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
师: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
(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⑵指名读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重点词语:
少小、老大、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
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5)师:
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
(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
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⒉学习第二句:
(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师补充口头提问:
客在这里指谁?
[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说?
)
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
思乡)
⑶小结:
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㈤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
(任选一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
思乡情老大、
乡音无改
第二课时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
1、故事激趣:
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友,在江畔饯别,酒过三杯,两个好友携手走向江边……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2、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由读。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黄鹤楼、李白、孟浩然的资料及诗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
3、结合注释,试着解释诗的大意。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2、小组交流读懂的内容。
3、全班交流。
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师:
(1)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有多要好吗?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这时李白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3)这时江上只有孟浩然的一只小船吗?
李白为什么说“孤帆”?
“尽”了的是什么?
不“尽”的又是什么?
(4)此时的长江水在李白眼里仅仅是水吗?
(5)李白在江边站了多长时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诗句。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5、播放动画。
浩荡的江水,小船渐行渐远。
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你们不能再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
不能再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久久伫立在江边,遥望那一叶孤帆,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指名朗诵搜集到的送别的古诗。
2、同桌互相朗诵。
六、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目相送
依依不舍
冀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走月亮》的教学设计
马矿新区小学 主备人:
张玉艳联系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
7、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
i)”。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
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七自然段: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
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教师随机点拨: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
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
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7、走月亮
月儿明亮月光柔和
走过:
溪岸桥果园
(“我”和阿妈)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
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
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
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
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实现个性化朗读。
怎样“联系生活感受促进文本感悟”,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进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本身没有形象,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个性化地感悟文本。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景色,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意境的美。
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我问:
“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
“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
”“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
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
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走近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中(课文),这种摹拟的生活会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和作者对话,用心读书。
我们说作者写文章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这三分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作者四分、五分甚至更多的情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于是我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妈妈在溪边洗衣服,你会做什么游戏?
”学生想到的不是文中有距离的作者,而是自己,学生回想起妈妈在做事情,自己在一边玩耍的情境:
“我会爬在妈妈身上撒娇。
”“我会用野花编一个美丽的花环戴到我头上一个,戴到妈妈头上一个。
”……学生回忆起现实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是那样的快乐、幸福、自由自在,这是学生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再读书,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了。
三、调动情感,促进感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引进生活活水,唤起学生感悟,寻求生活与文字的“共同处”,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调动学生脑中已储存的情感,使语言文字与鲜活的形象,真切的情感联系起来,进而读出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指导品读《走月亮》时,我调动学生的真情,激发他们的情感,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将学生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爱透过语言文字传递出来,表达出来。
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
这些正是教师调动了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时间的沟壑,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这正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泥姑娘》教学设计
唐山市荆各庄小学张会芳电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一个泥姑娘演绎了一曲感人的故事。
一个富有爱心、敢于舍弃自己生命的泥姑娘,就这样转眼既逝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营救了与她素不相识的小蜜蜂,的确令人感动。
文章把泥姑娘这个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一举一动都富有灵气,栩栩如生的形象,始终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情景烘托及营救是的神态、动作,如:
爬、冲、愣、挣扎、支持、倒、抱等,着使人深深的感受到泥姑娘那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文章最后描写了小蜜蜂苏醒过来后,四处寻找昨夜救它的那个很小很小的姑娘,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前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对于不理解的词应借助字典,把它弄明白。
并且能够简单概括出文章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部分学生文章读的不够熟练,对个别词理解不透,以至于在教学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对课文总结的太罗嗦,如复述课文似的很长,也有可能太简单,所以照顾全体学生把课文真正读熟,给以充分的思考时间。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鼓励用富有儿童情趣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与文章对话、交流,教师激励性的话语为学生的实践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学方法:
以读贯穿全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牺牲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别人的无私品格。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
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文的朗读录音配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
都捏过什么?
(学生开始交流)
2、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畅快,并带着疑问走向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
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呀!
(学生发表自己对泥姑娘的赞美)
4、师小结:
是呀!
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生动的小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很快融入爱的怀抱中。
5、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刮风、年纪、以致、掩盖、浑身、软绵绵、渗进、硬朗、沾满、皮肤、(用各种方式认会生字)
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
6、理解词语
“以致”、“掩盖”回到文中理解;
(其它词小组内解决)
7、问:
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明白?
学生可能问“翩翩起舞”,做动作理解;
“谛听”,查字典理解“谛”的意思;
“毛毛糙糙”可问:
什么东西是毛毛糙糙的?
“溶解”,可通过课件演示水溶解的过程。
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同学有可能回答:
◆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
(读第一自然段)
问:
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
(学生试读)
◆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读3-4自然段。
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
(学生表达情感)
◆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读5-7自然段。
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学生自由朗读)
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感情的碰撞。
这样的气氛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随情入境,为更好的懂得爱别人的乐趣和别爱的喜悦之情。
4、师总结:
顽强的泥姑娘忘记了自己是用泥做的,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她的行为感动了我,同时也感动了被救的小蜜蜂!
此时的小蜜蜂又怎么样了呢?
精彩的总结唤起孩子和教师的共鸣,同时也打动了孩子们童贞的心灵。
(指导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5、问:
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
你佩服她什么?
(学生表达对泥姑娘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懂得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去爱的道理。
6、指明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去体会爱,体会爱的伟大。
另外,也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再次升华,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写作的能力。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