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1946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羊疫病防治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免疫期一年。

3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

预防山羊衣原体性流产。

免疫时间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一个月内皮下注射3毫升/只。

免疫期1年。

4破伤风类毒素:

预防破伤风。

免疫时间在怀孕母羊产前一月或羔羊育肥阉割前一月或受伤时注射,一般在颈部中央1/3处皮下注射0.5毫升,一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5羔羊大肠杆菌病苗:

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皮下注射,3月龄以下羔羊1毫升,3月龄以上2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说明: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的防疫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防疫,对当地常发的疫病和自己的养殖场里常曾经发生过的疫病应重点预防,从未发生过的疫病可有选择性的进行防疫。

有些疫病的防疫药物有多种,可根据自己所处的疫区、生产的需要以及经济情况选择不同价位的药物和方法。

预防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被预防羊群的年龄、妊娠、泌乳及健康状况,体弱或原来就生病的羊预防后可能会引起各种反应,应说明清楚,或暂时不打预防针。

2对怀孕后期的母羊应注意了解,如果怀胎已逾三个月,应暂时停止预防注射,以免造成流产。

3对半月龄以内的羔羊,除紧急免疫外,一般暂不注射。

4预防注射前,对疫苗有效期、批号及厂家应注意记录,以便备查。

5对预防接种的针头,应做到一头一换。

第二节羊常见病的防治

一、感冒

羊感冒多发于天气多变的早春和初秋,该病以病羊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突然不食为主要特征。

本病主要是由于对羊只管理不当,因寒冷的突然袭击所致。

如厩舍条件差,羊只在寒冷的天气突然外出放牧或露宿,或出汗后拴在潮湿阴凉有过堂风的地方等。

症状病羊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初期皮温不均,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继而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塞不通,初流清鼻,患羊鼻黏膜发痒,不断喷鼻,并在墙壁、饲槽擦鼻止痒。

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肠音不整或减弱,粪便干燥。

治疗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主:

1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5~10毫升,或复方奎宁、百尔定、穿心莲、柴胡、鱼腥草等注射液。

2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与抗菌素药物同时应用。

复方氨基比林10毫升、青霉素16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万单位,加蒸馏水10毫升,分别肌注,日注2次。

当病情严重时,也可静脉注射青霉素160万单位×

4支,同时配以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治疗。

3感冒通2片,一日3次内服。

二、中暑

夏季,天气暑热,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羊中暑。

羊中暑主要表现为:

病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步态不稳,四肢发抖,心跳亢进,呼吸困难,鼻孔扩张,体温升高到40℃~42℃以上,黏膜充血,眼结膜变蓝紫色,瞳孔最初扩大,后来收缩,全身震颤,昏倒在地,如不及时抢救,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治疗:

 

1降温一旦有羊发生中暑,应迅速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水浇淋羊的头部或用冷水灌肠散热,也可驱赶病羊至水中,直至羊体散热降至常温为止。

2放血补液可根据羊只大小及营养状况进行静脉放血,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糖盐水500~1000毫升。

3对症治疗当羊兴奋不安时,内服马比妥0.1~0.4克;

当羊心脏衰弱时肌注强心剂20%的安那咖;

对心跳暂停的羊可进行人工呼吸或用中枢神经兴奋剂25%的尼可刹米210毫升,也可选用安乃近等退烧药物或内服清凉性健胃药如龙胆、大黄、人工盐、薄荷水等。

预防羊中暑,应保证圈舍、围栏宽敞,通风良好,设置凉棚或树木遮阴,避免环境过热;

放牧时尽可能选阴坡,避免阳光直射;

适当补喂食盐,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避免在炎夏伏天长途运输。

三、眼病

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眼部,发病率可达90%~100%,但病死率很低。

病羊流泪,怕光,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当天可见角膜混浊,呈灰白色半透明或乳白色的不透明,一般先从角膜边缘开始,渐向眼中央发展,最后,可使视力完全丧失。

治疗方法:

11%~2%硼酸水冲洗干净。

2四环素药膏每天早晚各1次涂于眼中。

3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单位加蒸馏水10毫升冲洗,10毫升肌肉注射。

四、腐蹄病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

此病主要由于厩舍泥泞不洁,低洼沼泽放牧,坚硬物如铁钉刺破趾间,造成蹄间外伤,或由于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以及护蹄不当等引起蹄间抵抗力降低,而被各种腐败菌感染所致。

患腐蹄病的羊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

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

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

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

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发现羊患腐蹄病应及时整修、治疗。

先用清水洗净蹄部污物,除去坏死、腐烂的角质。

若蹄叉腐烂,可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患部,再撒上硫酸铜或磺胺粉或涂上磺胺软膏,用纱布包扎;

也可用5%~10%的浓碘酊或3%~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

若蹄底软组织腐烂,有坏死性或脓性渗出液,要彻底扩创,将一切坏死组织和脓汁都清除干净,再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患部,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棉球擦干患部,并封闭患部。

可选用以下药物填塞、治疗:

1用四环素粉或土霉素粉填上,外用松节油棉塞后包扎。

2用硫酸铜和水杨酸粉或消炎粉填塞包扎,外面涂上松节油以防腐防湿。

3用碘酊棉花球涂擦,再用麻丝填实、包扎。

4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软膏填塞、包扎,再涂上松节油。

5将50克~100克豆油烧开,立即灌入患部,用药棉填塞或用黄蜡封闭,包扎固定。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每隔2天~3天需换一次药。

对急性、严重病例,为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防治。

同时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在饲料中补喂矿物质,特别要平衡补充钙、磷;

及时清除厩舍中的粪便,烂草、污水等。

在厩舍门前放置用10%~20%硫酸铜液浸泡过的草袋,或在厩舍前设置消毒池,池中放入10%~20%硫酸铜溶液,使羊每天出入时洗涤消毒蹄部2次~4次。

羊患腐蹄病时要隔离饲养。

五、羊口疮

病因: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症状:

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

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

口腔粘膜也常受损害,粘膜潮红,在口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

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污染,则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

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哺乳母羊的乳房也可能同样患病,主要是由于被小羊咬伤而感染。

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

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

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粘膜。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3)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时按每头份疫苗加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粘膜内注射0.2毫升,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

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天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好。

(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

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

①用病毒灵0.1克/千克、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千克,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

②维生素C0.5毫升、维生素B120.02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六、鼻蝇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里,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

患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跌倒而死亡。

羊鼻蝇成虫多在春、夏、秋出现,尤以夏季为多。

成虫在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

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

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

1消灭羊舍或牧羊场上的羊鼻蝇成虫。

在成虫飞翔季节,在羊鼻腔周围和鼻部涂搽滴滴涕或凡士林软膏,每隔7天换药一次,可防成虫飞进鼻腔。

2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075~0.1克,灌服,对寄生在鼻腔内的幼虫有100%的杀伤力,对进入鼻腔深处的幼虫有70%左右的效果。

33%的来苏儿,喷洗鼻腔,每侧鼻腔孔喷射药液20~30毫升;

也可用1%的敌百虫溶液喷鼻。

4用百部根煎成浓汁,滴入病羊鼻腔,效果显著。

七、羊肺炎

可能的病因为:

1因感冒而引起如圈舍湿潮,空气污浊,而兼有贼风,即容易引起鼻卡他及支气管卡他,如果护理不周,即可发展成为肺炎。

2气候剧烈变化如放牧时忽遇风雨,或剪毛后遇到冷湿天气。

严寒季节和多雨天气更易发生。

3羊抵抗力下降在绵羊并未见到病原菌存在,人类肺炎球菌在家畜没有发现,但当抵抗力减弱时,许多细菌即可乘机而起,发生病原菌的作用。

4异物入肺吸入异物或灌药入肺,都可引起异物性肺炎(机械性肺炎)。

灌药入肺的现象多由于灌药过快,或者由于羊头抬得过高,同时羊只挣扎反抗。

例如对臌胀病灌服药物时,由于羊呼吸困难,最容易挣扎而发生问题。

5肺寄生虫引起如肺丝虫的机械作用或造成营养不良而发生肺炎。

6可为其他疾病(如出血性败血病,假结核等)的继发病往往因病中长期偏卧一侧,引起一侧肺的充血,而发生肺炎。

一旦继发肺炎,致死率常比原发疾病为高。

症状因病因的性质而异。

其发展速度大多很慢,但在小羊偶尔也有急性的。

初发病时,精神迟钝,食欲减退,体温上升达40~42℃,寒战,呼吸加快。

心悸亢进,脉博细弱而快,眼、鼻黏膜变红,鼻无分泌物,常发干而痛苦的咳嗽音。

以后呼吸愈见困难,表现喘息,终至死亡。

死亡常在一周左右,死亡率的高低不定。

加强调养管理,这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

为此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饲料;

注意圈舍卫生,不要过热、过冷、过于潮湿,通气要好。

在下午较晚时不要洗浴,因没有晒干机会。

剪毛后若遇天气变冷,应迅速把羊赶到室内,必要时还应给室内生火。

远道运回的羊只,不要急于喂给精科,应多喂青饲料或青贮料。

对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要及时发现,抓紧治疗。

为了预防异物性肺炎,灌药时务必小心,不可使羊嘴的高度超过额部,同时灌入要缓慢。

一遇到咳嗽,应立刻停止。

最好是使用胃管灌药,但要注意不可将胃管插入气管内。

由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引起的肺炎,应集中力量治疗原发病。

首先要加强护理,发现之后,及早把羊放在清洁、温暖、通风良好但无贼风的羊舍内,保持安静,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经常供应清水。

1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可以两种同时应用。

即在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的同时,内服或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

采用四环素或卡那霉素,则疗效更为满意。

2四环素50万iu糖盐水100.0ml溶解均匀,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3~4d。

3卡那霉素100万iu一次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4d。

对症治疗:

根据羊只的不同表现,采用相应的对症疗法。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可肌注安乃近2ml或内服阿斯匹林1g,每日2~3次。

当发现干咳、有稠鼻时,可给予氯化铵2g,分2~3次,1日服完。

还可以按下列处方给药:

磺胺嘧啶6g小苏打6g氮化铵3g远志未6g甘草末6g混合均匀,分为3次灌服,1日用完。

当呼吸十分困难时,可用氧气腹腔注射。

此法简便而安全,能够提高治愈率。

剂量按100ml/kg体重计算。

注射以后,可使病羊体温下降,食欲及一般情况有所改善。

虽然在注射后第一昼夜呼吸频率加快(41~47次),呼吸深度有所增加,但经过2~3d后可以恢复正常。

为了强心和增强小循环,可反复注射樟脑油或樟脑水。

如有便秘,可灌服油类或盐类泻剂。

八、羊异食癖

羊异食癖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症。

临床特征为家畜到处舔食、啃咬通常认为无营养价值而不应该采食的东西。

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舍饲的羊。

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钠盐不足,钠的缺乏可因饲料里钠不足,也可因饲料中钾盐过多而造成;

维生素缺乏,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因为这是体内许多与代谢关系密切的酶及辅酶的组成成分,当其缺乏时,可导致体内代谢紊乱;

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

饲料蛋白质含量不足时,特别是硫元素的缺乏,可引起食毛症。

矿物质锌的缺乏,可能会造成啃毛的现象。

羊异食癖一般以消化不良开始,接着出现味觉异常和异食症状。

患羊舔食、啃咬、吞咽被粪便污染的饲料或垫草。

舔食墙壁、食槽、砖、瓦块等,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以后迟钝。

被毛无光泽,贫血、消瘦。

羊有时可发生食毛癖,多见于羔羊。

改善饲养管理,给予全价日粮;

我公司生产的羊TMR颗粒饲料能够满足羊只所需的各种营养,可以有效的预防羊只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症。

该病的预防一般不需要加特殊的药品,做好饲料的合理饲喂即可。

根据地区土壤缺乏的矿物质情况,缺什么补什么。

严重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饲料,满足羊只对此类营养物质的需要即可。

九、急性瘤胃胀气

急性瘤胃胀气多发于春秋季,由于放牧时羊只采食了大量露水青草及鲜地瓜秧、苜蓿等豆科类牧草,这些青草在瘤胃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迅速膨胀。

有时因为冬天长期饲喂青干草,春季偶吃青草容易采食过量,大量青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该病。

患病羊往往突然发病,食欲和反刍停止,站立不安,腹部胀满,呼吸急促。

重者四肢开张,张口喘气,甚至全身出汗,步态不稳,突然倒地窒息而死亡。

该病放牧时易发,有条件的可采用舍饲饲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病。

不要给羊只饲喂带露水或者冰霜的饲料。

开春时注意控制羊只采食,防止过饱。

可采用羊TMR颗粒饲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情况发生。

此病一般发病较急,应该立即急救,找一截柳树棍塞到羊嘴内,两端用绳子拴在羊头上,让羊咀嚼,同时用手按摩其左肷部,帮助排气。

或将5至10支香烟剥纸,分两次将其中的烟丝塞进羊嘴内,病轻者吃烟后1小时即愈,还可以用新鲜的草木灰10至20克和50至100毫升植物油搅拌均匀后灌服。

如上述方法都不见效,应请兽医进行穿刺放气。

 

十、尿结石

尿结石(石淋)是指在肾盂、输尿管、尿道内生成或存留以碳酸钙、磷酸盐为主的盐类结晶,使羊排尿困难,并由结石引起的泌尿器官发生炎症的疾病。

该病以尿道结石多见,而肾盂结石、膀胧结石较少见。

种公羊多发。

临床以排尿障碍,肾区疼痛为特征。

根据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该病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溶解于尿液中的草酸盐、碳酸盐、尿酸盐、磷酸盐等,在凝结物周围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结石,结石的核心可能发现上皮细胞、凝血块、脓汁等有机物。

二是由尿路炎症引起的尿储留或尿闭,可促进结石形成。

三是饲料和饮水中含钙、镁盐类较多,饲喂大量的甜菜块根及渣粕,饲料中麸皮比例较高等,常可促使该病的发生。

四是种公羊患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时,不可忽视尿结石的形成。

临床症状:

尿结石常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

尿道结石常因结石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尿道,引起尿闭、尿痛、尿频时,才被人们发现。

病羊排尿努责,痛苦咩叫,尿中混有血液。

尿道结石可致膀耽破裂。

膀胱结石在不影响排尿时,无临床症状,常在死后剖检时,才发现肾盂处有大量的结石。

肾盂内较小的结石,可进入输尿管,使之扩张,使羊发生病痛症状。

显微镜检查尿液,可见有浓细胞、肾盂上皮、沙粒或血液。

当尿闭时,常可发生尿毒症。

对发生尿液少或尿闭以及患有肾炎、膀胧炎、尿道炎病史的公羊,不应排除有发生尿结石的可能。

本病以预防为主,根据病因做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在管理上注意尿道、膀胧、肾脏炎症的治疗;

在饲料方面,应该做好饲料钙磷比例的合理搭配,一般在1:

1~2:

1之间,精料中含有较多的磷,长期大量饲喂精料会使磷的含量增多,造成磷酸盐结石,粗饲料中钙的含量较高,青绿饲料中含草酸较多,容易结合生成草酸钙结石。

采用营养物质合理搭配的饲料来饲养可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在饮水方面,有些地方的水质较硬,更应该防止该病的发生。

药物治疗一般无效果。

对种公羊,在尿道结石时可施行尿道切开术,摘出结石。

由于肾盂和膀胧中的小块结石可随尿液落人尿道,而形成尿道阻塞,所以在施行肾盂及膀胧结石摘出术时,对预后要慎重。

第三节羊常见寄生虫病

一、肠道线虫

羊通过采食被污染的牧草或饮水而感染。

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的临床症状以贫血、消瘦、下痢便秘交替和生产性能降低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患病动物结膜苍白、下颌间和下腹部水肿,便稀或便秘,体质瘦弱,严重时造成死亡。

可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轮牧和计划驱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常用左旋咪唑,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肌注每千克体重7.5毫克。

驱虫时,应在首次给药后2~3周再用重次。

丙硫咪唑(抗蠕敏),口服每千克体重5毫克。

虫克星(阿维菌素)或精制敌百虫效果也很好。

二、绦虫

羊放牧时吞食含有绦虫卵的地螨而引起感染。

感染绦虫的病羊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虚弱、发育迟滞,严重时病羊下痢,粪便中混有成熟绦虫节片,病羊迅速消瘦、贫血,有时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或头部后仰的神经症状,有的病羊因虫体成团引起肠阻塞产生腹痛甚至肠破裂,因腹膜炎而死亡。

病末期,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多将头折向后方,经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有许多泡沫,最后死亡。

1、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地螨而感染;

2、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尽可能地避免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

3、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两次驱虫,一个月后三次驱虫。

丙硫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

氯硝柳胺(驱绦灵)100毫克/千克体重;

硫双二氯酚75-150毫克/千克体重;

4、驱虫后的羊粪便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至少2-3个月才能杀灭虫卵;

5、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及时地转移到清净的安全牧场,可有效地预防绦虫病的发生。

常用氯硝柳胺(灭绦灵),内服每千克体重50~70毫克,投药前停饲5~8小时。

三、肺线虫

当肉羊吃草或饮水时,都有可能感染幼虫。

羊群遭受感染时,首先个别羊干咳,继而成群咳嗽,运动时和夜间更为明显,此时呼吸声亦明显粗重,如拉风箱。

在频繁而痛苦的咳嗽时,常咳出含有成虫、幼虫及成卵的黏液团块。

咳嗽时伴发啰音和呼吸急促,鼻孔中排出黏稠分泌物,干涸后形成鼻痂,从而使呼吸更加困难。

病羊常打喷嚏,逐渐消瘦,贫血,头、胸及四肢水肿,被毛粗乱。

羔羊症状严重,死亡率也高。

羔羊轻度感染或成年羊感染时的症状表现较轻。

小型肺线虫单独感染时,病情表现比较缓慢,只是在病情加剧或接近死亡时,才明显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或呈暴发性咳嗽。

1、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羊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可缩短虫体寄生时间。

2、在本病流行区,每年春秋两季(春季在2月,秋季在11月为宜)进行两次以上定期驱虫,驱虫治疗期应将粪便进行生物热处理。

3、加强羔羊的培育,羔羊与成羊分群放牧,并饮用流动水或井水;

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轮牧;

避免在低洼沼泽地区放牧;

冬季应予适当补饲。

1驱虫净:

按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1次灌服,肌肉或皮下注射,按每千克体重10~12毫克。

2左旋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8毫克,1次灌服;

肌肉或皮下注射,按每千克体重5~6毫克。

3丙硫苯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1次灌服。

4苯硫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1次灌服。

5氰乙酰肼(网尾素):

按每千克体重17毫克,1次灌服,每天1次,连用3~5天;

或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如有中毒症状可用同剂量维生素B6解救。

6亚砜咪唑:

四、肝片吸虫

本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在我国有两种病原,即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

多发于夏秋两季,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可视黏膜极度苍白,黄疸,贫血。

病羊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毛干易断,肋骨突出,眼睑、颌下、胸腹下部水肿。

放牧时有的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粪,有的带血。

病情严重的,一般经1~2个月后,因病恶化而死亡,病情较轻的,拖延到次年天气回暖,饲料改善后逐渐恢复。

每年春、秋两季,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

羊饲养户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搞好驱虫。

因此时驱虫,既能杀死当年感染的幼虫和成虫,又能杀灭由越冬蚴感染的成虫。

常用硝氯酚,肌肉注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