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6609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区供热设施验收标准1Word文件下载.docx

阀室井井口必须高于地面40-50mm;

配筋数量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

垫层、砌砖、抹灰及底板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如设计底板有配筋,而施工未按要求做,必须予以制止。

(3)现浇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注意监督井底设置积水坑。

(4)穿墙套管及挡板制作必须采用钢板,并进行满焊、刷防锈漆,套管穿墙处填石棉绳、抹沥青油封闭,井内爬梯需采用铸铁材质。

(1)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管道管底至管上100mm垫中砂;

其余部分垫基砂;

(2)人行道和小区内地下管道管底至管上100mm垫中砂;

(3)路基部分采用5%水泥石硝进行回填,保证路面不塌陷。

(1)警示布在距地面300mm处,管道上敷设一层;

(2)管道供水保温外壳顶部刷一道红油漆做标记。

 3.2换热站

3.2.1换热站选址

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

办理规划定点手续,站址选择符合整体项目供热规划的要求,提供换热站水电源负荷,水电源接至换热站内并设独立水、电表。

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供电部门单独结算。

3.2.2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

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单系统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

换热站规模(万㎡)

3

5

7

10

备注

建筑面积(㎡)

170

190

210

230

换热站为双系统或以上时应适当加大面积

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

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

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3.6米,站内房间格局合理,屋面防水良好不漏不渗。

换热站的内外门窗齐备完好,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

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

3.2.3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

3.2.4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

3.2.5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1台。

3.2.6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

3.2.7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

3.2.8站内预留热量测量装置安装所需的测量直管段,做成便拆式保温。

3.2.9配电柜、电缆沟、进出站管道等孔洞必须封堵,不具备封堵条件的设护栏。

规划红线内供热设施符合集中供热主管网参数要求。

—须控制站内压降和外网阻力。

≥11KW的循环泵应设有吊装环,便于维修必须含有独立的加油孔。

φ3~φ6。

管道类别

项目

一级网

供水管

回水管

二级网

色环(二道)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色环宽度:

DN<

150mm,环宽50mm,150≤DN≤300mm,环宽70mm,DN>

300mm,环宽100mm

2.色环间距,直管段5m均布,转弯及穿墙处必须加色环

℃,最低温度不低于-15℃,24h内平均温度不高于+45℃,最大日温差25K。

海拔高度30M-400M。

环境相对湿度(在250C时),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

℃∽+45℃环境使用,不降容。

开关量输入:

起动、停止、急停、复位、手动/自动转换等信号;

开关量输出:

变频器高压就绪、变频器运行、变频器故障、变频器停止等信号;

模拟量输入:

频率调节(转速给定);

模拟量输出:

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

±

0.5%。

I/O类型,模拟量输入:

DC4~20mA。

“分线路、独立装设。

.1换热站照明采用吸顶式防爆灯,照明效果应良好。

灯头数量按规范要求安装。

开关应布置在换热站入口附近。

.2应急灯配备齐全,应急照明效果良好。

.3照明采用BV型铜塑线,沿墙沿顶棚暗敷。

3.2.18通讯方式要求

通讯方式根据换热站条件确定;

如果采用宽带通讯方式,换热站的带宽不应小于1M,监控中心带宽不小于10M。

具体技术要求需要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确定。

3.2.19站内热量测量装置及其安装要求

站内一次、二次网必须安装热量测量装置,站内安装应满足热量测量装置直管段安装要求(前10D,后5D),其口径根据流量确定。

(根据供热计量技术导则要求,站内应安装热量测量装置)。

3.2.20现场仪表的安装要求

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回水管。

3.2.21现场压力测点的安装位置:

一级网和二级网除污器前后、循环泵出口、供回水母管、调节阀前后、板式换热器的一级水和二级水的进出口侧。

3.2.22现场温度测点的安装位置:

板式换热器的一级水和二级水的进出口侧;

二次网供、回水管母管处。

(1)采用三芯屏蔽信号电缆,接地可靠。

(2)所有信号线必须穿钢管,镀锌钢管保护管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穿管时不应损伤电缆。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曲,保护管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站热计量

(1)换热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

(2)水—水换热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

(3)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4)换热站的耗热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

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

调节和控制

(1)换热站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2)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

(3)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

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

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4)对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在供热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

(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不能与散热器供暖同系统,应单独采用供热系统。

站宜采用分级水泵调控技术。

换热站工程竣工后,用热单位应当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自行对工程初验;

合格的,提交以下资料:

(1)开工报告;

(2)施工组织设计;

(3)材料合格证;

(4)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5)油漆防腐记录;

(6)焊接记录;

(7)管道清洗记录;

(8)水(汽)压试验记录;

(9)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无负荷试运转报告;

(11)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

(12)一次、二次网及换热站全套竣工图纸;

(13)设备样本和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原件)。

3.3建筑物热力入口

(1)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回水管道中,且应与管道同心。

热量表安装方式(水平或垂直)、前后直管段长度及管径,必须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且直管段上不应有任何接口。

流量传感器指示的水流方向应与管道内热媒流动的方向一致。

(2)若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安装在供水管道且热媒供水温度超过90℃时,应采用分体式热量表,分体部件(计算器)应固定牢靠并便于观察。

(3)流量传感器的前后应分别设置具有关断功能的阀门,流量传感器前应安装过滤器。

(4)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垂直或逆流倾斜)和位置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其供水测温探头和回水测温探头应分别安装在相应的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温度传感器测温探头的顶端应处于管道的中心位置。

“铜球阀+不锈钢表弯+铜三通旋塞阀+压力表”的方式安装,温度计采用双金属温度计,压力表、温度计采用丝接方式安装。

3.4建筑物内系统

3.4.2主控项目

(1)建筑物内的水平干管、共用立管、分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的管材均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

当管道公称直径≤10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当管道公称直径>

100mm时,应采用法兰连接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处理。

(2)管道穿越楼板或墙体时应设过墙套管。

管道穿越楼板时,其套管顶部应高出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管道穿越墙体时,其套管两端与墙体饰面相平。

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紧密,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3)建筑物内的水平干管、共用立管、各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的安装应有利于系统排气。

共用立管最高点应设自动放气阀和关断装置,自动放气阀顶端高度应高于顶层散热器上端高度。

(4)共用立管应在每层安装一个立管管卡,管卡安装高度距本层地面为1.5~1.8米。

在垂直方向,立管安装允许偏差不大于2mm/米,全长范围内安装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5)各层支干管及入户前支管应设管道支架。

采用金属管道支架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管套。

支架位置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如设计无要求,支架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公称直径DN

15

20

25

32

40

50

支架间距(mm)

1500

2000

2500

3000

(6)在供热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并完成防腐处理后,所有管道、管件、过滤器及阀门均应和进行保温。

阀门、过滤器及法兰等部位的保温层应能单独拆卸,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保温材料安装容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

(1)户内系统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设备配置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留有足够的操作和观察空间。

(2)户用热量表的安装同上。

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水管道上。

入户装置安装示意图

(1)入户装置必须为分户控制

(2)热量表采用具备数据远传功能的超声波热量表,精度等级达到2级,使用寿命在8年以上,经省级及以上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3)热量表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表前直管管道大于10D,表后直管管道大于5D。

(4)入户装置安装在户外可锁闭的管道井内或专门设置的表箱内,入户装置应合理安装布置,方便抄表、调节,并留有检修、维修空间。

3.5户内系统

(1)管道敷设时应画线定位。

安装时应先设置扣座或活动支架,保证其位置准确、安装平整、牢固。

塑料扣座不应破损,材质不应采用再生材料,能够保证管道固定,其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道内径(mm)

水平管(mm)

立管(mm)

500

700

12

600

800

16

1000

900

1200

(2)穿越过门沟槽时,管道两端出地坪处应设有长度不小于100mm的塑料波纹管,管道沿踢脚板敷设且在墙角“包阳角”,户内系统管道穿越楼板或墙体时,应设套管。

(1)对于PP-R、PB管,除热熔连接的分支管连接件外,垫层内不应设其他管件。

(2)暗埋敷设管道应根据设计要求敷设在预留的沟槽内,不得随意敷设。

管道在进入敷设沟槽的地坪处,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设塑料波纹套管,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塑料波纹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10倍,且应高出地面100mm以上。

(3)暗埋管道隐蔽前,必须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并形成质量记录。

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1)散热器应明装,连接散热器的支管的安装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有利于排水和泄水。

(2)散热器与管道间,必须用可拆装的连接件连接。

(3)安装使用对流型散热器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确保散热器上下有足够的对流空间。

(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应符合设计文件或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1)热分配表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固定应牢固、可靠。

(2)在同一个热计量单元内,热分配表在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应一致。

(1)应选择无散热器罩、窗帘、家具遮挡、无阳光直射的位置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2)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必须同时安装调节阀体和温度传感器两部分,温度传感器应水平安装。

(1)在户内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若设计文件无明确规定,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相关条款的要求执行。

(2)水压试验合格后,应用压缩空气对系统内部进行吹扫,亦可用水进行冲洗,至系统内无明显可见杂质为合格。

3.6建筑节能(采暖部分)

3.6.1本章适用于温度不超过95℃室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3.6.2采暖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可按系统、楼层等进行,

3.6.3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设备、阀门、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应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

3.6.4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器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传热系数、金属热强度;

(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3.6.5采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分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

3.6.6散热器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组散热器的类型、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3.6.7散热器恒温阀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阀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明装散热器恒温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恒温阀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恒温阀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它障碍物遮挡;

(3)暗装散热器的恒温阀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并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能正确反映房间

3.6.8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安装除了应符合本规范第4.6.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潮层和绝热层的做法及绝热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内温控装置的传感器应安装在避开阳光直射和有发热设备且距地发热设备且距地1.4m处的内墙面上。

3.6.9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力入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热计量装置、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观察、维护;

(3)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和调试。

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系统水力平衡要求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采暖管道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层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

硬质或半硬质的保温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腐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2道,其间距为300~350mm,且捆扎、粘贴应紧密,无滑动、松弛及断裂现象;

(3)硬质或半硬质保温管壳的拼接缝隙不应大于5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

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4)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

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5)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保温层上,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缺陷;

(6)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

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7)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8)阀门等配件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采暖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采暖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层应密实、无空隙,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3.7供热计量

3.7.1用于供热计量用的热量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热量表》CJ128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热能表》JJG225,并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3.7.2热量表使用寿命应在8年以上并具有抗外界磁场干扰功能。

3.7.3热量表的环境等级不低于IP54。

3.7.4热量表应设有数据通讯接口,如无线和M-BUS等。

3.7.5户用热量表及安装在热力入口或二级网上的热量表应采用内装电池,一次安装后电池使用时间应大于8+2年。

3.7.6除具备《热量表》(CJ128-2000)所规定的显示内容和要求外,计算器显示屏还应显示以下内容:

错误诊断结果显示、出现错误或故障的时间(显示内容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代码表示);

可追溯的数据存储应包括以下内容:

至少前一个采暖期的累积热量值、热量表运行时间、运行年内每月的累积热量值、最大功率出现日期、最大流量出现日期。

3.7.7户用热量表计量精度应为二级精度以上(含二级)。

3.8系统水压试验和冲洗

3.9系统试运行和调试

℃,且不高于1℃。

3.9.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规定: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系统试运转及调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必须进行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2)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必须同建筑物室内空调或采暖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3)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或规定值应符合附表的有关规定。

当联合试运转和调试不在制冷期或采暖期时,应先对表中序号2、3、5、6四个项目进行检测,并在第一个制冷期或采暖期内,带冷(热)源补做序号1、4两个项目的检测。

附表:

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检测项目与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序号

检测项目

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1

室内温度

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2℃,且不应高于1℃;

夏季不得高于设计计算温度2℃,且不应高于1℃。

2

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

0.9~1.2

供热系统的补水率

≤0.5%

4

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

≥0.92

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20%

6

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10%

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供热工程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 

规 

建筑面积:

户数:

用热类型

工程用途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设计单位

资质等级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一、建设单位:

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二、设计单位:

三、施工单位:

四、监理单位:

供热单位意见:

审查意见:

供热主管负责人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