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537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取芯筒技术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72×

136×

146×

118×

133×

101×

16

121×

93×

14

钢内筒尺寸mm

159×

140×

9.5

127×

112×

7.5

108×

6.5

94×

7

89×

76×

85×

72×

岩心直径

mm

133

105

101

89

70

66

钻头外径

95/8"

-121/4"

81/2"

-95/8"

77/8"

61/2"

-77/8"

"

57/8"

-61/2"

顶端扣型

65/8"

APIREG

41/2"

APIIF

APIIF

31/2"

 

3结构概述

川-4型常规取心工具主要由安全接头、旋转总成、差值短节(或稳定器)、外筒、内筒、岩心爪组合件、取心钻头和辅助工具等部分组成。

3.1采用高强度厚壁无缝钢管作外筒,强度高、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岩心收获率、单筒进尺和延长取心钻头使用寿命。

3.2内筒:

除钢质内筒外,还设计了可供用户选购的具有轻质、耐温、耐腐蚀、内壁光洁等优点的玻璃钢管、不锈钢管和铝合金管作内筒。

对于这些特殊内筒,岩心进入阻力小,有利于提高单筒进尺和取心收获率,还可将装有岩心的这些特殊内筒分段切割,两端加盖帽封堵,便于运输,简化岩心处理工序,更好地保护岩心。

3.3差值短节表面堆焊有耐磨层(硬质合金),耐磨性好,扭矩较小,减少了对外筒的表面磨损。

3.4选用稳定器能增加取心工具的稳定性。

稳定器采用三螺旋,螺旋筋表面有贴焊硬质合金块或耐磨面,并磨削成光洁面,表面无气孔,耐磨性好,耗损扭矩较小。

3.5在旋转总成上调整间隙:

利用调节螺帽的正反旋,实现增长或减短内筒组件长度,以满足间隙值。

可调范围为0-60mm,可微调值为1.5mm,调整间隙操作方便、可靠。

3.6若取心工具在井下被卡住时,很容易地从安全接头螺纹处倒开,起出内筒和岩心,再根据井下情况处理外筒。

3.7轴承无弹夹,两端无密封,允许少量泥浆流过起冷却和润滑轴承的作用,结构简单、转动灵活、寿命长。

3.8该工具只需更换不同结构型式的岩心爪来适应软、中、硬及破碎地层。

3.8.1卡箍岩心爪适用于岩心完整、成柱性较好的地层。

3.8.2弹簧片+卡箍组合岩心爪适用于较松软、破碎地层。

3.9齐全的辅助工具,使取心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10该工具可分别与天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PDC、巴拉斯等取心钻头配合使用。

川-4型常规取心工具结构示意图

4使用方法

4.1取心前的准备及要求。

4.1.1取心前应保证井底无金属落物,井眼畅通。

4.1.2取心工具主要部件的检查。

4.1.2.1安全接头的摩檫环、螺纹应完好,“O”型密封圈无损伤。

4.1.2.2旋转总成应转动灵活。

4.1.2.3内外筒无碰扁和影响强度的裂纹等缺陷,螺纹应完好。

4.1.2.4卡箍岩心爪敷焊的碳化钨颗粒均匀,弹簧片岩心爪弹性要好。

4.1.2.5稳定器外径不得大于取心钻头的最大外径,但又不得小于取心钻头外径4毫米。

4.2常规取心工具的组装。

4.2.1常规取心工具组装时,不装钢球,待下钻完毕,循环泥浆冲洗内筒后,从钻杆水眼内投入一个规定尺寸的钢球,球落座后开始取心钻进。

4.2.2常规取心工具在场地上组装时,上紧选用的岩心爪组合件和差值短节(或稳定器),带上护丝,用提升短节将工具吊上钻台,外筒上好钻头,按下钻铤的方法下入井眼内,并用安全卡瓦卡牢。

4.2.2.1每节内、外筒(外筒包括差值短节或稳定器)为一个长度单元,有效长度9.20米,每次可下一至三节个单元或更多单元内、外筒。

旋转总成的差值,用差值短节(或稳定器)来补偿,组合、维修、更换方便。

4.2.3用内筒卡盘卡住内筒,并座在外筒端面上,卸掉提升短节,继上述方法,将所需下井的内外筒依次连接。

用链钳上紧内筒组件。

4.2.4如附图所示,依次上紧外筒各道扣,上扣扭矩请遵照下表推荐值。

如用猫头绳紧扣时,严禁猛顿。

外筒上扣推荐扭矩强度表

常规取心工具规格

上扣扭矩

(kN.m)

猫头绳

抗拉

(kN)

抗扭

(Kn.m)

川5-4

4.1~4.7

二档三道

660

7.3

川6-4

8.5~9.5

760

10.4

川6T-4

9.7~10.6

930

12.4

川7-4

12.5~13.3

1100

川8-4

13.6~16.6

1400

35

川9-4

16.8~18

二档四道

2100

69

4.2.5将地面组装好的安全接头和旋转总成与内筒内螺纹连接好后,卸掉内筒卡盘下放内筒,最后将安全接头外螺纹与外筒内螺纹上紧。

4.2.6岩心爪座底面与钻头内台肩的纵向间隙为8~13毫米,否则,必须卸开旋转总成调整间隙。

4.3起下钻。

4.3.1起下钻做到操作平稳,不猛刹、猛放、猛顿,防止钻具剧烈摆动。

4.3.2下钻中若遇键槽、狗腿、井径缩小井段,应缓慢下放;

若严重遇阻,应下牙轮钻头划眼。

4.3.3下钻中若遇沉砂(或垮塌物),应开泵循环转动钻具,清除沉砂(或垮塌物)。

4.3.4下钻完毕,充分循环泥浆、冲洗内筒、清洁井底,转动钻具的同时,下放钻具,使钻头接近井底,校对灵敏表。

4.3.5在转动钻具时,严禁钻具猛烈反转,以防倒开安全接头。

4.4取心钻进。

4.4.1缓慢下放钻具,让钻头接触井底,采用低限转速、排量、轻钻压(5千牛)试运转。

若运转平稳,待钻出井底与钻头形状吻合时,逐渐调整至推荐取心参数。

4.4.2推荐取心参数:

(参见表)

常规取心工具型号

钻头尺寸

in

软地层钻井取心参数

硬地层钻井取心参数

钻压(kN)

转速

(rpm)

排量

(l/s)

57/8

9~60

50~100

6~12

20~70

40~65

7~12

6

71/2

6~14

30~80

8~14

81/2

20~90

11~20

40~11

50~80

16~22

121/4

45~120

60~100

22~32

60~130

50~50

24~32

4.5取心钻进操作要求。

4.5.1送钻均匀,增加钻压要缓慢,防止溜钻。

4.5.2严禁加足钻压启动转盘。

4.5.3送钻操作应由司钻或指定专人执行。

4.5.4取心钻进中,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停泵,不停转,钻头不提离井底。

4.6取心钻进注意事项。

4.6.1取心钻进时,注意观察机械钻速、泵压的变化,发现异常,果断处理。

4.6.2取心钻进中,如遇卡心,磨心,应立即割心起钻。

4.7割心和接单根。

4.7.1割心时,缓慢上提钻具,注意观察指重表显示,一般增加悬重50~150千牛又立即消除,证明岩心被拔断。

如果加悬重50~150千牛稳住不降,则应停止上提钻具,保持岩心受拉状态,增加钻井液排量循环,直至岩心拔断。

4.7.2若上提钻具(超过钻具压缩距)不增加悬重,应立即起钻。

4.7.3若需接单根,拨断岩心后,关转盘锁销,保持井下钻具不转动,接好单根后,缓慢下放钻具到底,加比取心钻压大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钻压,利用余心顶松岩心爪,上提钻具,恢复悬重后,启动转盘,逐渐增至推荐钻压。

4.7.4岩心出筒可采用在钻台上或场地上两种方式。

在钻台上出心,利用岩心自重,采用岩心钳控制岩心落出段长;

在场地上出心,采用活塞加堵头,用试压泵推出岩心,按岩心出筒顺序标出方向、序号,依序排列在岩心盒内。

5检查、维修、保养

5.1安全接头、内筒、外筒、差值短节或稳定器螺纹有无碰伤,内筒、外筒有无弯曲。

5.2旋转总成、内筒、岩心爪组合件等各螺纹连接有无松动、滑扣。

5.3轴承

5.3.1转动必须灵活。

5.3.2轴向间隙不得超过5毫米。

5.3.3钢球、滑槽有无损伤。

5.4安全接头

5.4.1检查“O”型密封圈有无擦伤,必要时需更换。

5.4.2常规取心工具每次从井内起出时,要清洗安全接头,螺纹涂防锈油。

5.5稳定器磨损后,其外径小于钻头外径4毫米需修复后再用。

5.6常规取心工具用后必须清洗干净,螺纹涂防锈油。

零配件、辅助工具装箱。

5.7常规取心工具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允许猛烈碰撞,应平稳吊升、下放。

5.8保养后的常规取心工具其外表面应涂上防锈漆,注明日期后,存放于干燥通风处的专用支架上。

6验收内容

6.1内、外筒无咬扁和弯曲现象。

6.2内筒、外筒(外筒包括差值短节或稳定器)的有效长度为9.20米。

其中正负误差不超过10mm。

6.3螺纹光洁,无毛刺,外筒螺纹用手或(链钳)上紧后其紧密距为:

川9-4型 

0.5~2.6mm

川8-4型 

0.5~2.2mm

川7-4型 

0.5~2mm

川6T-4型 

川6-4型 

0.5~1.8mm

川5-4型 

6.4外筒:

川9-4用Ф167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8-4型用Ф142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7-4型用Ф134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6T-4型用Ф116mm内径规通过;

川6-4型用Ф98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5-4型用Ф91mm内径通经规通过。

6.5内筒:

川9-4用Ф138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8-4型用Ф110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7-4型用Ф106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6T-4型用Ф92mm内径规通过;

川6-4型用Ф74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川5-4型用Ф70mm内径通经规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