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99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组卷实验专题1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么多因素怎么办呢?

小强想到在地面附近下落的小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这个因素可以忽略.然后,他采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较准确的测量了五组大小相同的小金属球

实验

序号

小球质量/g

下落高度/cm

下落时间/ms

10

50

316

100

444

150

543

15

5

20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如表:

(1)要验证猜想2,他应选择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小球自由下落的快慢与小球下落的高度      (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质量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小球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      能转化成      能.

(4)你认为在小强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哪些做法值得你学习(至少写出两点)

3.(2014•黄石模拟)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甲图中的汽车在做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m/s.

(2)在0~40s这段时间里,图乙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考虑空气对汽车运动的影响,汽车队地面的压力      (选填“越来越大”、“保持不变”或“越来越小”).

4.(2014•平度市校级模拟)进一步探究:

(1)物体动能Ek的计算公式是Ek=

,m表示物体的质量,υ表示物体的速度.某中学初三、六班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让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经过多次试验,测出物体下落一定距离时达到的速度υ,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后,同学们得出结论:

重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如果这个结论成立.请你根据这个结论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当物体自由下落的初速度为υ0,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达到υ,则物体下落的距离h=      

②当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下落的距离为      m,物体的速度可达到10m/s.

(2)水利工程学中常使用“流量”这个物理量表示水流的大小,“流量”的表示符号为“Q”,它的定义是:

每秒钟通过液体某一横截面积的水的质量.请你写出流量的定义式      .已知河水的密度为ρ,河水的流动速度为υ,河水的横截面积为s,则河水的流量Q=      .

5.(2015•香洲区一模)小芳在利用如图所示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和秒表;

(2)她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图形和表格中的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cm

t1=3s

v1=5cm/s

s2=15cm

t2=      s

v2=7.5cm/s

s=30cm

t=5s

v=      cm/s

(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匀速的吗?

为什么?

6.(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

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      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14秋•招远市期末)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其物理方法是      .

8.(2006秋•北碚区校级期末)探究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某校八年级科技小组制作了一种降落伞,这种降落伞在降落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与假设:

①降落过程中速度可能不发生变化(作匀速运动)

②降落过程中速度可能越来越快(作变速运动)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同学们准备从高楼阳台上向下释放降落伞,通过测定降落伞的下落时间来探究降落伞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讨论,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案.(如图是实验示意图)

①方案A:

采用两次放伞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先让降落伞从30楼(从地面上升30层)阳台下落到15楼阳台,测量从30楼阳台下落到15楼阳台所用的时间;

然后让降落伞从15楼阳台下落到地面,测量从15楼阳台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最后计算并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

②方案B:

采用一次放伞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让降落伞从30楼阳台下落到地面,分别测量其通过15楼阳台、到达地面的时间,最后计算并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别采用A、B两种方案进行测量:

设降落伞从30楼下落到15楼所用的时间为t1,降落伞从15楼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2.测得30楼阳台到地面的高度为90m,15楼阳台到地面的高度为45m,测出降落伞下落的时间已经记录在下表中.

下落时间

t1(s)

t2(s)

采用A方案实验

采用B方案实验

分析与论证:

请根据测量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A方案实验

①降落伞从30楼下落到15楼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V1=      m/s

②降落伞从15楼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V2=      m/s

③比较降落伞通过这两段路程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2)采用B方案实验

评估:

比较A、B两种实验方案,简单回答问题:

(3)如果降落伞下落速度不变,采用这两种方案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4)如果降落伞下落越来越快,采用这两种方案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5)探究降落伞下落速度是否变化,在前面的A、B两种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方案更好些?

9.37、学校实验探究小组分别对乒乓球从三楼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进行了探究:

甲组同学的方法是:

让乒乓球从三楼自由下落,分别记下球下落的开始时间t0和经过二楼的时间t1以及达到地面的时间t2;

乙组同学的方法是:

让乒乓球先从三楼自由下落,记下球下落的开始时间t0和经过二楼的时间t1,再让乒乓球从二楼自由下落,记下球下落的开始时间t0和记下达到的时间t2.设每层楼的高度为h,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小组的探究方法,哪一组比较合理?

写出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2)请你利用以上正确的测量方法,设计一个测量上学时平均速度的方案(要求写出所需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10.(2012•河南)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3)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kg,请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g取10N/kg)

(4)资料表明,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请你分析一下,人步行时还在哪些方面消耗能量?

(写出一条)

11.(2013•麻城市校级模拟)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妈妈洗完衣服后总是将衣服充分展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结合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问题,并作出如下猜想:

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③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不同的猜想:

      .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      ;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12.(2011•大连)某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1)实验前,该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1甲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      ℃.

(2)该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如图1乙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时间t/min

6

7

8

温度t/℃

90

95

98

101

102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实验中收集9组数据与收集6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B.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C.减小实验误差D.得到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

13.(2013•盐城)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虹

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

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

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

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ODE.

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      .

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      .

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

,则紫光的α最大值      (大于/等于/小于)42°

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

14.(2012•鄂尔多斯)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中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坐标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4)此实验中选用的玻璃板越      越好.(填“厚”或“薄”)

(5)联系实际,你认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      关.(填“有”或“无”)

15.(2011•三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

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16.(2005•陕西)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

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30

4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

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

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17.我们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仔细回顾当时的实验过程,根据平时的阅读,收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有四种实验设计方案:

甲: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

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

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

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选填“甲”、“乙”、“丙”、“丁”)

(2)同学们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      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

经过      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3)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现象.

(4)小明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和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明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5)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8.(2012•营口)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      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

b.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

选用器材:

      

主要实验步骤:

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ρ=      (用字母表示)

19.(2012•枣庄)小明同学想测定他过生日时所点的彩色生日蜡烛的密度,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想了想,找来了一个矿泉水瓶、一段细线,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来水,很快就测出了蜡烛的密度.请你说出他的办法,写出实验步骤和彩色蜡烛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表达式:

ρ蜡=      .

20.(2011•常州)江浙两省居民的食用油以大豆油、菜籽油为主.然而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暴利,大量购买地沟油用来加工各种食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探究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同学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1)小明查阅资料发现:

菜籽油的密度是0.91×

103kg/m3~0.92×

103kg/m3,大豆油的密度是0.92×

103kg/m3~0.94×

103kg/m3.他质疑:

地沟油的密度与大豆油、菜籽油的密度会有明显差异吗?

于是,小明利用简易器材展开了实验测量,如图所示:

(a)实验测得地沟油的密度是多少?

(请完整书写解题过程)

(b)用密度测量法来检测地沟油是      (有效/无效)的.

(2)小华查阅资料发现:

菜籽油的凝固点是﹣10℃,大豆油的凝固点是﹣18℃,她质疑:

地沟油的凝固点与大豆油、菜籽油的凝固点会有明显差异吗?

于是,小华利用实验室制冷设备展开地沟油的冷冻、观察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9

温度/℃

﹣2

﹣4

﹣6

﹣8

﹣10

状态

固液混合

(c)小华在实验室测得地沟油的凝固点是      ℃.

(d)用凝固点测量法来检测地沟油是      (有效/无效)的.

(3)小丽走访有关部门,得知:

长期食用地沟油,会明显增加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胆囊炎、胃病、肥胖、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不法商贩通常会把地沟油与合格菜籽油、大豆油勾兑,手段更为隐蔽;

江苏化工学院已摸索出新型检测方法,能让勾兑于菜籽油、大豆油中的地沟油“暴露踪迹”,只是检测较为繁复、成本也较高;

地沟油其实是生产高级润滑油以及清洁柴油的优质原料,关于地沟油的整治和利用,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条即可).

21.(2012•山西)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大梦远远看见红灯亮起,就停止了蹬踏,车在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她又想如果是雨雪天气,滑行距离又会怎样呢?

车滑行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此她进行了实验探究.她猜想:

①车滑行的距离与车速有关.②车滑行的距离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猜想①探究方案:

用圆柱形的玻璃瓶模拟车轮滚动,把一个玻璃瓶分别放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让它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h/cm

s/cm

25

32

45

(1)大梦停止蹬踏后,自行车由于具有      继续向前滑行.

(2)根据实验记录,能得到的结论是      .

(3)根据上述所得结论,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      .

(4)利用上述圆柱形玻璃瓶探究猜想②时,需要控制      .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2.(2011秋•都江堰市校级期中)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

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图1所示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