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527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doc文档格式.docx

2CH4+4O2

2CO2+4H2O

6.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发生这样的反应:

CO2+2NH3=CO(NH2)2+X,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X的化学式是(  )

CO 

H2O 

O2

7.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放热反应

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10.现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8.9g,髙温锻烧一段时间剩余固体7.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冒气泡,共用去稀盐酸100g。

若7.8g剩余固体煅烧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g 

4.4g 

3.3g 

6.6g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

反应后生成15gZ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1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

4CO2+4H2O,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C2H5O2 

C2H4O 

C2H5O 

CH5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不相等,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4.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氢气:

Cu+H2SO4=CnSO4+H2↑

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

用稀硫酸除铁锈:

Fe2O3+H2SO4=FeSO4+H2O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Mg(OH)2+2HCl=MgCl2+2H2O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2CuO

2Cu+CO2↑

4Fe+3O2

2Fe2O3

CaCO3+2HCl=CaCl2+H2O+CO2↑

Fe+CuSO4=FeSO4+Cu

二、填空题

16.氯胺(NH2Cl)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饮用水消毒剂。

用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7.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

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________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18.“联合制碱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H2O+NH3+CO2═X↓+NH4Cl,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一定条件下,2.3g乙醇与4.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H2O、2.2gCO2和物质Y,则Y的质量为  

Y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19.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物质的着火点:

白磷为40℃,红磷为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2)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________.

20.我们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不难得出灭火的原理,请你判断以下灭火的实例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________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21.科学家提出:

“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

X+2C

Si+2CO↑,则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若生成14g的Si,则需C的质量为________g。

2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①“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________ 

,使其燃烧更充分.

②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钢板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________.

③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23.化学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热水中的②白磷由块状迅速熔化成液滴状,但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4.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沼气属于________ 

(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请写出由CO2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5.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6.燃烧与灭火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右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燃烧与灭火的三个小实验.请回答:

(1)实验1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①物质要有可燃性;

②________;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2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实验3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7.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

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________ 

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 

四、综合题

28.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25g,加入200g的稀盐酸,恰后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216.2g(假设贝壳中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g.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9.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易易导致电路短路,或造成触电事故,A符合题意;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可燃物的含量至爆炸极限以下,避免爆炸的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在火焰上,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C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能燃烧爆炸,所以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安全急救知识,需要掌握常见急救知识。

2.【答案】A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图标为腐蚀品,故正确;

B.图标为剧毒品标志,故错误;

C.图标为爆炸品,故错误;

D.图标为易燃物,故错误.

故选A.

【分析】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是腐蚀品,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的识别,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答案】A

【解析】设18K的首饰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是x;

,得x=75%,A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NO。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O,C符合题意。

C。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

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6.【答案】C

【解析】【解答】由题意“CO2+2NH3=CO(NH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

反应前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

反应后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4个,故X物质的化学式是H2O.

故选C.

【分析】由题意“CO2+2NH3=CO(NH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可推测X物质的化学式.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17.6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17.6g×

×

100%=4.8g,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0.8g×

100%=1.2g,生成物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4.8g+1.2g=6.0g,6.0g=有机物的质量6.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答】A、由题意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说法错误;

B、结合氧化反应的定义,可知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题意可知,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故说法正确;

D、燃烧都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A。

9.【答案】A

A.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物,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故错误;

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正确;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D.实验水的作用是:

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故正确.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实验中水的作用来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钙和氧化钙恰好反应需要的质量分析解答。

解:

设剩余固体中与100g稀盐酸恰好反应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73

44

x

y

z

CaO+

2HCl=CaCl2+H2O

56

7.8g-x

100g×

7.3%-y

x=5g

y=3.65g

z=2.2g,D符合题意。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11.【答案】D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后X的质量减小,因此X是反应物,发生反应的X的质量为4g﹣0g=4g;

反应后Y、Z的质量增加,因此Y、Z都是生成物,生成Y的质量为12g﹣10g=2g,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

由于2g+14g=16g>4g,可知Q也是反应物,发生反应的Q的质量为16g﹣4g=12g.因此反应后Q的质量为21g﹣12g=9g;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g:

12g=1:

6;

设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

y,则x×

n:

(y×

2n)=4g:

12g 

解得x:

y=2:

3;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得出本题的答案.

12.【答案】B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5O2

4CO2+4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O;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B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13.【答案】C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则集气瓶中可能含有氧气,例如空气等.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灭火就是把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破坏,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燃烧后质量增加,实际上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氧气浓度太小,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证明不含氧气;

B、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即可,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燃烧的条件:

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可.

14.【答案】D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该反应不能发生;

B、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中的碳酸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故不正确;

C、生成物错误,稀硫酸与铁锈反应生成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错误;

D、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15.【答案】B

【解析】【解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A.C+2CuO

2Cu+CO2↑;

A不符合题意

B.3Fe+2O2

Fe3O4;

B符合题意

C.CaCO3+2HCl=CaCl2+H2O+CO2↑;

C不符合题意

D.Fe+CuSO4=FeSO4+Cu,D不符合题意

【分析】判断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从四个反面着手:

首先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反应且生成物的化学式要书写正确,再次要遵循质量守恒即要配平,第三反应的条件要合适,第四箭头搭配要合适

二、填空题

16.【答案】H2O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该反应后比反应前少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

H2O【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可解答

17.【答案】热水;

氧气(或空气);

能;

②③①④③

【解析】【解答】

(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取一小块白磷(可燃物)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从a管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满足燃烧的条件,所以白磷燃烧了;

通过该实验的前后对比,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所以要先分别验证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色,然后再让二者反应生成碳酸,证明碳酸使石蕊变色;

故要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先放入广口瓶中②,然后从a端通二氧化碳③,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

此时,若直接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则水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继而使石蕊变色,则无法证明水不能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