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861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表示影响供给因素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25.供给曲线:

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与需求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

26.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供给不变,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减少,供给量减少。

27.均衡价格:

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8.市场经济:

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9.价格机制:

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与规律

30.限制价格:

是指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规定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31.支持价格:

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32.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3.需求收入弹性:

收入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根据收入的弹性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

低档品:

收入弹性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正常商品:

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

必需品:

收入弹性小于1

奢侈品:

收入弹性大于1

34.吉芬商品:

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35.需求交叉弹性:

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6.供给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即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7.蛛网理论:

用于分析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

38.税收分摊: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

39.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

40.欲望:

是指一种缺乏感觉与求的满足的愿望。

41.消费者偏好:

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42.效用:

是消费者从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43.基数效用论:

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基本观点:

效用是可以用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44.序数效用论:

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45.总效用:

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46.边际效用:

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8.无差异曲线:

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49.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另一商品的消费量

50.消费可能线:

又称家庭预算线,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5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52.技术效率:

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

53.经济效率:

成本与收益关系。

54.委托-代理关系:

55.机会主义行为:

56.激烈机制:

鼓励职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

57.短期:

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58.长期:

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

59.生产:

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行为

60.生产要素: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61.生产函数:

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62.总产量:

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63.平均产量:

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64.边际产量:

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65.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6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特定值时,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导致边际产量增加;

反之,可变投入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

67.规模收益:

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68.规模经济:

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生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

69.规模报酬:

是指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对收益的影响,即所有投入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时,生产量以同样、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

70.规模不经济:

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71.规模收益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72.规模收益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73.规模收益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74.适度规模:

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75.范围经济:

扩大经营范围所带来的好处。

76.等产量线: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77.等成本线:

又称企业预算线,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78.要素边际替代率: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增加一单位的某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79.成本:

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

80.会计成本:

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81.隐性成本:

主要指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的企业自有要素的成本。

82.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

83.经济成本: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

84.短期总成本:

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85.固定成本:

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6.可变成本:

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7.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88.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89.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90.短期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91.停止营业点:

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不生产也要支付的平均固定成本。

92.长期总成本:

长期中生产一切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93.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94.成本不变的行业:

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

95.成本递增的行业:

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增加

96.成本递减的行业:

行业中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增加而减少

97.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98.总收益:

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99.平均收益:

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100.边际收益:

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101.市场结构:

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

102.四家集中率:

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

10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

104.产品差别;

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105.完全竞争市场:

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06.垄断竞争市场:

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107.寡头:

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108.垄断:

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109.单一定价:

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

110.歧视定价:

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111.价格领先制:

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

112.成本加成法:

即在估算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百分率的利润。

113.勾结定价:

各寡头勾结起来共同协商定价。

114.卡特尔:

寡头的价格联盟,共同协商确定价格。

115.博弈论:

研究多个行为主体在各自做出决策而且行为的结果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结果。

116.生产要素需求:

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117.边际生产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118.边际物质产品: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119.边际收益产品:

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120.工资:

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121.最低工资法:

规定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能低于某个水平的法律

122.利息:

资本生产要素价格

123.迂迴生产:

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124.准地租:

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

125.经济租:

如果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被称为经济租。

126.利润:

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的报酬

127.正常利润:

企业家才能的价格

128.超额利润;

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129.创新:

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130.收入分配:

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

131.劳伦斯曲线:

用来衡量社会分配收入平均程度的曲线。

132.基尼系数:

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133.库兹涅茨曲线:

表示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一条曲线

134.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135.结果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136.累进所得税制:

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

137.平等:

各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平均

138.效率:

资源配置有效,并得到充分利用

139.市场失灵:

在有些情况下仅仅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140.私人物品:

由个人消费的物品。

141.排他性:

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

142.竞争性:

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量

143.公共物品:

集体消费的物品

144.非排他性:

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

145.非竞争性:

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146.搭便车:

免费乘车,不花钱而享受

147.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

148.负外部性:

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149.私人边际成本:

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成本。

150.私人边际利益:

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好处、

151.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152.不确定性:

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并不知道会是哪一种的状态。

153.信息不对称:

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

154.道德危险:

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

155.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

156.政府失灵:

用政府取代市场并不能保证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157.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58.最终产品: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159.中间产品: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160.支出法:

从产品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61.收入法: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162.生产法:

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63.国内生产净值: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164.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165.个人收入: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166.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167.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168.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169.不变价格:

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的价格

170.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171.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综合

172.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173.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下降

174.物价指数:

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175.消费物价指数:

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

176.生产物价指数:

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

177.失业者:

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

178.失业率:

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

179.劳动力参工率:

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

180.遗憾指数: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

181.不受欢迎指数:

人们对政府不满意的程度

182.稳定政策指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83.自然失业:

由于各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84.自然失业率:

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之下,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自发作用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85.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

186.摩擦性失业:

经济中由于正常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87.结构性失业:

在对工人的供求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

188.总需求:

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

189.总需求曲线:

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90.财产效应:

物价水平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

191.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

192.汇率效应:

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

193.总供给:

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

194.总供给曲线:

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95.粘性工资理论:

短期中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

196.粘性价格理论:

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

197.菜单成本:

企业调整价格所需付出的代价

198.错觉理论:

物价水平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199.经济周期:

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200.经济增长:

GDP长期持久的增加

20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时,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学派

20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

203.经济增长:

GDP或人均GDP增加

204.货币:

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205.商品货币:

货币本身有内在价值的商品

206.法定货币:

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

207.货币数量论:

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的。

208.名义变量:

用货币衡量的变量

209.实际变量:

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210.货币中性论:

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映像实际变量

211.货币数量论:

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理决定的,货币数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因此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的。

212.简单国民收入思想:

没有货币因素,投资I=储蓄S

213.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214.消费倾向:

指人们用于消费的支出在实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215.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APC=C/Y

216.边际消费倾向:

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考虑变动的收入中消费的变动额。

MPC=△C/△Y,且MPC=b(0<

b<

1)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217.储蓄函数:

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只对收入的影响,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变动是呈正方向变动。

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

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

218.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19.边际储蓄倾向:

数值0<

MPS=1-b<

1。

随着收入的增加,由于增加的消费越来越少,因而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

220.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收益,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

如果利率低于预期利润率,投资被认为可行。

资本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减少。

221.投资函数:

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e-drI:

投资r:

利息率e:

不随利息率变动而变动的投资为自主投资;

-dr:

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为引致投资,负号表示投资与利息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利率通过投资影响国民收入

222.总投资:

全部投资支出

223.折旧投资:

是用于补偿或替代小号的投资的投资

224.净投资:

新增加的投资

225.加速原理:

说明产量变动会引起投资更大变动的理论

226.净现值:

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227.乘数理论:

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凯恩斯认为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的公式:

△Y=△I/(1-b),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公式为:

投资乘数k=1/(1-b)=1/(1-MPC)=1/MPS.

228.通货紧缩缺口: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实际投资低于社会储蓄的空缺,即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的差额,【实际总支出小于充分就业(潜在)相对应的总支出,此时的缺口】

(表现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

229.通货膨胀缺口:

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实际总支出大于充分就业(潜在)相对应的总支出,此时的缺口】

(表现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

23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一国的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即潜在的国民收入。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既定不变的,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却依有效需求而定,它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231.中央银行:

由政府组建的金融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232.金融中介机构:

把居民和金融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的纽带。

233.商业银行:

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234.银行创造货币:

银行可以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的货币最增加。

235.准备金:

为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手段:

商业银行必须依法按一定比例把存款中的一部分留存起来,这部分款项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

236.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

237.准备率: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

238.再贴现:

由于中央银行是最终的贷款人,因而通常商业银行在需要现金时往往把未到期的票据到中央银行的贴现

239.简单货币乘数:

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利

240.金融工具:

货币借以流动的载体。

241.金融市场:

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债务、股票和货币等进行交易的场所。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42.货币市场:

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