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803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下列文物中,能够印证中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有

1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1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仓颉D.隶首

1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商鞅变法之后D.皇帝制度创立

17.《淮南子·

修务篇》记载: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

轻描薄赋,以宽民氓。

布德施惠,以振穷困。

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汤王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841年

18.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

)”记载: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是

A.诸侯各自为政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剿灭夷狄D.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19.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图中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20.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原因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B.周王室衰微

C.诸侯之间发展不平衡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21.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22.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编写《成语典故探战国》一书,以下不能收录在内的是

A.纸上谈兵B.围魏救赵C.老马识途D.朝秦暮楚

23.“它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

通过这次战争,赵国丧失了强国地位,秦国则更加强大,加速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这场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2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材料中的水利工程由哪国修建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25.《论语为政》记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

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

26.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以下哪一人物的行为违背了孟子的思想

A.刘邦B.秦二世C.吴广D.陈胜

27.如图是小军学习“百家争鸣”时的笔记,笔记中有几处错误?

A.0B.1C.2D.3

28.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9.据说公元前206年,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在城南山上构筑高台,观赏士卒操练、赛马,后人称为“戏马台”。

项羽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

3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从材料中可知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A.善于用人B.赢得民心C.战术得当D.拥有重兵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

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主要内容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在民间实行什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

违背材料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公元前3世纪中期,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②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商业,抑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③商鞅被杀源于秦孝公死后,旧贵族痛恨商鞅将其杀害。

④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变法。

(2)依据材料,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目的和结果。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会说话的文物

请回答:

(1)图1和图2文物反映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请分别写出代表居民的名称,从图片中能获得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信息?

(2)图3和图4文物是哪一时期文明的代表?

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地位。

(3)从图5和图6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别指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

(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知历史?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

材料二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五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

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对周王朝的统治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诸侯国数目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秦王”是谁?

“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

(4)材料四反映出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为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一统王朝建立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A符合题意;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B排除;

李冰修建都江堰,C排除;

安特生与材料内容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2.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国的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人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C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国家不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A。

4.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符合题意;

启是世袭制的创立者,B不符合题意;

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者,C不符合题意;

盘庚是商朝迁都的君主,D不符合题意;

5.C

试题分析:

最早的是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刻画符号但是不叫做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

故C项正确;

排除ABD。

6.D

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D符合题意;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A排除;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B排除;

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C排除。

故选择D。

7.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大夫的势力,由此开始了战国七雄并立争霸的时期,B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A项符合题意;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所以本题应选A。

9.A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在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选项A符合题意;

太尉掌管军事,选项B不符合题意;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选项C不符合题意;

郡守是郡的长官,选项D不符合题意。

10.C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C。

11.A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他们都会制造工具,A符合题意;

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B排除;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不会建造房屋,不会种植庄稼,CD排除。

12.D

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②符合题意;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③符合题意;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额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④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①排除。

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

13.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图片①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反映了河姆渡有了农作物种植;

图②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农业种植工具;

图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的用具。

B项符合题意;

图③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他们用这种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③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14.D

根据所学可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因此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经分析ABC不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

依据课本所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手脚分工明显;

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开始种植水稻,出现了原始农耕;

比建筑技术进步,开始建造干栏式的房子,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名叫“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是人文出祖,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人物与题干的成就无关,排除;

所以答案选择A。

16.B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

舜传位于禹时期是禅让制,A排除;

CD项发生在世袭制诞生之后,排除。

故选择B。

17.B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B符合题意,ACD排除。

18.D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题文中“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D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9.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题干图片文字都像事物的形状,属于象形字,因而题干文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A符合题意;

BCD项都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20.D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在战国时期,D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排除。

21.A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势力大为提高。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项符合题意;

BCD项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但不是第一个霸主,排除。

22.C

根据材料“编写《成语典故探战国》”结合所学可知,老马识途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没有涉及战国的史实,因此不能收录在该书中,C项符合题意;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与战国时期的赵括相关,是发生在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故事,能够收录在该书中,A项不符合题意;

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主要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能够收录在《成语典故探战国》中,B项不符合题意;

朝秦暮楚,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能够收录在该书中,D项不符合题意。

23.D

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

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战,结果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军被困46天后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士兵回赵国报信外,其余40多万全被坑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D符合题意;

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A排除;

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2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D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B符合题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

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C排除;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排除。

26.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时期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违背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的行为没有体现违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

27.A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是思想文化的发展高峰,题干图片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A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因此题干“疆域四至”示意图是秦朝的,所以D项正确。

长城是秦朝时秦始皇命人修筑的,因此秦朝以前还没有长城,所以夏朝、商朝、西周的疆域与题干示意图不相符,排除A、B、C三项。

29.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C符合题意;

涿鹿之战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A不符合题意;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和商纣王之间的战役,B不符合题意;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D不符合题意;

30.B

根据“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可知,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赢得民心,B符合题意;

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31.

(1)①错误②错误③未涉及④正确

(2)富国强兵;

促进社会转型,建立君主专制。

(1)依据材料“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的信息可知,①公元前3世纪中期,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这一说法违背了材料的意思,是错误的。

依据材料“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的信息可知,②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商业,抑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这一说法违背了材料的意思,是错误的。

③依据材料“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的信息可知,商鞅被杀源于秦孝公死后,旧贵族痛恨商鞅将其杀害,这一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

④依据材料“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的信息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变法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2)依据材料“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的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促进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结果是建立君主专制。

32.

(1)半坡人、河姆渡人;

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

(2)夏商周或商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政治上:

分封制瓦解;

地主阶级兴起;

变法运动等;

思想上:

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考古资料;

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半坡居民制造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

图2反映的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耒耜,表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图4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图5反映的是铁农具,图6反映的是牛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有在经济上:

在政治上:

在思想上:

(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考古资料;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方式获知历史。

33.

(1)分封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和扩大统治范围。

(2)兼并战争或诸侯争霸战争;

逐步走向统一。

(3)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

(4)郡县制;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5)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民心所向;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

(1)依据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依据材料二“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兼并战争或诸侯争霸战争;

诸侯国数目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逐步走向统一。

(3)依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秦王”是秦始皇;

“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公元前221年。

(4)依据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出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

为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5)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我对大一统王朝建立的认识是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