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92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长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长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长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长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长听课记录.docx

《家长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听课记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听课记录.docx

家长听课记录

主题: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时间:

2016、3、14

地点:

一(四)班教室

参加者:

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活动过程:

一、首先是班主任发言

1.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父母与孩子交谈,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听他们的体会,从他们的立场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爱好与兴趣,体贴他们的困难,肯定他们的长处。

父母若能透彻地认识沟通的对象,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孩子一旦有问题,就能顺利得到解决。

有些父母认为工作或做生意太忙,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能经常和孩子沟通,这样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谈心。

奇怪的是有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毫不吝啬,但对与孩子沟通却不愿意去做。

若要想和孩子相处得更好就得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和孩子沟通才说明了家长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也有些家长因自己打麻将、跳舞、应酬等原因,借口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采取训斥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可想而知这是得不到应有效果的。

1.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有些父母对孩子说:

“你们懂得什么?

大人说话不要乱接话茬儿,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知道啥?

”“我是你爸爸,对错都得听我的,你有什么发言权?

”如果我们大人能用对待我们所尊重的人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那就不容易出更多的问题。

其实,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样”等词语就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说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这种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态度。

2.沟通应及时进行

有的父母总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才着急找孩子沟通谈心,缺乏防患于未然心理,而和孩子交谈的内容多是责备与批评;有时是心不在焉的,浮皮潦草和孩子谈了几句,就自己做别的事去了,使孩子感到非常扫兴;还有时则是资料性的沟通,给孩子买几本书,交待几句像是例行公事式的谈话,而非是重视的交流与沟通。

孩子很少有机会单独跟父母沟通,尤其是父亲,就更难得有此心思和机会。

这样长此下去,孩子有想法、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教育,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有质量的沟通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采取及时的沟通,使孩子得到及时的教育。

父母如养成能经常与孩子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就能更好地掌握了解孩子的全部情况,以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4.家长要克服影响沟通的不良行为

(1)家长经常用生硬的语气对孩子讲话

(2)家长经常用威胁的吓唬的口吻对孩子讲话

(3)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训斥责怪

(4)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

5.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一)通过交谈与孩子进行沟通

(二)不搞一言堂

(三)多赞美孩子

(四)避免无休止的唠叨

二、家长互相交流

在家长交流环节,家长们互相交流探讨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

3、班主任总结发言

 

主题:

如何教给孩子成功的学习方法

时间:

2016、4、5

地点:

一(四)班教室

参加者:

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发言

(一)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容易走入的误区

1、包办代替

家长们会抱怨:

“我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还不写呢,每天都要磨蹭到十点多,有时到十一点。

”家长一直在陪读,孩子题不会家长帮忙做,孩子的作业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让孩子变得依赖,变得不负责,变得失去了动力——我不学妈妈着急,会替我想办法,我用不着费劲地学!

于是,孩子学习越来越不主动,家长只好越帮越多,帮孩子问作业,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还要为孩子收拾书包……,就这样,上学学习几乎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有不少父母把溺爱当成了关爱,把孩子当成宝玉,“含在嘴里怕溶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就是不想让孩子吃半点苦头。

2、监督挑错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孩子做作业家长不放心,怕孩子边学边玩,或者家长追求完美,怕孩子写字不好看,作业不工整不正确,于是每当孩子做作业,家长就陪在孩子身边,“这个字不好看,擦掉重写;这个单位写错了,重来;这个数计算得不对,重算;你看你,怎么这么粗心呢,认真点好不好?

……”于是孩子的作业只能在挑剔和指责中进行,这样孩子做起作业来很紧张,生怕出错,可是越紧张越容易出错,家长越挑孩子的错就越多,家长的态度会越差,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3、关注过度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写作业很辛苦,一会儿进来看看孩子还有多少没有写,一会儿告诉孩子先休息一下,一会儿送来一杯果汁,一会儿送来一个苹果……家长过多的关注,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同时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时常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做起作业来很烦,是呀,谁会愿意自己专心做事时总被人打断呢?

同时会让孩子觉得:

原来写作业是这么辛苦呀,要不然妈妈怎么会这么关心我呀……家长的过度关心给了孩子一种错觉:

学习是一种痛苦。

于是,孩子慢慢开始不再喜欢学习,开始讨厌学习,需要妈妈督促着才不情愿地去学习。

4、放手不管

还有一类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完全放手不管。

我有个学生,父母上班忙,一直都是爷爷带,学习也是爷爷辅导,平时比较溺爱,从入学起,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好,时常要抄作业,爷爷也辅导不了,只能哄着写些作业。

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好,每次考前都要加课补习。

有个别家长,强调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对学习有困惑或有情绪时,家长不能及时帮孩子疏导,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降低,长期的积累,孩子便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爱孩子,从赏识开始

2、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

首先,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

其次,分享孩子的喜悦。

3、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认清这一点,不能搞错,不要代替孩子完成。

4、帮孩子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认真学习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应该做的,所以他们需要努力做好。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要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增加自己的知识,同时会学习,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您求助时,我们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守在孩子身边,这样做既是对孩子的信任,也避免打扰孩子学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哪怕有错,也可以等孩子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再指出改正。

再者,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

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给孩子固定的学习地点。

首先,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很重要,孩子坐下来后,要腿平,脚着地。

如果脚够不着地,一定要给他垫起来,所谓“踏实”就是这个意思。

桌子的高度一定是到心窝,高了矮了都不好。

书桌面前一定是白墙,如果有很多明星招贴画,孩子容易分心。

书桌左边一定是窗户,最好在玻璃窗上个贴上一层膜,透光但不透明,光线能进来,外面什么景色看不到,确保孩子注意力集中。

7、加强自身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也要经常学习。

家长在那里打牌、看电视或玩游戏,而要孩子去学习,孩子怎么可能学得进去呢?

8、帮孩子调节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孩子对作业产生反感时,家长不要呵斥孩子,而是要帮孩子做好调节,比如孩子觉得作业太多影响了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一下学习的时间,帮孩子做计时作业,把作业分成很多的小块儿,这样会感觉容易完成,不良情绪会得到缓解。

二、家长互相交流

家长在交流中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不当行为和好的方法,互相学习。

三、班主任总结

主题: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主题: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时间:

2016.05.09

地点:

一(四)班教室

参加者:

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活动过程:

1、班主任发言

(1)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没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

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

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做完了。

第三方面就是,孩子不会做,孩子做不好自己再做更麻烦。

2、溺爱或者打骂孩子。

溺爱,对教育孩子来说自然不是个好事,反之,打骂孩子也不一定会起到多好的效果,家长强制孩子做事,当孩子做事做不好的时候,有的家长不是耐心的去教孩子怎么做,而是非打即骂,挖苦、数落、讽刺、讥笑,等等都来了,使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做,在这个时候,在孩子的心理就会对家长、对劳动产生逆反心理,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不愿做,也不敢做,怕挨骂。

索性就不做了。

年龄大一点了,就是有一点的自理能力,做的也不会有条有理。

3、孩子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会加以指责。

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

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

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

(2)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2、“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3、“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在家庭劳动中培养。

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2.在鼓励中培养。

有人说:

“孩子为赞赏而生存。

”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

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

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

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3、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

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家长互动交流

在家长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可借鉴之处。

三、班主任总结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