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浙江潮》课件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浙江潮》课件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浙江潮》课件三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
仅如银线等色:
玉城雪岭等
声:
如雷霆势:
震撼激射
2.指名回答:
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指导美读: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
(古筝曲)
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实行交流。
6.指导朗读:
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使用
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
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
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实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
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
播放录像思考:
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
声像什么?
响声怎么样?
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
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
通过板书,你能够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
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
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个部分。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
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本课小结: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
学生理解“天下”能够认为是中国,也能够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能够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
浙江潮
2、齐读:
二、学习写作方法: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
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
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4、在描写中作者使用那些修辞方法?
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对比赏析:
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结构方面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还曾记得,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
雄伟壮丽的瀑布;
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
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板书:
浙江潮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平静声形色远闷雷一条白线稍远长粗横贯潮来时再近白色城墙更近千万坦克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来后平静
【篇二】
教材分析:
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这个壮美雄奇的景象。
现代散文《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理解,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理解。
教学构想:
先学习《观潮》,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按潮来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去理解大潮的壮观,然后再学习《浙江潮》,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虽然简洁,但仍能体现大潮的壮观,并知道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个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协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
(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
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使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使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不过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即使(),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逐步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总结
板书设计: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作业设计:
预习《浙江潮》
课后反思
学习《浙江潮》,并与观潮作一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大家领略了钱江大潮的壮观。
这节课,我们来读读古人眼中的大潮——《浙江潮》。
介绍作者周密。
二、学习新课
1、师范读古文,学生听后说说与现代文的不同。
生试读《浙江潮》,并指名读。
2、学生小组学习
(1)共同学习古文中对大潮的描写。
(2)找出描写大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
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样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进,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
声音: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学生谈这几句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
5、找出《观潮》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读读并说明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读古文时,要符合古文的语言习惯,虽然其语言干练短小,但也要把大潮的气势读出来。
6、所以,杨诚斋诗云: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感受大潮的雄奇壮观。
7、比较《观潮》与《浙江潮》在内容结构上的异同
《浙江潮》只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对其声音、样子都作了描写;
《观潮》对其声音、样子也都作了描写,但它不但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还对潮来之前、之后的景象作了略写,恰恰更衬托出大潮的壮观。
8、再读课文,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大潮的壮观。
三、总结
学习了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饱览,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浙江潮
仅如银线玉城雪岭
天下之伟观也
大如雷霆震撼激射
预习《红树林》
【篇三】
教材分析
《浙江潮》这篇课文的编排形式比较新颖,它的主体课文《浙江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观潮》节选,不足80字。
在这短短80字的文章中描写了潮来之时的形、色、声、势四个层次,文章生动传神、一气呵成,贴切的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传神的夸张(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精当的用词(震撼激射、势极雄豪……),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潮的特点,刻画了浙江潮的雄奇壮观,传情之处只用一两个字就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它后面附了我们大家熟悉的那篇现代散文《观潮》。
文言文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晦涩的,其中的语法和每一个虚词实词的字义并不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
怎样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到文言文的精炼之美、严谨之美、音律之美以及怎样处理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的关系成为这个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是第一批参加教改实验的学生,一直在学习北京师大新世纪(版)小语教材。
学生的特点是理解、表达、想象水平很强,但是基础不是很牢固。
学生之间差别也比较大。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准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感受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精确美妙,感悟到恰当地使用语言和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理解古今语言的异同,增强语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准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浙江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中秋节,相信在这个天你感受到了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你知道吗?
每年从中秋节后的第二天起,一浪浪海水受到了月亮的召唤聚集到了浙江江口,它们的“团圆”造就了一个闻名天下的自然奇观——浙江潮。
你对此感兴趣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们还陶醉在中秋节快乐的回忆里,老师的话让他们立刻提起了精神,饶有兴趣的拿起了书。
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能够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深入体验文章的美感。
二、初谈感受
观看浙江潮视频。
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设计思考:
因为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之美,产生和作者同样炽热的爱和心理共鸣。
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适当采用直观手段,如图片、声音、影像等,能够增强课文中描述的美的感染力,把学生领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爱美情趣。
学生用词:
雄伟、神气、很有气势、气势磅礴……(对学生的概括给以适当评价,不适合、不优美的给予建议,规范提升学生的语言。
三、初读课文
让我们看一看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周密是怎样来描写他眼中的浙江潮吧。
再看视频,自己放声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质疑提问。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断句抑扬。
因为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不知道该怎样去读,这时候老师的范读让学生知道了该如何断句,什么时候抑什么时候扬,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时候找几个学生读不好的地方由老师范读,如描写江潮由远及近的这个过程的时候声调也应该是由弱到强的,在“继而渐进”这个词上也要表现出这个变化,学生没有体悟到,经老师的范读点拨学生较好的把握了这种气势的变化。
四、浏览课文
哪一句是概括写浙江潮的?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抓住“天下之伟观也”中的“伟”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伟”,罕见的、奇特的、壮观的、有气势的。
五、再读课文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伟观”?
拿“信号笔”作批注。
作批注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分析水平、表达水平很有好处。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此项训练。
但是批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能读出来吗?
(自读,指读,谈体会,再读,老师范读,齐读,老师引读……)
在读远观大潮时,老师轻声而喜悦地说:
“盼望着、盼望着,远远的,潮来了……”学生会意轻柔跟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师(渐强,振奋):
“大潮越来越近了!
”生(大声,振奋):
“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师(短促有力):
“那声音……”生: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师:
“那气势……”生(充满激情):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描写之妙。
“势极雄豪”中的“极”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极”,极致的、的、不可比拟和超越的。
体会之后再回到诵读中,通过重读表现出作者用意,同时也协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并读出了“浙江潮”之奇。
为了让学生通过持续地诵读体会文章意境,老师的语言穿针引线,一波接一波地造势,老师几个字的引导使学生读得激情四射,把孩子的情绪推向高
潮,如大潮汹涌于眼前。
六、体会写法
银线、玉城雪岭。
色:
银、雪。
大声如雷霆。
势: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通过朗读反复体会古汉语的凝炼、精当,积累词语。
在下面和现代文的比较阅读上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繁简之妙。
文章结尾使用了杨诚斋的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体会作者以此作为结尾的用意。
1.体会诗句对浙江潮的高度概括。
体会语言和韵律美。
2.浙江潮的伟观被广为称颂。
(第一点作用是老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第二点却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后提出的,很出老师意料。
可见学生是学进去了,动脑筋了,而且有着良好的分析、思考和想象力。
七、浏览现代文
找出和古文相对应的句子。
和古文中的句子对照着读一读,体会二者的不同(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促动对课文的朗读。
1.过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层楼高的白色城墙。
”
“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使学生在比较阅读后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出了两篇文章的不同,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了感性的理解,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了语感,反馈到诵读上就更加充满激情。
八、再看视频
再看一次浙江潮视频。
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边观看气势磅礴的浙江潮,通过朗读,抒发出你的感慨吧。
(这段视频在课上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导入时,学生在观看时持续发出唏嘘赞叹之声,马上有兴趣走进课文。
第二次是在理解语言文字之时让学生通过观看体会,学生对“银线”、“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有了形象的体会,转化到读的时候就更加到位。
第三次是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学生这时通过反复读书已经基本做到了熟读成诵,并且对大潮的整个过程有了到位的理解,在读的时候学生有的手指录像画面,有的摇头晃脑诵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种资源在语文课上的作用只能是辅助的,所以在考虑使用时一定要明确用的目的,避免搞花哨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