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176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路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 2文档格式.docx

3.2.1.5对施工中采用的工艺和施工方法是否组织专题评审。

3.2.2施工过程阶段

3.2.2.1运用方案审查、见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监理初检等方式,控制“标准工艺”及施工工艺的应用。

通过相关记录,体现“标准工艺”在工程各阶段实施情况。

结合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要求,着重对“标准工艺”重要环节设置旁站点。

3.2.2.2施工图会检纪要中明确本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的相关内容。

3.2.2.3参加业主项目部组织的“标准工艺”应用样板的验收,提出验收意见,形成验收记录。

3.2.2.4组织对分部工程““标准工艺””执行情况的验收。

3.2.2.5适时组织召开“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的分析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跟踪整改。

3.2.2.6及时收集“标准工艺”实施及控制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3.2.2.7通过“标准工艺”的实施,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或改进,及时进行收集,与“标准工艺”有关文件形成对比性材料,便于改进。

3.2.3竣工验收阶段

3.2.3.1工程竣工后,监理项目部填写标准工艺应用效果评估表,作为“标准工艺”应用验收报告的附件。

3.2.3.2及时对工艺、施工方法进行审核、上报。

明确监理的审核意见。

3.2.3.3及时对落后施工工艺淘汰建议进行审核、上报。

4.附表《“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监理控制措施》

线路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目录

序号

工艺编号

项目/工艺名称

1

020*******

导地线展放施工

2

导线耐张管压接

3

导线接续管压接

4

导线补修

5

地线耐张管压接

6

地线接续管压接

7

导线弧垂控制

8

地线弧垂控制

9

导线Ⅰ型悬垂绝缘子串安装

10

单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11

多联导线耐张绝缘子串安装

12

接地型地线悬垂金具安装

13

接地型地线耐张金具安装

14

软引流线制作

15

导线防振锤安装

16

地线防振锤安装

17

预绞式防振锤安装

18

OPGW弧垂控制

19

OPGW悬垂串安装

20

OPGW接头型耐张串安装

21

OPGW直通型耐张串安装

22

OPGW架构型耐张串安装

23

OPGW防振锤安装工程

24

铁塔OPGW引下线安装

25

构架OPGW引下线安装

26

光纤熔接与布线

27

接头盒安装

28

余缆架安装

29

接地引下线安装

30

接地体制作

31

塔位牌安装

32

相位标识牌安装

33

警示牌安装

34

阶梯式基础施工

35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

36

基础防护工程

37

排水沟砌筑

38

基坑回填

39

保护帽浇筑

40

角钢铁塔分解组立

“标准工艺”应用与施工工艺监理控制措施

项目/

工艺名称

工艺标准

控制措施

责任人

完成时间

阶梯式基础浇筑

(1)水泥:

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

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

含泥量不大于2%。

(4)水:

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料:

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6)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

(7)允许偏差。

1)基础埋深:

+80mm,0mm;

2)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

-0.8%;

3)钢筋保护层厚度:

-5mm;

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

1.6‰;

5)基础顶面高差:

5mm;

6)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

8mm;

7)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

+10mm,-5mm

1、审查该批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及相关检验试验报告证明材料。

2、审查检验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是否合格。

3、审查砂石等取样送检试验报告。

4、监理部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对基础工程原材料跟踪取样送检,并形成记录。

5、施工过程在严格执行批量复验,并审查试验报告。

6、根据混凝土用水来源情况,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酸碱度测试。

7、凡是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时,审查外加剂产品合格证件,并经有检验资格的单位进行配合比试验,合格后方可采用,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量。

8、钢筋焊接是否符合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浇筑前监理人员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监理人员检查模板是否平整且接缝严密,是否涂抹脱模剂。

10、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审批《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案》。

11、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要求施工人员使用溜槽等防离析措施,并检查捣固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2、审批基础施工作业措施、方案,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总监

专业监理师

监理员

开工前

施工过程中

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5%;

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3%;

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

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

(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2%;

当混凝土强度≥C30且≤C55时,含泥量≤1%;

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

(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

不得使用海水。

(5)外加剂、掺合料:

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6)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一般采用180~220mm,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

(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制作工艺良好。

(8)孔底沉渣端承桩不大于50mm,摩擦桩不大于100mm。

(9)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一次成型。

(10)允许偏差:

1)孔径:

-50mm。

2)孔深大于设计深度。

3)孔垂直度偏差小于桩长的1%。

4)立柱及承台断面尺寸:

-0.8%。

5)桩钢筋保护层厚度水下:

-16mm,非水下:

-8mm。

6)钢筋笼直径:

10mm。

7)主筋间距:

8)箍筋间距:

20mm。

9)钢筋笼长度±

50mm。

10)基础根开及对角线:

一般塔±

1.6‰;

高塔±

0.6‰。

11)基础顶面高差:

5mm。

12)同组地脚螺栓对立柱中心偏移:

8mm。

13)整基基础中心位移:

顺线路方向24mm;

横线路方向24mm。

14)整基基础扭转:

一般塔8′;

高塔4′。

15)地脚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

10mm,-5mm

1、依据桩位中心确定护筒挖埋位置,其挖设直径比护筒外径大200mm左右,挖设深度为1.0m。

护筒顶端高出地表不小于200mm。

2、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保证误差不大于20mm。

3、护壁泥浆要进行现场调配,定时检测,并应根据穿越的地层条件适时调整。

4、根据地质条件和桩间距合理选择成桩次序。

5、采用二次清孔法,即在钻进至设计层位深度后调整泥浆,进行第一次清孔,下入钢筋笼、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沉渣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首灌量应保证将隔水球从导管内顺利排出并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中0.8~1.2m,浇筑过程中埋管深度应在1.5~2m为宜。

7、混凝土灌注量应满足规范规定的超灌量要求。

8、钢筋焊接符合JGJ18要求,钢筋绑扎牢固、均匀,在同一截面的焊接头错开布置,同截面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10、基桩施工完毕后,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

11、第一次浇灌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基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承台(或桩头)、连梁施工。

严禁二次抹面。

12、浇筑完成的基础应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残余水泥砂浆,并对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保护

开工前

0201010501

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

(3)块石:

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

(4)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和池塘水。

(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

(6)按规定设置排水沟(孔)、伸缩缝

(1)挡土墙或护坡应砌筑在稳固的地基上,基础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2)挡土墙或护坡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石料上的泥垢必须清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为30~50mm,用砂浆填满砌缝,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

(4)砌体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0m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

(5)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槽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

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

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

(6)排水孔数量、位置及疏水层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2)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5%。

(3)块石:

(5)排水沟应设置在迎水侧,距基础边缘一般不小于5m。

(6)排水沟应保证内壁平整,迎水侧沟沿略低于原状土并结合紧密。

(7)按设计施工,坡度保证排水顺畅

(1)排水沟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走向和长度,一般沿基础的上山坡方向开挖。

(2)排水沟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

(3)排水沟开挖成型后应清除浮土,底部夯实。

(4)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排水沟砌体和混凝土施工,保证排水沟牢固、美观

0201020503

基础回填

(1)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土回填,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

(3)石坑回填应以石子与土按3:

1的比例掺和后回填夯实。

(4)泥水坑回填应排除坑内积水。

(5)冻土回填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把冻土块的冰雪清除并把冻土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在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回填

1、回填前,监理人员检查回填的土料是否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时应清除坑内杂物,并不得在边坡范围内取土,回填土要对称均匀回填。

2、监理人员检查回填过程是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3、监理人员检查泥水坑是否先排除坑内积水然后回填夯实;

岩石基坑是否以碎石掺土回填,碎石与土的比例为3:

1,并分层夯实。

4、雨季施工时,监理人员检查现场是否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5、冻土回填时,监理人员检查坑内冰雪是否清除干净,冻土块的冰雪是否清楚干净并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

6、监理人员检查回填土是否留有300-500mm的防沉层。

201010504

宜采用不低于42.5矿渣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粒径为5~20mm的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保护帽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6)保护帽宽度应保证塔脚板和地脚螺栓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

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

(7)保护帽顶面应留有排水坡度,顶面不得积水。

(8)保护帽宜采用专用模板现场浇注,一次成型,严禁采用砂浆或其他方式制作

7、保护帽制作前,监理人员检查模板使用情况,是否为统一定制的钢模板,重复使用的钢模板是否进行抛光处理,是否涂抹隔离剂,并在模板安装结束后进行找正,检查模板安装位置是否与基础立柱出现偏心或扭转现象。

8、保护帽浇筑结束后,监理人员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收光处理,塔腿及模板底部的混凝土浆是否及时清理干净。

9、监理人员监督检查保护帽拆模时间及养护情况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10、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修饰、二次抹面。

施工前

0201020101

(1)塔材、螺栓、脚钉及垫片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塔材无弯曲、脱锌、变形、错孔、磨损。

(3)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4)螺栓应逐个紧固,扭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且紧固力矩的上限不宜超过规定值的20%。

(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预倾斜,预倾斜符合规定。

(6)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1/800。

(7)每腿均设置接地孔,接地孔位置应保证接地引下线联板顺利安装。

(8)螺栓穿向应一致美观。

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

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

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螺栓露扣长度不应超过20mm或10个螺距。

(9)杆塔脚钉安装应齐全,脚蹬侧不得露丝,弯钩朝向应一致向上。

(10)防盗螺栓安装到位,扣紧螺母安装齐全,防盗螺栓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11)直线塔结构倾斜率,对一般塔不大于0.24%,对高塔不大于0.12%。

耐张塔架线后不向受力侧倾斜

(1)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方能进行分解组塔。

(2)铁塔组装前应根据塔型结构图分段选料核对塔材,并对塔材进行外观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塔材不得组装。

(3)角钢铁塔分解组立可采用座地抱杆、悬浮抱杆等工器具,宜采用专用夹具安装抱杆承托绳、腰箍拉线等。

(4)铁塔组立应有防止塔材变形、磨损的措施,临时接地应连接可靠,每段安装完毕铁塔辅材、螺栓应装齐,严禁强行组装。

(5)抱杆每次提升前,须将已组立塔段的横隔材装齐,悬浮抱杆腰箍不得少于2道。

(6)吊片就位应先低后高,严禁强拉就位。

(7)塔身分片吊装,吊点应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距塔片上段距离不大于该片高度的1/3,对于吊点位置根开较大、辅材较弱的吊片应采取补强措施。

(8)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

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9)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基础和塔材的成品保护

(1)导地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同一档内连接管与修补管数量每线只允许各有一个。

且应满足放线段内无损伤补修档比例大于85%,放线段内无损伤压接档比例大于90%。

(3)导地线接续管位置与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间隔棒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在不允许接头档内,严禁接续或补修

(1)导地线必须进行到货检查。

导地线连接进行握着力试验,握着强度不得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2)电压等级为330kV及以上线路工程的导线展放必须采用张力放线。

良导体架空地线及220kV线路的导线展放也应采用张力放线。

110kV线路工程的导线展放宜采用张力放线。

(3)导线放线滑车宜采用挂胶滑车。

导线滑车轮槽底直径不宜小于20d(d=导线直径),地线滑车轮槽底直径不宜小于15d(相应线索),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滑车轮槽底直径不宜小于40d(相应线索),且应大于500mm。

(4)放线段长度宜控制在6-8km,且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车。

(5)展放施工应合理选择牵张设备及场地,合理控制牵张力,确保导线满足对地及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张力机放线主卷筒槽底直径D≥40d-100mm(d=导线直径)。

(6)做好运输、展放、紧线、附件各施工过程中的防磨措施。

(7)对损伤导线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打磨、补修或重接接续。

(8)合理布线,接头避开不允许接头档,尽量减少接续管数量。

精确控制接续管位置,确保接续管位置满足规范要求。

(9)接续管的保护钢甲应有足够的刚度,确保过滑车后不弯曲。

(10)导线展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紧线,附件安装时间不应超过5天

(1)耐张管、引流板的型号和引流板的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2)导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压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3)铝件的电气接触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毛刺或超过板厚极限偏差的碰伤、划伤、凹坑及压痕等缺陷。

(4)压后对边距最大值不应超过尺寸推荐值。

(5)压后弯曲度不能大于1.6%,否则应校直,校直后的耐张管不得有裂纹。

(6)握着强度不小于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1)割线印记准确,断口整齐,不得伤及钢芯及不需切割的铝股。

(2)将压接管及导线表面清洗干净,导线表面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均匀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压接。

(3)施压时,液压机两侧管、线要抬平扶正,保证压接管的平、正,压后耐张管棱角顺直。

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的压接管如有裂纹应切断重接。

(4)钢管压接后清理压接飞边和毛刺,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富锌漆;

对清除钢芯上防腐剂的钢管,压后应将管口及裸露于铝线外的钢芯上都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铝管压后的飞边、毛刺应锉平,并用0号砂纸磨光。

用精度不低于0.02mm并检定合格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

(5)压接完成检查合格后,打上操作者的钢印

(5)压接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