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及要素Word格式.docx
《关于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及要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及要素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重知识、经验、能力、创新思维四个层面并重的教育和培养,涵盖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四个教育层面也恰恰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集中反映,它们往往对学生评教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评价意见中,正确分析学生是从哪一教学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意见和要求,从而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规范教学,达到青蓝相继、教学相长的目的。
1、知识:
知识是指对事物规律性的总结。
不同事物的规律性,构成了不同的学科知识。
例如,高等数学课程是研究五个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特点,中学是以“静态”的观点去分析,而大学是在更广泛的范围里用“动态”的观点去总结其规律性。
大学阶段的学习,要学习很多门知识,也就是要了解很多事物的规律性,把这些规律性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规律性。
2、经验:
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从懂到会,从会到熟的阶段,只有通过实践的体会才能达到消化吸收,完成这一知识的转变阶段,这就是做练习的重要性。
能按事物的规律性处理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问题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自然就获取得经验。
在对多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学会认真做事,不断积累做事的经验。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在强调有无工作经验,目的有两个:
一是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
二是对所任工作岗位的规律性是否实践过,也就是知识的掌握、应用状况。
3、能力:
在按事物规律性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经验的人能做到熟能生巧,从中体现出能力的问题。
能力需要经验的积淀,这种积淀是从知识到经验的许多次重复中产生。
受教育越多,这种重复就越多。
而且学习事物的规律性有一个从相对较为简单到复杂的过渡。
能力是指掌握认知规律性的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使用经验规律性的工作方法。
对这种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必须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自身的积极进取和思考总结才能得到。
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来传授,也需有自身的悟性去领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创新:
创新是高素质的反映,创新是对事物规律性有创造性的应用和发挥,是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交叉和延伸。
能力强的人由于掌握了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规律性,也就是具有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他们极易闪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是在知识、经验、能力之上的最高层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集小创新为大创新,汇单个创新为系列创新,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就能总结归纳出新的事物的规律性,形成新的学科知识,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成果,显露出高人一筹的学识。
二、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评价的要素
以上,笔者从四个层面分析了评价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依据。
那么,在教学管理中,具体从哪些方面评价教师风范与教学水平呢?
借用戏曲界的行话,应该是按“有德、有板、有眼、有彩”四个要素来评价。
1、有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做到:
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坚决维护教学秩序,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以身作则,教风严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备,教学过程饱满。
豫剧大师常香玉有句名言“戏比天大”,有道德的教师所追求的是“课比天大”的境界,一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对师德更深的理解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
主动将经济社会的需求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尽心尽责地将最鲜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围绕当今“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自己规范的师德师风感染学生,以正确的师言师行影响学生,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尽到教师的义务。
教育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教育界多少代人在长期求索中沉淀出来的至理名言。
这说明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光靠“广告效应”、“逢场作戏”来办。
教育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长期的延续。
所谓酒越陈越香,教育积累得越厚实,连续越长久,育人的环境也自然更优越。
要体现教师的风范,作为教师必须耐得住寂寞,尽量少被外界的利益所干扰,潜心育人,踏实教书,方可负起教师的重任。
良好教育氛围的传承和延续,是要靠一大批有风范、有教学水平的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对教师风范最形象的写照。
教育界自身一定要肯定和弘扬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教育界特有的人文精神,是无形的宝贵财富。
2、有板:
一台大戏分为“起-启-转-合”四折,讲的是节奏;
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要演绎得感人,在于故事的编排结构。
有板就是节奏明确、结构新颖,教师上课要做到有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规范: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讲解精练、板书清晰、思路敏捷。
从数学的角度讲,每一章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从“概念-性质-运算-应用”四个层次展开。
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知识结构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准学科特点,有条有理地将知识展开,使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和量的教学任务的程度。
这里的质指的是有效信息,其客观的衡量依据是知识的新旧,新知识多,教学密度就大;
量包括新知识的传授和旧知识的巩固。
如何利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又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再去研究更新的知识,这种不断转换的过程,就构成了教学的节奏。
要把握教学节奏,前提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学定教,从而对教学内容的决定取舍、深浅拿捏、分寸把握、举重就轻上做到运用自如。
3、有眼:
眼是指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
对于这些问题,要着眼于科学精神、认知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坚持知识、经验、能力、创新融入教学之中。
可以采用重点问题利用典型例题讲透彻;
难点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讲层次;
热点问题模拟实际情况构造模型讲到位。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模式,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自学打下基础。
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分析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灵感与缺憾、现象与成因。
这样既有益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备课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善学”且“善悟”,才能做到对每堂课的“眼”在何处心中有数。
4、有彩:
戏唱到精彩之处观众会鼓掌喝彩,课讲到精彩的地方,学生有一种捅破窗户纸的感觉。
出彩是指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每一个创造性的示例、类比、归纳、再生、出新会使学生豁然开朗。
创新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只有知识和经验不够,还要有以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为目的,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己的知识有创造性的转化,经验有创造性的应用,“活水”自然源源而来。
若在备课时手中仅有一本教材,是很难设计出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案,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出“彩”。
要出“彩”,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相关知识面,创造性的归纳所授学科的规律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活力,挖掘本身的潜力,激发教学的激情。
精彩的课堂教学往往伴随着激情的增高而产生。
此时,师生双方共同沉浸于教学美的意境中所形成的情感共鸣、情感振荡趋于热烈的程度。
课堂教学“彩”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阶段的到来,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性地看待学生是怎样学的,希望学生在学识上达到高层面,才能理性地评价教师的风范和教学水平。
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寻求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帮助和启迪。
要求教师具有师德是学生的正当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对教师有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行为,应该向学院有关部门提出,劝其改正。
情节严重而又不改者,学生有权提出更换要求。
一般来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基本上都应该达到有板有眼。
对于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青教师,也许会有所欠缺,同学们应包容一点,提出的意见要善意中肯,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对于其他教师出现这方面的问题,要做客观的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讲授的课程不同,会有不同的讲课风格,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是可以理解的,通过正当的途径,促成教师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向教师的风格靠拢。
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风格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许多院校实行教师交换,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教学风格的交流,学会在不同风格下的学习,教学相长意义也在于此。
当学生走向社会时,个人的生存必须主动适应社会,而社会不会适应个人。
不管怎样,学生与教师都要以搞好教学工作的意愿出发,协商沟通好,磨合出“教”与“学”双方都适应的“板”和“眼”。
希望教师上课出彩,最好是经常出彩,处处出彩。
但教师也是常人,要符合大家的这种美好愿望,对教师来说也很难。
教师要有教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的精神,使教学中能够精彩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