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879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教师标准学生健康材料Word格式.docx

2.1.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形态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脑位于头颅内。

头颅对脑具有相对的保护作用,而脊髓则藏在由椎骨堆砌而成的椎管中。

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由骨连接(关节)形成一个坚固而又灵活的骨架。

骨骼肌附着在关节两端的骨上,收缩时引起关节运动。

内脏器官主要位于躯干之中。

躯干从上到下分为3个部分:

胸腔、腹腔和盆腔。

由肋骨和胸骨组成的胸廓内藏有心和肺。

横膈把腹腔与胸腔分开。

大部分的消化器官,以及肾和脾都位于腹腔中。

盆腔中有膀胱、消化道的终端以及女性的生殖器官。

2.2.营养与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

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根本方法。

2.3.常见疾病的预防

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一对永恒的矛盾。

只要有健康存在的地方,就会找到疾病的影子。

在人的一生中,多次“生病”的痛苦体验,特别是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大多数人都将因为疾病而最终无奈地告别美好的世界。

3.青春期发育常识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日趋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

3.1.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人和高等哺乳类动物的生殖器官按解剖位置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按功能可分为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

内生殖器官包括性腺,及其相关的附属腺体。

3.2.青春期的启动

人的一生要经过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生长发育直至衰老的变化,生长是指生物体内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体积的增大。

人的生长过程是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衰亡的持续过程。

在外观上表现为组织、器官大小、长度和重量的增加,以及组织的更新和修复。

发育指身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广义上包括心理、智力和行为的改变。

3.3.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人的生理方面发育迅速,心理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这一时期人的身体处于精气充实、气血调和的阶段,不容易染上疾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完全成熟,这个时期内分泌发生变化,容易患青春期疾病,如脸上长痤疮(青春痘)、月经不调等。

此外有一部分青年人,认为自己年轻,抵抗力强,患了小毛小病后不去医院检查治疗。

3.4.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一组传染病,在我国人们简称为性病。

包容的病种20余种。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STD共8种。

即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其中前3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它5种为卫生部规定需作监测和疫情报告的病种。

3.5.艾滋病

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其英文写法为:

Acquired(获得性)Immune(免疫力)Deficiency(缺陷、缺乏)Syndrome(综合征、症)。

缩写为“AIDS”。

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4.青春期心理发育及性心理教育

人类具备生物界最高级的神经系统,可以运用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完成思维、想象、推理、综合等心理活动。

大脑结构与功能的不断发育完善,使得人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在青春期,人的机体发生急剧变化,随着生理发育的加快,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产生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心理体验。

同人生相对平稳的心理活动时期相比,青春期的心理活动激烈、动荡,这种身心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特殊性,构成了被国内外教育家称之为“危机期”的主要理由。

如何把握良机,教育他们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及规律,正确引导,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危险年龄”的关键。

教师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可以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正确理解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萌动,避免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师生冲突,因势利导抓住性道德、性伦理的教育时机,增强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第二断乳期”。

4.1.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青春期是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

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

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

4.2.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中的动荡不安,性意识,性冲动,性困惑不可避免困扰着青少年。

传统的性观念和非正规渠道性知识的易得给造成性青少年性知识的畸形和匮乏,发生诸多不该有的悲剧和由此造成的身心伤害。

因此,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把握好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更是成败的关键。

4.3.性道德启蒙

性道德是调节人类性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异性相吸,性爱、性冲动和性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因为涉及第二者,并产生生物学、社会学后果,为了协调双方及与周围人的关系,必须有性道德。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性行为。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家族和社会文化氛围,性道德是不同的。

4.4.青春期的性道德教育

所谓修养的形成,不管是内省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主要靠个人的自律,这要求很强的性心理主导作用,用以疏导性生理冲动,调适性社会关系。

显然,健康的性行为培养,不仅需要全面、健康发展的性心理,而且对性生理和性社会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在中学健康教育过程中必定内含性伦理、性道德教育任务,以保证青少年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5.自我保健、自我保护常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宽,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加剧。

多种多样的灾难给人类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其中最紧迫、威胁最大的是灾难对人的伤害。

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在灾难发生时和发生后现场受灾人员的自救、互救,医务人员的现场抢救、运送伤员以及医院救治十分重要。

90%在突发的自然灾害中幸免于难者,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称“黄金24小时”,而外来援助往往要24小时以后才能到达。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然的疾病和意外,如各种运动创伤、车祸、溺水、烧伤、中毒、中暑以及其他急性伤害等,可能危及生命或产生严重后果。

如何做好意外伤害的防治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好意外伤害的现场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救和互助知识,有备无患,受益终生。

5.1.自我保健

5.2自我保护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

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

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班级活动的安全保障与事故预防

一、班级活动安全的重要性

(一)学校公共安全是关系教育事业稳定和发展

学校公共安全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是实现国家“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

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安全工作,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还是针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

(二)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现实问题严重令人担忧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

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18岁前)约8万人,其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约23人,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4-5倍,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高达数千人。

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公共安全责任摆到最重要的位置。

2006年,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0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提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四)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

为了实现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和目标,首先要抓好对校长、教师和班主任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再通过教师们去实现对学生们安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保证学校公共安全班级活动安全是基础

教师、学生、班级、活动四个方面,是学校公共安全保障的四大要素:

教师是安全之魂,学生是安全之本,班级是安全之实,活动是事故之源。

二、学校安全事故特点分析

(一)学校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1.学校典型重大事故分析

2005年11月14日清晨,沁源县第二中学初三121班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公路上跑步晨练,返校途中一辆大卡车突然飞驰而来,顷刻间惨祸发生,一名优秀的教师和20名花季少年命丧黄泉;

2005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某镇中心小学晚自习下课,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酿成踩踏事故,导致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

2004年3月28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某高级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在返回途中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4人受伤;

1994年4月5日,浙江省某县一小学四年级学生春游船翻沉,造成54名师生落水,37名小学生死亡。

2004年8月4日,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一门卫精神病发作,持刀砍伤15名孩子和3名教师,其中一名幼儿被砍死。

2.学校典型重大事故类型

按形式分类:

校园火灾事故    楼道踩踏事故

山火事故      危房坍塌事故

校车交通事故    人为砍杀事件

春游交通及翻船事故 触电事故

食物中毒事件    游泳溺水事故

按性质分类:

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

过失责任事故、故意责任事故;

人为事故、非人为事故;

按根源分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治安案件、卫生事件等;

3.学生意外死伤的主要类型

致伤的主要类型:

车祸、火灾、溺水、窒息、中毒、烧(烫)伤、跌伤、撞伤和击伤、动物咬伤、异物卡入喉鼻、针刺、踩到铁钉、割伤、其他伤害等;

致死的主要类型:

车祸、淹溺、跌倒和高处坠落、噎塞、火灾、触电、物击、窒息、危房倒塌、自杀、他杀等。

(二)学校安全事故规律特点分析

1.主要事故类型是交通事故、淹溺、跌倒和坠落;

男生较女生事故比例高;

中小学生年龄与事故成反比。

2.农村是校园事故多发区。

2006年农村分别是城市的:

事故起数2.9倍;

死亡数3.9倍;

伤人数4.2倍。

3.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安全事故,2006年小学初中高中事故比例是:

4.5∶3.6∶1;

死亡比例是:

6.6∶4.8∶1;

受伤比例是7.4∶4.7∶1。

4.校园伤害事故增多:

发生次数占全年25%。

5.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

发生次数占全年36%。

6.白天发生比例较高:

7.我国学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领域:

各类活动过程中的交通事故;

危房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学校春游等于野外活动的意外事故;

学校群体中毒事故;

劳动活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

8.事故多发地点分析:

2006年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公路和学校周边;

学校占39%;

江河水库和公路占24%;

上下学路上占32%;

家里占5%。

(三)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

我国中小发生的安全事故2006年的主要原因特点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比例分布是:

学生安全意识差占45%,学校管理占18%,社会交通、治安原因占27%;

自然灾害等占10%

三、学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一)学校公共安全基本规律和理论

1.事故系统构成要素

称作“四M”要素: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欠缺。

2.安全系统构成要素

保障学校班组安全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人的安全素质,器械的安全状态,活动环境条件良好,活动程序有规范并得到执行。

3.学校安全事故的致因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