时间
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我抽取了四年级一个有54人的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该班学生能够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的达总人数的83.3%。
通过访谈得知,他们大多会利用课间和完成作业后的时间来阅读。
6.家长配合度较高
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发现,现今家长大多比较开明,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性,愿意在金钱和时间方面配合孩子的阅读需求。
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阅读不算太重要,甚至忽视它对孩子的影响作业。
(二)小学生阅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习惯和方法不恰当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都持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并且会花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阅读方法,大大地减少了他们的阅读收获。
小学生的认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仍处于积累上升期,在阅读过程中未免会遇到障碍,有不认识的字或不能理解的情节都属于情理之中。
然而,如果小学生在这一过程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单纯通过上下文猜测或者直接忽略文意只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阶段。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
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学校和教师花在阅读这一模块的精力和时间远远不足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阅读指导。
在我实习过程中发现,该校从二年级开始设有阅读课,每个班级每周可到阅览室进行两节的阅读课,每节为40分钟(上下课整顿纪律、列队大约花10分钟),每个班级大概有55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教师能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还不足1分钟。
此外,个别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还会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来上语文课本的内容,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难以得到保证。
3.书籍质量较低
班级图书角是小学生平日接触最多的阅读来源之一,而图书角的书籍则是班上家长和学生从家里带来的。
许多家长因为担心从家里带来的书籍会被弄坏弄脏,大多不愿提供新书。
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很多都是二手的,有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还可以继续阅读,然而有一部分书籍已经封面破烂、缺页掉页、乱涂乱画。
试问,这样的书,学生又怎么会产生阅读兴趣呢?
4.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根据实地考察和人物访谈,我发现小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低年级小学生尤其偏爱绘本和卡通漫画,因为文字少图片多且通俗易懂,趣味性大,能够满足低年级学生的感官需求,但这类书籍容易阻碍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又不利于小学生提高认字与识字的能力。
高年级小学生对文字掌握程度较高,开始涉猎于小说一类书籍,又受青春期的影响,许多学生喜欢阅读言情小说,甚至利用上课时间来阅读,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选择书籍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三)、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采用人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
在采用人物访谈法的时候,一般先对教师、教导主任进行访谈,了解班级和年段的情况(实际调查记录见第四章),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
之后在进行听课的时候,选取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对象,并结合老师的建议,最后确立了三个对象,在放学时候对其进行访谈。
本次选取的第一个对象,选择比较活跃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天性好动,一般很难静下心学习,而在阅读的时候经常跳跃式阅读,或是直接选取带有大量图片辅助阅读的书籍,遇到问题经常询问他人,较少通过自我思考得到答案,。
第二个学生是比较喜欢独自阅读,并且能够静下心阅读的学生,在阅读时候比较仔细,能够比较连贯的了解书中大意,对待疑难之处会选择反复翻阅前后文,对其进行二次认识,。
第三位学生我选取了一个表现一般的学生,在这节阅读课上他能够完成任务,也能够静心阅读,但是在遇到一些不解之处通常会选择带着疑惑阅读,通过后续阅读来完善之前阅读的纰漏,这类学生一般鲜有特征,不易通过外在表现出来,但这些学生的特殊之处在于书籍阅读的深度,他们选取的书籍范围广,深度长,能够比较通畅阅读中低阶层的书籍。
此次对三类学生进行分开采访,都是在中午放学的时候。
在问题的选择上,我首先了解他们的交友面,在了解到他们与许多学生都有往来,并且对班内的学生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我询问了班内学生的热门阅读书籍和他们所认为的热门阅读书籍、学生自己的家庭环境、各自家长在家的阅读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平时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自己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阅读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等,并且现场让他们通读一段比较有深度的科普文章,通过观察他们的阅读状态,询问文章的内容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得到他们此次阅读的效率,从而得到相应的资料。
而实地考察法,则是通过旁听课程,参与课程的方式,亲自感受学生的教学环境。
并深入学校图书馆和多家大型图书馆,观察学生阅读、购买的书籍。
通过长期调研,得到最终结果。
(四)采访记录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小学生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犹如一个人身体不适的症状,乱投医乱吃药只会恶化病情,唯有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不适。
因此,找出影响小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因素是这一论题的探究基础。
(1)具有阅读动力
首先,使小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必不可少的元素。
动力,包括好奇心、兴趣和目的等等,动力会使小学生自愿地选择阅读、认可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阅读动力的学生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阅读”,更重要的是,真正具有指向性的阅读才能使阅读的功能得以发挥并且成为可持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对阅读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求职欲望。
(2)具有阅读毅力
持之以恒,是一个人极为宝贵的品质,在阅读方面亦是如此。
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绝不能仅仅依靠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只是为我们打开走进阅读的大门,想要真正地结识“阅读”,还要具备一定的毅力,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后退不放弃,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敢于向别人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
总之,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坚持阅读,坚持思考,除了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和个人魅力。
(3)提高阅读能力
习惯需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能力的形成是使某一动作逐渐变为习惯的关键。
提高阅读能力,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达到一定量的阅读,阅读习惯便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而在这过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正确的阅读方向。
提高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包括阅读速度的加快、理解能力的提高、记忆力的增强等等。
(4)掌握阅读技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阅读技巧是阅读开始的前提,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完成阅读,保证阅读效率。
从现在低年级孩子的阅读情况来看,由于无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所以许多学生会逐渐觉得阅读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从而丧失阅读的兴趣,而这也是纯文字书籍在低年级孩子中受欢迎程度不高的原因。
感官刺激远比文字刺激来的激烈,但是作为青少年,正处于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一旦没有找到适合的阅读技巧,就无法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无法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而阅读技巧的掌握主要有默读、读书用笔和有序阅读等几个方向。
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这几种阅读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孩子顺利的完成阅读,同时能够让孩子尽可能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发现书中的奥秘,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掌握阅读技巧,不仅需要老师家长认真教诲,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同时还需要孩子自主培养,持之以恒。
老师家长由于阅读时间久,往往掌握大量的阅读技巧,家长老师可以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将这些阅读技巧交给孩子,能够帮助孩子快速培养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但是这些阅读技巧需要孩子长久的练习,才能变成终身的技能,所以,阅读技巧的培养依赖于老师家长和学生自身。
(5)良好的读书氛围
氛围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而有益于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日后的个人发展。
现在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常常不在家中,有时在家中也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进行阅读,有些年轻父母甚至自己都不会花时间阅读,而是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电视和电脑上,这种氛围下,孩子很容易放弃阅读,去用刺激度更大的电视来获取知识,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更别提良好的阅读兴趣。
在学校,由于现在的学业压力重,老师的侧重点一般是在学习学校知识上,很难有时间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即便有,也只是草草了事,主要以学习为主。
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涉及面不同,一些新奇的东西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本就少的阅读时间更加稀薄。
社会氛围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对待阅读的态度,这点从图书馆的布局中就可以看出。
一般的图书馆都会单独设置一个儿童专柜,以便孩子读书,但是儿童专柜的书籍有大半属于图画书,无法培养孩子的文字的刺激,而且这些儿童书籍涉及面小,知识深度不够,无法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除此之外,现在适合青少年的读物还是较少,图书存在一定的年龄断层,这就使得一些阅读量大,阅读层面高的孩子会出现阅读瓶颈,这也不利于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
阅读氛围能够左右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在一个安静、平和、崇尚阅读的阅读氛围中,由于所接触到的人群都有这一个共同爱好,外界环境比较安静,加上孩子模仿的天性使然,孩子往往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阅读对孩子心智的提神往往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孩子在获得收益后,往往又会投入到新的阅读中去,这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在一个嘈杂、浮躁、贬低阅读的环境中,孩子会产生一种浮躁的心态,就无法静心阅读,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日后成长。
(6)目的的明确性
笼统的概括阅读,可以说阅读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学识与修养,但是阅读的目的却各有千秋。
学生的阅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工具书进行查阅,以打到帮助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使用书籍类帮助自己达到消遣的目的
三、通过书籍直接获得知识
这三种目的可以涵盖所有阅读的目的,一个人进行阅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定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孩子的玩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原因,很多孩子在进行阅读时常常会忘记自己的目的。
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无论目的如何,都会走到这条路上的,但是目的与我们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相互映衬的,如果忘记目的,就会使得效率低下,甚至做无用功,例如查阅资料的时候需要快速阅读,而一旦忘记目的是为了查阅资料,就会用精读的方式来看工具书,这样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所以,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性是很重要(这里单纯说的是目的性而非功利性)。
在培养孩子目的性的时候,首先需要先帮助孩子树立阅读的目标,教会孩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之后在以阅读为例,帮助孩子树立合适的阅读目的,以此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效率。
三、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指导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阅读活动具有它特有的功能,目的性原则就是要使阅读活动的功能得以实现。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
”同样地,这也可以成为阅读活动的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品味、阅读心理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向,根据语文教科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出每个阶段的阅读指向,使学生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方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读与阅读指向有关的书籍,并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这一指导原则,是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机会,使他们从阅读活动中收获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2.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事物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和疑问,爱玩更是孩子的天性。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当中的乐趣。
阅读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它允许出现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存在的可能,而这些就是最吸引学生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将孩子的天性和书籍的趣味性结合。
3.有序化原则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实事求是,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关于阅读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佛郎西斯•鲁滨孙设计了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程序,明确地将阅读活动设置为一项有序的活动,尽可能地体现阅读的特质和功能。
有顺序、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小学生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4.重实效原则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受益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阅读活动也要注重阅读的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鉴于此,注重实效就要从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态度着手,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又要适当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做到善于思考、勤于动笔,能够对所读的阅读内容有所感悟。
5.阶段性原则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特点,如果盲目地用一类方法来进行阅读习惯培养,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可能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每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阅读的功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阶段性原则体现了效率、客观和教育机智。
(二)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阶段性”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属于儿童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开始关注自我形象,更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的初始阶段。
我们必须对儿童期的特征有清晰认识后,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习惯培养,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在认知方面,小学生开始由认识具象化事物逐渐转变为理解抽象化事物,由情景或现象伴随的认知过程逐渐转变为经验归纳的过程;
在语言使用方面,小学生发生了由以口头语言为主逐渐转变到以书面语言为主。
这一切的变化都促使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变得更为完整,逐渐形成对社会的概略图,同时,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开始更复杂、更丰满,他们能感受身边的人和事甚至进行丰富的情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人物、情节都能引发起他们的情感波澜。
因此,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做出恰当的、积极的阅读指导。
小学阶段阅读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分别制定出6至8岁、9至10岁、11至12岁三个阶段的培养策略。
1.6至8岁阶段的培养策略
6至8岁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识字较少,读物大多以寓言故事、注音童话、科学手册为主,图片多文字少是这一阶段学生选择读物的重要特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首要任务是要让他们认识阅读,发现阅读,从中感受到阅读无限的魅力。
(1)制定阅读档案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和家长、教师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阅读档案。
阅读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读过的书目清单、读后感(文字或图画)和摘抄的词句。
通过阅读档案,吸引小学生对阅读的关注,培养小学生对读物的感悟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存在意识极强,渴望得到认同,制定阅读档案不仅作为一个动力促使学生走进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每个阶段都应该实施的策略,但是,从低年级开始营造显得尤其重要。
小学生容易受身边的事物影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则是为他们带来积极影响的途径之一。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
“让班级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精心布置班级文化。
(3)善用多媒体教学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识字较少,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想要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
一昧盲目地让学生去阅读,不但效果平平还有可能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反感,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令学生自己自然而然地去阅读。
比如,教师想给学生介绍一本书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部电影的部分情节,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阅读原著。
(4)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
要小学生喜欢阅读,就应该让学生与书籍建立友好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书籍管理,成为书籍的主人,既提高学生的图书保护意识又加强学生的责任心。
这种意识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2.9至10岁阶段的培养策略
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读物的类型也会相应增加,经典小说、科幻类小说、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书籍都是这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选择。
随着学生特征的变化,对其要求也应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积累一定量的重要词句、名人名事,有初步品味词句的能力,能够鉴赏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