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7707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Word格式.docx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研究和逐一实践的环节,缺一不可。

养一株花姑且这么难,那么培养一个人,却不考虑孩子的需求,显然是不科学的。

爱好钓鱼的家长都知道,鱼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敏锐。

鱼不上钩就需要下诱饵,因此在给鱼下诱饵的时候,如果是白天诱饵的颜色就需要重一些;

如果是晚上诱饵的香味就需要重一些;

如果在浑水中,诱饵要重在味香;

如果在清水中,诱饵则重在颜色。

为了使鱼上钩,我们在挂诱饵的地方还可以设置荧光棒,以便鱼在夜间可以更清楚地看清食物。

在国外,还有人发明了水中录音播放器,把鱼群抢食时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在水中下鱼饵的地方播放录音,当鱼听到鱼群抢食的声音后,就会被吸引过来。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则更像垂钓者和鱼的关系。

作为教师,虽然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是学生这个主体是否会跟着你这个主导的导向走?

这个时候就像垂钓者想让鱼儿上钩一样,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越聪明的孩子有可能越不听话,正如越聪明的鱼儿越不容易上钩一样。

我们想要钓鱼,那么要下的这个鱼饵是根据我们自己爱好的口味呢?

还是要根据鱼爱吃的口味呢?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要获取教育的成功,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明确孩子的哪些需要我们可以满足?

哪些需要我们不能满足?

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

哪些因素教育是无可奈何的?

因此,只有了解了孩子需求,才能掌握教育规律;

只要我们掌握了教育规律,就能遵循规律使桃园教育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能使桃园的孩子享受优质化的教育。

二、桃园教育过程中桃园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既然我们知道了了解孩子需求的重要性,那么,等待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就是:

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在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前,我想先问问在座的家长:

“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

”需要健康的身体;

需要金钱;

需要爱和被爱;

需要社会的肯定,需要父母健康,需要子女成才,需要荣誉,需要地位,需要权利,需要自己事业有成;

需要像比尔盖次一样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向慈善机构募捐全部资产……

有的家长会说:

我没有想拥有那么多,我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懂得知足常乐。

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说明了他连小日子都没有过好,如果小日子过好了,就会自然考虑下一步如何服务于社会了,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正允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

因为你的日子没有过好,所以,你只一心想过好日子,所以你在忙于奔波的时光中,无暇顾及服务于他人和服务于社会。

总之,我们在座的所有人的所有需要都逃不过五种需求,这五种需求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种需求是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的,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自然发展。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也叫本能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生理本能等方面的要求。

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不能满足时会什么都不去想,只会一味迫切要求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这个时候他的思考能力会明显迟钝,情绪变得烦躁不安,甚至道德观也会变得很脆弱。

比如:

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抢、夺或偷窃食物,他考虑不到自己的人身安全;

一个长期单身的成年人有可能会脾气暴躁或心理变态,他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

同样,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玩耍就和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需要性一样,都属于第一需求,当你阻止他,禁锢他,不能满足他想玩的欲望时,就会出现问题:

有的是极力反抗,有可能离家出走;

有的是消极反抗,用撒谎来换取大人的满意;

还有更可怕的一种是心理扭曲,长期积聚对大人的不满,甚至产生仇恨。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各种威胁避免各种痛苦或严酷的监督、暴力等方面的需求。

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威胁、疾病折磨,还有金钱等。

缺乏安全感的人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危险的,甚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有的成年人由于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得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打牌、吸烟来麻木自己的痛苦,去寻找一种短暂的安逸感。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或受到老师不公平地对待,从而变得不相信周围的人,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当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就会藉此封闭自己来保护自身安全。

(三)社会的需求

社会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爱与被爱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归属感的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和亲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并且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缺乏爱与被爱的需求,就感受不到周围人的关怀,就会形成缺乏爱心或自卑的性格;

缺乏归属感,就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厌恶团队生活,形成孤僻的个性特征,对学习、生活不满以致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厌世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的学生在班级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团队归属感的失落使他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温暖,最后造成厌学、旷课甚至逃学的现象发生。

(四)尊重与认可的需求

尊重与认可的需求是指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缺乏尊重需求就会变得过于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急于让别人认同自己,很容易被虚荣吸引。

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看,努力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别人敬仰的人等。

我们说不强调孩子的分数而注重孩子的读书习惯,其中就有一点害怕家长走入误区,使孩子学习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满腹经纶,做人方面也不会有多大成功。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将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前四项需求的满足后,方能相继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需求。

我们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设立目标,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设立大致的方向,都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自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家长们的这一想法,就是要求孩子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说:

“我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可你怎么就是不听大人的话,就是不理解大人的心情呢?

”这些家长为什么会抱怨?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根本不懂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建立在孩子前四种需求的满足上,这个理想也永远只是家长的理想,不代表是孩子的理想,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乌托邦。

这种一味强调理想而忽视孩子需求的教育,只能是一座梦想中的空中楼阁,而家长苦心策划的理想,自然会化为乌有。

因此,我在2001年的家长学校报告会上就提出:

“只要孩子身心是健康的,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还有,不懂规矩的家长。

”那么,桃园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又是如何满足孩子需求的呢?

三、桃园教育是如何满足桃园学生的需求的?

要说桃园教育,首先就要从桃园的办学宗旨说起。

桃园小学的办学宗旨是:

办孩子喜欢的学校;

家长放心的学校;

教师热爱的学校;

社会需要的学校。

当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学校时,就谈不上这所学校会让家长放心,会让教师热爱,更谈不上社会的需要了。

可是,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孩子喜欢的学校呢?

这个问题正如问我们家长什么样的单位是你喜欢的单位?

答案可能不一,但肯定不会超出五种需求的范畴。

首先这个单位要能够保障你的衣食所需,当然最好不要让你们夫妻两地分居。

其次,单位要给你足够的安全感,要有相对的金钱满足正常的生活开支,同事之间要有相对的公平,平等享受单位的各种待遇等。

再次,同事之间要和谐相处,互帮互学,亲如手足。

另外,自己的人品、能力都能够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最后,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单位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目标,倾毕生之力服务于这项事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这样的单位就是我们喜欢的好单位。

同样,能够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并能激发孩子自觉产生自我实现需求意识的学校,就是一所孩子喜欢的好学校。

桃园小学既然以“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为办学宗旨,那么就应该将如何实施“办孩子喜欢的学校”的具体措施讲说给家长,我们通过对桃园教育的探究、剖析和诠释,以便得到各位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一) 

 

桃园教育如何满足孩子的第一需求——玩。

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朋友都知道,剧中有个生下来不哭只会笑的白家七少爷白景琦,白景琦的少年时期桀骜不驯,顽劣不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自幼玩劣,不服管教;

打兄弟,毁老师;

闹私塾,气跑了好几位先生,无恶不作。

”就连他的母亲治家颇严的二奶奶也无可奈何。

可后来由于他的老师季宗布先生的出现,白景琦从此改头换面,深夜诵读诗书不倦,并绘出百寿图使举座皆惊。

季先生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对白景琦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不同于其他学究老夫子,只会念几句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之类,强制学生读书,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致使学生总想找点岔子整整老师,解解百无聊赖的学习生活。

季先生知道白景琦生性顽劣,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将烈马驯服。

当他走到教室门口见里面静的一反常态时,他马上就知道有问题,再看景琦一本正经的样子,心里也就有了底。

他用威严的声音叫白景琦出来,景琦明知有陷阱,最终也不得不自尝恶果,被事先放在门上的砚台撒出的墨汁泼了自己一身。

更令人叹服的是他懂得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这个时候心里还不服,便用“一指禅”让白景琦彻底开了眼,并激起他想跟师傅学习的欲望。

“你可真神了!

”“那当然!

”“那你教我吧!

”“不教!

”“怎么了?

”“读好了书我再教你。

”他顺手拿了一本《庄子》,让景琦随便翻开一页读开头的两字,他接着行云流水般地背诵。

他渊博的学识使景琦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后来就有了白景琦深夜苦读的镜头。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我们倡导学习季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学校要求教师微笑着面对孩子,用心来和孩子沟通,要求教师每天在踏进校门的那一刻都要在心中对自己说:

“让孩子爱我,爱我的课,爱和我一起生活。

”我们虽然不能说,能够组织好孩子们娱乐活动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但我们可以说,不能组织起孩子们娱乐活动的老师,一定不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

我们寓教于乐,利用孩子喜欢扮演这一特点,让孩子在排演节目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和共处;

利用孩子好表现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成功扮演好各种角色,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宽容、学会快乐;

利用孩子喜欢竞赛这一特点,让孩子在玩中明白“天时地利人和”的法则,懂得一个好汉三个帮,匹夫之勇不可得;

利用孩子喜欢儿歌这一特点,让孩子在玩中熟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理解“修身、齐家”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

即使上楼梯,也要让他们随时看到楼梯上红红绿绿的成语。

有位教数学的老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圆的认识”的时候,发现由于圆的概念太抽象,致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为了激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和兴趣,这位教师用了半年的时间,不停地训练自己不依靠仪器徒手画圆,并在几米外的地方用粉笔投掷圆心,最后练到炉火纯青,他画的圆和仪器画的圆相差无几,令人惊叹的是,在几米之外投掷过来的粉笔点到黑板上刚好形成圆心。

我们可以想像,学生对这位老师会有多么崇拜,他们会因为老师玩的水平而被老师征服,从此喜欢他,喜欢他的课。

可以说,在桃园小学做教师,不会玩几个绝活,日子是不好混的。

当孩子任性时,老师们会弯下腰来,蹲下身子,摸着孩子的头,像伙伴一样看着孩子的眼,于是,孩子在这宽容的目光中放弃了自己的任性,在理解和认可中,用稚嫩的童声庄严宣誓:

“我是中国少年,祖国在我心中,国旗伴我成长;

我是桃园学生,今天我以桃园为荣,明天桃园以我为荣。

(二)桃园教育如何满足孩子的第二需求——自由、公平。

(1)桃园教育让学生享受自由公平教育的课程的依据。

说到让孩子享受自由、公平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感谢对桃园教育的课程影响深厚的一个人,他就是教育鼻祖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那个教育与学术被官府垄断的年代,这位千古圣人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缔造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辉煌。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孔子不但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一百位名人中,也位居第五,美国将孔子的诞辰定为美国教师节。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正式批准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带着弟子在身边,周游列国本身就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的意志受到磨练,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正如今天我们所提倡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孔子为学生开设的课程叫“六艺”,“六艺”不是孔子所创,它出自《周礼》,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

“六艺”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是指政治、道德、爱国思想及行为习惯等;

“乐”指音乐、舞蹈、诗歌等;

“射”指射箭;

“御”指驾驭战车;

“书”指读书和写作、书法;

“数”指数学、宗教和科学。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

“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

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而孔子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这就是他提出的“有教无类”。

我们目前小学教育的结业统考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语文和英语都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属于“六艺”中的“书”,数学和科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属于“六艺”中的“数”,全部统考科目加起来也只完成了“小艺”的学习,也就是完成了庶民教育。

当我意识到“大艺”对学生的重要性时,就将桃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力改革。

因为想要让孩子有饭吃,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这些“小艺”课程就可以了;

要想让孩子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习“大艺”。

而“大艺”中的射、御我们不用学,这两门学科是根据当时的环境设立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各国矛盾此伏彼起,战乱纷纷,射箭和驾驭战车是高端人才自我防卫必须具备的技能,我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年间,而且我们的学生不同于孔子三千弟子的是,三千弟子是成年人,而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

因此,桃园教育除了统考课程外,更注重孩子的礼、乐训练。

(2)桃园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礼”的教育?

我们将“礼”定位为德育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爱国精神、行为习惯等内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我们通过课程、活动、教师培训、家长学校四个方面加强孩子的德育教育。

课程:

学校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统编的思想品德课程外,每天都会全校型晨训,让孩子自省前一天的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将做得好的与同学分享,并为新的一天提出新的目标。

我们通过让学生每天上网查阅新闻来培养他们关心国家政治、国际动态的习惯,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来提高自己的爱国意识与道德修养。

活动:

负责师生德育工作的思想品德办公室还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德育作业:

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给爷爷奶奶捶一次背,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付出;

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享受归属感的快乐;

高年级的学生还采取轮流值日为其他同学服务,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教师培训:

思想品德办公室特别注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形象考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

”学校会经常组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和业务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学习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以教师自身为教材,言传身教,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对“礼”的认识。

家长学校:

桃园小学的家长学校成立于2000年9月,是渭南市最早创办的家长学校,距今已经十三周年了。

当时,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有位少年犯在被采访时说,他5岁就开始犯罪了。

有一次,妈妈带着他上公交车,当时他的身高已经超过1米一点点了,上车时,妈妈拍拍他的头,他就懂得把自己膝盖一屈,就上去了。

下车后,妈妈说:

“儿子,你真聪明!

”下次再上车时,他已经不用妈妈的提醒就会屈膝盖了,妈妈高兴地说“儿子,你好棒啊!

”从此他就学会了见便宜就占,占不着就偷,偷不着就抢。

另外还有一组广州妇联对1000名学生做的调查问卷:

32.5%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缺少魅力,思想平庸,语言粗俗;

82.5%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应该尊重他们,吃饭的时候不应该是家庭法庭开庭的时间;

80%的孩子认为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75%的孩子认为,父母应该加强学习;

只有7%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是崇拜的。

孩子是块空地,种什么就会长什么,他们是看着我们的脊梁长大的。

想让孩子有出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就少干一些没有出息的事情吧!

看到这个案例和调查问卷后,我深感学校教育的力度远不能满足孩子做人方面的需求,于是我们成立了桃园小学家长学校,并于2006年3月被评为省级家长示范学校,于2008年3月荣获全国家长示范学校称号。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桃园小学的家长整体素质非常高,看看我们的这个会场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因为有我们这些高素质的家长,学校才赢得这诸多殊荣;

正是因为有我们这些高素质的家长,我们的家长会的话题才可以进行得更专业更实用一些。

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家长表示由衷地感谢!

请家长朋友为自己认真地鼓一次掌。

(3)桃园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乐”的教育?

桃园教育将对学生“乐”的教育着重放在诗歌、音乐、舞蹈等技能的训练上。

凡是桃园小学的学生必须接受音乐诗歌欣赏、音乐艺术教育和舞蹈基本功课程培训。

我们通过对手指和肢体训练,达到开发学生右脑的目的。

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实践,已经肯定此项教研对学生的智能开发、艺术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优良品质的形成起到支点的作用。

“六一”、元旦的文艺汇报演出,让每个孩子都登台演出亮相,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还使孩子获得成就感,拥有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以“一个也不能少,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方式,从节目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底蕴上,得到很多教育界和艺术界大师们的一致认可。

(三)桃园教育如何满足孩子的第三需求——爱与被爱、归属感。

俗话说:

“勤养鱼,懒养花。

”养过花的人都知道,室内养花被浇死的比干死的几率更多。

正如90后的孩子不是缺少爱,而是“爱泛滥”,“四过”培养“三无”是当代教育常见的症结。

我们用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关心、过度的保护和过分的呵护,培养出来的是无情、无能、无责任感的孩子。

因此我们提出:

1、 

让孩子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学会做人)

2、 

培养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学会共处)

3、 

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除了享受还有付出。

(学会感恩)

4、 

让孩子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学会奉献)

5、 

想让他优秀,就让他感受到自己是优秀的。

(学会自信)

6、 

既然每个孩子都重要,就让他们都有职务。

(学会负责)

(四)桃园教育如何满足孩子的第四需求——尊重、认可、成就感。

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跨上讲台初为人师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对我说:

“每个孩子都是优良品种,你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成长。

”我问老师:

“等高考结束后,他们再成长吗?

”老师说:

“或许是一生。

”我问:

“那拿什么来证明我的教学能力、教育水平和自我价值呢?

”他说:

“等到孩子对自己满意的时候,还记得你说过的话。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为什么需要等待?

教育需要等待什么?

1、等待孩子思维的自然成熟。

儿童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知觉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辩证思维阶段。

知觉思维阶段:

儿童0-2岁左右,处于知觉思维阶段,也叫感官思维。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比如婴儿看到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形象思维阶段:

2-7岁左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但他们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

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抽象思维阶段:

7-12岁属于抽象思维阶段,也叫逻辑思维阶段。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出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

辩证思维阶段:

12岁后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辨别,而能对抽象的材料进行逻辑推理并定论,这种思维叫辩证思维。

儿童的思维发展经过知觉、形象、抽象、辩证四个阶段,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和其他同学一样,达到同一时间进入相同的思维程序,拔苗助长会使孩子压力过大,影响身体健康成长,更不能因为思维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成长速度而否定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思维发展速度较慢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更不要随便给孩子排名次、贴标签。

之所以有的孩子思维发展慢,是因为他的思维发展得更完整,更成熟。

这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

2、等待孩子主意范围的逐渐扩大

我们建议家长不要随意指责孩子是个“小马虎”。

孩子指着字也会把字读错;

非常简单的计算也会出现错误。

这个不是因为孩子粗心,而是和孩子的注意范围狭窄有关。

从注意的类型上分析,学前班到四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的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从时间上分析,低年级孩子的连续注意稳定性是5-15分钟;

中年级孩子是10-15分钟;

高年级孩子是20分钟以上。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上课没有听进去的情况发生。

从性别上分析,男孩女孩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男孩都比女孩的注意力低。

从气质上分析,多血质的相对注意力集中时间要短,经常需要学一会儿就站起来活动活动;

黏液质的注意力时间长些。

从星座上分析,风象座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土象座的时间长。

从注意范围上分析,开始注意的时候的范围狭窄,然后逐渐扩大。

从注意的灵活性上分析,低年级中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灵活性和转移性比较差。

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的内容换了,他还沉浸在前一个内容中。

另外,还有记忆、遗传基因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家长朋友们,当您知道了孩子成长过程的种种差异后,您还要求孩子考到第几名达到多少分吗?

您的这种攀比心理无异于给还青涩的水果打上催红素,那些酸涩催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