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056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docx

1、演唱:

歌唱技能的练习,将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提醒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逐步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2、感受与鉴赏: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将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

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3、演奏:

这一部分的教学将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

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四、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要求:

1、进出音乐教室礼貌而有序。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唱歌时身体直立,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养成安静聆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课时

1

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欣赏《空山鸟语》

2

学唱《山这边山那边》

欣赏《回声》

3

学唱《小杜鹃》

欣赏《闲聊波尔卡》

4

学唱《小步舞曲》

欣赏《加沃特舞曲》

5

学唱《七子之歌》

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6

学唱《爷爷的打渔歌》

欣赏《御风万里》

7

学唱《雪绒花》

欣赏《美妙的小镇》

8

学唱《摇篮曲》

欣赏《回忆》

9

学唱《伦敦德里的小调》

10

学唱《校园的早晨》

欣赏《船歌》

11

学唱《男孩女孩》

欣赏《唱给母校的歌》

总复习

1、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

学习简谱,及“波音”、“连音线”这些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够结合山歌风格特点演唱,注重对同学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教学过程:

1、引出民歌主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

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四川民歌的风格。

了解民歌种类:

劳动号子:

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

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

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

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

山歌:

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

小调:

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

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2、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听赏钢琴独奏曲《巴蜀之画》中的《晨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介绍相关知识。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

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

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

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

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

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

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

4、介绍词作者、作曲家:

1)、《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作者名叫金鼓,是重庆梁平县人,现居于上海。

金鼓本名李犹龙,1917年出生在四川梁平县(现属重庆)。

1953年春,上海音乐学院川籍教授蔡绍序,想用家乡的民歌调为基础创作新歌,请金鼓作词,一首新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此诞生了。

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黎海英作曲。

作曲家黎海英,是中国音乐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身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老师把《太阳出来喜洋洋》唱给学生欣赏

6、学生学唱

2、小步舞曲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背唱歌曲主旋律。

3.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4.学跳小步舞。

1.背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

2.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的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一、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欣赏的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复习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观看视频《皇后小步舞》了解小步舞曲。

3.介绍巴赫

4.欣赏巴赫两部《小步舞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小步舞曲》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

2.有节奏的读歌词

3.视唱曲谱

4.学生自主填歌词,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6.处理歌曲按照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

7.巩固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比赛唱等)

8.背唱歌曲

三、小步舞的学习

1.基本动作教学。

2.学生边唱边加入动作。

3.两个学生一组配合进行舞蹈。

4.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步舞的风格特点,学习了歌曲《小步舞曲》,并为歌曲编排了动作,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教室,下课!

3、小杜鹃

教学目标

  1、欣赏、演唱表现“杜鹃”的几首歌、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其表现的优美意境,体验音乐所描绘、刻画的可爱、活泼的杜鹃形象,以及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与伙伴合作表演。

  2、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掌握技能;

运用创设情境、体态感知、自主学习与合作表演等方法表演歌曲《小杜鹃》。

  3、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断连对比的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小杜鹃》。

教学重点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教学难点

  能以正确的弱起拍感觉,初步运用断、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绘杜鹃的歌声,表现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情景体验中渗透技能(5分钟)

  

(一)欣赏:

《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选配画面

  2、复听乐曲,体验力度,认识顿音

  

(1)复听乐曲,根据意境选择杜鹃鸣叫的力度和图形

  

(2)认识顿音记号

  (3)用弱的力度和顿音方法模仿杜鹃“咕咕”

  

(二)欣赏:

《杜鹃圆舞曲》片段

  1、感受情绪,感知、体验杜鹃鸣叫的力度

  2、总结

  二、歌曲学唱,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18-19分钟)

  

(一)听、唱、动交互,强化音乐体验

  1、看动画、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听教师范唱,熟悉“咕咕”旋律,体验旋律弱起感

  3、初步运用顿音技巧模唱“咕咕”,进一步感知旋律弱起感

  4、玩游戏“捉迷藏”,全面熟悉旋律

  

(二)唱奏结合,熟悉歌曲曲调

  1、吹奏“咕咕”的曲调,熟悉歌谱

  1)学生试奏“咕咕”的旋律,教师示范以顿音方式吹奏

  2)师生合作演奏乐曲

  2、哼唱旋律,找出旋律规律

  3、完整演唱歌谱

  (三)互动、反馈与评价,自主学唱歌曲

  1、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2、开展反馈、交流与评价,在互动中解决歌曲难点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合作学习中展现个性(11分钟)

  

(一)比较、欣赏朱逢博演唱的《小杜鹃》

  

(二)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处理

  (三)交流与展示

  (四)综合表演

  四、课堂小结

4、七子之歌——澳门

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

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

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

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

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

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深情的情感来唱)

3、朗读歌词。

(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母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4、模唱。

(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

(男女组)

2、师:

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

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

今天咱们学习这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

怎样才有爱国的能力呢?

这就要求大家立足现在,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能,将来用大家的能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5、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它位于我国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台湾面积小,但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特别丰富,被称为“樟脑王国”。

在山明水秀的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里山的姑娘》

二、新课教学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大家听过歌后,你的感觉如何?

师:

那就让我们带着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复听歌曲,整首歌曲分两部分,我们先来听一下引子,在欣赏时要带着这样两个问题:

1、这段旋律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听了这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

(课件5引子部分)

这段旋律呀非常优美,老师听到这段旋律就仿佛站在高山上,唤起对往事的回忆,你听了这段旋律之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我认为这段旋律应以优美、抒展的歌声来视唱,你们说是不是

是师:

谁愿意来试一试生: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生:

引子四小节旋律优美、抒情,让人陶醉,如果我们用线将音符连起来,你们看象什么?

生:

这段旋律听起来连绵起伏、婉转优扬,接下来的旋律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课件7)

这段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部分和引子部分有什么区别?

(从速度、情绪„)

欢快、热烈、活泼„„

那这部分应用什么样的形式演唱呢?

(活泼、欢快)大家随着音乐试着唱一唱

引子优美抒情使人陶醉,接下来旋律热烈欢快,你听了想做什么?

我看有的同学都坐不住了。

如果我们用舞姿表现出来也别具特色,谁愿来

三、拓展部分

高山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的表现形式也略有不同,我们欣赏一下歌曲《站在的高岗上》(课件8歌曲)

这首歌是台湾艺人张惠妹演唱的又一首高山族民歌,更具有山歌特色,从歌曲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

这首歌更加热烈火爆,我看有些同学都等不及了。

那我们就随着音乐舞起来好不好。

欣赏了这两首台湾民歌之后,我想大家对台湾民歌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还知道有哪些台湾歌曲?

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爸爸的草鞋、熊猫咪咪„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其实音乐是非常美妙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去唱、去感受,我们就能听懂音乐,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伴着音乐,有感情朗诵散文诗《啊台湾》。

课件9《诗歌》

四、总结部分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早日团聚。

到那时,让我们手拉手,唱啊、跳啊,共同庆贺吧!

课件10(学生听音乐表演)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结束了,让我们唱着歌,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吧!

6、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吹奏歌曲《雪绒花》,区分什么是非连音吹奏和连音吹奏法。

掌握吐音的技术和连音吹奏的方法。

1、“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2、连音奏法时舌头和气息的运用。

一、导入

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

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

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

《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

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

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

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

对!

就是这首《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

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

(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

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

(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

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

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

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

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

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竖笛伴奏。

三、竖笛吹奏

1、划拍唱谱。

(师竖笛伴奏)同时找找这首歌里哪个音的指法没学过?

开动脑筋,自己找这个音的指法。

2、音阶练习(从re到高八度re)。

①师唱唱名(上行音阶),生无声按指。

②师范奏后生吹。

③用同样的方法练下行音阶。

(一口气,连音奏法。

3、讲解吐音技术和连音、断音奏法。

①学习吐音技术。

吹奏竖笛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板书)连音奏法和断音(又叫非连音)奏法。

它们都与“吐奏”有关。

那么,什么是“吐奏”?

就是舌尖轻轻地碰一下牙齿,堵住吹口的气流后马上向里缩回,离开吹口,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②连音奏法是:

在连线“⌒”内,除第一个音用吐奏外,后面的音都不吐奏,只是按孔的手指按各音的指法运动,气息保持而舌头不动,吹得连贯圆润。

③断音奏法则是每个音都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④以吹奏音阶为例:

教师用两种方法吹奏音阶:

上行用连音奏法,下行用断音奏法。

师范奏后生练习(上、下行各练两次)。

⑤再用两种方法练习同一条练习曲。

4、探究、选择吹奏方法:

《雪绒花》这首歌哪些地方用“连音吹奏法”比较好?

并在歌谱上加上连音线。

(学生各自试吹,两分钟后回答,并说明为什么?

再在歌谱上画上连音线)。

然后互帮互助,自由练习。

(重点练第三乐句,教师到学生中进行个别辅导。

五分钟后问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5、师带领重点练习第一、三乐句。

①师唱唱名,生无声按指。

②师慢速范奏生模仿。

③师按原速吹奏生模仿。

6、生跟师一起吹奏全曲。

7、师用钢琴伴奏,生吹奏。

8、请有把握的同学站起来吹奏。

师用钢琴伴奏。

9、唱吹结合:

一组唱,一组吹,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配乐。

(三角铁、铃鼓等)比一比,最终获胜的是哪一组?

(师钢琴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会用竖笛吹。

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

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

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

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

外国电影《音乐之声》。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7、回忆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有唱歌、边唱边跳。

2.揭示课题。

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

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

1.角色与剧情介绍:

“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

“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

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2.《回忆》歌曲欣赏。

(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

几拍子的?

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

(再听一遍《回忆》。

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好!

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

请你边听边举手。

(听第三遍《回忆》。

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

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

安德鲁·

洛依德·

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

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

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