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360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的高中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也说明在美国,无论是一贯制的中学阶段,还是分段制中的高中教育阶段基本上也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一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也是处于基础教育和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十字路口。

那么,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摆在教育决策者们的面前,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有关高中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

在美国,对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定位经历了一段曲折的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

早在1918年,美国研究中等教育的权威英格利斯(A.Inglis)在其著述的《中等教育原理》(PrinciplesofSecondaryEducation)一书中就提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3大目标,即

社会公民目标(Social-Civicaim),使学生将来成为民主社会的一个良好成员;

经济职业目标(Economic-Vocationalaim),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良好的生产者;

个人修养目标(Individualistic-Avocationalaim),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

同年,全国教育协会吸收并扩展了英格利斯的目标思想。

但是,从上世纪初全国教育协会(the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简称NEA)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theReformCommitteeofSecondaryEducation)确定的“中等教育7大原则”一直到2001年10月伍德·

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TheWoodrowWilsonNationalFellowshipFoundation)为今年高中学生年(theHighSchoolSeniorYear)所确立的4大目标,其实质性内容没有多大差别,反倒是有着共同的内核:

为今后继续教育做准备,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以及培养完全人格的人。

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的变化,美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学教育目标探寻的脚步,像上世纪30-40年代的“生活适应教育”(LifeAdjustmentEducation)运动、50-60年代的“英才教育”(GiftedEducation)运动、70年代的“生计教育”(CareerEducation)运动,以及80年代“回归基础”(Back-to-the-Basics)的教育运动都是在上述三个维度(升学、就业和全人)间做侧重性的位移。

可以说,几乎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力图在三个维度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而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失败也往往是在三者间矫枉过正的结果。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中学教育目标的寻求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教育这三个维度制衡的影子: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内基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

博耶(ErnestBoyer)在对很多州的教育法律以及许多学校发给教师的教学任务指导书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学校校长和教师对话交流之后提出了现代美国中学的四大基本目标,即

(1)帮助全体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借助语言进行有效交际;

(2)帮助全体学生认识自我、人类文化遗产和他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这三者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帮助全体学生准备接受终身教育和劳动就业;

(4)帮助全体学生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公民义务。

1988年,当时的教育部长贝内特在致里根总统的“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中写到,“不管我们的中学毕业生今后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要他们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既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又有文明素养的人”。

1997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1998-2002EducationDevelopmentStrategies)中也明确指出中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为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继续的学习和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好准备”。

在2001年1月23日,美国本届当选总统乔治·

布什发表了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的教育计划,在报告中,布什总统要求每一阶段的教育都要务必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设定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寄予新世纪教育的美好理想。

其中专门提到:

每一位学生到12年级末,即18岁时,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

在2001年10月美国的高中学生年里,伍德·

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为本次年会提出了响亮的口号:

“放远我们的目光,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RaisingOurSights,NoHighSchoolSeniorLeftBehind),并在发表的题为《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NationalCommissiononHighSchoolSenior)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诸方面为中学后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掘而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历史的知识(包括美国的和全世界的)、对政府和民主价值的个人理解,以及鉴赏和丰富文学和艺术的魅力的能力,成为一个生活有品味、现代的文明人。

报告中还意义深远地这样评价到中学后教育:

“中学后教育在农业文明时代,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只是黄粱美梦;

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只是少数人的天赋特权;

而到了太空时代,对许多人来说都变得平常;

在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对任何人来说都已成为常识。

”该报告还指出当前美国高中学校所面临的三大任务,同时也是要切实完成的“三个A计划”,即巩固学校联盟(alignment)、提高办学成就(achievement)和提供多样化选择(alternatives)。

作为一个像卡耐基基金会等在全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伍德·

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在新世纪第一个年头的全国高中学生年里发表的报告书无疑为21世纪美国高中教育的改革吹响了号角,同时也为新世纪高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为该报告比较全面地回答了美国高中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目标与性质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美国高中教育目标的确立依然是在寻求“升学”、“就业”和“全人”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是对这三个纬度间平衡点的最新版本的解释;

可以说,就其教育目标的核心思想而言,今天基金会在报告中阐述的4点实际上是向上世纪初全国教育协会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确定的“中等教育7大原则”的回归。

但是,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和继承上的超越,因为在中等教育7大原则发表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今美国的高中教育越来越表现出上述三维目标的融合与一体化,这突出表现在大力发展综合中学,职业或技术高中的学生也要求提高核心知识的素养,学历教育也要求达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以及劳动技能方面的最低要求方可毕业。

这种趋势可以从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其课程设置与管理方面的新变化看出来。

该报告对全国高中教育的意义与影响可以从下面的一至两个例子中来加以说明。

2001年12月8日,美国宾夕法立亚洲布鲁克林市的马丁路德金高级中学(MartinLutherKingSeniorHighSchool)在其更新的校园网站上新增设了“教育哲学与目标”(educationphilosophyandgoals)这样一个板块,在上面郑重许下了新世纪的诺言:

“学校要努力保证在马丁路德金高级中学学习的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都掌握到了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证他们培养起了对自己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要保证他们在学校受到了基本的职业或技术方面的训练;

一句话,不让一名高中生掉队,学校为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和富有成效的努力。

”在今年的高中学生年里,北卡罗来纳州的史蒂文森高级中学(StevensonSeniorHighSchool)也提出要“放远目光”,要从培养新世纪社会未来主人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思考学校的使命和教育的目标,最后把学校的办学目标浓缩为3个词,即培养学生的“理性”(Rationality)、“人性”(Humanity)和“个性”(Personality)。

换言之,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人文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

培养学生的理性,就是培养他们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觉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以及掌握人类共识和创造社会新知的能力,从而为今后高深知识的学习做好智力准备;

培养学生的人性,就是培养他们对人类遗产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对社会共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认同、内化并外显于日常的言行,从而为今后做一个有涵养社会人做好精神准备;

培养学生的个性,就是帮助他们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模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决断能力、自强自立的生活能力、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从而使他们今后能成为于社会有益的生产者和贡献者。

从这两所高级中学的教育目标上我们都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升学”、“就业”和“全人”三维导向的影子。

(二)以民主平等思想作为基础的教育性质

早在1787年,美国的先父们就把“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写进了美国宪法。

19世纪60-70年代,连续几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社会对增加教育税的不满,矛盾越来越集中在州或学区是否有权以征收教育税的方式建立完整的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的“公立学校系统”。

1872年在密执安州卡拉马祖市发生了最终改变中等教育性质的、市民状告学校委员会征收教育税开办中学的案件,史称“卡拉马祖案”(KalamazooCase)。

1874年密执安州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败诉,从此公立中学被明确列入公共教育的阶梯之中。

这些思想在当今美国的高中教育中也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美国的高中教育就是具普通性质、以公立为主流的大众教育。

任何学生都可以在所属学区的任何一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选择班级就读。

对所在的公立学校不满意,还可以转到选择性学校就读。

政府把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拨到选定的学校。

在当今美国的中学系统中,综合高中是其主流的模式,而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南特在其出版的《今日美国中学》(AmericanHighSchoolToday)一书中就精辟地论述道:

综合中学就是一种“集全体青少年于同一屋檐下受教”的机构,“综合中学是标志美国社会特点的学校,并且可以说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史以及人们忠于机会和地位平等这些思想的结果”,这是“美国教育民主化”的标志,从而也成为“铸就美利坚民族灵魂的熔炉”。

在今天美国的综合中学里,中学生的学习选择权相当大,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地建构知识和获得能力。

综合中学本身就是在确认公立中学应该满足大多数青少年不同教育需求的前提下,于1918年由全国教育协会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来的一种办学模式。

从最近几届联邦政府总统的竞选主张都可以看出来:

在美国,教育是面向全体美国人的公益事业,不断完善、追求卓越是其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教育的结构与类型

(一)美国高中多样化的学制结构

在美国没有统一的学制,全国的中学分为4年一贯制、6年一贯制、4-4分段制、3-4分段制和3-3分段制等5种学制。

其中,3-3分段制是美国一种重要的学制,在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以及规模较大的学区普遍实行这种学制。

6年一贯制主要是在规模较小的学区实行,而4年一贯制多设在偏僻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3-4分段制和4-4分段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型学制,由于它们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许多的州都采用了这种学制。

高中年级跨度为9-12或10-12年级;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建有这种高中学制的地区占到了全国的50%。

(二)美国高中趋向综合的学校类型

在美国,高中阶段分综合中学、普通中学、选择性中学和职业或技术中学。

(1)目前在美国绝大部分是综合中学,共有25,000所,其中,公立学校占81%,私立学校占19%。

据统计,1999-2000学年,98%的学生就读综合中学,1%左右的学生进选择学校,不到1%的学生就读职业或技术中学。

在综合中学内部一般分为3个方向:

学术科,占学生数的43%,目标是为大学培养合格新生,普通课程占到总课程的92%,实践课程占8%;

普通科,占学生数的33%,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明素养,做社会良好的公民,普通课程占71%,实践课程占25%,技术课程占4%;

职业科,占学生数的24%,目标是培养学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普通课程占58%,技术课程占34%,实践课程占8%。

这种分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并且,各科之间常常没有明确的界限,以至于学生经常性地在其间流动。

综合中学通过开设内容广泛的必修的核心课程和职业或技术方面的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主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式,从而在学校自然地创设了精英学术流、职业技术流以及普通学历流的教育倾向。

综合中学是当今美国中学的主流模式,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美国实施中等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升学、就业和学历素质教育的3种任务。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极力倡导的那样,“将所有价值取向的课程包容在一个统一组织之中的综合中学应成为美国中等学校的标准类型”,换言之,综合中学就是要把普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或技术教育这3种职能“集中于同一屋檐下”。

(2)在美国由政府办的职业或技术高中很少,主要是私人企业创办的。

职业或技术中学又可细分为很多种,如工业高中、农业高中、商业高中、机械高中、园艺高中等。

近年来,职业或技术高中也在加强核心学术性课程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3)普通中学也被称之为学术性中学,主要为学生升大学做准备。

这些学校一般在高中的11-12年级开设大学预科的课程,所修学分在大学也承认。

(4)为了弥补公立中学办学质量的不足,或实现和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就出现了一些选择性学校,比如“校中校”、“磁石学校”、全年学校,以及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的“特许学校”、“新型美国学校”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又一种选择。

从培养目标来看,这类学校往往比较复杂,各有侧重,有的偏重学术,有的偏重职业准备,有的则偏重技能技巧,也有的追求情操的陶冶,以培养高雅的时代文明人为宗旨。

它们往往都是作为公立学校的对立面或应社会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它们都有鲜明的办学目标和独到的办学理念。

20世纪60-70年代的磁石学校一般是开设一些地方公立学校所没有的专门课程,以吸引更多学区以内或以外的学生,而当今的磁石学校不仅要为学术尖子提供服务,还要为其他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的磁石学校在视觉和表演艺术、应用技术、市场营销、财政贸易、新闻传媒,以及升学准备等方面做得颇有成效。

全年学校全年都上课,无假期,一般比其他学校多上2-3个月的课,这样学生可以学得更多的知识。

到1993年为止,全年制中小学学校遍及25个州,全美约有150万学生就读这类中小学。

1991年4月18日,在美国政府发表的《2000年美国——教育改革战略》(AMERICA2000educationreformstrategies)中,时任总统布什提请国会拨款5.5亿美元来创建至少500所打破现行学校规模的新型学校,联邦政府给每所这样的学校提供100万美元,编制新教材,尝试新方法,进行新型的教学。

到1996年9月,基本上每个国会选区都创办了这样的一所学校。

从2000年以来,美国已有24个州准备建立从学前到16年级无间隙的教育体制(P-16seamlesseducationsystem),以淡化学习阶段的界限,减少学生的流失,并实行综合一体化培养。

其中18个州已经建起了从学前到16年级的执行机构,像马里兰州、佐治亚洲和俄勒冈州。

三、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一)美国高中“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

正如全国没有统一的学制一样,目前在美国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

通常的做法是由地方教育委员会组织一个专门的课程委员会,成员包括课程管理人员、指导主任、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依据共同的认识确定课程标准和编制具体课程。

在设计课程时,突出强调“4原则”,即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及时反映科技新发展的原则、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原则,以及多元文化的原则。

课程分为必修的核心课程和自主的选修课程两种。

必修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技能,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框架。

选修课程涉及面广,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开拓他们的视野,发展其个性特长。

各州的必修课程不尽相同,但对共同课程内核的认定在渐趋统一,比如,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

而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选修课则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据初步统计,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多达200多门。

选修课程一般都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和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礼仪、美容、性知识、生活艺术、驾驶、修理、理财、消费、环保等。

现在在美国,中学生修得的学分中选修课程占到了一半甚至更高。

学术性的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级3个档次。

基础水平的选修课程一般是为先前阶段的知识进行补习;

中等选修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水平;

高级选修课程一般与大学课程衔接,在高中阶段修的学分在大学也得到承认。

(二)全国核心课程标准的形成历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里根总统为首倡、老布什总统传承,后得到克林顿总统坚持的新联邦主义(newfederalism)在美国兴起,主张联邦政府简政放权,实行“小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但在教育方面,这几届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美国教育的国家化(nationalizationofAmericaneducation),明显在加强对全国教育的影响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全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的认定以及对推行严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的要求上。

这一趋势可以从全国核心课程标准的形成过程得到反映:

1983年,以著名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D.加纳德为首的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提出:

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习4年英语、3年数学、3年自然科学、3年社会科学和半年计算机科学。

1987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确立了联邦普通教育的标准,并指出“课程标准虽然只有一个,但教学方法却应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并接受了加德纳委员会的建议,补充了2年外语、2年体育和半年艺术为必修课,这样中学必修的核心课程增至8门。

1989年9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同50个州的首脑们在弗吉利亚大学召开了全国的教育发展工作会议。

会议郑重宣布: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国家教育工作目标的时机已经到来,这些目标将使我们能持久保持国际竞争的能力”。

这次会议经过广泛讨论最后拟定了旨在振兴美国教育的6大目标。

1990年当时的教育部长亚历山大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和布什总统的建议起草并发表了题为《2000年美国——教育改革战略》(AMERICA2000educationreformstrategy)的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美国教育“新的世界标准”,即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5大核心课程的国际化标准,其中就规定:

到2000年,中学毕业率至少达到90%;

到2000年,每位12年级的学生在学期末都要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核心课程方面表现出知能;

力争到2000年使美国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提倡每一位12年级的高中学生都自愿参加全国统一的“美国学力考试”(AmericanCompetenceTest)。

同年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主持制定的全国性数学课程标准正式出版。

1991年全美教育标准与检测委员会(NCEST)成立。

1991年至1993年,联邦教育部先后资助了科学、历史、艺术、公民、地理、英语、外语等学科全国性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1994年3月31日,克林顿政府提交给国会的题为《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Goals2000:

EducateAmericaAct)的报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布什政府提出的全国教育标准法律化。

该报告把核心课程扩展至7门,即在原来5门的基础上增加外语和艺术两门课程,并为8门学术性课程制定了卡耐基标准单位(Carnegieunit),即学分,以保证每门学科的教育质量。

这8门课程是:

英语、数学、科学、外语、公民与政府、经济学、艺术、历史,和地理。

1996年全国科学课程标准公布。

1999年,美国教师联盟指出,各州课程标准必须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即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1994年《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规定的全国核心课程标准

语言艺术(LanguageArts)。

写作:

能熟练运用写作过程中的一般技能与策略;

能恰当运用写作过程中的文体和修辞手法;

能符合语法和惯用法地书面表达。

阅读:

能熟练运用阅读过程中的一般技能与策略;

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和策略阅读和诠释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

听说:

能熟练运用适合各种目的的听说技能与策略。

视读(viewing):

能运用视读的技能与策略看懂可视信息。

媒体:

理解媒体的特征与结构。

数学(Mathematics)。

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各种数学策略;

能理解并运用数字、测量、代数、几何和函数等概念基本的和高级的属性(property);

在计算过程中能使用基本的高级的程序;

能理解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和推断(probability)基本的和高级的概念;

能理解数学的一般属性及其用途。

科学(Science)。

地球和空间科学:

理解大气的运动和水的循环;

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结构;

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结构,以及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生命科学:

了解遗传的原理和相关的概念;

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生理环境;

了解生物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

物理科学: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属性;

了解能量的来源与属性;

理解力和运动的概念与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化学:

理解元素、化合价、分子量、化学反应方程式、置换、还原、金属活性等基本概念和意义;

理解理解物质的分类、变化的实质;

了解物质的生成原理及过程;

分析和检测物质的成分;

元科学(natureofscience):

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了解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