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你的时间文档格式.docx
《有效管理你的时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管理你的时间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时候,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
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功夫去读书?
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有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1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
每天花1点种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
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1点钟的功夫;
四圈麻将也得费你1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
还是打麻将呢?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
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
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快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就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2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由于时间所具备的四个独特性,所以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它是指面对时间而进行的“自管理者的管理”。
请注意:
(1)所谓“时间的浪费”,是指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
(2)所谓“自管理者的管理”——你必须抛弃陋习,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包括要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和权力下放,加上自我约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大凡能够在事业上做出卓越成绩的人都是时间管理的专家,格里在威格利南方联营公司当了20多年的总经理,该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超级市场之一,他获得了许多值得引证的荣誉。
第一,他的工作历程记录几乎为所有的总经理所羡慕,这个记录中包括连年不断的销售记录和利润记录。
第二,他毫不松懈地连续应用计划、组织、授权、激励、评价和控制等项目基本原则,显示了他专业管理的精神。
第三,他献身时间管理原则的事迹已经得到大量文章的赞扬。
在格里看来,正确的管理的基础是良好的时间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咨讯的空间在无限地扩展,面临竞争的压力、客户高品质的需求,您是否又有些无所适从呢?
第二章、时间管理的误区
我们探索克服时间浪费的途径便是“培养克服时间管理误区的技能”。
所谓时间管理的误区,是指导致时间浪费的各种因素。
以下列出时间管理的五个误区,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看看自已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误区之一:
工作缺乏计划
查尔斯·
史瓦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问李爱菲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
“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妥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任意的顾问费。
”李爱菲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向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
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项重要的工作。
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
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
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么即使运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且倘若不借助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
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
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
数星期后,史瓦寄了一张面额两万伍仟美元的支票给李爱菲,并附言她确实已为他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伯利恒瓮后来之所以能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者,据说可能是导因于李爱菲的那数句真言。
尽管计划的拟定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好处,但我们有的同事从来不做或是不重视做计划,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1、因过分强调“知难行易”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行动之前多做思考;
2、不做计划也能获得实效;
3、不了解做计划的好处;
4、计划与事实之间极难趋于一致,故对计划丧失信心;
5、不知如何做计划。
我们作为一个高新科技企业的员工,要步上职业化的道路,成为一个强调实效性的职业人士,不应该把以上原因当做工作中的借口,为什么呢?
剖析如下:
1、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难料的,但若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则有可能养成一种“做了再说”或“船到桥头自然直!
”的侥幸心理。
试问:
房子燃烧的紧要关头,消防队员是否应立刻拿起水龙头或灭火筒进行抢救,还是应花费少许时间判别风向、寻找火源、分派工作,然后再进行抢救?
2、不做计划的人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他将处于受摆布的地位;
做计划的则是有意识地支配工作,处于主动的地位、并提高工作效率。
3、由于目标中拟定假设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动,计划与事实常常难以趋于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定期审察我们的目标与计划,做出必要的修正,寻找最佳途径。
但如果是处于无计划的引导,则一切行动将杂乱无章,最终走进死胡同。
综上所述,由于我们的工作缺乏计划,将导致如下恶果:
1、目标不明确
2、没有进行工作归类的习惯
3、缺乏做事轻重缓急的顺序
4、没有时间分配的原则
误区之二:
组织工作不当
组织工作不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责权限不清,工作内容重复
*“事必躬亲,亲力而为”
*沟通不良
*工作时断时续
首先,学会如何接受请托: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所面临的请托可能来自部属、上司、其他同级管理者、或是组织以外的人士。
在很多请托中,有一类是职务所系而责无旁贷的;
另一类虽然也是职务所系,但请托本身却是不合时宜或是不合情理的;
尚有一类请托则属无义务予履行的请托,经常引起我们困扰的是后两类请托。
倘若我们为了想做广受爱戴的好人而有求必应,则各色各类的请托将四面八方地源源涌来。
一旦他办不妥委托的事项,则不仅他所企求的爱戴将化为乌有,而且他将丧失请托者尊敬。
“明智地接受请托”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
“拒绝”是一种“量力”的表现。
有的请托若由他人承受可能比你承受更为恰当,你不妨对请托者提出适时的建议。
第二,拒绝是保障自己行事优先次序的最有效手段。
倘若因勉强接受他人的请托而扰乱自己的步伐,是不合理的、不明智的。
所以在我们接受请托之前不妨先先问问自己:
这种请托是属于我的职责范围内吗?
对实现我的目标有帮助吗?
如果接受它,将付出什么代价?
如果不接受他,则需承担什么后果?
经过这一番“成本——效益分析”之后,你就可以决定取舍了。
其次,学会利用资源:
对于基层人员而言,要善于利用资源,学会从相关的部门或人员手中获取所需的资料,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信息的正确性。
比如你想了解本月度部门考勤信息,不妨去问问部门秘书;
想了解公司的考勤信息,不妨去问问公司的考勤管理员;
等等。
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经常容易犯下面的错误:
1、担心部属做错事;
2、担心下属表现太好;
3、担心丧失对下属的控制;
4、不愿意放弃得心应手的工作;
5、找不到合适的下属授权。
其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管理者应当学会授权,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误区三:
时间控制不够
在前面的“小张的故事”中,小张在时间管理上最大的恶习就是拖延时间,以致到头来一事无成。
我们提供了一个拖延商数的测验, 我们通常在时间控制容易陷入下面的陷井:
1、习惯拖延时间,前面案例“小张的故事”中的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拖延时间的人。
2、不擅处理不速之客的打扰。
3、不擅处理无端电话的打扰。
4、泛滥的“会议病”困扰。
不少中、上层管理者曾经指出,会议竟占去他们日常工作的时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然而更令他们感慨莫名的是,在这么多的会议时间之中,几乎有一半是徒劳无功的浪费!
误区四:
整理整顿不足
办公桌的杂乱无章与办公桌的大小无关,因为杂乱是人为的。
“杂乱的办公桌显示杂乱的心思”是有道理的。
让一个不富条理的人使用一个小型的办公桌,这个办公桌会变得杂乱无章,即使给他换一个大型的办公桌,不出几日,这个办公桌又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套用“帕金森定律”——“工作将被扩展,以便填满可供完成工作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导出“文件堆积定律”——“文件的堆积将被扩展,以便填满可供堆积的空间。
”
当你的上司向你索取一份技术资料,你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从容不迫地递给他?
当你需要一份信息时,是否满文件夹地翻个底朝天?
下面是一份“文件处置测验”,看看你的文件处置系统是否完善。
误区五:
进取意识不强
我们经常说到: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有些人之所以能够让时间白白流逝而毫无悔痛之意,就象前面我们提到的“小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个人缺乏进取意识,缺乏对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的消极态度
*做事拖拉,找借口不干工作
*唏嘘不已,做白日梦
*工作中闲聊
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迟钝的时间感觉中,换句话说,当你觉得时间可有可无,不愿面对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沉溺于“天上随时掉下大馅饼”的美梦,那就需要好好反省自己了,因为你随时在丧失宝贵的机会,随时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好了,前面我们谈到了五个时间管理的误区,不管以前我们做得怎样,要记住:
世界上所有的成就都是“现在”所塑造的。
因此,我们要记取“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送给大家一句话:
昨天是一张已被注销的支票,
明天是一张尚未到期的本票,
今天则是随时可运用的现金。
请善用它!
3.1时间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和误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原则有了一个认识后,才有可能很好地运用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时间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
1、明确目标
2、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3、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4、合理地分配时间
5、与别人的时间取得协作
6、制定规则、遵守纪律
下面我们就时间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分别进行阐述。
2.1原则之一:
明确目标
2.1.1目标刺激我们奋勇向上
在人生的旅途上,没有目标就好象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
美国的一份统计结果显示,一个人退休后,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假若生活没有任何目标,每天只是刻板地吃饭和睡觉,虽然生活无忧,但他们后来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七年。
虽说目标能够刺激我们奋勇向上,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拟定目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我们每天单是忙在日常工作上就已透不过气,还哪来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的将来。
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目标,每天才弄得没头没脑、蓬头垢面,这只是一个恶性循环罢了!
另外有些人没有目标,则是因为他们不敢接受改变,与其说安于现状,不如坦白一点,那便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与挑战,这些人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没有淋漓尽致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生活才有意义。
然而不幸的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愿望,仅有一点模糊的概念,而只有少数人会贯彻这模糊的概念。
许多人在公司五年,却没有五年的经验,只能说有五年一次的经验。
美国作家福斯迪克说得好:
“蒸汽或瓦斯只是在压缩状态下,才能产生动力;
尼亚拉加瀑布也要在巨流之后才能转化成电力。
而生命唯有在专心一意、勤奋不懈时,才可获得成长。
”下面不妨让我们一起看看“赖嘉的故事”。
赖嘉承随父母迁到亚特兰大市时,年仅四岁。
他的父母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因此当赖嘉表示要上大学时,他的亲友大多不表示支持,但赖嘉心意已决,最后果真成为家中唯一进大学的人。
但是一年之后,他却因为贪玩导致功课不及格而被迫退学。
在接下来的6年,他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毫无人生目标。
他大半时候都在一家低功率的电台担任导播,有是也替卡车卸货。
有一天,他拿起柯维的第一本著作《相会在巅峰》,从那时起,他对自己的看法完全改变,发现自己有不平凡的能力。
重获新生的赖嘉,终于了解到目标的重要性。
的确,目标决定我们的将来。
赖嘉的目标是重返大学,然而他的成绩实在太差了,以致连遭墨瑟大学拒绝两次。
在遭到第二次拒绝之后的某天,赖嘉无意间撞见院长韩翠丝,他趁机向她剖明心志。
结果,院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准许他入学,但有一个附加条件:
他的平均分数要达到乙等,否则就要再度退学。
赖嘉一改过去的散漫态度,以信心坚定、目标明确、内心无畏的姿态,重新踏入校门。
他每季平均进修多个学分。
经过2年零3个月,即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学位,紧接着再迈向更高的目标。
如今,这个伐木工人的儿子已成为赖嘉博士,他还在全美发展最迅速的教会担任牧师,教会地点就在费城特尔市,距他成长的亚特兰大仅数分钟车程。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目标才有结果,目标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选择或是制定正确的目标呢?
我们认为在选择或制定目标时应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二是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
请记住:
成功完全是一种个人现象,只有你所完成的事情和你的价值观相符,你才会觉得成功。
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之后,又会感到空虚?
为什么有的人得到名利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邓尼斯个人设定目标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1974年,美国著名证券经纪人邓尼斯是一个已干了6年的证券经纪人,以社会标准来看,他是美国中产阶级分子的典范:
他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一栋房子、两部车,但是患了溃疡。
证券经纪商的收入虽然不错,却与他的性格格格不入。
他希望活得更扎实,但现在却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这使他觉得受挫。
“只有自己与上帝才能支配我的命运”惊醒了他。
于是,他开始设立自己的目标。
他从小就爱好业余无线电,于是他决定创业,成立邓特隆无线电公司,生产并销售“火腿”(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设备。
1974年4月,邓尼斯辞去工作,卖掉车子当资金,以信用卡借款,开始在他的地下室生产业余无线电设备。
邓特隆公司诞生了。
他的许多朋友与亲戚都以忧伤和惊慌的眼光看着他,断定他发疯了。
1974年8月24日,邓特隆无线电公司成交了第一笔生意。
1975年4月,公司搬到了俄亥俄州崔斯堡的厂房中。
到1975年底,邓特隆的营业额超过了100万元。
今天,邓尼斯已是一家资产数百万元的工厂的股东与总裁。
2.1.2如何制定目标
一个目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才可以说是完整的:
具体的(specific)
可衡量的(measurable)
可达到的(attainable)
相关的(relevant)
基于时间的(time-based)
1、具体的:
“我将来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这就是一个不具体的目标。
目标一定要是具体的,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个目标:
每天一定要背十个单词、一篇文章。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
两组人的个子差不多,先是一起跳过了1米。
他对第一组说:
“你们能够跳过1.2米。
”他对第二组说:
“你们能够跳得更高。
”经过练习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由于第一组有具体的目标,结果第一组每个人都跳过1.2米,而第二组的人因为没有具体目标,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只跳过了1米,少数人跳过了1.2米。
这就是有和没有具体目标的差别所在。
2、可衡量的:
任何一个目标都应有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你的目标愈明确,就能提供给你愈多的指引。
比如你要买一栋房子,先要在心里有个底。
房子要多大,是几层楼?
需要多少卧室?
要木头砌还是钢筋水泥的?
要多少平方?
座落地点呢?
你的预算呢?
有了这些明确的标准,你才有可能顺利地盖好你的房子。
3、可达到的:
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说是幻想、白日做梦,太轻易达到的目标又没有挑战性。
多年前在美国进行了一项成就动机的试验。
15个人被邀请参加一项套圈的游戏。
在房间的一边钉上一根木棒,给每个人几个绳圈套到木棒上,离木棒的距离可以自己选择。
站得太近的人很容易就把绳圈套在木棒上,而且很快地就泄气了;
有的人站得太远,老是套不进去,于是很快就泄气了;
但有少数人站的距离恰到好处,不但使游戏具有挑战性,而且他们也还有成就感。
实验者解释这些人有高度的成就动机,他们通常不断地设定具挑战性但做得到的目标。
4、相关的:
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和自己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一个公司的职员,整天考虑的不是怎样才能做好工作,却一心发着明星梦,又不肯努力奋斗,在一天一天消耗中丧失学习、工作的能力,不思进取,不努力提高工作业务能力,最终会被公司抛弃、会被社会遗弃。
5、基于时间的:
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比如你说:
“我一定要拿到律师证书。
”目标应该很明确了,只是不知是在一年内完成,还是十年后才完成?
3.2原则之二: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所谓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就是把目标正确地分解成工作计划,通过采取适当的步骤和方法,最终达成有效的结果。
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有联系的工作进行分类整理。
2、将整理好有各类事务按流程或轻重缓急加以排列。
3、按排列顺序进行处理。
4、为制定上述方案需要安排一个考虑的时间。
5、由于工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自然也就能够看到这些工作应该按什么次序进行,各哪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
那么有人会问:
究竟该怎样做计划呢?
大致的步骤如下:
1、确立目标;
2、探寻完成目标的各种途径;
3、选定最佳的完成方式;
4、将最佳途径转化成月/周/日的工作事项;
5、编排月/周/日的工作次序并加以执行;
6、定期检查目标的现实性以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的可行性。
目标如何制订,我们已在前面的内容进行了说明;
至于如何制订并检查计划,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地阐述。
有了计划,就必须有行动。
行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请大家记住:
1、切实实行你的计划和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主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
2、实行时心理要平静,估计困难、做好准备、及时调整。
美国的成功学家格林演讲时,时常对观众开玩笑地说,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联邦快递,其实是他发明的。
他不说假话,他的确有过这个主意。
但是我们相信世界是至少还有一万个和他一样的创业家,也想到同样的主意。
60年代格林刚刚起步,在全美为公司间做撮合工作,每天都生活在赶截止日期、并在限时内将文件从美国的一端送一另外一端的时间缝隙中。
当时格林曾经想到,如果有人能够开办一个能够将重要文件在24小时之内送到任何目的地的服务,该有多好!
这想法在他脑海中驻留了好几年……一直到有一个名叫弗列德·
史密斯的家伙真的把这主意转换为实际行动。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
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从价值得多。
3.3原则之三:
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以上的各种行事准则,从一定程度上说大致上都不符合有效的时间管理的要求。
我们既然是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那么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中,到底哪些应该先着手处理,哪些可以拖后处理,哪些甚至不予处理?
一般认为是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
假如愈是紧迫的事,其重要性愈高,愈不紧迫的事,其重要性愈低,则依循上面的判断规则。
可是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紧迫。
例如参加管理技能培训、向上级提出改进营运方式的建议、培养接班人等等。
如果我们按事情的“缓急程度”办事的话,不但使重要的事情的履行遥遥无期,而且经常使自己处于危机或紧急状态之下,最大的恶果是原本重要不紧急的事必然会转化为重要又紧急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所有的主管都承认(包括我们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报告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但若现在距离上交业务报告的时间尚有一个月的话,则一般人大概不会把它视为“今天应该做的事”,更不会把它视为“今天必须做的事”,既然今天可以不做这件事,那么就可以不断地拖延下去。
直到截止日期的数几天,他们才如临大敌般地处理“紧急事件”,结果不是迟交了报告,就是草率应付了事。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们可能会信誓旦旦地下决心:
下次一定要将业务报告提前准备好!
但是除非能够彻底地改变按“缓急程度”办事的习惯,否则到了下一次而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大家还记得“波特的故事”吗?
波特的问题恐怕就在于此。
因此,我们认为:
处理事情优先次序的判断依据是事情的“重要程度”。
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
提请注意:
虽然有以上的理由,我们也不应全面否定按事情“缓急程度”办事的习惯,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在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也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第二象限组织法”。
我们以下面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来探讨“急事”与“要事”的关系,请看四象限图: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诸如应付难缠的客户、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等。
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志。
如果荒废了,我们很会可能变成行尸走肉。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主要是与生活品质有关,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
反之,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
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
这个领域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支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表面看似第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