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Word文件下载.docx
《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班组级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病是由于太阳辐射或强烈热辐直接作用于无防护的头部,被头部皮肤及颅骨所吸收,使颅内组织受热,脑膜温度升高,脑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
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兴奋不安、意识丧失、体温略升、面部潮红。
5.2.3噪声引起的伤害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
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频受损,甚至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
除造成听觉损伤外,噪声还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
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3职业危害的相关管理
5.3.1金属粉尘的相关管理
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1、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
2、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
3、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5.3.2高温及热辐射的相关管理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
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
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
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
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②机械通风:
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4、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
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5、防护:
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6、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5.3.3噪声的相关管理
必须配戴舒适方便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加强对工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并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问、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接噪人员上岗前体检应进行纯音测听并存档,若出现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大于25dB,或患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人,均不宜从事强噪声作业。
在岗人员体检周期为1年,发现高频听力下降者,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
5.4中暑的应急处置
1、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劳动防护用品
6.1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方法
6.1.1安全帽的正确佩戴:
1、检查安全帽。
佩戴安全帽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安全帽是否完好:
(1)帽体是否有裂纹、变形?
(2)帽内缓冲圈、下颌带是否完好?
联接是否牢固?
(3)是否受过重击?
(4)是否超过使用期?
(玻璃钢安全帽使用期为3年半,从出厂之日起计算)
(5)新安全帽是否有生产厂名、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等?
有以上问题的安全帽不得使用。
2、调整安全帽内衬缓冲圈的大小,直到对头部稍有约束感,但不难受的程度,以不系下颌带低头时安全帽不会脱落为宜;
人的头顶与帽体内顶的空间垂直距离不少于32㎜,以保证头顶上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也利于通风。
3、戴正安全帽。
不要歪戴安全帽,不要把帽缘戴在脑后。
女职工的长头发必须盘在帽内。
4、系好下颌带。
下颌带应紧贴下颌,松紧程度以下颌有约束感但不难受为宜。
这样可以防止安全帽被大风吹掉,或被其他物体碰掉,或头部摇摆时落掉。
5、取放安全帽。
安全不用时取下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能放在高温、嘲湿的地方。
不能把安全帽当凳子坐,以防安全帽受损。
6.1.2穿工作服的标准:
1、选择的工作服要大小适中,适合自己的身材。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裤子要系皮带,裤门扣子要扣好,裤脚平踝关节下2厘米,不能太长,裤脚在地上拖,也不能太短,不能裸露腿部皮肤。
3、衣服穿要戴整齐,胸扣要扣好,袖扣要扣好。
不能裸露手臂。
6.1.3穿工作鞋的标准:
1、根据工作场所的需要,选择大小适合自己的工作鞋。
一般场所,穿一般工作鞋;
电工作业穿电绝缘鞋;
有水地坑作业穿防水工作鞋
2、工作皮鞋鞋带要系好。
鞋带要系紧,不能留得太长,拖在地面。
6.1.4安全带的正确使用:
1、根据行业性质,工种的需要选择符合特定使用范围的安全带。
如架子工、油漆工、电焊工种选用悬挂作业安全带,电工选用围杆作业安全带,在不同岗位应注意正确选用。
2、使用前检查安全带,安全带是否存在下例问题:
(1)外表是否有破损痕迹?
(2)安全带上各部件是否完好?
(3)是不超过使用期限,安全带使用期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但使用2年后,按批量购入情况,必须抽验一次。
如悬挂式安全带冲击试验时,以80kg重量做自由坠落试验,若不破断,可使用。
围杆带做静负荷试验,以2206N(225kgf)拉力拉5min,无破断可继续使用。
对已抽试过的样带,应更换安全绳后才能继续使用。
(4)新安全带是否有生产厂名、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等?
(5)其他可疑问题?
有以上问题的安全带不得使用。
3、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严禁低挂高用。
使用大于3m长绳应加缓冲器(除自锁钩用吊绳外),并要防止摆动碰撞。
4、安全带必须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
安全绳不准打结使用。
更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钩子必须挂在连接环上使用。
5、安全带不用时,应储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和尖锐的坚硬物体,更不准长期暴晒雨淋。
7、工伤
7.1伤害程度的划分及伤害类型:
7.1.1伤害程度划分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给受伤害者带来的伤害程度及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可将事故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三种类型。
1、轻伤事故:
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2、重伤事故:
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导致人体功能障碍长期存在,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小于6000日),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事故。
3、死亡事故:
指事故发生后当即死亡(含急性中毒死亡)或负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事故。
7.1.2工伤类型: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
“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7.1.3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这里“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
“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7.2事故案例学习:
案例1:
2008年9月9日1#线交接班定修,风冷辊道操作工高×
×
接完第一支钢后停车,下去到水泵房抗水,回来后下去装废卷,宝钢技术班长邱×
和员工屈×
拿着工具到辊道第二平面更换链条,当接到调度室启车通知后,高×
按下启动按钮,导致屈×
右手中指及无名指受到挤伤。
分析:
1、宝钢技术班长邱×
带领屈×
进行定修作业,没有按规定到3#台办理停电手续,没有到辊道操作箱挂禁止合闸牌,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制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操作工高×
启车时没有认真仔细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是否有人作业或撤离,安全防护设施是否恢复到位,思想麻痹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3、班组、车间对员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现场监管不到位。
防范措施:
1、车间开展事故分析大讨论,举一反三,各岗位吸取经验教训。
2、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学习停送电挂牌制度。
3、加强定修检修时的安全检查,加大考核力度。
案例2:
2006年10月20日,打包机操作工乔×
与周×
在精整2#打包机处理卡线时,用手代替工具,手指指挥不明确,造成手指挤伤事故。
1、操作工乔×
个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以手代替工具。
2、操作工周×
启车没有认真仔细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是否有人作业或撤离思想麻痹。
2、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明确打包机班组禁令,禁止以手代替工具工具处理卡线。
案例3:
2008年2月10日,钳工周×
负责检修2线运卷小车挡料臂,检修过程中把脚踩在了挡料臂的行程内,电工肖×
未确认现场情况,遂通知操作工王×
操作运卷小车摆动挡料臂,致使钳工周×
的脚给挤伤。
1、周没有按规定到3#台办理停电手续,没有挂禁止合闸牌,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制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
2、电工肖×
违章指挥,通知操作工王×
在启车时为对未对现场仔细确认。
3、班组、车间对员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检修现场监管不到位对定修检修停送电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到位。
案例4:
(1)2010年1月1日三线吐丝机吐乱卷劳务工黄进华用钩子钩尾部乱卷时,第二支钢头部甩出防护罩把黄进华手碗轻微烫伤,好在劳保穿戴齐全,.
原因分析:
注意力不集中、不避头让尾安全站位不当。
(2)09年9月9日一线轧制φ6.5规格钢材因吐丝乱造成辊道刮钢,集卷工高成和劳务工颜士清进行处理时,高成被剪断钢材反弹刮到胸部流血缝了四针;
分折:
抢时间抢产量忽视安全、不避开钢的反弹方向、安全站位不正确、班组车间检查监护不到位。
2、处理乱材时确认好环境及立足之处。
案例5:
2007年2月3日检修时,精整工在运卷小车处清理地沟氧化铁皮时,为吊运方便将1#线双臂打成45度角,工作结束后双臂也未恢复90度正常姿态,液压工检查隔板汽缸系统时也未通知3#台操作人员,就操作隔板气阀,导致隔板打开,鼻锥无支撑自行下坠,打到双臂上又弹到左侧双臂减速机上,最后坠入地坑。
所幸这次鼻锥坠落没导致人员受伤,只是双臂减速机、电机被砸坏。
1、精整工将双臂打成45度角后,未考虑鼻锥隔板汽缸气泵未停问题,所以未采取自我保护性安全措施。
(将鼻锥直接吊出)
2、液压工也未联系确认3#台操作人员及清理氧化铁皮人员,就随意操作气阀,最终导致鼻锥下坠。
(液压工检修确认制未认真执行)
2、处理乱卷时确认好环境,及时回复栏杆,及时恢复栏杆,处理故障遵循停电牌制度.
案例6:
2007年3月1日16:
40分检修结束时,精整钳工张天星发现1#卸卷站PF链导槽开焊,当时双轧2#线已开始生产。
张天星随后联系称重室战军强停2#PF链,张天星见PF链一停,马上爬上架子平台用角钢插在PF链中间扛在左肩部撬导槽进行恢复焊接,结果PF链突然启动,差点将张天星从架子上带下。
经事后调查:
战军强接到命令后立即停2#PF链,结果没停,他就用手拍急停,这样两线链子全停了。
他想只启动1#链停2#链,结果启动1#链时2#链也同时启动了,差点导致张天星从架子上坠落受伤。
1、钳工张天星安全带未背违章作业,同时联系确认制未执行好就开始操作,但他采取自我保护性安全措施(为防PF链启动右肩换左肩),最终没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实属幸运。
2、精整工战军强当2#链停不下来时,(电气设备已发生故障)并未喊电工来处理,而是采取非正常方法来处理故障。
同时他也未及时联系钳工自己就冒险操作。
3、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8、特种作业
8.1特种设备及其管理
8.1.1轧钢厂精整车间的特种作业是电气焊操作,特种设备为氧气瓶、乙炔瓶。
8.1.2为规范氧气、乙炔瓶安全使用,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避免出现氧气、乙炔安全事故,特制定该办法:
1、氧气、乙炔瓶进场后应分开放置,严禁在同一处存放,存放处必须保证空气畅通,气瓶不得接触油污,严禁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不准靠近带电电线。
2、用完的氧气、乙炔空瓶应做明标记。
并分开摆放。
3、氧气瓶和乙炔瓶不得同车运输,运输前应旋紧瓶帽。
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碰击。
运输过程中应检查氧气乙炔瓶的防震圈是否配备齐全、合格。
4、气瓶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严禁靠近热源,乙炔瓶必须直立放置,不准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5、气瓶在使用过程中,两气瓶间距为5m,与明火间距为10m,使用中必须配备氧气瓶帽、防振圈、压力表、回火阀,现场配备灭火器。
6、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氧气、乙炔。
7、气瓶严禁抛掷或剧烈滚动,不得安放在可能产生火星的电气设备。
8、室外使用必须做好防晒防淋,严禁在太阳下暴晒。
冬天使用气瓶冻结时,严禁用明火烘烤或用金属敲击瓶阀。
9、氧气、乙炔瓶着火时,应立即关闭瓶阀,使火自行熄灭,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切忌“严禁用铺盖法进行灭火”。
10、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
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采取折弯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11、使用中应随时观察气瓶、胶管状态,有无漏气现象,并保持喷口畅通。
12、乙炔气瓶的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47MPa(1.5kgf/cm2),输气流速每瓶不得超过1.5~2m3/h。
13、气瓶内的气体不得全部用尽,氧气瓶应留有0.2MPa(2kgf/cm2)的剩余压力;
乙炔气瓶必须留有不低于规定的剩余压力。
8.2特种作业的定义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
1、电作作业。
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
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
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
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
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
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1、矿山排水作业。
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
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
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
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15、矿山救护作业。
16、危险物品作业。
含危险化学口、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8.3特种作业相关管理规定
8.3.1电气焊操作制度要求: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各种工作所需要的防护用品,使人体及眼睛免受强光损伤并打开通风设备,保证良好通风,在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
2、工作前必须检查焊接设备的各部位是否漏电、漏气、阀门压力表等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乙炔、氧气、等设备必须检查各部位安全装置,使用时不得碰击、振动和强光下暴晒。
气瓶更换前必须保持留有一定的压力。
4、在煤气、乙炔、氧气管和贮存过易燃物品的金属容器焊接时,必须清洗,用肥皂水或水清洗,并用蒸气和压缩空气吹净,容器所有通气口打开与大气相通,否则严禁焊接。
5、工作前应检查电焊机和金属台有无牢固的接地装置,电焊机外壳必须有单独合乎规格的接地线,接地线不得接在建筑物和各种金属管上。
清除周围易燃物品并围上挡板。
6、电极夹钳的手柄外绝缘必须良好,否则应立即修理,如确实不能使用,应立即更换。
7、焊接大件及加工厚重零件时,须配备搬运人员,焊接时应摆放稳固,以防倒塌或坠落伤人。
8、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时,至少应该在容器外面设一人监护并准备好相应的通风设备。
9、在焊接工作之前应预先清理工作面,备有灭火器材,设置专人看护。
10、工作完毕后,检查焊接地点有无火星遗留,并清理电焊机卫生要安全文明生产,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
四级风以上天气严禁使用焊接设备。
11、焊接中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闭乙炔和氧气阀门,应先关乙炔后再关氧气,并立即检查,查找回火原因。
12、氧气瓶、氧气管道、减压器及一切氧气附件严禁有油脂沾污,油脂与氧气接触时,会立即氧化产生高温,产生燃烧爆炸,发现有油脂时用四氧化碳洗涤。
13、氧气瓶严禁在强日光下暴晒,震动和其它热源附近贮存,氧气瓶存放室温不得超过39度。
14、乙炔气瓶阀门应保持严密。
乙炔、氧气管道、压力表应定期清洗试压检测。
15、动火前必须开动火证,焊工做到执证上岗。
16、焊接工序应避免与其它工序交叉作业如与油漆作业及其它产生挥发性易燃气体工序同时作业。
8.3.2指挥天车操作制度要求:
1、应掌握所指挥的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和起重工作性能,能定期配合司机进行检查。
能熟练地运用手势、旗语、哨声和通讯设备。
2、能看懂一般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能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工艺要求指挥起吊、就位构件、材料和设备等。
3、掌握常用材料的重量和吊运就位方法及构件重心位置,并能计算非标准构件和材料的重量。
4、正确地使用吊具、索具,编插各种规格的钢丝绳。
5、有防止构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变形的知识。
6、掌握起重机最大起重量和各种高度、幅度时的起重量,熟知吊装、起重有关知识。
7、具备指挥单机、双机或多机作业的指挥能力。
8、严格执行"
十不吊"
的原则即:
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
信号不清;
吊物下方有人;
吊物上站人;
埋在地下物;
斜拉斜牵物;
散物捆绑不牢;
立式构件、大模板等不用卡环;
零碎物无容器;
吊装物重量不明等。
8.4精整车间从事特种作业涉及的安全问题
8.4.1电焊机二次线触电事故
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较低,加上人们对触电的成因认识不足,往往错误地认为电焊机二次线是“安全”的,导致二次线致人死亡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
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在50V―90V左右,而安全电压最高等级为42V,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一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