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7945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水调歌头》集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代>

疑问代词。

什么时候:

你们~走?

《现代汉语词典》:

“有:

①<

表示领有(跟‘无、没’相对,下同):

我~《鲁迅全集》︱~热情,~朝气。

②<

表示存在:

屋里~十来个人。

④<

表示发生或出现:

他~病了︱形势~了新发展︱他在大家的帮助下~了很大的进步。

①有。

与‘无’相对,表示领有。

《左传·

隐公元年》: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⑦有。

与‘无’相对,表示存在。

《战国策·

齐策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杜甫《登岳阳楼》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⑧发生。

襄公二十六年》:

‘遂袭我高鱼。

有大雨自其窦入。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把:

①握,持,攥。

燕策三》:

‘臣左手把其袖。

’王充《论衡·

顺鼓》:

‘操刀把杖以击之。

’③介词。

将,把(后起意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酒”的“酒”借指“酒杯”。

4.《现代汉语词典》:

“青天:

①蓝色的天空。

②比喻清官。

5.《现代汉语词典》:

指宫殿。

”“阙:

①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宫~︱伏~(跪在宫门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阙què

①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

《史记·

扁鹊传》: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

’②宫殿。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

’<

引>

朝廷。

《汉书·

朱买臣传》: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③quē。

豁口,空隙。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④quē。

损害。

僖公三十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宫阙”是同义词连用,“阙”是“宫殿”之义。

6.“明月几时有”的“有”字是表示“出现”的动词。

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首句用李白句……以其时月未出,故有此问。

以下因问月而欲问天,进而欲超脱到天上,欲升仙入月宫……”这是说“明月几时有”是问今夜明月几时出现在夜空,此说误。

王力《古代汉语》: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此句即化李白诗句而成。

”各选本之注皆谓此词开篇二句脱化自李白《把酒问月》之句,则“明月几时有”亦即“青天有月来几时”之意,故此所谓“几时有”,乃是指明月之始有当源于何时,非谓今夜何时月升中天。

“首句,作者举杯仰望着明月而发问:

明月呵!

你究竟诞生于何年……’周汝昌说:

“‘明月几时有’,并不是问明月到几时才有;

而是问,明月从多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见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阅读与欣赏·

古典文学部分

(二)》〕

7.“几时有”之后,或标逗号,或标问号。

“是何年”之后或标问号,或标句号。

“问青天”之后,一般标句号,但也有标逗号者。

开篇二句实际上相当于“(我)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青天”是“问”的间接宾语,“明月几时有”是“问”的直接宾语。

开篇二句相当于将直接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但整个句子属于陈述句,因此应在“几时有”后标逗号。

这样理解,是将“明月几时有”处理为间接引语,如果视之为直接引语,则应在“几时有”后标问号,但需要用引号将它引起来,亦即前二句成为这样的形式: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作者当时是如何“把酒问青天”的,我们不得而知。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之”即指“青天”,“它”之义,这很显然“青天有月来几时”应视为间接引语,“几时”后应标逗号。

既然苏词开篇二句源于李诗此二句,则“明月几时有”也应处理为间接引语,而在其后标逗号。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几时有”后标逗号,译开篇四句为:

“‘从几时开始,明月普照人间?

’我高举酒杯,询问着浩渺的苍天。

‘请告诉我,那蟾宫桂殿,今夜是何月何年?

’”这是将原诗句处理为间接引语,而将译句处理为直接引语,不当。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句中虽有疑问代词“何”,但显然这是一个陈述句,故句末应标句号。

“问青天”的仅仅是“明月几时有”,而不包括“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故“青天”后应标句号。

又,周汝昌:

“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和下面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照词调来安排,‘把酒问青天’这话必须摆在第二句,因此就把这两个问句隔开了。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也是作者向青天提出的疑问,开篇三句实际应这样说:

“(我)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尽管实际如此,但作者行文之时没有这样做,从语法上讲,“问青天”的仅仅是“明月几时有”。

8.为何开篇问月、问天?

祖保泉著《中国诗文理论探微》:

把酒问青天’两句,显然由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两句转化而来。

李白问月‘来几时’,只不过表示诗人对明月有情,因而下两句便说: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苏轼问月‘几时有’,也是对明月有情而已,读者不必刻意求深。

‘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

’‘年’,节日。

正因为中秋月这么圆、这么亮,作者才揣度:

今宵月宫里正逢什么新年大节吧。

显然这两句与开头两句紧相承接,使文思向前延伸。

(不妨噜嗦一句:

若把开头‘几时有’解作追问月的起源,则上、下文承接便不紧密。

)”——这是认为问月、问天,是对今夕之月的喜爱,是因爱而问。

你究竟诞生于何年——‘明月几时有?

’……词人开篇便把自己置身于茫茫青天之中,一边是寥廓无边,一边是孤独可怜,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渺小,在皎洁的月光下映衬得异常鲜明醒目。

而一个‘问’字,又在巨大与渺小的反差中蕴含了希望和豪放的情怀,寄寓着词人超越自我、与天地造物同一的理想。

……。

这里,苏轼的问天,不是在追溯月亮的起源,更不是惊叹造化的神奇,而是一种自我觉醒的表现。

青天明月的招引使他从混沌麻木中醒来,他再也不匍匐于庸俗社会的怀抱,而要去追求自身的价值,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基础上获得人生的超越。

……苏轼从沉睡中清醒过来,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超越意识,但他心灵的负荷毕竟太重,现实对他的羁绊太甚,当他即将飞越之际,旋即又陷入了深深的苦闷。

……他不知道月宫里今晚是什么日子,想乘风飞往月宫,却有怕琼楼玉宇太高,自己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

苏轼用明月、青天、宫阙、琼楼、玉宇为觉醒的心灵设置出一个无边而澄澈的空间,但他的心灵又不能完全脱离尘世而仁义遨游,他充满了矛盾和痛苦……”——这是认为问月是赞美月,为下文写自己欲乘风飞往月宫做铺垫。

问天,是对天上宫阙有所顾虑,怕那里太冷,从而为下文写自己留在人间做铺垫。

“天上宫阙,指月宫。

韦瓘《周秦行纪》托名牛僧孺在汉文帝母薄太后庙赋诗: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写仙境遐思。

吕岩《忆江南》:

‘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

’写世事巨变。

唐戴叔伦《二灵寺守岁》:

‘不知今夕是何年。

’写新年守岁。

这里苏轼袭用前人诗句,表达游仙与离思慨叹人世沧桑。

”(按:

“表达游仙与离思慨叹人世沧桑”为病句,不知所云。

盖谓首二句一则表达身游月宫仙境之思,再则表达离别之思,三则慨叹人世之沧桑。

)——这是认为问月是表达因爱月宫而欲乘风飞去之意(即游仙),以及离别之思、人世变迁之慨。

周汝昌:

“当然,苏东坡也并不是真要计算从月亮产生以来的宇宙年代,而是在抒发一种感想。

在这里,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一首题目叫做《把酒问月》的诗,开头说:

’和苏东坡的这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也可以说东坡的这两句是从李白那里脱胎来的。

李白的诗随后又说: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那意思就是说,几乎是自有明月以来,——实际上是: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会见月生情,而从古至今,每逢这样的佳节,也就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在明月之下,当歌对酒了。

我今天是在此时此地赏月,而往以前看,古人不见,明月长存;

往以后看,将来的人,也正和我一样,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

太白和东坡,在才华、气质、性情、遭际上,都有类似的地方,因此他们在对月当怀之时,就容易发生大略相同的感想。

”——这是认为问月是寄寓自己的人世变迁之慨。

徐翰逢、陈长明说: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

诸家指出此处词意和屈原《天问》、李白《把酒问月》的传承关系,正可说明作者‘奋励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怫郁心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的深自困惑心态。

”(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不谐尘俗的怫郁心理”亦即心欲超脱,飞升月宫。

为什么要问“明月几时有”?

因为作者想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只有知道了“明月几时有”,才有可能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不知’两句,承上意,更作疑问,既不知月几时有,故亦不知至今天上为何年也。

为什么想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今夕”即“今夜”,此指中秋之夜。

中秋夜月圆而且大,无限惹人怜爱,故作者欲知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明月几时有”,表面上是追问月的起源,但本意并非真的想搞清“明月几时有”,而是内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也并不意味着作者要搞清“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作者只是惊叹,惊叹今宵夜月何以如此之美。

一言以蔽之,开篇问月、问天,只是表达作者爱月之意而已。

正因为极为喜爱今宵夜月,故下文有“我欲”云云的话。

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欲:

助动词。

一、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施事主体希望实施某一动作行为。

可译为‘想要’、‘打算’等。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10)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聊斋志异·

狼三则》)”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乘:

①驾车,驱马拉车。

《墨子·

亲士》: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怪汉语词典》:

“乘风:

驾着风,凭借风力。

曹植《升天行》诗:

‘乘风忽登举,仿佛见众仙。

’”“乘:

①驾御。

《诗经·

小雅·

采芑》:

‘方叔率止,乘其四骐。

’《抱朴子·

畅玄》:

‘乘流光,策逝景,凌六虚。

又>

乘坐。

《老子·

八十章》: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③趁,顺应。

贾谊传》:

‘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凭恃。

柳宗元《三戒》: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乘”虽有“凭恃”、“凭借”之义,但“乘风”之“乘”仍为“驾御”之义。

这是将“风”拟作了马之类的牲畜。

3.王力《古代汉语》:

“这句是用《列子·

黄帝篇》的典故。

……苏轼用这个典故,暗含有忘掉一切的意思。

“乘风归去:

驾风回到天上去。

乘风:

语出《列子·

黄帝》篇:

‘乘风而归……不知风乘我耶?

我乘风耶?

’归去:

古人认为有才能之士皆是天上星宿下凡,上天如归家。

苏轼把回到天上称作‘归去’,隐含有自己是谪仙人的意思在内;

同时,也暗含他原本居京为官,却被排挤在外,盼望回到京都去。

“归去:

返回天上。

这种说法含有‘我本来是天上仙人’的意思。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又恐,一作‘惟恐’、‘只恐’。

“琼:

①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浆︱~楼玉宇(华丽的房屋)。

”“宇:

①房檐,泛指房屋:

屋~︱栋~。

“琼,好玉。

琼楼,用好玉作的楼。

玉宇,用宇作的屋宇。

“琼楼玉宇:

用琼玉筑造的楼宇。

此指月宫中晶莹剔透的亭台楼阁。

晋王嘉《大业拾遗记》:

‘翟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

”翟笑曰:

“可随我观之。

”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或谓:

一本作或问。

指神仙居住的天上宫阙。

“琼楼玉宇,指上文的‘天上宫阙’。

6.《现代汉语词典》:

“胜shè

ng(旧读shēng):

能够承担或承受:

~任︱不~。

ng:

①(旧读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

晁错《论贵粟疏》: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不胜(shēng生):

禁受不了。

此种意思的“胜”可读shè

ng。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不胜寒:

寒冷难以忍受。

傅注:

‘《明皇杂录》:

八月十五夜,叶静能邀上游月宫,将行,请上衣裘而往。

及至月宫,寒凛特异,上不能禁。

静能出丹二粒,进上,服之乃止。

7.黄岳洲《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分析“我欲乘风……不胜寒”云:

“转折复句。

第一分句是连动句,第二分句是包孕句,‘恐’的宾语是主谓词组,‘高处不胜寒’又是主谓词组作为‘琼楼玉宇’的谓语。

“琼楼玉宇”是大主语,“高处”是小主语,“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一个主谓谓语句。

其中“高处”是复指“琼楼玉宇”,相当于“这样的高处”。

又,“不胜寒”前省略了主语“我”。

四、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古代汉语词典》:

“起:

①站起,坐起,起来。

《庄子·

齐物论》:

‘囊子坐,今子起。

’《汉书·

韩安国传》:

‘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

’”“舞:

①舞蹈。

《周礼·

春官·

乐师》:

‘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②跳舞,表演舞蹈。

《论语·

八佾》:

‘八佾舞于庭。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弄,戏弄。

”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也解“弄”为“戏弄”。

“戏弄:

耍笑捉弄;

拿人开心。

”据此,解“弄”为“戏弄”显然不当。

“弄清影:

和月亮照耀下的自己的影子一起嬉戏。

”据此,“弄”是“和……嬉戏”。

初中课本注: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据此,“弄清影”等于“清影弄(舞姿)”,“弄”是“做”之义。

“弄:

①用手玩弄。

赵尧传》: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戏耍,游戏。

僖公九年》:

‘夷吾弱不好弄。

’(弱:

年轻。

)苏轼《水调歌头》:

‘起舞弄清影。

①用手把玩。

周昌传》: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戏耍。

幼小。

)《后汉书·

灵帝纪》:

‘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

玩赏。

李白《别山僧》诗”诗:

‘何处名僧道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辞源》:

(一)玩弄,游戏。

‘夷吾弱不好~。

’《注》:

‘弄,戏也。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十四)》:

(一)用手把玩。

斯干》:

‘载~之璋。

’(让他拿着璋玩。

)引申为戏耍,游戏。

’夷吾:

人名。

弱:

年幼。

好:

爱好。

)《汉书·

‘高祖持御史大夫印,~之。

’又凡以此为乐的事都可以叫弄。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明朝散发~扁舟。

’温庭筠《菩萨蛮》词:

‘~妆梳洗迟。

’苏轼《水调歌头》:

‘起舞~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演奏乐器。

《世说新语·

任诞》:

‘踞胡床,为作三调,~毕,便上车去。

’(胡床:

魏晋时的一种可以摺叠起来携带的坐具。

)王涯《秋夜曲》:

‘银筝夜久殷勤~。

’又为曲子。

王褒《洞箫赋》:

‘时奏狡~。

’狡:

急。

)[辨]戏,弄。

在‘戏耍’这种意义上,二者是同义词。

在古书中,‘戏’一般可以用於形体动作方面,也可用於言语行为方面;

‘弄’则偏重於手的动作方面。

《汉语大字典》:

《说文》:

‘弄,玩也。

从廾持玉。

’林义光《文源》:

‘弄,象两手持玉形。

’按:

玉为珍宝,两手奉玉摩挲玩赏为弄的本义。

《尔雅·

释言》:

’《诗·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

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②游戏,玩耍。

‘臣闻无人无党。

有党必有讎。

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杜预注:

’《论衡·

本性》:

‘孔子能行,以俎豆为弄。

’唐李白《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引申为玩赏、以某事物为乐。

梁简文帝《七励》:

‘方追山壑,永弄林泉。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一阵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玩1:

①玩耍:

不要~火︱孩子们在公园里~得很起劲。

②做某种活动(多指文体活动):

~儿足球︱~儿扑克︱~儿电脑︱~儿彩票。

③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等):

~花招儿。

”“玩2(翫):

①用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

轻视;

戏弄:

~弄︱~世不恭。

②观赏:

~月︱游~。

③供观赏的东西:

古~。

”“玩耍:

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

游戏:

孩子们在大树底下~。

”“玩赏:

欣赏;

观赏:

雪景园中有很多可供~的花木。

”“玩弄:

①摆弄着玩耍:

~积木~魔方。

②戏弄:

~女性。

……”

据上,“弄”的本义是“玩”、“玩弄”、“摆弄着玩”、“用手玩弄”、“用手把玩”,引申为“(跟……)玩”、“(跟……)玩耍”、“(跟……)游戏”、“(跟……)戏耍”,又引申为“玩”、“玩赏”、“观赏”,又引申为王力《古代汉语·

常用词(十四)》所谓“凡以此为乐的事都可以叫弄”、《汉语大字典》所谓“以某事物为乐”亦即“以……为乐”。

因此,“弄扁舟”、“弄清影”、“弄峨眉月”就是“以扁舟为乐”、“以清影为乐”、“以峨眉月为乐”。

如此解释显然不通,若解为“以驾扁舟为乐”、“以玩赏清影为乐”、“以玩赏峨眉月为乐”则可通。

据此可知,所谓“凡以此为乐的事都可以叫弄”、“以某事物为乐”,就是“(快乐地)做(某种活动)”、“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义近“玩儿足球”、“玩儿扑克”的“玩儿”。

(所谓这里所谓“做”,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和古汉语中的“为”一样,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如“弄妆”即“梳妆”,但前者是指快乐地去梳妆打扮。

)“弄扁舟”、“弄清影”、“弄峨眉月”就是“玩扁舟”、“玩清影”、“玩峨眉月”。

如果这种“弄”字之后的对象也参与到活动之中,则可译为“与……玩”,如“弄清影”即“与清影相玩”。

“与……一同玩”,也就是“与……玩耍”、“与……嬉戏”,故这种“弄”字,宽而言之,即“玩耍”、“嬉戏”、“游戏”之义。

4.《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何似:

二、‘何似’用于比较询问,说话人一般意在肯定‘何似’后的一项。

有的用例在相比较的后一项之后,可出现表示比较内容的形容词。

可译作‘……与……相比怎么样’、‘……哪如……’等。

(1)君看海上鸥,何似笼中鹑?

(《李太白全集·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A何似B,亦即A哪如B、A哪里比得上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B是“在人间”,A应该是“身居琼楼玉宇”,这前一项省略了。

这里的“起舞弄清影”有什么作用呢?

“起舞句:

谓天上的人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娱乐,形容清寂孤独。

”这是认为“何似在人间”即“不似在人间”,“起舞弄清影”写的是天上的情景,因为天上只能如此,故“何似在人间”。

“这两句说:

月下起舞,影随人动,哪里像在人间!

言外之意是在人间也能找到神仙之境,不必冒寒去月宫。

”这是认为“何似在人间”即“不似在人间”,“起舞弄清影”写的是人间的情景,这情景妙如身在天上。

因为在人间亦能如此,故不必“乘风归去”。

“起舞弄清影”,分明写的是作者月下起舞景象,而非谓“天上的人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娱乐”。

“何似在人间”即“不似在人间”,比不上在人间。

为何比不上在人间?

因为人间可以“起舞弄清影”。

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

1.zhuǎn。

转移,调动。

昭公十九年》:

‘劳罢死转,忘寝与食。

’《晋书·

李密传》: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朱:

大红色。

《韩非子·

十过》:

‘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

“阁:

②一种小楼。

《木兰诗》:

‘开我东阁门。

’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成语有‘空中楼阁’。

“绮:

①有花纹的丝织品。

张俞《蚕妇》诗: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②美丽,华丽。

《后汉书·

宦者列传序》:

‘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开善寺》:

‘观其廊庑绮丽。

“户:

单扇的门;

泛指房屋的出入口。

《说文户部》:

‘户,护也。

半门曰户。

’《玉篇·

户部》:

‘户,所以出入也。

一扉曰户,两扉曰门。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