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7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docx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时作业

(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小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A.②③④B.①④⑤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D正确。

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

3.下列各项中,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结合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尿素进入膀胱中

答案:

C 解析:

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经组织液进入血液。

输卵管、胃、膀胱都与外界相通,均可认为是人体内的外环境。

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相关内容依次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⑤为细胞内液,②③④共同组成的①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由于淋巴是由组织液回流等因素形成的,它与血浆之间应为单向流动,故③为淋巴,②为血浆,④为组织液。

5.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6.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

D 解析:

“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其去向为血浆和淋巴。

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中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同属于细胞外液,且与组织液不能进行相互交换,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

8.下列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答案:

D 解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项正确。

淋巴细胞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以后,来到外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而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具有淋巴细胞,B、C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血浆都比较低,D项错误。

9.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

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10.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答案:

A 解析:

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其中③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

[好题狂练]

11.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5 (4)如图

解析: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4)成熟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

12.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

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

数量________。

根据细胞特点和HCO

的含量,可推测HCO

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__被消耗和__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答案:

(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增加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 (4)水分子 Cl-(离子)

解析: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

(2)据图,HCO

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CO2进入红细胞后,HCO

数量增加。

再根据细胞内外HCO

的浓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H+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

(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13.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

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

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

盐水

红细胞形态

1

0.5%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

0.7%

②________

3

0.9%

③________

4

1.1%

④体积缩小

5

1.3%

⑤体积缩小,皱缩

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偏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相应的结论:

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高 ②分组更精细 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解析:

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

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①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②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③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