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自然数和分数),它们都是由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数0,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但在预习导学中表示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时用到数
-3,3,2,-2,0,+0.5,-0.5。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
-3,-2,-0.5。
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
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小于设计尺寸0.5mm,像-3,-2,-0.5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而3,2,+0.5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大于设计尺寸0.5mm,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
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字前的“+”,“-”分别读“正”,“负”。
正数前的“+”可加也可省略。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把0以外的数分成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小组讨论:
生活中你们见过带“-”的数吗?
(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表扬学生)
例1:
下面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1,4.8,+73,-2.7,,-,-8.12,100
例2: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练习:
见书本P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3: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一千克,小强体重没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减少值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评)
(3)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4)向北走-20米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5)某银行职员在一天内经办了五笔业务:
取出10000元,存进25000元,取出5000元,存进8000元。
求该职员在一天内使银行变化了多少元?
(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成绩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20分到119分为合格,100分以下的不合格。
老师将他班上的十位竞赛成绩简记为:
-10、-5、0、-28、+10、20、-3、+15、+8、-23,则这十位同学中优秀的有几名?
(7)判断下列各题:
①正数就是自然数
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不存在
③带正号的数为正数带负号的数为负数
④零是最小的整数
⑤-a是负数
见书本P6(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得出结论)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见书本P7《当堂反馈》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2
近年来,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不仅在各级各类的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对数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角度思考,也需要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广大师生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理解
数学教科书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阅读是“人——本”对话的数学交流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学生能通过教科书的标准语言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
因此,数学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另外,每年一度的中考试题中都设置了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题,而学生每遇到应用题的问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
因此,数学教学有必要重视数学阅读。
二、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受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将自己进行的阅读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
规划阅读进程,独自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地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
2.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个体发展区、学习方式、知识基础、思维品质等多种因素上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
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层面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巡视时间,使教师能够将统一学习变成个别指导,重点对个别阅读能力较差进行指导。
3.内化性原则。
内化的基本条件是对数学语言的感知水平,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等的理解,而且包括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控制和调节。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使学生充分实践监控的各种具体策略和技能,进而逐步内化为自我监控能力,使其能在新的条件下,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技能进行自我监控。
4.反馈性原则。
个体的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自我监控做出评价,指导他们逐步学会对学习方法,策略运用及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同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阅读监控过程,所用的策略及结果进行调控和改进,不断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5.建构性原则。
阅读过程是数学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数学材料进行部分与整体的交替感知去构建数学结构,领悟形式化运动的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由上文做出猜想、估计,再通过与已知相对照,加以修正,从而获得新知识。
三、实施数学阅读教学的具体途径
1.预习的阅读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
部分学生认为,没有预习的必要,反正教师都要讲,上课认真听就是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预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选择好预习的时间,指导学生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教材,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详细阅读第二遍,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以便于接下来学生能有目的地听课。
2.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
(1)阅读目录标题。
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
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
阅读了课本内容就使目录标题具体化了。
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习惯。
(2)阅读概念
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指导效果是:
让学生在阅读概念时能够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并能注意到联系实际找出反例或实物;
学生能弄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代数式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代数式时,只是按照代数式的顺序去读。
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同一个代数式,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式子本身的特点及其普遍性。
(4)阅读例题
对于初中学生例题阅读的指导,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审题;
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
其次,要让学生比较例题和教材解法的优劣,对一组相关联的例题要相互比较,着力寻找,领悟解题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格式。
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即简洁又符合书写格式;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5)阅读公式
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关键是要让他们看清教材是怎样把公式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阅读公式的推导过程。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设法记住,另外还要让他们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通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6)阅读数学定理。
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
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
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7)阅读提示与说明
教材中相关知识及许多习题的后面都附有说明或小括号式的提示语。
例如,代数式概念中的“运算符号”,教材特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要告诉学生对于这些说明或提示语,千万不可忽视,往往解题的某一条件或关键正隐藏在这里,同时对选学内容,教师也应在自习课上给出相关的阅读材料。
(8)阅读章头图和小结
章头图让学生对本章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确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而认真阅读小结,则能教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这是一个归纳、总结、提升的过程。
3.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近年来应用题的考试情况告诉我们,数学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阅读,不一定要求他们全会做,但必须弄清题意,对于当今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名词有所了解,如“低炭”、“环保”、“利息税”、“利润”、“毛利润”等。
四、数学阅读教学的价值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强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将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一种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风气,同时有利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过程,提高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教师的视野及知识结构。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3
教材与学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论原理:
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贮存);
再通过例题讲解,达到信息处理;
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
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灵活运用;
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馈。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
⑴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
⑵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⑶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⒊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信息优化策略:
⑴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⑵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⑶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体现。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
高潮设计:
1、例1、例2图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
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旋转、翻折等变换,使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输入并贮存信息:
1.提问:
如图,在Rt△ABC中,∠C=90°
。
⑴三边a、b、c有什么关系?
⑵两锐角∠A、∠B有怎样的关系?
⑶边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问:
解直角三角形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注: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由投影给出,便于学生贮存信息
二、实例讲解,处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同顶的仰角为30°
,向山沿直线前进20为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60°
,求山高AB。
⑴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⑵分析:
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两三角形中都不具备直接条件,但由于∠ADB=2∠C,很容易发现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题过程,学生练习。
⑷思考:
假如∠ADB=45°
,能否直接来解一个三角形呢?
请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
,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45°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没有两个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个三角形来求出AB。
⑵考虑到AB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均不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但CD=BC=BD,启以学生设AB=X,通过列方程来解,然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
设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
∠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解得x=(10√3+10)米
答:
山高AB是(10√3+10)米
三、归纳总结,优化信息
例2的图开完全一样,如图,均已知∠1、∠2及CD,例1中∠2=2∠1求AB,则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则利用CD=BC-BD,列方程来解。
四、变式训练,强化信息
(投影)练习1:
如图,山上有铁塔CD为m米,从地上一点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塔底D的仰角为β,求山高BD。
练习2:
如图,海岸上有A、B两点相距120米,由A、B两点观测海上一保轮船C,得∠CAB=60°
∠CBA=75°
,求轮船C到海岸AB的距离。
练习3:
在塔PQ的正西方向A点测得顶端P的
仰角为30°
,在塔的正南方向B点处,测得顶端P的仰角为45°
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师待学生解题完毕后,进行讲评,并利用教具揭示各题实质:
⑴将基本图形4旋转90°
,即得图5;
将基本图形4中的Rt△ABD翻折180°
,即可得图6;
将基本图形4中Rt△ABD绕AB旋转90°
,即可得图7的立体图形。
⑵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练习题的等量关系:
练习1的等量关系是AB=AB;
练习2的等量关系是AD+BD=AB;
练习3的等量关系是AQ2+BQ2=AB2
五、作业布置,反馈信息
《几何》第三册P57第10题,P58第4题。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例1已知:
………例2已知:
………小结:
………
求:
………求:
………解:
练习1已知:
………练习2已知:
………练习3已知: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4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认为自己在上课中讲得井井有条,知识条理十分透彻,演算透彻清晰,但结果是有大多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数学学习困难重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很少发现是自己教学能力和素养导致而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共同学校的过程。
教师得知学生在数学学习很困难时,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师自己对教材理解不够,没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层次没有理清和教学方法不适呢?
《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听”到“懂”,再到“会”,最后到“通”。
为此,教师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反思教育观念
新课标下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科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习惯。
数学非常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有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这样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失去了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让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去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是学生会发现三条线为什么会是一条线?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在学习镶嵌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可以,而正五边形不可以?
等等。
这样教师不断地设问,不断地质疑,就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归纳各种各样的数学规律,为下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紧紧抓住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解决好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二、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
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式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
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考虑到了。
教学后,要对实际进程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
教师教得好,本质上讲是学生学得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合乎学生实际呢?
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有的教师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认识上鸿沟问题。
有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设想按照自己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也许学生当时听明白了,但往往是是而非,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例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概念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教材中的例习题都是编者精心编制的,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它们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对培养学生智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要反思学生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二至十六岁之间,正处生长发育期,思想不成熟,行为不稳定,办事情绪化,喜表露,易冲动,既有面见师长的羞涩,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习性。
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有不少学生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他们往往又很难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妥。
所以,教师就应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找一找哪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努力改变不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教学也是这个规律,只教不思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学生也得不到很好的受益。
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只有一边教书一边总结,一边教书一边反思,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
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
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
移项变号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