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1479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学习指导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课本中所用“戴冠冕的夏禹”,引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表示了夏禹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浙江绍兴禹庙大殿正中所塑身穿华衮、双手捧圭、头戴冠冕大禹立像是一致的。

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殷墟

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根据最近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结果,殷墟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

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并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

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

直到19,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

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

◆周公辅佐成王图

图中年幼坐着的人即成王,其左侧为周公,余为其他大臣。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

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据说,周公辅佐成王非常尽心,常常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

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重点阅读

◆西周的分封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

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西周所封诸侯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王室的姬氏同姓亲属,如伯禽封于鲁、康叔封于卫等。

另一类功臣,如姜太公(吕尚)封于齐。

再一类是边远地区较强大的异姓氏族或部落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所有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所以我们称此制为“宗法贵族分封制”。

这种制度是西周的主要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主要的国家制度。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周公东征胜利以后,推行大规模的分封制,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对财产和权力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记载说: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荀子·

儒效》又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周公这种分封制,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体,但是为了稳定统治的大局,又不能不照顾到异姓贵族,还得分封一些异姓诸侯。

——杨宽《西周史》

周初的分封诸侯,在武王时即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其子康王的时期……康王之后,周朝疆域大体固定,分封的机会减少……但分封并未绝迹。

直到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宣王还把其弟友分封在郑(今陕西华县东)。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Ⅲ》

西周灭商,推行“封建”,所谓的封建,就是封侯建国,裂土封爵。

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特权,对天子有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义务,负责藩卫王室。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周人灭殷以后,获得了广大土地和大批奴隶。

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西周王朝把子弟、同姓和亲戚分封到全国各个战略要地。

……周公东征以后,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分封在全国各地。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在西周鼎盛时期,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

各封国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自己国内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的指令;

如临时发生重大事故,要及时向周王报告。

他们还必须向周王贡献封国的产物和周王需要的东西。

他们还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包括为周王提供作战的军队。

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改变他们的封地,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

——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

◆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

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

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

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

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

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

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与贵族等级里的层层封建是完全合拍的。

如果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

公刘》说: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从宗法系统看,周天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子。

周初,宗法制首先在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以后逐渐及于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具有了普遍性质。

◆西周礼乐制度

 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

礼是周王和贵族举行重大活动是的规则和仪式,乐是举行仪式时使用的音乐。

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五六百年以后,孔子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赏不绝!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答案提示: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