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6362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土地革命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928。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29.5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7月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29年,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所写的决议案中就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930.5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从斗争镇南关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0.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在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931九一八

1935遵义会议《八一宣言》

同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1936长征

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蒋介石第二次合作、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分析。

1938“三光”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中国”命题和任务,P44实事求是的模范

1938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中明确提出,走相反的道路。

P80

193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0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成熟

1941.5延安整风后,全党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性,实事求是得到全党的确立P45,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942毛泽东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联系,即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1945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联合国成立

1946.8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1946—1949解放战争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我国人民民主的新纪元。

1949—1952土地革命——封建经济结束“三大改造"

194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提出三件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的任务就是解放台湾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好残余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作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949.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步地由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列举的思想。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

毛泽东又把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9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

20世纪50年代,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50—1953抗美缓朝

1953合作社

同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1953—1957:

“五一”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1953.6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届会上正式提出了过度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去全面推开,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到1957年。

1949—1956过渡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已开始。

1954全国一大通过了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协——多党合作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1954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一届人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突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

1956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是如此。

1956八大提出人民需要和落后生产力的主要矛盾;

“八字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将“四个现代化”列入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八大上,邓小平指出:

“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更是集中讨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1956—1958“一大二公”大跃进

1956苏共二大,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

195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至60世纪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认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1959—1961三年灾害196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宣言》标志世界崛起

1963.1周恩来通过由张治中致函陈诚的方式,将“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局。

1956—196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1966—1976文革

1971中国恢复联合国

同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1976—1978两年徘徊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社会主义中心——以经济为中心,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表作:

197812.1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

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同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起建立外交关系。

同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首次“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同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979恢复“双百方针”

叶剑英在庆祝建党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很多。

同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邓小平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提法,意味着他以及开始思考20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究竟可能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

同年12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1980年他把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这个战略构想,后来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得到肯定,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

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

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山对党的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失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98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P145

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

虽然这一提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总体框架不变。

1982“16字方针”

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

邓小平指出:

“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质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十二大:

第一次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和概念,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命题、《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P48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二大已经开始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1983“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1984一国两制、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目标和基本国策。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同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

同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3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5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1985.3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月中国和葡萄牙谈判,重点是“何时移交管制权、用什么方式移交管制权”等问题

1986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

在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

1986义务教育法

1987十三大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概括了基本路线。

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

吧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置大体分“三步走”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1987.11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8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7.4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1989十三届四中全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1990.4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方面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作出了分析和论述,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雏形。

1992南方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1992十四大“一个中国原则”、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善目标——现代企业、增强企业活动、市场经济(市场、计划互补)

十四大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的概括,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我们首先使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

解放首先,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理论“的精髓;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九二共识”。

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醍醐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同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是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490年代以来“科技兴国”

1995八项主张

江泽民与1995.1发表的题为《为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

1997十五大非公有制、香港回归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

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大特别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1998《村民委员》

1999九届二次会议依法治国、澳门回归、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2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在广东考察工作时,5月“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001.7月纪念建党80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性和基本内容,四大重大问题,提出任务P29.

同年12月,在长达15年的谈判中,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心阶段。

2002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进党章

江泽民明确提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十六大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镇南关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

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

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

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03.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9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

把“三个代表”写进宪法;

2004.1胡锦涛在一次讲话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之风。

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2005.2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主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1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设》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之大送,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6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2006.1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3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几年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经验时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7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

进一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建设实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年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