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40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名词解释)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的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南方谈话”:

邓小平在1992初,从理论上深刻的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与发展的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饿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名词解释)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名词解释)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 

思想路线含义: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名词解释) 

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毛泽东在199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

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

(2)实践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

(3)党的建设十分重要。

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

(名词解释)2.“和平赎买”指什么?

“和平”就是不用暴力;

“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是占第一位的决定因素;

(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4、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5.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基本含义。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建设规模宏大,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把我国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

(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它将向世界表明: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名词解释)9、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

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1)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 

“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7.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这一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

才能保证人们互相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5. 

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

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

② 

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

③ 

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六个制度)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

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题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

(1)小康社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思考题 

(名词解释)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