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671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6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1课时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1课时

第4课时括号…………………………………………………………1课时

第5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第6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m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四、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问题: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28+19=47

47-19=28

47-28=19

203+147=350

67-55=12

850-239=611

五、课堂总结

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设计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反思

本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的意义,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运用比较思维方法,发挥知识沟通的效益。

本节课充分利用比较的思想方法,以旧引新,知识迁移,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一、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

3+3+3+3=12

用乘法:

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

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课堂作业

1.根据36×

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

14=504÷

36=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道算式。

15×

43=645114÷

3=3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

因数,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

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

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

本节课从教材入手,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有关0的运算

3

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78= 

23=

128-128=0÷

76= 

235+0= 

32×

0=

99-0= 

49-49= 

0+319= 

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

一个数减0;

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

68= 

(4)54-0= 

(5)0÷

28= 

(6)128-0= 

(7)0÷

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

9= 

2.改错。

75÷

2580+90÷

10×

=0×

3=80+9

=0=89

3.列式计算。

(1)360加上0除以65的商,和是多少?

(2)45与0的积,再除以9,商是多少?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1.教材第8页第7题。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教学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顾有关0的运算的特征。

总结归纳出含有0的四则运算计算方法。

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括号

4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

96÷

12+4×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

16×

=6×

=12

3.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1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24×

[(7-2)÷

6][78+(144-84)]÷

5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

36-16 

B、(47+33)÷

(36-16) 

C、(36-16)÷

(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A、(750-25)×

(20+13) 

B、(20+13)×

(750-25) 

C、750-25×

20+13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96÷

296÷

2]=96÷

32=6×

=3=12

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最佳方案的选取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

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http:

//www.lspjy.

3.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学校有12名教师和264名学生,秋游时要租车,大车可从36人,租金650元,小车可坐24人,租金45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

2、育才中学需要添置某种教学仪器31件。

方案一是到商店购买,每件需要8元,方案二是学校自己制作,每件4元,但是另外需要制作工具的费用120元。

哪种方案省钱?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最佳方案的选择要用什么办法和步骤?

你有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面对最佳方案的选择?

大家总结一下最佳方案的选择技巧和方法。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设计

方案一:

32÷

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

30×

5+24×

1=174(元)

方案二:

4条大船:

30×

4=120(元)

2条小船:

2=48(元)

120+48=168(元)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最向往和熟悉的春游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春游中的“租船”,使“主动探索”的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也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

练习课

6

练习

1.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题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17×

42=714

714÷

17=42

42=17

208×

67=13936

1008÷

48=21

二、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4题

填一填

被除数

余数

225

21

18

23

478

13

10

三、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5题

计算并验算

48×

27=754÷

四、有关0的运算

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7题

直接写出得数。

24+0=13-13=70-0=0+504=

8=0÷

36=0÷

9=392×

五、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8题

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时间/秒

路程/千米

84

192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3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9、10题。

练习二

2、13936÷

208=6713936÷

67=208

21×

48=11081008÷

21=48

4、101542036

7、24+0=2413-13=070-0=700+504=504

8=00÷

36=00÷

9=0392×

0=0

8、60÷

5=12(千米/秒)12×

3=36(千米)

84÷

12=7(秒)192÷

12=16(秒)

在本节课中,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