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053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长沙理工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201343070236

阮媛

201343070228

黄晴

201343070238

指导教师

韩峰

职称

讲师

项目所属

一级学科

790

学生曾经参与科研的情况

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韩峰,应用经济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和应用计量经济方面的研究,并在《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经研究》、《中国土地科学》等权威期刊和CSSCI源刊发表论文19篇,1篇文章被SSCI源刊《UrbanStudies》录用待刊。

主持1项湖南省国际经济和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重点课题、1项湖南省国际经济和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一般课题、1项湖南大学校级项目,作为课题第二参与人主研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学研究项目,参与1项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主持湖南省国际经济与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编号:

13IEPMZ1。

2.主持湖南省国际经济与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一般课题“开放经济下要素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编号:

12IEPM12。

3.主持湖南大学校级研究项目“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编号:

LXYB200816。

4.主研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医药零售业产业市场绩效研究”,编号:

09JJ3139,排名第2。

5.主研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湖南省县域经济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中的作用和决定因素”,编号:

521297479,排名第2。

6.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机理与对策研究”,编号:

13CJL058。

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安排影响产业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71103061/G0304。

8.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编号:

07&

ZD017)。

在社科重大项目第一子项目“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与联动”研究工作中,参与了成果要报、结项报告和专著《中国对内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写作。

项目研究和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目的

1.识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

论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劳动力共享、投入品风险分散、技术溢出和空间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缓解”、“状态改善”、“响应增强”、进而“综合质量提升”的路径及机制。

2.应用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结合湖南省不同地区、地级市和县域等层面和实际调研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3.提出湖南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两性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以此为基础寻求推进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二)研究内容

1.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城市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

(1)结合现实数据和事实,总体上对湖南省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的水平、模式和效益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考察。

(2)对比国际城市经济转型经验和湖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制约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可能性。

(3)根据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特征和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分析

以集聚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为基础,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投入品共享与风险分散、空间技术溢出和基于投入产出的空间规模经济等效应促进城市环境质量三个方面的改善: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经济行为者交易成本、加快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促进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人口拥挤、降低工业“三废”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次数;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状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高素质企业、人才集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改善城市投资、经营环境,促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增强生态环境响应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和城市间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有效提高工业废弃物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节约环境治理资金,增强城市生态环境响应能力。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实证分析

首先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度;

其次综合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统计方法测算湖南省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及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

最后从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1)根据相关理论机制构建适宜的理论、计量模型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测度,利用全省层面城市面板数据,综合面板GMM、空间计量、分位数回归及面板VAR等计量方法分别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

(2)利用湖南省分地区层面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在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环洞庭湖区等地区的有效集聚模式及其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差异;

(3)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设置调研问卷,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长、株、潭三市的行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利用生产性服务企业微观调研数据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作用。

4.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政策研究

立足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效应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1)如何根据各城市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选择适宜的集聚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和经济活动合理布局,降低污染排放,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

(2)如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状态;

(3)如何调整政府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功能,提高城市污染和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生产性服务业链接的价值链体系为依托,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的识别和理论框架的构建

是否能够成功识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相应的内生分析框架及对其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是决定本项目成败的核心问题。

首先,本课题将立足于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在深入分析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集聚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脱钩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归纳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机制。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作用机制的识别既包括要素供给方面的专业化劳动力供给、中间投入品共享与风险分散、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也包含市场需求方面的空间规模经济效应。

要素和市场(或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是界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作用机制的关键。

根据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整合本质上互补的集聚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脱钩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构建统一的内生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方案的选择

首先,在计量方法上,将依据研究目的选用适宜的计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其次,在实证策略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多角度估计;

其三,在数据选择上,本课题采用省域、地级单位、甚至县域单位的多层面数据和行业数据从宏观到微观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环境变量的构建

在相应理论基础上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环境质量指标是本课题的关键。

首先,根据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指标,刻画要素供给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其次,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潜力模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指标,以刻画以生产性服务链接的不同城市基于投入—产出关联效应的空间规模经济效应。

其三,关于城市环境质量指标,拟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度;

进而综合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统计方法测算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1966年首先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s)的概念:

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经济学家辛格曼(Singelman)在1975年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生产性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

Browning和Singelma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企业和公共机构提供服务的产业类型”。

国内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李江帆所著的《第三产业经济学》(1900)是国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一部著作。

他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向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提供服务产品,对经济效率有直接推动作用,对产业结构有优化作用,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

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程大中(2008)认为生产性服务是中间投入品,密集地使用劳动力和其他知识资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服务存在差异化。

高传胜、李善同(2007)利用“中间使用率”和“非居民消费比例”两个指标作为判断标准,把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等。

而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集聚、演化等方面的内容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较易形成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Banga,2005;

DruckerandFeser,2012;

Keetal.,2013),其空间集聚势必深化和加强这两种效应,进而对城市经济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郑凯捷,2008)。

工业结构问题突显背景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同时实现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等多重目标(吕征,2009;

裴长洪等,2011)。

顾乃华(2011)进一步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机制归纳为知识扩散、劳动力蓄水池和投入品共享与风险投资分散效应等方面。

杜传忠等(2013)也证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而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Grossman、Krueger(1993,1995)首次实证研究了三种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曲线关系,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关系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Panayotou(1993)则首次将环境变量与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国内学者白效忠(2010)认为对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创新为手段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可以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

生产性服务业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服务业,耗能低,基本无污染排放,属于“无烟产业”。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持下,其它产业节能减排目标也能得以实现。

王友军、陶良虎、彭光细(2012)等人也分别提出了他们相似的看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有助于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立。

综合来看,目前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层面的定义,空间集聚研究不足;

②认同工业化和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尚在少数;

③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但缺乏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内在机理的系统揭示。

本项目拟以湖南省为例,在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探讨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有效路径和实现机制,为加快推进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

(1):

76-88.

[2]杜传忠,王鑫,刘忠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J].产业经济研究,2013(6):

19-28.

[3]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论:

内容、发展与结构[J].现代经济讨论,2007(8):

68-72.

[4]顾乃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J].财贸经济,2011(5):

44,115-122.

[5]白孝忠.生产性服务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拉动作用——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江苏商论,2010(5):

19-21.

[6]吕政.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求是,2009(17):

40-42.

[7]裴长洪,彭磊,郑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

(1):

77-87.

[8]DruckerJ,FeserE.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andAgglomerationEconomies:

AnAnalysisofProductivityinthreeManufacturingIndustries[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12,42:

1-14.

[9]GreenfieldH.ManpowerandtheGrowthofProducerServices[N].NewYork:

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6

[10]GrossmanG.,KruegerA.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5,110

(2):

353-377.

[11]KeShanzi,MingHeandChenhuaYuan.SynergyandCo-agglomerationofProducerServicesandManufacturing:

APanelDataAnalysisofChineseCities[J].RegionalStudies,DOI:

10.1080/00343404.2012.756580,2013.

本项目学生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我们学习了系统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对于一些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新闻我们也能初步联系自己所学的经济知识,去思考、判断其内在含义。

随着对《宏观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我们慢慢建立起宏观的思维框架,学会了从宏观角度思考经济问题。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失业、通货膨胀、GDP、经济增长等经济事物也有了正确深入的了解。

而通过《产业经济学》,我们则学到了产业间、产业内各种结构、调整的含义。

此外,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还利用一学期的时间系统学习了《城市经济学》,深入了解了产业集聚、城市群及城市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目前我们正处在网上收集资料和调查长沙当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与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阶段,收集最新的相关资料用于研究。

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一)本项目提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缓解”、“状态改善”、“响应增强”、进而“综合质量提升”的路径及机制,与以往研究相比,具有研究视角和思路方面的创新性。

(二)本项目从要素和市场两个方面,整合集聚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框架,识别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集聚模式及其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三)根据相关理论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资源环境特征,构建一套测度指标分别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具体来源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湖南省发展适宜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量化指标和评价依据。

项目的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

(一)项目的技术路线:

图1项目的技术路线图

(二)项目的预期成果:

(一)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研究报告;

(二)在省级及以上杂志发表1-2篇论文。

年度目标和工作内容

时间

研究进度

2014.3-2014.9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该领域内前沿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整理;

(2)识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

2014.10-2015.4

(1)确定指标体系,收集基础统计数据并设置调研方案;

(2)对“长株潭”地区生产性服务行业及城市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3)根据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

2015.5-2015.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2015.10-2016.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本项目在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内生增长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探讨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提升湖南省城市环境质量的机制,对于加快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人推荐吴必城申请该项目。

签字:

韩峰日期:

2014年4月24日

注:

本表栏空不够可另附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