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406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典故大全集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亦省作“金汤”。

《后汉书·

光武帝纪赞》: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注:

“金以喻坚,汤取其热。

”《旧唐书·

宣宗纪》:

“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

”唐李商隐《览古》: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参见武备部·

其他“金汤固”。

  【城崩】 春秋齐大夫杞梁,名殖(一作植)。

齐庄公四年,齐袭莒,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

后演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礼记·

檀弓下》: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

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庄公使人弔之,对曰:

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

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孟子·

告子下》: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孙奭疏:

“或云齐庄公袭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汉刘向《列女传·

齐杞梁妻》: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

十日而城为之崩。

”后即以城崩喻悲痛感天动地。

唐李白《白头吟》之二:

“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

妇女“杞梁妻”。

  【紫气关】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汉刘向《列仙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唐杜甫《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之九: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参见九流部·

神仙“青牛真气”。

  【东市朝衣】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事见《史记·

吴王濞列传》、《汉书·

晁错传》。

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清钱谦益《春夜读〈汉书〉寄南海陈侍郎》诗:

“曲江羽扇何须叹,东市朝衣更不堪。

”清吴伟业《鸳湖曲》:

“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

官吏“东市朝衣”。

另参见器用部·

衣冠“衣冠就东市”。

  【市中有虎】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策·

魏策二》: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又《秦策三》:

“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亦作“三人成市虎”。

《淮南子·

说山训》:

“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参见动物部·

走兽“三人成虎”。

  【吹箫吴市】 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箫乞食于吴市。

《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

“(箎)一作‘箫’。

”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

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参见文明部·

礼乐“吴市吹箫”。

  【挂秦金】 高价征求对文章的意见。

唐李峤《市》诗:

“徒知观卫玉,詎肯挂秦金?

”参见器用部·

珍宝“千金字”。

  【柴市】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

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

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清黄遵宪《和平里行》:

“公魂归天在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

”参阅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文丞相祠》、清孙承泽《天府广记·

庙记》。

清朱彝尊《玉带生歌》:

“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

”参见政事部·

忠直“文山柴市”。

  【梅福市】 咏县尉或吴地。

梅福传》: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

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

……至始元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

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另参见动物部·

飞禽“梅家鹤”、人物部·

官吏“仙尉”、人事部·

雅逸“梅市隐”。

  【成都卜肆】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

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

见《汉书·

王贡两龚鲍传序》。

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

“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亦省作“成都卜”。

唐杜甫《游子》诗: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唐李商隐《壬申七夕》: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杂技“成都卜”。

  【郑驿】 喻迎宾之所,或喻好客。

郑当时传》:

“郑当时字庄,……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郑驿骑翩翩,丘门子弟贤。

”另参见伦类部·

宾主“留宾”。

  【兔园】 园囿名。

也称梁园。

在今河南商丘县东。

汉梁孝王刘武所筑。

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唐白居易《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

“兔园春雪梁王会,想对金罍咏玉尘。

”唐黄滔《寄越从事林嵩侍御》诗:

“莫恋兔园留看雪,已乘骢马合凌霜。

”清陈学泗《纪事》诗:

“多少兔园词客老,空依北斗望蓬莱。

”参见天文部·

气象“梁苑雪”。

  【郑乡】 即“郑公乡”。

郑玄传》:

“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

‘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

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

’”后以“郑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南朝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

“芜没郑乡,寂寞杨冢。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清丘逢甲《戏迭前韵柬同集诸君》之一:

“却教人忆泥中婢,八字墙高似郑乡。

  【白社】 ①地名。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

晋葛洪《抱朴子·

杂应》:

“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

”亦见《晋书·

隐逸传》。

唐吴筠《高士咏·

董威辇》:

“董京依白社,散发咏玄风。

”②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

林钟六月》:

“但某白社狂人,青缃末学。

”唐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诗:

“白社羁游伴,青门远别离。

”唐孟浩然《宴包二融宅》:

“烟瞑栖鸟还,余亦归白社。

”宋范仲淹《唐异诗序》:

“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另参见人物部·

其他“白社客”、人事部·

雅逸“白社幽闲”。

  【九原】 ①九州大地。

《国语·

周语下》:

“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

“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孔尚任《桃花扇·

沉江》:

“跨上白骡鞯,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②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汉刘向《新序·

杂事四》:

“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

‘嗟乎!

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③泛指墓地。

唐皎然《短歌行》:

“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韦庄《感怀》诗:

“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

“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④九泉,黄泉。

《旧唐书·

李嗣业传》:

“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

”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清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

“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病死“九原可作”。

  【徐君墓】 《史记·

吴太伯世家》载:

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

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

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

后即以徐君墓讳指亡友墓地。

清赵翼《哭杭应龙先生墓》:

“我归但有徐君墓,公在曾怜赵氏孤。

”参见伦类部·

师友“挂剑”。

  【新京兆】 指墓地。

原涉传》:

“(原)涉自以为前让南阳赙送,身得其名,而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

乃大治起家舍,周阁重门。

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仟。

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

”仟通“阡”。

唐李端《代宗挽歌》:

“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另参见地理部·

土石“京兆阡”。

  【誓墓】 《晋书·

王羲之传》: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后因以“誓墓”称去官归隐。

宋陆游《书志》诗:

“往年出都门,誓墓志已决。

”宋陆游《上书乞祠》:

“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志趣“誓墓志”。

  【东墦】 《孟子·

离娄下》:

“(齐人)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餘。

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谓向祭墓者乞求所余酒肉。

后以“东墦”、“乞墦”指乞求施舍。

明王思任《戏答范长白》:

“滇南学使活作怪,误认东墦是林麓。

贫贱“乞祭余”。

  【捧土】 东汉初,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负责讨定北边。

渔阳太守抗命,朱浮写信给他说:

“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见《后汉书·

朱浮传》。

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

唐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清唐孙华《过淮阴见数百人舁土置城下问之云河堤欲溃将以土塞城门》诗:

“精卫衔石心已尽,孟津捧土谁能壅。

”另参见人事部·

谬误“孟津捧土”。

  【一丸泥】 《东观汉记·

隗嚣载记》:

“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

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晋书·

四夷传·

吐谷浑》:

“以一丸泥封东关,封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

”唐李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唐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

“平戎三尺剑,封缄一丸泥。

”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一:

“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

”宋王安石《西帅》诗: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明夏完淳《大哀赋》:

“封函谷之一丸,据雍州之九郡。

军旅“一丸封”。

  【曳泥途】 典出《庄子·

秋水》: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涂,污泥。

比喻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而毁身灭性,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

唐丁泽《龟负图》: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雅逸“曳尾”。

  【虫沙】 比喻战死的兵卒。

亦泛指死于战乱者。

唐黄滔《周以龙兴赋》:

“子蛮貊而虫沙附,甲忠信而鬐鬣张。

”金元好问《酬中条李隐君邦彦》诗:

“虫沙非故国,人物自名流。

”清赵翼《灵谷寺》诗:

“于兹建道场,普度虫沙族。

其他“虫沙猿鹤”。

  【射工含沙】 常比喻暗中作祟的小人。

射工,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

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清尤侗《周栎园司农席上赠》:

“盛名所集谤亦起,射工含沙应龙囚。

鳞介“短狐”。

  【博浪沙】 地名。

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

张良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于此。

留侯世家》:

“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明何景明《游猎篇》:

“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冤怨“博浪飞椎”。

  【死灰】 ①火灭后的冷灰。

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

《庄子·

知北游》: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

”元吴氏《寄外》诗:

“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

”②形容颜色惨白。

滑稽列传》: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明宋濂《太白丈人传》:

“文中子面如死灰。

”③比喻败亡的人或事。

唐孙樵《刻武侯碑阴》:

“武侯独愤激不顾,收死灰于蜀,欲嘘而再然之,艰乎为力哉!

”明刘基《春秋明经·

吴入郢于越入吴》:

“死灰燃于会稽,而太子毙于姑蔑。

冤怨“灰死”。

  【劫灰】 亦作“刧灰”、“刦灰”、“刼灰”。

本谓劫火的余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

译经上·

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

朔云:

‘不知,可问西域胡人。

’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

‘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

“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清金农《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

“历尽刧灰人隔世,飚轮辗破轮升。

”清黄遵宪《铁汉楼歌》:

“颓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水流“昆池”、九流部·

宗教“示劫灰”。

  【复燃灰】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韩长儒列传》:

“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燃乎?

’”宋梅尧臣《咏怀》之三:

“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

冤怨“寒灰复燃”。

  【秦灰】 ①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

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明夏完淳《杨柳怨和钱大揖石》:

“到今罗绮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

”②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

“秦灰犹未冷,汉道复衰絶。

”元郝经《秋兴》诗:

“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刼空。

冤怨“焚阶”。

③指秦始皇焚书之火。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

经学流传时代》:

“摭拾秦灰之后,宝藏汉壁之先。

  【元规尘】 东晋庾亮,字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

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

“元规尘污人。

”见《晋书·

王导传》、《世说新语·

轻诋》。

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另参见天文部·

气象“西风尘”、器用部·

日用“扇隔元规”、政事部·

忠直“遮王导”、政事部·

贪鄙“污尘埃”。

  【拜后尘】 谓迎候显贵,望见车尘即行叩拜。

形容卑躬屈膝或敬畏的神态。

潘岳传》:

“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清舒位《石季伦潘安仁》:

“思归引与闲居赋,何苦低头拜后尘。

贪佞“望尘拜”。

  【海尘】 唐李贺《天上谣》: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参见地理部·

土石“桑田”。

  【甑中尘】 《后汉书·

独行传·

范冉》:

“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

闾里歌之曰:

‘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范冉字史云,桓帝以为莱芜长。

后以“甑中尘”形容家贫断炊已久。

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贫贱“欲生尘”。

  【女娲石】 本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之石。

据《淮南子·

览冥训》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娲媧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宋梅尧臣《苦雨》诗:

“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媧石。

”后称具异彩之石为女娲石。

《太平御览》卷五二引南朝宋王歆之《南康记》:

“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峩峩秀上,切霄怜景,名曰女娲石。

神仙“女蜗”。

  【支机石】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

“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

‘此天河也。

’乃与一石而归。

问严君平,云:

‘此支机石也。

’”一说,其人为汉代张骞,谓骞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

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

唐杜甫《天池》:

“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

”唐宋之问《明河篇》: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明何景明《七夕》诗:

“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

”清赵翼《夜坐》诗:

“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

”亦省作“支机”、“支石”。

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诗:

“空接灵臺下,方恧辨支机。

”明陈汝元《金莲记·

量移》:

“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明张煌言《冰槎集引》:

“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

车船“星槎”。

  【石燕】 咏雨。

《水经注·

湘水》:

“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组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

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颌顾如真燕矣。

”北周庾信《喜晴》:

“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

”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

“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

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

飞禽“湘燕”。

  【石髓空握】 《晋书·

嵇康传》:

“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南朝梁沉约《游沉道士馆》诗:

“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唐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石髓空盈握,金经闭不开。

神仙“嵇生不遭逢”。

  【叱石】 古代传说故事。

《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晋葛洪《神仙传》:

皇初平牧羊,为一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未归。

其兄初起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

“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

平曰:

‘羊在耳,兄自不见。

’平乃往,言:

‘叱!

叱!

羊起!

’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

”清吴伟业《归云洞》:

“晚向洞中眠,叱石开百武。

神仙“金华牧羊儿”。

  【白石】 咏神仙。

《神仙传》卷二:

“白石先生者,中黄大人弟子也。

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亦食脯饮酒,亦食谷食。

日行三四百里,视之色如四十许人……故时人呼白石先生为隐遁仙人。

”又卷六:

“焦先者,字孝然,河东人也,年一百七十岁。

常食白石,以分与人,熟煮如芋。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游仙》:

“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

”另参见植物部·

草本“仙人芋”、九流部·

神仙“白石先生”、器用部·

饮食“餐白石”。

  【衔石】 即精卫填海典。

唐罗隐《子规》:

“一种有冤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