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790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1596篇Word格式.docx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略。

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即在教学中要贯彻()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是说复习旧知识会有新的收获,二者均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6.盛怒时,怕案大叫、暴跳如雷;

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

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

这反映的是哪种情绪状态()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

C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7.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并针对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课程是()。

A、正式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8.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9.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是()

A、班集秩序

B、班集体舆论

C、班风

D、班级管理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10.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

A、自我反思

B、专业引领

C、同事团结

D、独立探索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11.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A、能力水平

B、知识水平

C、品德水平

D、年龄特征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2.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3.小王是一名中学生,下列选项中有可能对小王的自我效能感没有影响的是()

A、小王多次数学考试失败的经验

B、与小王水平相仿的小红英语考试失败

C、小王在面对一个十分难的任务时没有其他人的帮助而失败

D、老师利用小王的偶像作为例子对小王进行引导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失败可能对小王的自我效能感没有影响,因为他本来就对困难的任务预期很低。

14.小学生张某因多次偷窃,被所在学校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机构是()。

A、公安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检察机关

D、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所以小学生宋某的问题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15.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继承性。

1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也称为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7.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教育质量标准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①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点;

④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18.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价值的研究是()

A、定量研究

B、开发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也就是说,所涉及的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19.“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意思是:

君子如果要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育观是()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发展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教化百姓”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2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时期。

下列关于前习俗水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一阶段,儿童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人来决定的

B、这一阶段,儿童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C、这一阶段,儿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D、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于对外力的屈从和对惩罚的畏惧

C项中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属于后习俗水平阶段的特点。

21.用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

B、实验研究

C、应用研究

D、理论研究

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如某一课程设置问题、某一特殊的教师培训计划,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

其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

22.关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正确的是()。

A、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

B、自筹经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

C、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款为辅

D、自筹经费为主,学校集资为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23.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的是()

A、教材

B、学生本人

C、社会生活

D、自然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24.学校派工作两年多的王老师参加了一次“国培计划”,回校后他说:

“参加这样的集中学习,收获较大,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

”这里有效促进王老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

A、自我教育

B、岗前培训

C、在职培训

D、资格培训

25.“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体现了()思想。

A、生活教育

B、终身教育

C、实用主义教育

D、要素主义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26.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上是统一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组织形式

从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联系看,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从两者的区别来看,它们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各不相同。

2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教育随笔

B、教育叙事

C、教育反思

D、教学日记

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内涵。

29.1904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是以()的学制为蓝本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30.教育家()曾说:

“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涂尔干

B、柏拉图

C、凯兴斯泰纳

D、夸美纽斯

题干描述的是凯兴斯泰纳的观点。

31.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不成熟,起伏不定,这一时期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3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符合()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心理辅导

D、美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33.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B、学生在考试中先做简单题目

C、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时间

D、学生测试结束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34.狭义的德育是指()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

35.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来理解的。

A、知识

B、活动

C、经验

D、生活

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36.曾有一个全国性调查显示,初中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包括音乐和语文。

半数以上中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

在沉重的压力下,他们接触的课外书大大减少。

青少年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都会受到限制,情感荒漠化倾向终将出现。

结合上文,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教师要加大学生课外读物的检查力度

B、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是痛苦的

C、教师要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

D、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给学生减负并合理布置作业

3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

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8.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问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

A、起点公平

B、机会公平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二、多选题

1.教育方针的结构包括()。

A、教育的性质与方向

B、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

C、确定培养人的基本方法

D、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A,B,C,D

教育方针的结构包括教育的性质与方向,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确定培养人的基本方法,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四个方面。

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2.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关爱学生是社会的、高级的、政治的情感。

关爱学生,教师应做到()。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C、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

D、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E、爱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A,B,C,D,E

所有选项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3.现代课程开发理论中的经典“泰勒原理”所回应的问题有()。

A、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B、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的目标

C、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我们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

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4.课程目标取向的分类包括()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预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性目标取向

D、生成性目标取向

E、表现性目标取向

A,C,D,E

课程目标取向基本包括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四种。

5.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能()

A、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B、进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学习中去

D、安静和驯服

E、形成良好品德

A,B,C

一般说来,课堂管理具有三个重要目标:

(1)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2)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6.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C、强化学生的学习

D、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A,B,E

C项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D项属于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家庭教养方式

B、同伴群体

C、认知失调

D、态度定势

E、道德认知

C,D,E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知。

8.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E、陶冶法

B,C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分为以下四大类:

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演示;

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

实验演示;

幻灯片、电影、录像的演示。

题干中的老师让学生观察蚕宝宝,体现了演示法的实物直观工具。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题干中的老师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这体现了对讨论法的运用。

9.我国小学教育课程目标中,教育信念与责任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

A、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的行为

B、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相应的行为

C、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

D、具有正确的社会观和相应的行为

E、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

A,C,E

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的行为、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育信念与责任领域的目标。

10.我国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科尔伯格道德习俗期的()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遵守规范阶段

D、社会法制阶段

E、良心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是在小学中年级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

这一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

11.以下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学的好坏由教师决定”的分析正确的有()

A、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B、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要指导学生以促进学生按既定的要求发展

C、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学得好坏并不是由教师决定的

E、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中心

A,C,D

12.课程计划具体规定的内容有()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13.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E、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