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030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初中卓越联盟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B卷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7.实验室加热3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⑧C.②③⑤D.②③⑤⑦⑧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B.O2-的结构示意图:

C.3个钠离子:

3Na+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K2MnO4

9.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10.下列现象能说明镁条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条变短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1.如图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化学式为NH3

C.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9%

12.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B.农家肥料的腐熟

C.蜡烛的燃烧D.人在长跑时急促的呼吸

13.关于燃烧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尽管铁丝燃烧产物是固体,但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铁原子变小

C.气体固体更容易压缩——分子间隔更大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15.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a中再加少量二氧化锰,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分解,则理论上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C.

二、填空题

16.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或数字填空。

(1)2个氧原子:

______________。

(2)2个氮分子:

_____________。

(3)氯化钠中的阴离子:

________。

(4)硫酸钠:

________________。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17.根据如图微观反应示意图回答问题: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选填字母);

A化合物B单质C纯净物D混合物

(2)保持“

”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写化学符号);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可分,__________不可分。

三、实验题

1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

(2)若使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若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选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选填字母)。

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_的物理性质;

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分子是否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请你帮忙完善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

________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_______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烧杯

A烧杯______,

B烧杯_____

(1)实验步骤①、②的现象对比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2)分析实验步骤③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微观结论是_______。

(3)实验反思与评价:

该实验除使用的浓氨水量较多外,仍有不足之外,请指出__。

(4)实验改进:

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甲所示。

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___(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如果继续完成图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0.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

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常用的A物质是__,其作用是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主要是利用物质的____性,属于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如图中的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的物质,乙是水,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略去)。

①请分析:

甲可能是_____,丙可能是_____。

②写出下列转化的文字表达式:

丙→乙:

五、计算题

21.NH4N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

试计算:

(1)NH4NO3由种元素组成,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NH4NO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50kg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戴口罩是依靠过滤的方式防止微生物、可吸入颗粒物等进入人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勤洗手,主要是用水将手上的污染物除去,无新物质生成,主要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结构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不聚众,只是一种行为方式,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

考点:

空气资源

3.A

【分析】

矿泉水瓶是塑料制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A、标志是可回收标志,矿泉水瓶可回收,A符合题意;

B、标志是腐蚀品的标志,矿泉水瓶不属于腐蚀品,B不符合题意;

C、标志有毒物品的标志,矿泉水瓶无毒,C不符合题意;

D、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NO2是空气污染物;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SO2是空气污染物;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B。

5.A

A、直接排放废气,污染大气,错误;

B、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C、节约用水用电,利于节约能源,正确;

D、利用风力发电,使用新能源,利于节约化石燃料,正确;

6.B

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两人合作滴加液体,容易使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壁,或将液体滴在外面,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7.D

加热约3mL液体,应用较小容积的仪器,试管可用做较小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试管,量取3mL的液体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试管加热时要试管夹,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所以应选用的仪器是②③⑤⑦⑧,故选:

D。

8.C

A、碳酸钠中碳酸根显-2价,钠元素显+1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CO3;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化合价标在碳元素的正上方,正号在前,数字在后,表示为:

,错误;

B、氧元素质子数为8,O2-的核外有10个电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

C、钠离子表示为:

Na+,3个钠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为:

3Na+,正确;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KMnO4,K2MnO4是锰酸钾的化学式,错误。

【点睛】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9.C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都是H2O,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故C正确。

考点∶考查分子的性质。

10.D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只是判定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判定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故选:

11.B

A、该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由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知1个该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

,正确;

C、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错误。

12.C

A、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D、人在长跑时急促的呼吸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C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正确;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无色无味,错误;

14.C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错误;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是温度升高,铁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钢轨体积膨胀,缝隙减小,B错误;

C、气体比固体更容易压缩是因为子间隔更大,C正确;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是因为分子数目变多,气体体积增加,D错误;

15.B

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判断图象问题,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增加产物质量。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物的质量,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加入氯酸钾质量相等,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但是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生成氧气速率大于不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因此a的斜率要大于b,但是最终气体的质量相等,两线汇成一条线,氯酸钾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氧气,所以a,b两条线都不能从0开始,且二氧化锰加速分解,所以a先产生氧气,所以B正确。

B。

16.2O2N2Cl-Na2SO4

O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3)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4)硫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的个数比是2:

1,故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5)氧化镁中铁元素显+2价;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

17.BCO2分子原子

(1)B框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B框中的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故选BC;

(2)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O2;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8.锥形瓶方便添加液体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A过氧化氢

水+氧气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装置A有长颈漏斗和止水夹,故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

方便添加液体。

(2)若使用装置B制取氧气,B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可选用的药品是: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能用装置C而不能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

B;

难溶于水;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19.无明显变化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红无明显变化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继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酚酞溶液遇碱会变成红色,因为水不是碱性,所以水中加入酚酞没有变化。

酚酞遇到碱会变成红色,所以向氨水中加入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

浓氨水容易挥发,挥发的氨气分子从B运动到A中,溶于水生成氨水,使得酚酞溶液变红。

故A烧杯中溶液变红。

A烧杯中的酚酞不容易挥发,所以B烧杯中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

(2)因为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了A烧杯中,溶于水形成了氨水,使得溶液变红。

所以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氨气容易挥发,挥发到空气中容易污染空气,要在实验中加入吸收氨气的装置。

(4)因为由实验得知,一段时间之后形成了混合溶液,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不断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之间,最后形成了混合溶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形成混合溶液之后分子仍旧在运动。

乙中形成混合溶液的时间比甲用的时间要少。

因为乙的外界温度比甲高,加速了分子的运动,所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0.明矾在水中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物,使之沉降过滤ac吸附物理过氧化氢氧气氢气+氧气

(1)河水首先进行静置沉降,明矾可以加入水中,在水中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物,加速沉降;

(2)操作①得到固体和液体,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导致滤纸的过滤作用失效,正确;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导致滤液溅出,不是滤液浑浊的原因,错误;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导致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通过,滤液浑浊,正确;

故选ac;

(3)操作②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利用活性炭物质的吸附性,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的物质,乙是水,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呈三角关系,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也可以生成氧气,氢气、氧气燃烧又能生成水;

推测甲为过氧化氢、丙为氧气,代入图中推断正确;

①甲可能是过氧化氢,丙可能是氧气;

②氢气、氧气燃烧能生成水,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

水。

21.

(1)三,80

(2)7:

12

(3)解:

答:

50k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是17.5kg。

(1)硝酸铵是由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由三种元素组成;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80;

(2)氮元素的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

=7: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