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655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3、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须了解西方的国情,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况。

西方有关的经济论著和报道会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术语和理论观点,并且理论本身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西方政府的政策,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确定提供借鉴。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教学重点与要求:

重点掌握:

经济学十大原理

教学难点: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教学时数:

2学时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策

1.1.2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1.1.3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1.4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

1.2.2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1.2.3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策

1.3.1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3.2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3.3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生产可能性

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一般掌握:

绝对优势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3.1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3.1.1生产可能性

3.1.2专业化与贸易

3.2比较优势原理

3.2.1绝对优势

3.2.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3.2.3比较优势与贸易

3.3比较优势的应用

3.3.1老虎•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3.3.2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

第二篇供给与需求(Ⅰ):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市场与竞争

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移动

3.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的移动

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4学时

4.1市场与竞争

4.1.1竞争市场

1、市场:

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

2、竞争市场:

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4.1.2竞争:

完全及其他

4.2需求

4.2.1需求曲线:

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2.3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商品本身的价格(P)。

(2)消费者的偏好(T)。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

(4)其他商品的价格(Pi)。

(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E)。

4.3供给

4.3.1供给曲线:

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也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4.3.3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某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a)。

(3)生产要素的价格(Pj)。

(4)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Pi)。

(5)对未来的预期(E)。

4.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均衡

1、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

均衡价格是买卖双方成交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成交的商品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4.4.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则有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需求和供给同时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则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2.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3.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

供给弹性

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5.1需求弹性

5.1.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1、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通常用弹性系数E表示。

2、弹性理论包括: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3、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5.1.2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5.1.3中点法:

计算百分比变动和弹性的更好方法之一

5.1.5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5.1.7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5.2供给弹性

5.2.1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供给弹性主要是指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5.2.2计算供给价格弹性

5.3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2.税收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弹性与税收归宿

6.1价格控制

6.1.1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1.3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6.2税收

6.2.1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税收归宿问题:

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向买者征税,会引起需求曲线下移。

向卖者征税,会引起供应曲线左移。

6.2.2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3弹性与税收归宿

弹性与税收归宿。

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很容易理解,弹性衡量条件不利的时候,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征税的时候,选择小的一方(弹性小)不能轻而易举的离开市场,所以,要承担更多的税收。

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

第三篇供给与需求(Ⅱ):

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消费者剩余

2.生产者剩余

市场效率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7.1消费者剩余

7.1.1支付意愿

1、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7.1.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1、对于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7.1.3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7.1.4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

7.2生产者剩余

7.2.1成本与销售意愿

成本:

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物品的价值。

7.2.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的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2、结论:

价格之下和供求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第8章应用:

赋税的代价

1.赋税的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策

赋税的无谓损失

8.1赋税的无谓损失

8.1.1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

8.1.2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8.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1、一种物品的税收使得该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称作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2、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

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3、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越多。

税收收入最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8.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策

第9章应用:

国际贸易政策

1.贸易的决定因素

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9.1贸易的决定因素

9.1.1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9.1.2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1、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

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

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2、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

但是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

9.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9.2.1出口国的得失

9.2.2进口国的得失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1.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2.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3.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福利经济学:

回顾

科斯定理

10.1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1、外在性是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在性。

 2、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0.1.2负的外部性

10.1.3正的外部性

10.2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10.2.1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

10.2.2科斯定理

10.2.3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是总有效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1.公共物品

2.公有资源

不同类型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

11.1不同类型的物品

  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

  2、公共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和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

第二,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上,还具有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它不能由市场机制中的厂商提供,而主要是靠政府提供。

11.2公共物品

11.2.1搭便车者问题

1、搭便车者:

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

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物品。

11.2.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1.3公有资源

11.3.1公有地悲剧

1、共有地悲剧:

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2、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

11.3.2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1.什么是成本

2.成本的各种衡量

长期成本

成本的各种衡量

13.1什么是成本

13.1.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13.1.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成本是厂商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13.1.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13.1.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1、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两个部分。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含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4、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13.2生产与成本

13.2.1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一定数量各种生产要素与它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3.2.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

1、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2、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3.3成本的各种衡量

13.3.1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3.3.2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1、平均总成本ATC:

总成本除以产量。

2、平均固定成本AFC: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3、平均可变成本AVC: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4、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

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13.3.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1.递增的边际成本mc

2.U形的平均总成本(U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

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

13.3.4典型的成本曲线

13.4短期与长期成本

13.4.1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1、长期平均成本是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最低的长期总成本。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3、LAC曲线是SAC曲线的包络线。

SAC曲线最低点与LAC曲线最低点只相切于一点,切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说明此时厂商通过所选定的最优生产规模,实现了既定产量下的LAC最低。

但这个产量水平和这个生产规模,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偏小。

切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右侧,说明此时厂商针对既定的产量所选定的生产规模仍然是最优规模,它同样可以实现既定产量下的LAC最低。

只不过这个产量水平和这个生产规模,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偏大。

4、LAC曲线和SAC曲线都是U形曲线,但形成原因并不相同。

LAC曲线的形状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SAC曲线的形状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5、LAC曲线还有L型和锅底型两种形状。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竞争的含义

2.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曲线

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14.1竞争市场

14.1.1竞争的含义

完全竞争的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有以下特点:

(1)价格既定。

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产品同质。

(3)要素自由流动。

(4)信息充分。

14.1.2竞争企业的收益

14.2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4.2.1一个简单的利润最大化例子

14.2.2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曲线

1、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是利润最大化的的点

2、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14.2.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1、短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

2、长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市场。

14.2.4覆水难收与其他沉没成本

1、为什么企业在P〈ATC的时候不退出而是继续在市场经营,直到P<

AVC的时候才停止经营呢?

因为,在短期之内,固定成本无法改变,如果不去经营,还是要付出这些固定成本,在做出一个短期之内是否停止经营的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作为沉没成本。

14.2.5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

14.2.6用我们的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

14.3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14.3.1短期:

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

14.3.2长期:

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

第15章垄断

1.产生垄断的原因

2.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3.垄断者的收益和价格歧视

垄断的福利代价,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15.1产生垄断的原因

15.2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15.2.1垄断与竞争

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只能调整自己的产量,中心问题是研究产量决策。

完全垄断市场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他可以控制产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中心问题是研究产量、价格和利润的关系。

2、完全垄断厂商(行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完全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MR<

AR。

由于市场价格随着产销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AR和MR是具有不同负斜率的两条曲线,这是因为,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有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

因此,从新增加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增加的收入(AR)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减少的收入,才是由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入(MR)。

15.2.3利润最大化策

1、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垄断厂商为了谋求最大利润,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15.2.4垄断的利润

15.3垄断的福利代价

15.3.1无谓损失

15.3.2垄断的利润是否是一种社会代价

15.4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15.4.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15.4.2管制

15.4.3公有制

15.4.4无所作为

15.5价格歧视

15.5.1关于定价的一个寓言

15.5.2这个故事的寓意

15.5.3价格歧视分析

1、一级差别价格是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2、二级差别价格是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的价格。

3、三级差别价格是垄断厂商把销售量分配到各个互相独立的分市场出售,根据各个分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4、实行差别价格比实行单一价格可以使垄断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也可以向市场销售更多的产品,因为对市场的有效分割,一个市场销售量的增加不必降低另一市场的价格;

还有,当某一种商品用单一价格无法抵偿总成本时,实行差别价格使这种商品的供给成为可能。

15.5.4价格歧视的例子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GDP的组成部分,实际GDP与名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23.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23.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23.2.1“GDP是市场价值……”

23.2.2“所有的……”

23.2.3“最终……”

23.2.4“物品与劳务……”

22.2.5“生产的……”

23.2.6“一个国家之内……”

23.2.7“……在某一既定时期c内……”

23.3GDP的组成部分

23.3.1消费

23.3.2投资

23.3.3政府购买

23.3.4净出口

23.4实际GDP与名义GDP

23.4.1一个数字例子

1、按照现期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名义GDP

2、按照不变的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

3、经济学家一般指的是实际的GDP。

我们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名义GDP。

23.4.2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它可以衡量经济的物价水平。

23.5GDP与经济福利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1.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24.1消费物价指数

24.1.1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生产物价指数: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预测消费物价指数变动时有效,因为企业最终要以更高的价格转移给消费者)

第九篇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