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426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3.欲鉴别石灰水、稀盐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

①纯碱溶液②紫色石蕊溶液③酚酞溶液。

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或②D.①或②或③

4.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如下现象: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

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Fe+H2SO4=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5.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CuSO4、HClB.NaNO3、Na2SO4、Na2CO3

C.KCl、Ba(NO3)2、HClD.NH4NO3、NaOH、K2SO4

6.高中化学知识中介绍到氢氧化铝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为可溶性盐),现在往一定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示不正确的是()

表示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逐渐稀释

B.

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C.

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D.

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

A.AB.BC.CD.D

二、填空题

8.随着条件的改善,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已经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直饮水机是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的净水工艺.饮水台饮用水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①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9.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

”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

10.金属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离不开的材料,不仅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试回答:

(1)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呈灰色,密度较小,它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较高。

钛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

上述描述中属于钛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

5min后发现A中铁钉表面灰暗,B中铁钉仍然光亮,对比可得:

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

11.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中M点的意义_____。

(3)图二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象,该图象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

先发生的是①Na2CO3+HCl═NaHCO3+NaCl,所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然后再发生的是②NaHCO3+HCl=NaCl+H2O+CO2↑,加入的盐酸与第一步生成的NaHCO3反应,根据图象若V1是10mL,则V2的值是_____mL。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_____.

四、推断题

13.有一瓶固体混合物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敏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白色沉淀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

_____。

五、流程题

14.氧化锌(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5.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放在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分若干次加入烧杯中(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水反应),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y表示烧杯中余下物质的总质量/g)。

(1)石灰石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时,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中共产生了CO2_____g。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通过计算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a端质量增加,系于细线下原来保持水平的粗铜丝经过加热、冷却后a端略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水分,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硫酸铜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硫酸盐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图中实验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防止试管炸裂,故A错误;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以防爆炸,故B正确;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先撤去酒精灯,再撤去通氢气的导管,以防铜重新被氧化,故C错误;

D、该实验装置不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氧化碳有毒,故D错误。

点睛∶氢气还原氧化铜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完毕,先撤去酒精灯,再撤去通氢气的导管。

3.D

鉴别物质时加入试剂后,个物质之间发生反应要出现不同的现象,

加入纯碱溶液石灰水中会有沉淀,盐酸中会有气泡,蒸馏水中无现象;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以此为变蓝、变红、无现象;

加入酚酞后的现象为变红,把剩余溶液滴加到变红的溶液中红色消失的为盐酸无变化的为蒸馏水,所以答案选择D

4.D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铜是红色,故A正确;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Fe+H2SO4=FeSO4+H2↑,故B正确;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故C正确;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不一定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故D错误。

5.B

A、NaOH和CuSO4、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NaNO3、Na2SO4、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Na2CO3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C、KCl、Ba(NO3)2、HCl这三种物质可以共存,但是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错误;

D、NH4NO3与Na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氨气、水和硝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D

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时,12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78份质量的氢氧化铝,溶解氢氧化铝时,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能够溶解78份质量的氢氧化铝,D选项符合题意。

7.C

A、稀释盐酸时,酸性减弱,pH升高,最终接近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时,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不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慢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质量、颗粒大小都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中,最终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点睛】

酸性溶液稀释时,酸性减弱,碱性溶液稀释时,碱性减弱。

8.混合物物理

(1)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2)经过碳罐中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9.

(1)2NaOH+SO2=Na2SO3+H2O

(2)Na+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SO2=Na2SO3+H2O;

(2)亚硫酸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亚硫酸钠,它是亚硫酸根和钠离子构成的,粒子个数比为2:

1,由图可知“●”表示的微粒是钠离子,钠离子表示为Na+。

10.能在氮气中燃烧氧气的浓度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2)铁生绣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比A、B两图,就是空气与氧气的差别。

11.放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0

(1)从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在逐渐的升高;

(2)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时,温度是一个转折点,所以反应的进行也是一个转折点,M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随着盐酸量的增加,气体的体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加入的盐酸体积等于v2mL时,图象开始转成水平,说明了气体体积不变了,根据图象若V1是10mL,则V2的值是20mL。

12.否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由于甲装置是敞口的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适用于化学反应,因为乙组的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根据反应特点,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或者烟雾。

13.NaOH+HCl=NaCl+H2OHCl、NaCl

【分析】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开始时,沉淀质量不变,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然后烧杯内白色沉淀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逐渐减小,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分析可知

(1)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

HCl、NaCl。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4.H2C2O4ZnCl2+(NH4)2C2O4=ZnC2O4↓+2NH4Cl过滤研钵ZnC2O4

ZnO+CO↑+CO2↑

(1)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由草酸铵的化学式可知,草酸根显-2价,据此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H2C2O4;

(2)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l2+(NH4)2C2O4=ZnC2O4↓+2NH4Cl;

(3) 

“操作A”是将液体与难溶性固体分离,是过滤, 

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研钵;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得气体混合物,可推知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2O4

ZnO+CO↑+CO2↑。

15.

(1)1:

2(1分)8.8(1分)

(2)50%(2分)(3)18.25%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稀盐酸的质量为80g时,剩余溶液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钙反应完全,故石灰石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1:

2;

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

80g+40g-111.2g=8.8g(1分)

(2)设参加反应的CaCO3质量为x,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y8.8g

73/y=44/8.8g100/x=44/8.8g

x=14.6gx=20g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20g/40g×

100%=50%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6g/80g)×

100%=18.25%

答: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0%;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