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809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沸石粉问题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建议使用斜发沸石粉,沸石粉规格200目。

3、使用沸石应注意的事项

①要按用途选用沸石粉的规格。

如用于饲喂鱼、对虾、牛蛙等应选用的规格为150目至200目,如用于水质改良应使用180目至200目的规格。

沸石粉规格有多种,不同动物和不同用途规格不同。

在水产生产中不宜使用鸡鸭和猪的专用沸石粉,鸡鸭用沸石粉的规格为40~80目;

猪用为80~120目,都较粗。

②质量好的沸石粉,天然沸石含量应达到50%以上。

市场上销售的沸石粉有不少沸石含量仅10~30%。

使用这种沸石作饲料添加剂不但无益,而且如果再混有石灰,长石等还会起反作用。

③吸氨值是沸石粉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合格的沸石粉吸氨值一般都大于100mg,当量/100g。

④盐度越高则沸石粉处理氨态氮的能力越差,因为盐度越高,水中有越多的阳离子会和氨态氮竞争沸石粉离子交换的空间。

⑤使用于海水时,沸石粉必须研磨至颗粒大小为100目以下,如此沸石粉与氨态氮的接触面积增加,效果会较显着。

⑥施用时,必须将沸石粉平均洒布于池水中。

⑦沸石粉的使用,可能产生细菌静态作用(Bacterio-staticeffect),可抑制有害细菌及蓝绿藻的生长。

⑧沸石粉的使用,可减少水中悬浮物质,降低池水的混浊度,因为悬浮物质会随着沸石粉沉降至池底(絮凝效应floculatingeffect)。

⑨在池塘准备妥当进水之前,可在池底铺上一层沸石,此时可使用小颗粒状沸石。

4、鱼塘中应用光合细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1)水体喷洒。

适合改良水质,防治鱼病和培养优良藻类时使用。

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将扩繁好的光合细菌菌液用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用量:

苗种池:

150ml/L每5—10天用一次。

成鱼池:

第一次5ml/L以后2ml/L,或第一次5—8公斤/亩,以后3—5公斤/亩,每10—20天用一次。

施光合细菌的次数最好根据水质情况具体研究,水质好可每隔15天施一次,水质较差、较肥,应每隔7—10天施一次。

由于光合细菌形态微细,比重小,若采用直接泼洒养殖水体的方法,其活菌不易沉降到池塘底部,无法起到良好的改善底环境效果。

因此建议全池泼洒时,尽量将其与沸石粉合剂合用这样既能将活菌迅速沉降到底部,同时沸石也可起到吸附氨的效果,或拌土洒入鱼池。

(2)饲料添加。

内服拌饵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时,将扩繁好的光合细菌菌液喷洒干饲料中拌匀,如用投饵机投喂的可拌菌后散开吹晒一段时间再喂,当天拌当天喂完。

二、注意事项:

(1)不可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使用前后一周内不得使用消毒剂,否则杀死光合细菌影响使用效果。

(2)使用前,将菌液光照10小时以上,使用效果好,晴天水温20℃以上时使用;

阴雨天勿用。

⑶水体呈碱性时施用效果好。

用生石灰或烧碱调节PH值至中性或偏碱程度。

⑷应灵活掌握用量和使用的连续性,因光合细菌在水体中只有形成优势群落后,才能发挥作用。

⑸光合细菌菌液不能用金属器皿贮存。

⑹培育鱼苗时,在苗种入池前7天全池泼洒,以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光合细菌菌液与粪肥配合使用,效果明显,增产增效特别显著。

⑺若要同时施用不同的净水制剂,应该注意制剂之间的共容性。

例如: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并不适合同时放养在同一水池中,因为它们净化水质的过程互有抑制作用,可能会降低其净化效果。

5、池塘微生态制剂水质底质调控技术

1、种类和使用方法

(1)光合细菌:

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

它以光和热为能源,将水体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为无害物质,改良水质。

水产生产上经常使用的为红假单胞菌。

目前产品的剂型有水剂和粉剂两种,通常水剂的活菌含量为3×

109个/毫升,而粉剂活菌含量为1×

1011个/克。

水剂加入抑制剂后有效期为3~4个月,而粉剂经特殊加工后有效期为12个月,生产上肥水时可与有机肥或无机肥混合后泼洒,调节水质时与吸附剂合剂使用效果较明显。

光合细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

在水温28~36℃,pH偏碱(7.5~8.5)时,光合细菌生长较好。

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

养殖户在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时,可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光合细菌用沸石粉吸附后泼洒能提高使用效果。

在池塘使用时,每立方米水体2~5克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鱼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l~2克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

虾池每立方米水体用5~10克光合细菌拌细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匀撒入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2~10克光合细菌兑水后全池泼洒。

用于饲料添加投喂鱼虾时,按1%的比例拌入。

用于疾病防治时,可连续使用,每立方米水体鱼池用1~2克、虾池用5~10克兑水后全池泼洒。

在池塘施用粪肥或化肥时,配2~5克光合细菌效果更为明显,可避免肥料用量过大、水质难以把握的缺点,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

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

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泼洒适量生石灰乳,调节水体pH为7左右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药物对光合细菌制剂的活体细菌有杀灭作用,因此不能与消毒杀菌剂同时使用。

水体消毒需经过-周后方可使用。

成品菌液应先逐渐降温而后存放在温度较低(15℃以下)并有一定光照的地方(每天2小时以上),然后逐渐减少光照,再置于阴凉避光处。

菌液开始发黑并有恶臭味可能是活菌死亡腐败所致,使用效果不佳。

(2)EM:

主要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科10属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而成,目前水产上只有7~8个菌种组成,在效果上尚未达到EM菌的设计要求。

产品剂型以水剂为主,有效活菌数标准为2×

109个/毫升。

在水质恶化池塘可全池泼洒EM菌,增加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EM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

使用方法主要如下两种,一是饵料搅拌投喂,二是加等量红糖后加20~100倍干净水混合后全池泼洒。

具体用量等参照各品牌说明书。

2、影响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环境因子

(1)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受低温限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很窄,温度太高也会影响生长,高温可以达到致死点。

使用微生态制剂一般要求水温不低于15℃,25~30℃使用效果最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效果越明显。

(2)好氧菌:

溶解氧泼洒型微生态制剂为好氧菌,其呼吸需要氧的持续供应。

大气中氧不容易进入池塘底部,因而,投放时同时开启增氧机,或结合对氧要求不高的EM菌一起投放。

(3)pH值:

每一种微生物的生长有其最合适的pH值。

一般pH值7~8时细菌生长最旺盛,如池塘水质偏酸时可采用投放生石灰或降酸微生物来提高pH值。

3、使用注意事项

(1)长期使用。

微生态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尽早使用。

通过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繁殖。

(3)禁止与抗生素、消毒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

(4)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及菌体数量,一般要求含3亿个/毫升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随着保持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故保存期不宜过长,并且打开包装后尽快使用。

(5)有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前要活化培养。

活化能让微生物迅速“复活”,活菌数量成倍增加,也能使菌迅速适应池塘水质条件,如芽孢杆菌。

(6)注意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pH值等。

硝化细菌在pH值7或pH值8.5的水体中繁殖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最适范围为7.8~8.2,所以要控制好水体中的pH值,以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7)遇到水质败坏严重的发病池塘,水质处理时,先用大剂量活菌加维生素C、E等抗应激类的物质,把水质调控好后再施用药物效果好,而且稳妥。

(8)微生态制剂不是药物,一旦发生病害一定要用相关药物治疗。

6.蓝藻危害性。

首先,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分泌一种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物质(抗生素),从而更容易形成种群优势,全面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第二,其在水面形成的薄膜能阻挡阳光,同时阻碍水体与空气的氧气交换,打破水体溶氧的自然循环过程;

而且微囊藻夜间好氧量非常大,严重消耗水体溶氧。

以上几个方面叠加一起,容易导致水体缺氧(特别是夜间),导致养殖动物浮头或翻塘。

(水体缺氧理解:

一是水面形成的薄膜能阻挡阳光;

二是阻碍水体与空气的氧气交换,打破水体溶氧的自然循环过程;

三是微囊藻夜间好氧量非常大,严重消耗水体溶氧;

四是死亡蓝藻耗氧分解;

五是在其它的藻类被抑制生长的同时,蓝藻大批量死亡,水体就缺乏藻类,光合作用受阻,导致水体严重缺氧。

第三,蓝藻大量死亡过程会产生恶臭味,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是目前范围最广的一种毒素,而微囊藻死后产生的毒素LR是目前已知蓝藻中毒性最强,急性危害最大的一种毒素,其集中大量死亡产生的毒素会对水生动物会产生严重危害。

同时,其死亡过程会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或转水,对水产养殖产生灾难性后果。

7.治疗措施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水体中有微囊藻时,尽量及时处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首先杀死微囊藻。

然后加注新水。

同时开动增氧机,使水体搅动。

之后可使用解毒和降低PH值的制剂。

最后通过施肥培养有益单细胞藻类,让有益藻形成种群优势,从而压制微囊藻的生长和繁殖。

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8.杀死微囊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水体形成新的有益藻种群优势,但是大多数药品没有选择性,连同有益藻也一并杀死,这样让水体生态变的更加脆弱。

9.预防微囊藻的一些见解

  

(1)微囊藻暴发在池塘中的表象是水体变瘦,所以笔者根据自己经验总结,蓝藻暴发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氮磷的比例问题,比如当水体中氮磷含量都很高的时候,虽然是严重的富营养化,但是由于其他藻类的存在,一般不会形成蓝藻的爆发。

因此,氮磷比失调可能是导致蓝藻开始滋生的重要原因。

  

(2)在高温季节,水体中的磷如果含量过高,而氮比较缺乏,这时微囊藻就很容易迅速生长繁殖,短期内形成绝对性的种群优势。

原因可能是水体氮元素不足以供应绿藻、硅藻、小球藻等藻类的生长需要,使这些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

而微囊藻具有利用水体中N2的能力,所以其生长不受影响。

 (3)降低水体的PH值(使PH值在7-8之间为宜)来预防微囊藻的滋生。

磷酸二氢钙长期使用会使池塘PH值升高,而使用尿素会降低池塘PH值,蓝藻比较容易发生在PH值高的水体。

由此分析,蓝藻滋生的原因可能是水体磷元素含量过高而氮元素较低的缘故。

因此,在微囊藻出现时,通过施用氮肥,一方面能降低水体PH值,同时能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改善水体藻类种群结构。

 (4)养殖池塘套养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比如白鲢)。

虽然浮游植物型鱼类很难消化污泥颤藻、直粒链藻等微囊藻,也不喜欢食用,但毕竟对微囊藻有一定的消耗作用,所以也还是预防的办法之一。

10.由有机碎屑、细菌、藻类、明矾等细颗粒组成的胶粘状云团在风力、上下水层的对流作用下很容易再悬浮,并在细菌的作用下很快分解,从新参与水体的物质循环。

因而使用明矾浆除藻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1.池塘泼洒全池明矾浆用量:

1㎏/亩,碾碎成面,加适量水调匀后全池泼洒,起沉降作用。

12.使用黄泥浆水沉降方法:

4㎏/亩(黄泥)+4㎏/亩(NaCL)调匀后全池泼洒。

13、对于水华蓝藻的光合生产,光合作用可以表达如下式,即: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能量+微量元素]在细胞光合反应系统内生成藻类的原生质并放出氧[C106H263O110N16P1(藻类原生质)+138O2]。

  理论上概略计算,每1个磷原子与16个氮原子、110个氧原子、263个氢原子和106个碳原子合成1个藻类原生质大分子,其中,磷是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13、①在养殖水体中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平衡系统。

在一个养殖水体中许多的有益微生物例如芽孢杆菌,它们是鲢鱼很好的天然饵料,鲢鱼能直接利用这些有益微生物,氮、磷是是微生物和藻类的饵料,而微生物和藻类又是花白鲢的饵料,花白鲢和其它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又可以分解出氮、磷,这样整个养殖水体的生物链比较稳定,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当整个养殖水体中的菌相、藻相、养殖动物和各种有机物质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动态平衡时,蓝藻不容易大规模暴发。

虽然通过生物的方法在理论上能够解决蓝藻暴发的问题,但毕竟在高密度养殖水体中建立一个动态生态平衡系统难度较大,且见效不快。

②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③蓝藻生长过程中也会分泌抗生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

14、蓝藻防治

蓝藻水华主要微囊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

它们喜生长在温度10~40℃,最适温度为28~32℃、高光照、高碱性(pH值为8~9.5)以及富营养化的水体。

由微囊藻引起的中毒一般发生在夏季及初秋的高温季节。

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池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或墨绿色、铜绿色)的水华,群众俗称“湖靛”、“铜绿水”。

一、危害

首先,由于微囊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通常虾蟹类、鱼类摄食后均不易消化。

其次,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迅速变瘦,其它藻类和浮游动物很难繁殖起来,虾蟹苗种缺乏活饵料,从而生长减缓。

另外,微囊藻白天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pH值急剧上升,甚至可到10以上.此时可以使虾蟹体内硫胺活性增加,体内维生素Bl减少,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活动加剧、痉挛,虾蟹躯体失去平衡;

夜晚微囊藻则产生过多C02,消耗大量溶解氧,容易造成缺氧泛池。

最后,微囊藻繁殖过度,引起自身大量衰老死亡,死亡藻体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羟胺(NH2OH)及H2s等有毒物质,这些毒物浓度高时,会影响虾蟹生长,严重时更能使虾蟹中毒引起大量死亡。

二、预防方法:

1虾蟹放养前,应严格彻底清淤消毒。

②降低放养密度;

在养殖早期,可通过提高水位、施肥、投饵等措施来促进有益的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以降低池水的透明度。

③严格控制投饲量,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换水(尤其是高温期来临之前,适当更换池水,可防止水体过肥,使水质得到改善),保持水质清新,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定期施用CaO调节好水的pH值,控制藻类繁殖。

三、治疗方法:

①微囊藻过多时,水泵抽吸或虹吸上层水,并适当更换池水,降低pH值,可暂时缓解。

②在清晨藻体上浮聚集时.撒CaO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灭。

③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可以选择有风天,在藻体的密集处(下风处)用0.5~lg/m3CuS04溶液或CuS04与FeSO4(5:

2)合剂遍洒,也可以再泼洒0.3g/rn3富氯,杀死微囊藻;

对于少数密集处,可以用l~2m3CuS04与FeSO4(5:

2)合剂局部泼洒;

洒药后注意观察,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加注新水或换水,通常洒药后数小时应大量换水,防止

Cu2对虾蟹的毒害及杀死藻类引起的缺氧浮头,洒药后有条件的应开启增氧机。

四、蓝绿藻类的生物综合防治

换水方法、使用草木灰法或采用沸石粉吸附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浪费水源、能源。

化学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CuS04的安全浓度较小.其用药浓度与水温成反比,与水中有机物含量、盐含量、pH值成正比,不能与CaO等碱性物质合用,其使用方法也存在一些禁忌,因此使用起来容易出现问题;

若使用有效氯来杀除蓝绿藻类,由于虾蟹类对有效氯比较敏感,也容易发生意外;

虽然用CaO、CuSO4法或有效氯法有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短时间内杀灭藻类、水体变清,造成对环境、土壤的二次污染,对养殖不利。

最好采用生物综合防治。

①虾蟹放养前,池塘经清淤修补,用CaO等药物严格

彻底清塘消毒,可以采用CaO干法清塘,并用草木灰粉撒盖藻体;

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并栽种和移植蒿草、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有益水生植物,也可在清明节前后大量投放活螺蛳,自然繁殖,让其大量采食水中的蓝绿藻类,防止蓝绿藻类成为优势种类。

②水体未出现微囊藻水华或轻微出现时,放养一定的鳙鳙鱼种能够起到防治的作用,放养密度为40~50g/㎡;

微囊藻出现较多时,可以放养单性罗非鱼吞食藻类。

③水色过浓、水质恶臭、浑浊,含氨氮量、硫化氢量、亚硝基量偏高,是产生大量水网藻、微囊藻的重要前提,因此,平时使用氨氮速灭、光合细菌(PSB)或益生菌净水剂来消除氨氮等,并用肥水王、种苗精等肥水剂来促进有益藻的繁殖,可以预防蓝绿藻类的滋生。

④虾蟹养殖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在好氧条件下转为H2O、c02、NO2-3PO3-4、SO2-4,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NH3、H2S、CH4、NO-2等,造成水质恶化,滋生蓝绿藻.对虾蟹有害。

而PSB能利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NH3、H2S、有机酸等毒物作为菌体繁殖的营养成分,去除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养殖水体。

因此当养殖水质恶化、滋生青泥苔时,可以将市售PSB菌液按5~10mg/L投入池中.经3h左右便能使水质恢复正常,从而抑制青苔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降低池水的透明度。

当蓝绿藻类大量繁殖时,可以施用活菌生物净水剂如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净水剂,不但可以分解池底残饵和虾蟹排泄物等有机物,还可以吸收蓝绿藻的养料氨氮、亚硝基氮和硝基氮,从而剪断了藻类生长的营养链,使其无法生存并自然死亡,因此能抑杀水中的蓝绿藻类。

值得注意的是.用化学方法CaO或CuSO4杀除藻类3~5d后,最好也用PSB或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净水荆来净化水质,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

15、水产养殖贴士:

当前水产养殖池塘蓝藻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蓝藻发生原因

①蟹虾池水质过肥,水色偏浓,水草活力不强,乱用杀虫杀菌药物破坏菌相、藻相平衡,气温升高后,造成蓝藻爆发;

②外源水富含蓝藻,高温条件下进水,造成蓝藻爆发;

③不懂生物制剂品种和功能,乱用生物制剂,造成蓝藻爆发。

二、防治方法

①实行生态养殖。

不用或少用杀虫杀菌药,可经常使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调节水质,维护菌相、藻相平衡。

②采用生物制剂培育有益菌。

蓝藻发生后,一般可用光合细菌1000g/亩(含量每g100亿)加红糖250g,容器中加水增氧后,全池泼洒,培育大量有益菌,从而达到防治蓝藻的目的。

具体用量可以酌情,灵活掌握。

这一方法,特别对进水后发生蓝藻,效果更快。

③先杀菌后培育有益菌。

用过生物制剂,仍发生蓝藻,可先用二氧化氯先杀菌,3天后,再用光合细菌1000g/亩(含量每g100亿)加红糖250g,容器中加水增氧,全池泼洒,过4天,再用1次。

这一方法,使用非常有效安全。

16、蟹塘灭杀蓝藻有讲究

蓝藻问题一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难题,当下蓝藻在不少蟹塘呈暴发之势。

由于养殖户用药灭杀蓝藻后续管理没跟上,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为此,水产专家提醒广大养殖户——蟹塘灭杀蓝藻有讲究

8月17日大早,永丰镇朱龙村河蟹养殖户朱某一脸沮丧。

他正在蟹塘里打捞着一只只死蟹。

“大的有3两了。

”朱某妻子说,像这样每天早上打捞已经半个多月,从起初的五六十只、百十只死蟹,到现在的五六百只。

这口塘共50亩,至目前死蟹接近大半了,20多万元的投资已血本无归。

由于蟹塘里的蓝藻非常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