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817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1.根据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⑵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在文中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齐反馈字词教学。

⑴出示新词:

分行指名读——正音——再读

⑵你学会了那些生字新词?

怎么记住它的?

⑶有哪个词语意思不理解的吗?

⑷书写指导:

注意右下不是“水”——书写——组词

3.齐整体感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情境,细细品味——“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才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同伴。

课文对整个经过进行了详细描写。

文中哪些描写使你感动?

说说感动的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⑴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出示句子——学生说理由——补充

是呀,父亲很急,迫切希望知道孩子是否平安。

哪个词可以看出呢?

(冲)

⑵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出示句子——说理由——指导朗读

当父亲看到的是一片废墟时,他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顿时天旋地转,只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会怎么样地大喊?

出示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地大喊:

生说——把词语填入句子读——师引读:

难过、伤心、绝望(一句比一句情感强烈)。

⑶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出示——说理由——补充,看到了希望——指导朗读,坚定的语气

⑷屏幕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话。

到底父亲挖了多少小时?

(38小时)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

”而要把时间分解,说成“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看出时间过得很慢,过得很艰难。

)对,这样让我们感觉到每增加一小时,情况就越来越——危险;

希望越来越——渺茫;

父亲的心里也越来越——焦急、沉重)我们读读看。

指导朗读:

你们不一定要很大声地喊。

②现在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

这一句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

(外貌描写)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板书:

特写镜头]读着这一句,你们能想象得出父亲在这38小时的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

(用手挖,鲜血淋漓;

他不是在沙地里、泥地里挖,而是在废墟中挖啊。

相机出示废墟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地震后的废墟:

这里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到处是你们接着说——

到处是沉重的钢筋;

到处是残破的水泥墙;

到处是破损的木条;

到处是尖利的碎石、瓦砾。

他除了用手挖,他还要干什么?

(搬、顶、扛、推)(他的手被刮破了;

时不时有砖头瓦片等从头上砸下来;

没人帮助他;

废墟里到处是铁钉、水泥,他伤痕累累;

他没有休息,很困了;

他没有吃一口饭,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合一下眼-)

在这艰难的38小时里,他始终不停地挖、扛、搬、挪、顶此时,

你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手?

(血肉模糊的手、鲜血淋漓的手、伤痕累累的手、血迹斑斑的手)

你看到的是一身怎样的衣服?

(破烂不堪的衣服)

你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布满血丝的眼睛、疲惫不堪的眼睛、失去光泽的眼睛)

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脸庞?

(布满灰尘的脸庞、疲惫不堪的脸庞)

这就是父亲!

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

一个用行动书写着感天动地的一个字,那就是——爱!

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吧。

指导朗读。

3.小结:

是呀!

父亲对儿子的爱,我们感动。

板书:

在“地震中”下面板书“了不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父亲的倔强、坚强、对儿子深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儿子的形象。

二、深入情境,细细品味——“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⑴父亲好样的,儿子也是好样的。

当儿子被埋在废墟底下38小时,突然听见瓦砾堆里有挖掘的声音,他是什么表现?

(爸爸,是你吗?

⑵是不是阿曼达看见了父亲?

那他为什么第一反应就是:

“爸爸,是你吗?

(学生交流:

因为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

他爸爸常常对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⑶研读重点句子:

屏幕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是啊,从小到大,父亲常常对他说这样一句话。

(音乐,老师描述——

那一次,他摔伤骨折了,要动大手术,父亲安慰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生读);

那一次,他和小伙伴一起到树林里去玩,不小心迷了路,父亲历尽艰辛找到他,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不管遇到多少的挫折,父亲总是对他说:

当埋在废墟底下38小时,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想起父亲说的:

 

现在,他终于听到“吱呀”有人挖掘的声音了,是爸爸!

一定是爸爸来救他了!

38小时的期待、38小时的坚持,对爸爸的信赖、对生存的迫切希望就在这一瞬间爆发了,他拼着劲喊!

你喊——(要让爸爸听见,我在底下,我还活着!

)阿曼达对爸爸是如此的——信任。

当父亲让他从安全的出口出来时,阿曼达却说:

“不!

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我不怕。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阿曼达先人后己。

阿曼达对父亲的信任。

多么可贵啊,一个七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如此的信任爸爸,如此的关爱同学、如此的坚强冷静,在父亲的影响下,在同学们心目中,他已经成长为小男子汉!

三、总结:

  光明与黑暗两重天,这对父子在灾难降临时,心相连、情相牵,用爱与信任构筑了生命的桥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真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

了不起)假如让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想用什么做题目?

(爱、信任、奇迹、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练笔:

1、小练笔:

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动手写一写吧。

2、学生展示。

3、感人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就拿开头我所讲的那个故事来说吧,香港一位著名的作词家就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歌《回家的路》,里面有句歌词“为你,我舍得走”就让我感动不已。

孩子们,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爱,你们被爱包围着!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的

儿子

18*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

讲述了在物质极度贫乏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母亲不顾生活的艰辛与劳累,依然给儿子钱,支持儿子看书的故事。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书”与“钱”,文章的线索可以理为“想要书——需要钱——要钱——母亲给钱——要到钱——买罐头——再给钱——买到书”。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两次给钱传达出了母亲对“我”的爱,而“我”也在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艰辛劳作后,发生了从“爱书到爱母亲”的情感变化。

因此,这篇文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到自己的母亲也爱自己,从而像作者一样学会去爱母亲。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理解能力,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等。

1课时

课前谈话:

提起母亲,你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谈起自己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片断与感受,可能会谈学过的关于母爱的文章,可能会谈到积累的诗句或格言,还可能会谈到自己会唱或听过的歌曲等。

一、导课:

(课件:

配乐插图,教师渲染)一个视书如命的少年,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一位贫苦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细数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那么坦然从容地把钱塞到了儿子的手中。

这是怎样感人的一幕啊?

请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走近母亲,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慈母情深》(指导读好题目,如果第一遍读得不够深情,师引导:

读得不错,能再深情一点吗?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文章写了什么事?

说一说。

2、课件出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

我发现母亲工作得十分辛苦,但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时,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 

(  )。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知道后(  )了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指名填。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括号里面的词,教师对个别的音及部分词语的理解作指导。

A、“龟裂”:

“龟”应读“jūn”,你见过谁的龟裂的手?

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B、“数落”中的“落”,指导学生要读成轻声。

C、“失魂落魄”:

这种感觉有过吗?

课文中我是因为什么而失魂落魄?

三、品读课文,体会慈爱: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哪些地方体现母亲的慈爱?

哪些细微之处寄托着母亲爱我的深情?

(学生可以边读边划边写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家境贫困(教师适时补充:

当时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大多数家庭生活困难,缺吃少穿,而“我”家,母亲一个人要养活5个孩子。

(2)环境恶劣(抓住“炙烤”“震耳欲聋”“褐色”等词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工作的环境太差了。

(3)辛苦劳累(从对母亲神态描写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得到。

(4)关爱孩子(抓住“塞”字及母亲对我的数落等,体会母亲在生活中只为孩子想,全然不顾自己,感受到母亲那不平凡的爱。

四、研读悟情,体会表达: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母亲争分夺秒,多挣每一分钱。

(2)母亲再苦再累不想让儿子看到。

(3)母亲看到“我”有出息,浑身充满干劲与力量。

五、资料补充,拓展延伸

1.交流梁晓声资料

师:

正是母亲的深情孕育了我的孝心,正是母亲的深情给我力量,催我奋进,让我迈向了成功,课前,你搜集了哪些关于梁晓声的资料?

课件出示: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变成铅字的那份喜悦,我日夜祈祷的是这回事儿。

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

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仿佛又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我仿佛听到了_____,听到了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

2.推荐阅读

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青年近卫军》

有关母亲的文章、小说等

18*慈母情深

走近 

 

普通

走进 

伟大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

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

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重点语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沐浴着父爱母爱的阳光茁壮成长,有了父爱母爱的恩泽,我们才幸福快乐!

请简洁地吐露你对父爱母爱的肺腑之言。

2.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童年的一件小事让他对父母之爱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1.每个人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

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

(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的审题一样。

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课文内容。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屏幕,读懂了吗?

(课件出示: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

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学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

(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学生朗读。

如: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

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

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

为什么要这么说?

互相交流。

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

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的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

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

交流。

读读这句话,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一说巴迪的父母是怎样评价巴迪的小诗的。

二、再读课文、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学习收获。

感悟母亲做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原因,相机感悟朗读。

感悟父亲做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原因,在师生互动交流对话之中品味语言,联系生活,深度思考,体会“批评也是一种爱”,用真心悟真意,注入自己的灵魂感悟“爱”的真谛。

同时感悟诵读,积累语言。

三、深度解题。

结合对课文的感悟,认识人世间的“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学会珍惜爱,感恩爱。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你能体会吗?

1.议一议: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情景: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2.写一写:

在同学们的童年,其实也有与作者同样的经历与感受,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哪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把它写下来。

看谁写出了“精彩”,写出了“糟糕”。

3.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

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4.仅仅是父母的爱吗?

还有哪些人?

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小结板书)“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因为有这种爱,才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评价。

父母长辈们给了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同样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我们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同一首诗

妈妈:

表扬鼓励爸爸:

批评警告

20*学会看病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具有了独立阅读能力,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教学课件等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

《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板书:

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

1.明确学习目标

(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件出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4)检查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围绕课题质疑,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为什么母亲要让学生学会看病”的问题时,可出示介绍作者毕淑敏的简历,引发学生思考。

(2)按情感变化这一线索来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决定犹豫

后悔担心自责

勇气回升

三、抓住“磨练”,细读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认为这位母亲是狠心的吗?

她是爱儿子的,是对儿子的一种磨练。

(板书磨练)

2.请同学们找到文中的这句话,把它划出来。

(出示句子: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我自己。

3.儿子磨练到什么了?

先不急着回答,先来读一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

(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

生1:

母 

生2:

儿)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个儿子?

最终儿子学会了看病,在这次磨练中儿子学会了什么?

5.再读这句话,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她为什么说磨练了儿子也磨练自己?

①这也不急着回答。

看着默读提示,再次走进课文,你可以一目十行。

(默读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②(出示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

谁来把它读一读。

从这一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用“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来回答。

谁有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的经历?

谁都有这种经历。

好,再来读一读,用缓慢的语调来读,开始。

指名读。

③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磨练了儿子也磨练自己?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会生活

3、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