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559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两城三县建设 实现科学跨越文档格式.docx

2004年

2005年

同比

增幅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GDP

273605

342544

25.2%

355890

3.9%

408387

14.75%

402487

-1.45%

人均GDP

(元)

9275

11789

27.1%

12033

2.1%

13734

14.1%

13441

-2.1%

固定

资产

投资

106441

127849

20.1%

172285

34.76%

140039

-18.72%

167215

19.4%

财政

总收入

16378

20700

26.4%

23298

12.55%

29715

27.54%

31812

7.1%

农民人均

纯收入

3592

3802

5.84%

3968

4.37%

4195

5.72%

4382

4.46%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7858

8941

13.78%

9759

9.15%

10416

6.73%

11376

9.22%

2009年是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发展目标上“跳起来摘桃子”,提出“两个100亿和两个1000亿”(即两年内中心城市投资达100亿,财政总收入达100亿,GDP过1000亿,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亿)的发展目标。

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你追我赶,如桂阳提出“200亿投资计划”、嘉禾提出“百亿投资计划”、汝城提出“十百千”工程等。

面对严峻形势,本已落后的临武如再不奋起直追,就会由交通“边缘区”再次沦为经济“落后区”。

因此,加快推进“两城三县”建设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三)推进“两城三县”建设,是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之间的竞争。

郴州要建设为成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临武作为湘南大开发的“桥头堡”,必须勇立桥头,当好排头兵。

从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发布了第五届(2007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报告看,2007年,临武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名第32位(资兴排第2位,宜章排第24位,桂阳排第30位,永兴排名35位,嘉禾县排名第36位),临武县政府综合实力排名比较靠后。

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依靠第二产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有色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只有把这两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两城三县”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带动、辐射、影响能力,是构建郴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郴州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推进“两城三县”建设的可行性

(一)从经济理论上分析,“两城三县”建设符合经济发展的理论要求

1、符合梯度发展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从总体上形成了由高到低的三个经济梯度,东部领先,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这种梯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发挥了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近几年,因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增长都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跳过中部而直接聚集到西部,出现产业转移跳过中部而直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现象,是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6年,中央、省先继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了中部地区“两个比照”,确定了中部六省实施比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临武地处湖南南部,处在东部向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最前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武县政府提出建设“两城三县”战略,是抢抓机遇、加速发展、顺势而为的科学决策。

2、符合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

佩鲁提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要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就全市而言,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从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角度看,需要有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增长极。

市委、市政府提出“4+2”、“6+5”区域发展格局,如果说“4+2”是郴州经济增长的大发动机,临武就应该抢抓机遇,后发赶超,力争成为连接这台大发动机的最具活力的小发动机。

3、符合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但在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

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

随着衡武高速、桂临公路、临连公路和临嘉公路二期的建成,临武县政府的人流、物流将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将明显降低,经济外向度将明显提高,为“最开放县”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从现实基础分析,“两城三县”建设具备推进实施的客观条件

1、从发展水平看,2008年临武县政府城市化水平达35.5%,按照从城市化增长理论,已进入到国际公认的30%—70%城市加速发展阶段;

人均GDP超过万元,达到1.3万元,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看,随着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成功落户工业园,工业化来势较好,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将会更为显著,可为“两城三县”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2、从区位优势看,临武县政府处在郴州、永州、连州的交界地带,也是“心脏”地带,随着衡武高速、桂临公路、临连公路的建成通车,临武往返三地的时间均在1小时之内,必将成为三地的物流区、集聚区;

国家商务部将郴州列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省委、省政府也启动了湘南大开发,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先行先试,建设“两城”,是当前临武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主动迎击,积极应对沿海产业内移和生产要素的流转,从而促进临武县政府城乡建设,推进临武县政府新型城镇化进程。

3、从产业特点看,临武县政府基础原材料工业雄厚而中高端产业薄弱,为外部资本进入留下了产业拓展空间。

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而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

这对我们利用矿产资源延伸发展精深加工;

利用临武鸭、临武香芋、特色小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独特的产业优势对“两城三县”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从发展趋势分析,“两城三县”建设具备成型发展的充足条件

一是有发展大环境的外在拉力。

首先,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

按照中央政府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中央政府新增1.18万亿元,2009年将新增投资4875亿元。

拉动增长的第二个力量是减税措施。

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

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将使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

第三,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居民收入。

2009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当于增加农民收入1000亿元;

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约1000亿元,两项措施将可拉动居民消费和最终消费0.8和1个百分点。

在整个经济大盘加速发展的强有力拉动下,将促进临武县政府经济向前发展。

二是有本地市场要素的内在张力。

为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历史机遇,临武县政府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3年内完成100个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如这些项目顺利完成,将直接带动GDP增长30亿元以上。

随着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健全,民间资本的发展壮大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社会就业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各类市场要素的激活,将直接拉动GDP的增长。

三是有政府行政手段的强劲推力。

经济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各个地方的第一要务。

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绩驱动、财政压力等多重刺激下,促进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增加投资的力度将会有增无减,只要措施手段运用得当,将会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008年,临武县政府GDP为40.03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为7.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5亿元。

在这一基础上,农业增加值按平均增速6.5%算,到2011年将达到9亿元,工业增加值如按平均增速18%计算,到2011年将达到30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平均增速15%计算,到2011年将达到22亿元,以此计算,“两城三县”建设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三、临武县政府“两城三县”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

2008年临武县政府GDP为40.03亿元,经济总量处于全市中游水平,但与周边地区的嘉禾县相比,临武县政府人口多、面积大,但经济总量却少6亿元。

人均GDP处于中下游水平,与全市最开放县、特色县和一流宜居县经济富裕度指标相比差距还较大。

2、基础设施落后。

从临武县政府目前的现实基础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来看,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瓶颈:

其一,交通干道南北不畅、东西受阻。

其二,部分生产生活用电还相当紧缺,需从外地购入,导致电价偏高,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其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发展特色农业任重而道远。

3、抗风险较弱。

由于临武县政府交通、电力滞后,致使临武县政府经济外向度低,主导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乏力。

加上临武县政府“资源路径依赖”严重,工业产品上游产品多,终端产品少;

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

传统产品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具有创汇能力的产品少,外贸“品种少、层次低、领域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导致经济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4、城市建设档次低。

城市标志性建筑缺乏,城市景观不突出,人文档次不高,城市发展方向雷同化。

城市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乱建乱搭现象严重。

城市经营管理欠到位,特别是烟花爆竹乱燃乱放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县城建成区绿化率仅为2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1平方米,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相比分别差6.5%和3.9平方米。

流经县城的武水河流量小、污染严重,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等问题突出。

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全县剩余劳动力7万多人,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3000多人,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很少。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40%,私营企业只有29%,失业保险参保率仅为47%。

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城镇低保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区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公众的安全感不强。

四、加快推进“两城三县”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八年见成效”的工作步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坚持“一化三基”战略思想,突出“两型两源”战略重点,实施“三新四化”战略举措,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把开放带动作为首选战略,把先行先试作为先导和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加速科学跨越发展,实现“三县”建设目标。

(一)要强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两城三县”是“外壳”,“内容”是经济,没有繁荣发达的经济,“两城三县”就是一个“空壳”,“两城三县”的存在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和活力。

建设“两城三县”,必须靠产业聚集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要做强做大矿业。

临武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成”也矿业,“败”也矿业,如果走乱开采、粗加工的老路,临武经济将逐步衰退,但如果迈上有序开采、精深加工的新路,临武经济将迅速复苏。

发展好矿业必须规划好产业布局,要通过矿业秩序整顿,逐步打造出以通天庙为中心的采矿区、以土楼冲为中心的选矿区、以水东、汾市为中心的冶炼区、以工业园为中心的精深加工区,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

要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新机遇,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有色金属特色加工基地。

当前,要以香锡、湘桂、湘香锡业为依托,着力打造集采选、冶炼、精深加工为一体的锡产业集团。

充分发挥锡产业的带动作用,新上2—3家投资过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精铅大型冶炼企业,配套新上钨矿、锌矿加工生产线和电解锰生产线,打造好有色金属支柱产业。

突出抓好碳酸钙等新兴替代产业的发展,据勘查,临武县政府碳酸钙资源达50亿吨以上,按目前钙粉的市场价格,这一产业具有20000—25000亿元产值的潜力,对做大经济总量的作用不可估量。

加快组建有色矿产品营销公司,支持有色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走出营销困境,缓解资金难题,促进企业增效、财政增收。

二是要做优做特农业。

要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突出抓好舜华鸭业公司第三期扩建工程,把公司打造成为集舜华鸭业、舜华鱼业、舜华牛业为一体的年总值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大型食品加工集团。

继续发展临武香芋、大冲辣椒、临武红心桃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油茶、畜牧等新兴后续产业。

鼓励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努力解决好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问题,力争把临武打造成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三是要做好做活第三产业。

积极培育旅游产业。

开发以“湘粤古道”临武境内“古驿道”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

以龙归坪为主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

以大西山为主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

以东林庵、秀岩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

以贝溪起义旧址、十八岿烈士墓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刺激大众旅游消费。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鼓励各商业银行拓展农村业务,增设农村经营网点,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功能。

壮大临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好临武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平台;

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申请组建村镇银行,实现本土金融机构零的突破,解决制约临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提升拓展对外贸易。

大力发展资源再生公司,做大做强矿产营销企业,组建好煤炭营销协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为企业赢利、财政增收提供保障。

加快打造以同益为中心的物流园区建设,构筑好物流平台。

(二)要大力推进交通基础建设

开放的城市,首先要有发达的交通。

多年来,对外交通不畅,使临武经济发展深受其害、饱受其苦。

为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力争通过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构筑一个对外联通、对内循环的大交通格局。

今后三年要以构筑“一高三干”为核心,着力实施大交通网络机制,全面实现公路等级提质,主要目标:

修好一条高速公路,即衡武高速公路临武段建设,打通横贯南北通道;

完成三条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即临嘉、临桂、临连三条二级公路,全面提升临武县政府公路等级;

通乡通村方面,抓好通乡公路扫尾工程,抓好43个行政村16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确保2010年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任务,力争3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40亿元。

通过建设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大交通网络,使临武成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凸现的内地通往沿海地区的黄金要地。

(三)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要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意识,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把临武县政府建成产业转移的重要“先行先试”承接点。

一是要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临武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最大的优势,要坚持以资源带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依托产业优势,围绕矿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子、服装针织、能源电力等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与临武县政府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产业配套,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批的效果。

二是要抓好项目包装推介和项目库建设。

依据国家产业导向,立足本地资源,紧抓扩大内需、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有目的地跟踪东部地区的重点产业、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及时掌握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新动态,从投资者的需求出发,各部门通力协作建好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库,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推介。

要加强项目的基础工作和前期投入,力争发布项目要做到有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提高招商引资的项目命中率。

三是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面对周边县市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激烈竞争态势,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有什么优势招什么商,有什么产业招什么商,有什么关系招什么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功之臣,要不惜重金重奖,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当前,要突出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尾砂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招商,以优势农产品为依托,重点引进一批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和带动能力、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加工项目。

有选择的上一批外向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高度融合。

四是要营造优势的承接环境。

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为投资者营造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和舒心的人文环境。

着力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在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同时,着重抓好5万平方米园区标准厂房的建设和其他配套服务体系设施。

利用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为契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要素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营造临武承接产业转移洼地。

(四)要大幅提高城市品位

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以经营方式管理城市的办法,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式。

作为临武县政府来说,要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这一活动为载体,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县城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2010年创建成功。

一是要扩大城市容量。

按照临武县政府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全市一流宜居县目标要求,通过2—3年努力,将县城建成区由5.6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县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为此,必须把扩容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深入实施“南提北拓西延”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一岭二河三重点四道路五场馆”(即:

东塔岭,武水河、沙溪河,城区进出口、道路交叉点和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官山南路、晴岚南路、沙溪路、大武路;

体育馆、东塔汽车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的建设,加快推进东塔新区规划路、临武大道延伸工程、陶然北路、沿江北路等项目建设,打造好县城“四纵四横”路网骨架,突出抓好东塔新区建设、临武大酒店续建工程、城东学校建设和武装部搬迁等城市扩容提质项目。

二是要提升城市功能。

宜居县城不是简单地盖多少漂亮的房子,修多少宽敞的道路,建多少花园绿地,而是对城市功能的要求。

城市发展要从单纯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向逐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转变。

按照这样的标准和要求,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

要将城市路网、给排水、供电、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和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纳入城市和居住小区开发的整体配套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努力塑造集建筑、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城市雕塑等新的自然、人文、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新形象。

要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开展各种健康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动员社区力量开展各种公益性服务,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是要创新建设模式。

主要可采取BOT、BT两种模式。

BOT模式,即由业主先投资建设,按照合同约定经营一定年限后移交,主要针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

BT模式,即以财政或其他方式进行担保,由业主全资建设,计算利息和合理利润,由政府逐年回购,主要针对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临武县政府在武水大道改扩建上就采用BT模式,路由舜民公司修建,工业园区一段由工业园出资回购,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很有成效,在今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大力推介、完善规范这种模式,为“双百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要做活土地文章,利用土地融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要采取科学的办法运作,对要开发的地块,将以前先出让、再修路的操作程序改为先由政府控制土地,再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土地升值后再出让的办法,确保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五)要精心培育文化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是一个城市品格的象征,城市发展只有注重文化的发掘和延伸,才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临武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关键是发掘不够。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培育城市的文化特色。

一是全面实施文化强县战略。

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

大力弘扬“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等群众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与宣传临武悠久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文明和谐创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和谐程度。

二是加快文化创新步伐。

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包装、展示”的总要求,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搞好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