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3585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岳飞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先准备好的假供词上画押,岳飞万般

无奈之中,他脱去上衣,让何铸等人看了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满腔愤怒的在供词

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意思是说天上的太阳是明亮的,我的心像太阳一

样光明磊落,我抗金报国的心境只有苍天才明白,我的冤案总有一天会得到平反昭雪的。

说当时何铸也大为感动,悍然泪下。

我国已故的叶剑英元帅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心昭天日”这块匾,然而叶帅却没有在这块匾上落款,那是他为了表示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自谦自己不

能和岳飞相提并论而没有签名。

东西庑:

东庑是奉祀张宪的地方而西庑是奉祀牛皋的地方。

他们早年跟随岳飞抗击金兵,

死后也都葬于杭州。

南宋景宁2年1261年,张宪被追封“烈文侯”牛皋也同时被追封为“辅

文侯”。

迎面看到的就是岳飞的坐像,高4.75米,是1979年由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

院的师生创作的。

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蹬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目光炯炯,英姿飒爽。

大家注意,岳飞的帅盔,金甲,武靴体现了武将的风采而

蟒袍则是王者的打扮,这是因为岳飞虽为武将,但死后被追封为鄂王,官至一品,官服为紫

色,绣3条蟒袍。

各位再看坐像上端,有一块“还我河山”的草书横匾,这是岳飞的亲笔手

书,它是这位抗金英雄毕生奋斗的目标。

岳飞的生平:

他字鹏举,1103年生于河北省汤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

他所处的时代是12

世纪初,当时我国北方境内的女真族割地为王,建立了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

1127

年攻入北宋的首都东京(今天河南开封),俘虏了徽宗,钦宗2个皇帝,后举兵男下,占领

了大片河山。

在这样的背景下,20的岳云应召入伍,后来成为南宋的一位名将。

由于他作

战英勇,纪律严明,善于用兵,所以屡次打败金兵,金兵见岳飞率领的军队所向披拟,于是

惊呼: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然而岳飞坚持抗战,力图收复失地的主张,却遭到了以宋高

宗赵构,丞相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的反对,最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遇害时他年仅39岁,同时遇害的还有他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前四幅画像:

(1)勤学苦练图中白衣少年就是岳飞,只见他手拉3000余斤的强弓,坐在

大树下的白胡子长者是岳飞的师傅周侗,他是岳飞的同乡,特别是精于远射,曾是梁山好汉

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师傅。

岳飞从小练就了一身杀敌的本领为他以后奋勇杀敌,打下了基础。

真可谓“自苦英雄出少年”

(2)岳母刺字相传岳飞充军后失去了父亲,他母亲姚氏对他的影响很大。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岳母送他参军。

临行前,岳母为了让他牢记要爱国家,爱人们,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激励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

(3)收复健康南宋建炎3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侵,赵构一路南逃渡过钱塘江,流亡东海,直到温州,后因台风大做而偃旗息鼓。

第2年春,金兵逐步北移,返回健康(今南京)。

岳飞得到这个消息后,在没有等到上级张俊的命令前,主动出击给于金兵予以打击,一举收复健康这个军事重地。

这是岳飞独自率军抗金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4)连结河朔壁画正中的这个将军就是岳飞,站在他对面的那位便是河朔忠义民兵的首领。

河朔中的河指的是黄河,朔的北的意思,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当时,河朔人民深受金兵的奴役之苦和亡国之耻,纷纷进行对金的武装反抗。

岳飞善于团结所有的抗金力量,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奔他的部队,使得河朔民兵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力,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壁画后4幅,精忠柏亭

(5)还我河山这幅壁画说的是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从临安去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上,北望故土,无限感慨,写下了“还我河山”四个字。

抒发了他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6)郾城大捷,这壁画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画面里的岳飞在欢笑,岳云在欢笑,部将张宪在欢笑,当地的老百姓也在欢笑的犒劳岳家军。

大家如此高兴的原因是:

南宋绍兴10年(1140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今河南)做殊死进攻。

岳飞率领为数不多的亲卫军出城迎敌,击退金兵的多次进攻,大破金军的“拐子军”和“铁浮图”,以少胜多,赢得郾城大捷。

不甘失败的金兵又集结12万大军要与孤立无援的岳家军决一死战。

岳飞调动兵力,作紧急部署,在敌人成倍于自己的情况下,岳家军英勇顽强,连战连捷,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使金军从起兵北方以来,从未受到过这样的挫败,金兵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但是,岳家军的先锋部队已经直到朱仙镇,距北宋古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仅45里,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7)被迫班师和上一幅图场景截然不同的是,画图中到处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中原父老乡亲无一不痛苦流涕,岳飞和将士门也悲痛万分,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当岳飞北伐取得重大胜利是,宋高宗赵构苟安乞和与秦桧共同谋划,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岳飞军陷入朝廷随时可能切断给养和缺乏友军配合孤军深入的困境,为了免遭全军覆灭,保存抗金实力,岳飞被迫忍痛班师,不禁仰天长叹: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8)风波冤狱以宋高宗赵构,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

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南宋官话,意思是也许,或许)的罪名诬陷岳飞下狱。

画面中戴着手铐脚镣,大义凛然的就是岳飞,身旁那个贼眉鼠眼的白胡子老头就是大理寺的主审官,陷害岳飞的主谋万俟泄。

南宋绍兴1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年仅39岁,这也是个千古奇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精忠柏亭”,这看上去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寓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

亭内有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说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变成。

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成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精忠柏化石并非南宋的古柏所形成而是一种属于松柏科植物的树化石,在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石”。

这些化石最少有1.2亿年以上。

4.南,北碑廊,岳飞墓,岳云墓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碑廊庭院,两侧分南北两廊,共陈列127块历代碑刻。

北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和岳飞画像碑。

其中比较珍贵的是岳飞录写诸葛亮的《出师表》,最著名的是明弘治15年1502年赵宽所书的岳飞《满江红》词碑。

《满江红》这是在1134年5

月,岳飞收复襄阳,屯兵鄂州时写下的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

南碑廊陈列的是宋,元,明,清以来历代人们拜遏岳飞墓庙的诗词,祭文和重修岳飞墓庙的碑记。

其中明朝苏州名士文徵明的《满江红》词碑,“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一针见血地指出宋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

这里有面照壁上刻有“尽忠报国”四个字,为明代洪珠的手笔。

以前有颗孤零零地栽有一株桧柏就是传说中“分尸桧”的遗址。

我们现在走过的就是精忠桥,桥是青石栏板,二侧雕刻精美。

过桥可以看到有一眼八角边的圆口古井,其上方有块石碑刻有“忠泉”二个大字。

精忠桥和“忠泉”古井,是在清康熙34年(1695年)由当时的杭州知府重修岳飞墓园时所建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岳飞墓:

岳飞墓坐西朝东,圆形拱顶,下条石围砌,上封土植草,墓四周古柏青松相交辉映。

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

“鄂王”是岳飞的封号,是南宋嘉泰4年(1204年)朝廷追封给岳飞的王爵。

墓的直径7米,高2.7米,墓碑是明代的遗物。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有个狱卒,深感岳飞的遭遇的不幸,冒死偷出了岳飞的遗骸,埋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就是今天的宝石山,少年宫一带)又用玉环作为陪葬品在墓前中了2颗橘树,上竖一块“贾宜人墓”的墓碑,既作为标志,又哲人耳目。

南宋绍兴32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给岳飞平反,并以礼改葬岳飞的遗骸于现在这里。

此时距岳飞被害已有21年了,当年那个狱卒早已不在人世,幸好他临死的时候把葬岳飞的经过和地址都告诉了他的儿子。

人们才能准确的找到这位含冤屈死的民族英雄的遗骸。

岳飞墓旁边的是岳云的墓,也是圆形拱顶,规模小于岳飞墓,墓前立“宋继忠侯岳云墓”碑。

“继忠侯”是宋宁宗于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

岳云是岳飞的长子,12岁开始追随父亲参军,在岳家军的张宪所部当“小兵”,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训练,行军和实践中受到磨练,他作战英勇,屡立奇功,勇冠三军。

但最终也和张宪一起被害于杭州众安桥,时年仅23岁。

5.墓道和四跪像

墓道两旁陈列着三对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

这最早源于《周礼》一书,说是有一种动物叫“方良”,专门吃死人的肝和脑,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驱赶的目的,所以最早墓地上常见的是种上柏树和塑有老虎。

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阮翁仲,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了借助他的勇猛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上才有了石翁仲,无论是文官,武官或者任务的数量多少都应称为翁仲。

民间还有种说法。

马,羊,虎分别代表忠,孝,节。

岳飞墓地的石人石兽完全是符合宋代仪规的。

石望柱上刻有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有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重写的。

【篇二:

新杭州导游词】

杭州景点导游词

按语:

这是参加2008年杭州市导游技能大赛的我系学生,获得十佳导游员的其中一人:

刘晶晶参赛时候为大赛撰写的其中部分导游词。

总共20篇。

三潭映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把我们带进了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

“堤横一线,岛隐三点”,因为分隔了湖面,借着天光、云影,造就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三座人工堆筑的小岛成了西湖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

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就是诗中所描绘的三潭印月。

它又叫“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的。

其中它的水域面积占60%,从空中俯瞰,呈田字行。

来三潭印月看什么,看“一祠二九三塔四亭”。

一祠即“彭公祠”,辛亥革命后改作先贤祠;

“二九”指九狮石和九曲桥;

“三塔”就是岛南面的三座石塔;

“四亭”是开网亭、亭亭亭、“三潭印月”碑亭、我心相印亭。

这座岛,原是吴越时的水心保宁寺,后来钱塘县令聂心汤用疏浚西湖的湖泥堆积压成绿洲,又在岛外筑起了一条环堤,围成一个“放生池”,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

那三潭印月的精华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在你们第一次来杭州之前,也许就已经见过这精华了,就在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大家可以看一看,是不是有三座石塔。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三潭印月可以说是西湖的标志,而三座石塔就是三潭印月的代表。

大家看,我们的前方就是三座石塔了。

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相距62米,塔高2米,塔身有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

三潭印月自古以来就以赏月胜地著称,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随着水波荡漾,仿佛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这时“塔影、云影、月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景色。

大家可以猜一猜,到底有多少月亮呢?

这里我给大家一点小小的提示;

“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

?

”大家想一想,回到车上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三潭印月的“印”原为日字旁的“映”,这是康熙皇帝游西湖时改的,虽然只改了一字,感觉更加清新脱俗。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各位团友,相信三潭印月的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大家的心里,就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驻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雷峰塔景区

各位游客,提起杭州,人们会想到两个词西湖、爱情,讲起爱情,大家会想到两个人,许仙和白娘子。

说起这两个人,会想起两个地方,断桥和雷峰塔。

大家看,远处那金碧辉煌的塔就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雷峰塔。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说到雷峰塔,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和回忆。

雷峰塔是一部历史。

它并不是神话中法海为镇压白娘子所造,而是公元975年吴越国王为庆贺王妃得子所建,并藏有佛发,以求国泰民安。

初名“黄妃塔”,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因塔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改称“雷峰塔”。

明嘉靖年间,雷峰塔毁于倭寇兵火,仅存塔芯。

1924年9月

25日1点40分,雷峰塔因年久失修和塔砖盗挖过多而轰然倒坍。

雷峰塔是一种见证。

鲁迅先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杂文,他将破烂的雷峰塔,视作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象征物,“希望它倒掉”。

雷峰塔更是一个缩影。

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雷峰塔倒了;

如今,在这新时代,雷峰塔修复了。

雷峰新塔不仅是能揽西湖全景之塔,更是传承杭州历史风情的文化之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雷峰新塔是2002年10月25日落成,总投资1.5亿人民币。

雷峰塔的重建再现“一湖映双塔,双堤临碧波”的景观,使西湖十景得以团圆。

它具有四大看点:

一、看“景观”:

整座塔5层8面,高71.6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在塔内最高层的穹顶内壁,有2002龛金涂塔,纪念2002年新塔落成。

登上雷峰塔,西湖山水一览无余。

二、观“佛教”:

雷峰塔本是一座佛塔,2001年3月11日考古人员在雷峰塔地宫发掘出土:

古塔的镇塔之宝——纯银阿育王塔,这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处“佛发舍利”,这稀世珍宝目前被供奉在景区的放大光明殿中;

三、品“爱情”: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白娘子曾被法海无情地镇压在雷峰塔下。

雷峰塔的第一层就以东阳木雕的形式再现了许仙和白娘子的这段缠绵的爱情故事。

四、赏“建筑”:

新塔是在雷峰老塔的原址上重新建造,是一座奇特的“塔中之塔”。

塔中心的部位,是两座透明的电梯,周围是不锈钢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

各位游客,雷峰塔还有传奇,那就是建塔悬,塔相连,砖值钱,没对联。

让我们一起去撩开雷峰塔的神秘面纱,您的眼睛与体验会给您一个最真实,完美的答案。

灵隐寺导游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各位游客: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寺庙众多。

其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当属灵隐寺。

这里名山名水,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浓郁的仙山佛国。

其实,佛国胜境与尘俗只不过隔了一道照壁。

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便进入灵隐。

湖山重名胜,名寺藏深山,灵隐寺确实“隐”得极具意趣。

未到灵隐,先见飞来峰,它是灵隐寺的天然屏障。

气势宏伟的灵隐寺深隐密林之中。

各位要了解原因,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少林寺创建要早170年。

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水奇秀,说“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

历史上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

可惜近三百年来,灵隐寺屡遭破坏。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灵隐寺设难民收容所,半夜失火,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仅存大雄宝殿和天王殿。

解放后,政府对灵隐寺多次进行修复。

风风雨雨,灵隐寺不动声色。

繁华于它,不过是一层轻纱。

各位游客,现在灵隐寺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华严殿还有五百罗汉堂等主要景点,现在我们要去欣赏的就是灵隐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

“大雄”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的意思,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我们看到这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它是1910年重建,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

大家知道,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29岁时舍弃王族生活,经过六年修行,在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佛教。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请看在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邓白教授构思设计,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

佛像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两次贴金,共花去黄金86两之多。

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

佛祖身披金装,坐在莲花台上,面露慈祥,双眼看穿尘世。

各位游客,我刚刚也向佛祖许了两个愿望,一求我们旅途平安,二求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希望我们都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一切顺心如意!

杨公堤导游词

各位游客:

杭州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源于代代传承的风流人物。

今天我们不说开凿六井的唐朝李泌;

不说尽忠报国的南宋岳飞;

单说说疏竣西湖的功臣。

讲起疏浚西湖的功臣,可能大家马上想到的是苏东坡,是白居易。

因为西湖的苏堤和白堤记录了他们的功绩,但是在湖西,还有一个被遗忘的父母官,那就是杨孟英。

虽然他的名气不及苏东坡和白居易,但是疏浚的功绩绝不逊色。

他也修筑了一条堤,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杨公堤

杨公堤位于西湖之西,原名西山路,在清代之前,是与苏堤、白堤相齐名的西湖三大堤。

但之后由于西湖淤浅,杨公堤西边逐步成为农家的桑田之地,游人稀少,直至最终废去。

景点虽然废去,但人们的记忆却愈加清晰。

恢复西湖旧貌,成为多少钟情于西湖山水人士的梦想。

各位游客,我们看到的杨公堤新景区是湖西综合保护工程的一期重点,恢复改建后的杨公堤,它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全长3400米,堤宽22米。

沿堤东西两侧有茅家埠、盖叫天故居、郭庄、于谦祠、乌龟潭等景点,杨公堤上有环碧、流金、卧龙等六座桥,人称里六桥,因与苏堤六桥对应,合称“西湖十二桥”。

里六桥的桥型全为拱型,却座座不同。

桥上都有雕刻,粗犷之中孕精细,朴实之间育华美,凝固着六桥的文脉。

如果说旧西湖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沉静端庄,那么新西湖就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大气开放。

这种气度,让我们想起堤的主人,杨孟瑛。

这位苏东坡的老乡,运气不佳,苏东坡当年守杭,西湖淤塞不过五分之二,而当杨孟瑛上任时,西湖基本被富豪霸占完了。

杨孟瑛为了疏浚西湖,顶住各方压力,从上书到开工,竟然花了五年时间。

动用民夫8000人,拆毁田亩3400多亩,才恢复西湖旧观。

但治理后一个月,便被人弹劾,郁郁离开了杭州。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杨孟瑛的功绩永远为百姓所怀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后人对先贤的景仰之行,因此,也有了我们“杨堤景行”的美名。

杨公堤的修复,把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一一激活。

杨公堤已不仅仅是一条路,而是一条重新打磨的珠链,串起了湖西的历史珍迹。

它是一道迟来的晚霞,超越了原来水利与交通的使用功能,而成为天下游客观赏游览的新风景。

岳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曲阜有“三孔”,杭州有“双岳”。

“三孔”照文坛,“双岳”映西湖。

在栖霞岭南麓,有位英雄长眠于此,他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今天,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去参观岳王庙。

请大家抬头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岳庙的门楼。

门楼的柱子上面是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所题写的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

他的事迹是家喻户晓。

既然岳飞是河南人,他的墓为什么会在这里?

请大家随我来,我为大家揭晓答案。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古木参天的岳庙庭院,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原名智果观音院旧址,后改名为褒忠衍福禅寺,到明景泰年间改名为

忠烈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庙是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庙内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门楼和忠烈祠。

西部有正气轩、岳飞墓。

岳飞虽然是河南人,但他的后半身,除了在疆场外,都是在杭州度过的,而且岳飞是在杭州被害,这里是他遗骨的真正长眠之地。

我们前方看到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忠烈祠,里面有岳飞的塑像。

重檐下的“心昭天日”的横匾是由叶剑英元帅提写的,取自岳飞写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意思是说我抗金报国的心只有苍天能够明白,我的冤情总有一天可以平反。

各位游客,我们往这边入庭园,重点来看一看这里的碑廊。

我们看这就是著名的《满江红》石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ju),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表现英雄壮志的千古绝唱。

我们再看这首文征明写的《满江红》词碑。

特别是其中的“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一针见血指出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

各位游客,过了庭园中间的精忠桥便是岳飞墓了。

参观岳王庙,会给您几分思索几分惆怅。

就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岳飞为中华儿女树起了一座永远不倒的精神丰碑。

钱王祠

有开凿六井的唐朝李泌;

有尽忠报国的南宋岳飞;

在众多流传的人物中,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起,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镠。

公元907年,钱镠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称武肃王。

吴越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国王钱鏐“保境安民”的国策,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后人忘不了他的丰功伟绩,从北宋开始,人们就在西湖边建造了钱王祠。

2003年,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一座反映钱氏三世五王历史功绩的钱王祠,如今又重新矗立在西子湖畔。

沿着青石板甬道前行,穿过五座牌坊,眼前蓦然竖立着一座钱王塑像。

他气宇轩昂,一身正气,身披盔甲,怒目前方,让人肃然起敬。

各位游客,推开红色的山门,我们仿佛感到了历史的凝重和庄严。

钱王祠占地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

走进钱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献殿,它全铜铸造一共用了36吨,建造大气又不失精巧。

我们重点来参观,这座具有宋代风格的建筑,它的中央殿高8.4米,长和宽都是4米,它的须弥座台基上雕刻着“九山八海”的佛教纹饰,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台基面积最大的铜殿。

那么献殿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原来在宋代以前,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时候,不论是祭礼大典的人还是其他一些供品,都必须从这里经过。

所以说“献殿”是祭祀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献殿两侧还有功臣堂,堂内的碑文虽已模湖不清,但从那斑驳的碑迹中也依然可以感到这位历史上吴越国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贤明之举

复建的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当数正殿——五王殿。

它是整个钱王祠当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