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552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体系认证程序文件Word文件下载.docx

28

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TMQ/E/O06-02/2010/A/0

31

7

培训控制程序

TMQ/E/O07-02/2010/A/0

33

8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TMQ/E/O08-02/2010/A/0

35

9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TMQ/E/O09-02/2010/A/0

36

10

不合格控制程序

TMQ/E/O10-02/2010/A/0

40

11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TMQ/E/O11-02/2010/A/0

42

12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管理程序

TME/O12-02/2010/A/0

44

13

采购控制程序

TMQ13-02/2010/A/0

47

14

环保、安全设备管理程序

TMQ14-02/2010/A/0

49

15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TMQ/E/O15-02/2010/A/0

50

16

产品防护程序

TMQ16-02/2010/A/0

51

17

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

TMQ17-02/2010/A/0

52

18

污水管理控制程序

TME/18-02/2010/A/0

53

19

噪声污染防治程序

TME/19-02/2010/A/0

54

生活办公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程序

TME/20-02/2010/A/0

55

21

相关方管理程序

TME/O21-02/2010/A/0

56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TME/O22-02/2010/A/0

58

23

油类、化学品管理程序

TME/O23-02/2010/A/0

59

24

新、改、扩建项目控制程序

TME/O24-02/2010/A/0

61

25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TME/O25-02/2010/A/0

62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TME/O26-02/2010/A/0

64

27

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TME/O27-02/2010/A/0

66

供方环境行为控制程序

TME28-02/2010/A/0

67

29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程序

TME/O29-02/2010/A/0

70

30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TME/O30-02/2010/A/0

71

1.目的

规定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控制措施和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焦化、炼铁铸造产品生产和各部门、单位的各类活动(包括服务)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

3职责

环保处负责有关公司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的策划管理。

安全处负责与职业病、人身安全有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

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或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同时,负责与作业活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权利提出修改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计划或措施的建议。

4程序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

4.1.1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的活动和场所

公司、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应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场所中可能存在的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影响或其它意外事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对象包括:

a)所有作业活动(包括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其场所;

b)所有包括外来人员进入本公司范围作业场所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或外部(包括顾客、供方等)提供的设施;

d)其他相关活动和场所。

4.1.2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的考虑因素

4.1.2.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和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4.1.2.2危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七种类型:

a)物理性、b)化学性、c)生物性、d)心理性、e)生理性、f)行为性、g)其他危险源,详见附录A。

4.1.2.3识别危险源从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因素和产生危险源两个角度进行:

a)导致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因素,至少从以下9方面分析:

1、违反或不遵守国家和部门的法律法规;

2、违章作业;

3、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

4、维护不周;

5、监测仪表和仪器、控制系统失灵;

6、制造缺陷;

7、安装或装配错误;

8、化学腐蚀和外力破坏;

9、设计缺陷。

b)产生危险源的十五个方面:

1、火灾、爆炸;

2、危化品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3、高温灼伤;

4、触电;

5、机械伤害;

6、起重、吊装伤害;

7、物体打击;

8、淹溺;

9、车辆和交通事故伤害;

10、高处坠落;

11、雷电伤害;

12、静电伤害;

13、粉尘伤害;

14、毒物伤害;

15、噪音和振动伤害;

4.1.2.4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七种类型:

a)大气污染物;

b)水污染物;

c)固体废弃物;

d)放射性污染;

e)噪声;

f)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g)其他环境问题和地(社)区性问题,详见附录A。

4.1.3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方法一般有:

a)问卷调查法:

在公司(项目、单位)范围内展开问卷调查,确定各类活动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和环境影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b)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凭借经验或直观地判断危险性或环境影响。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可采用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使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更加细致、具体。

c)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判断危险源、环境因素。

d)列表分析法:

列出在确定公司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和管理程序的活动、和环境查找环境因素、危险源。

主要采用列表分析法,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识别环境因素。

e)公司主要运用LEC法识和评价别危险源,运用多因子发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

使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或综合运用以上识别方法。

4.1.4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的实施

4.1.4.1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由公司安全处、环保处组织各部门进行,进行统一的管理、指导、培训和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的审核,汇总环境因素清单。

4.1.4.2各厂、各部门充分识别本部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和提供本部门危险源、环境因素清单。

4.1.4.3如果有新增项目或新开工项目,安全处、环保处和生产处在新的工程开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及施工过程中,识别新增项目或新开工项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各部门对识别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安环处审核。

安全处、环保处在充分识别危险源、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识别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4.2.2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4.2.2.1危险源的评价主要采用LEC法,LEC法评价为160及以上的为重大危险源。

见附录B。

4.2.2.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多因子法,多因子法评价为25分及以上为重要环境因素。

见附录C。

4.2.3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确定其他依据

危险源、环境因素符合下述任意一项或多项的不论评价结果如何都作为重大危险源或重大环境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且没有适宜的控制措施的;

b)相关方提出的经确认为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或环境影响仍无有效控制措施的;

d)客观上具有或可能造成事故或环境影响的;

4.2.4评价结果

a)安全处、环保处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清单。

b)安全处、环保处对于生产活动中的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编制《管理方案》,并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计划

4.3.1对于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应制定控制计划,控制措施应与相应活动的危险程度或环境影响相适宜,并考虑运行经历和现有的控制水平,根据有效性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宜的控制方式:

a)制定目标、指标,和编制管理方案。

管理方案控制见《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b)编制控制措施控制程序、管理制度、实施计划、考核方案等;

c)开展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

培训工作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

d)应急准备与响应,具体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执行;

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考核;

f)制定的措施能够满足相应活动的安全、环保要求,则保持现有控制措施;

4.3.2控制文件的要求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和实施。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的更新

4.4.1危险源、环境因素更新

4.4.1.1当增加新项目、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对相应的活动重新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

4.4.1.2各主管职能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获取新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作为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更新的内容。

4.4.1.3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相关方的要求、监测与测量的结果、不符合的情况及环境影响,对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进行调整。

4.4.2重大危险源、重大环境因素更新

公司对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适时进行补充识别,并至少每年更新一次。

5记录

本程序应形成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其中公司、项目的危险源、环境因素清单及重大危险源、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清单由公司及项目体系管理部门管理,各项目、单位保持本项目、单位清单并予以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表实施与监测记录由实施单位暂时保存,各职能部门进行汇总。

6记录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重要环境因素汇总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

重大危险源汇总表;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职业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附录A

1:

危险源识别考虑因素

物理性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及其它物理性危险源。

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及其它化学性危险源。

生物性危险源,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及其它生物性危险源。

心理、生理性危险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及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源。

行为性危险源,包括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及其他行为性危险源。

其它危险源。

2:

环境因素识别考虑因素

大气污染物,如烟尘和粉尘、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卤代化合物等。

水污染物,如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物、植物营养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油污染、病原微生物等。

固体废弃物,如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商业固体废物等。

放射性污染,如废旧放射性设备、仪器等,包括废水等。

噪声,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如施工(办公)及生活用水、电、纸等。

其他环境问题和地(社)区性问题。

附录B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1LEC法

LEC法是一种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方法,三种因素即: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导致的后果),LEC的乘积为风险值,用D表示。

a)L值的确定,见表

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L值对应表

L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b)E值的确定,见

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与E值对应表

E值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c)C值的确定,见表4

表事故后果与C值对应表

C值

后果

100

数人以上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一人死亡,或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重伤,致残程度较重,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重伤,致残程度较轻,或较少的财产损失

轻伤,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安全卫生要求

d)D值及风险等级的确定,见。

表风险等级与D值对应表

D值

风险程度(对应风险等级)

D≥320

极其重大风险,不能继续作业(5)

320>D≥160

高度风险,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4)

160>D≥70

显著风险,需要有效措施(3)

70>D≥20

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2)

20>D

轻微风险,可以接受

(1)

例:

一名起重工在锅炉钢结构上进行作业。

L值取3,E值取6,C值取15,则D值为270,对照表,此起重工作业为高度风险作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附录C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法

多因子评价法考虑的因素因子有:

a—环境因素的发生频率;

b—环境影响涉及范围;

c—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

d—排放量;

(公司根据实际排放情况确定排放量)

c—法律法规符合性;

综合评价得分X=a×

e,X值≥30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见表,其中a、b、c、d、e各值确定方法见表。

表环境因素重要性与X值对应表

X值

环境因素重要性(对应风险等级)

X≥30

重大环境因素(5)

30>X≥20

高度环境因素(4)

20>X≥15

显著环境因素(3)

15>X≥10

一般环境因素

(2)

10>X

轻微环境因素

(1)

表C.2a、b、c、d、e各值确定方法

环境因子

对应值

发生频率

a

环境影响范围

b

关注程度

c

排放量

d

合规性

e

每日一次及以上

重大地区性

社会极度关注

持续严重超标

每周一次及以上

地区性

地区性极度关注

持续超标

每月一次及以上

较轻地区性

地区性关注

排放量很大

每年一次及以上

本公司范围内

地区性一般关注

排放量大

不符合法律

一年以上一次

基本无

一般不关注

排放量小

符合法律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部门:

                         TME/04-02

过程

活动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现行控

制办法

发生频次

影响范围

社会

关注度

法律法规符合

评价分值

x

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

需采取

的措施

描述

分值

编制:

        审核:

年月日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

                         TMO/04-02

活动

危险源

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

发生的事件或事故的危害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中频繁程度E

事故后果

C

D

是否不可接受风险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TME/04-03

重要环境因素

适用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需采取的措施

审核:

批准:

重大危险源清单

TMO/04-08

部门/场所/活动

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危害

危害风险

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需要采取的措施

交口县天马能源实业有限公司职业健康安全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TMO/04-10

项目

目标

指标

管理方案

启动日期

需要资金

完成时间

责任人

年月日审核:

年月日批准: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

1目的 

规定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管理以及管理方案管理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运行、考核、修改。

3定义 

环境、健康安全目标:

本公司依据环境和健康安全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和健康安全目的。

环境指标:

在环境和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框架下,确定的实现环境和健康安全目标所规定并要求满足的具体的环境和健康安全表现(行为)要求,可适用于本公司全局或各部门局部的环境、健康安全目标的量化要求。

4职责 

总经理负责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批准。

管理者代表组织目标、指标的制定,负责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审核,并负责监督其实施。

安全处、环保处负责根据目标、指标分别编制环境、职业健康《管理方案》。

安全处、环保处负责本公司环境和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实施的监督考核。

5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控制流程: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指标设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制定、审批→运行→监督→修订 

环境、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的制订:

a)不符合国家和地方健康安全、环保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制定相应的环境目标进行控制;

b)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的承诺;

c)评价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d)公司的财力、技术、资源状况能够满足控制要求;

e)居民、顾客、政府机构、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要求及观点。

f)指标设定时必须考虑到季节、时间、生产状况、人员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必须考虑能够控制和实现。

g)环境、健康安全指标必须是客观的、量化和可考核的。

量化指标可以是时间期限、改善的百分比等;

安全处、环保处将环境、健康安全目标、指标汇总成《环境、健康安全目标、指标》表,提交至管理者代表审查,由总经理批准。

环境、健康安全目标、指标批准后,由安环处进行文件控制,并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