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15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呼吸衰竭共15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P(A-a)O2<

●PaO2/PAO2>

3.混合型呼吸衰竭(Ⅲ型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

三、外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1.低氧血症:

导致低氧血症的机制有4种。

●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正常血流灌注区通气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

●分流增加(肺内或心内分流);

●弥散功能损害(弥散距离增大、毛细血管床减少、通过肺血管床时间减少);

●低肺泡通气量。

前3种情况都伴有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最后一种则正常。

吸氧能够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和弥散功能损害所致的低氧血症,而对于肺内分流即使高浓度吸氧也很难纠正。

2.高二氧化碳血症: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与机体二氧化碳产生和清除有关,清除量由通气量决定,起作用的是肺泡通气量,可用公式表示:

PaCO2=κ×

VCO2/VA―――――――――――――公式

(1)

其中κ-常数(0.863),VCO2-机体二氧化碳产生量,VA-肺泡通气量

VCO2/(VE-VD)

=κ×

VCO2/[Vt×

f(1-Vd/Vt)]――――――公式

(2)

其中VE-每分钟通气量,VD-每分钟死腔通气量,Vt-潮气量,f-呼吸频率,Vd-死腔量

由公式

(2)可以看出,当机体二氧化碳产量增加而VA不变时PaCO2增加;

机体二氧化碳产量不变而Vd增加、Vt减少、f减慢时,PaCO2也增加。

年轻成人的机体二氧化碳产量约200mL/min,或110mL/min/m2(男性)、96mL/min/m2(女性)。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机体VCO2增加14%;

有阻力吸气时,呼吸肌的VCO2可达700~800mL/min;

寒战或肌张力升高时,VCO2增加在3倍以上;

肌肉运动时则可增加10倍。

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感知PaCO2升高,通过增大VE加以代偿,而对于呼吸功能储备差者则导致高二氧化碳血症。

机体每分钟通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浅快的呼吸(以高f小Vt为特征)由于Vd/Vt增加而使VE降低,PaCO2升高,临床上可以解释COPD加重期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

深大呼吸(低f大Vt为特征)时,Vd/Vt降低而使VE增加,PaCO2降低。

Vd/Vt增加见于:

1)COPD;

2)肺间质性疾病;

3)低心排量;

4)急性肺栓塞;

5)急性肺动脉高压导致非重力依赖区肺灌注减少;

6)ARDS,尤其是晚期;

7)正压通气,尤其是加用PEEP。

通气泵衰竭的机制:

1)呼吸中枢发出的冲动减少,如麻醉、药物过量、中枢系统的创伤、出血、梗死、肿瘤、炎症病变等;

2)胸部完整性缺陷如连枷胸,神经病变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前角神经元病变如脊髓灰质炎,呼吸肌病变如肌病,哮喘发作时胸廓过度扩张导致膈肌和吸气肌效率下降;

3)吸气负荷过大,吸气肌疲劳,不能产生足够通气量。

四、呼吸衰竭的病因

外呼吸衰竭病因:

1.导致低氧血症为主的情况:

●弥漫性双肺病变:

心源性肺水肿(压力型);

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ALI/ARDS);

不明原因或多种因素所致肺水肿(复张性,神经源性);

弥漫性肺泡出血;

弥漫性浸润性肺疾病

●单侧肺病变累及全肺:

误吸,肺不张,复张性水肿,气胸

●局灶或多灶肺病变:

肺炎,肺挫伤,叶或段肺不张,肺梗死,不明原因机化性肺炎

●X片无或轻微病变:

肺栓塞,肺内分流或动静脉畸形,严重肺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微小不张和气道阻塞(如肥胖或上腹部手术),脑损伤,哮喘,阻塞性肺疾病

2导致高碳酸血症为主的情况:

●中枢驱动损害:

脑干损害,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过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原发性低通气

●神经肌肉疾病:

颈髓损伤,脊髓炎,药物中毒(氨基糖肽类,激素),感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破伤风,多发性肌炎),有机磷中毒,多发性硬化,肌营养不良,GBS,双侧膈神经麻痹,电解质紊乱

●胸壁畸形、胸壁阻力负荷增加:

胸廓成形,肥胖,大量腹水,腹腔间隙综合征,胸壁完整性丧失,连枷胸

●弹性和阻力负荷过大的肺疾病:

COPD加重期,支气管扩张,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死腔量增大的任何情况,上呼吸道阻塞

内呼吸衰竭病因:

心衰、休克、贫血、血红蛋白异常(例CO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例氟乙酰胺中毒、影响干扰三羧酸循环,造成内呼吸衰竭)、氰化物中毒(可抑制42种酶的活性,它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结合,阻止了氧化酶中三价铁的还原,使细胞色素失去了传递电子能力,结果使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及静脉回流障碍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呼吸衰竭救治过程中不注意内呼吸衰竭,往往疗效达不到理想要求。

五、呼吸衰竭的诊断处理原则

1.及时识别和诊断:

最关键的是判断是否需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评估内容:

1)意识状态;

2)心率和呼吸频率;

3)呼吸类型;

4)检查皮肤、嘴唇、舌头、甲床颜色;

5)肺和心脏听诊;

6)血压,心电图;

7)寻找肺心病的征象(外周水肿,颈静扩张,肝-颈回流征);

8)动脉血气分析;

9)特殊体征:

桶状胸,肌肉萎缩等

2.针对病因处理

3.增加氧输送

●氧疗:

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比高碳酸血症优先,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0%以上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首要目标。

选用方法有鼻塞、鼻导管、面罩、静脉给氧、机械通气等。

●增加心排量

●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4.减少氧耗:

处理发热、焦虑、疼痛、过度喂食、脓毒症等。

5.增加肺泡通气量:

支气管扩张剂;

控制感染;

去除分泌物;

稳定胸壁;

控制氧疗;

避免抑制呼吸的药物;

呼吸兴奋剂;

无创通气(NIPPV)。

6.无创通气:

减轻呼吸肌负荷;

改变呼吸类型;

保证充分的氧疗;

快速纠正高碳酸血症;

避免插管和收住ICU;

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

有呼吸面罩和头盔2种。

无创通气指征:

中度以上呼吸困难;

呼吸>

24次/min;

辅助呼吸肌用力;

矛盾呼吸;

PaCO2>

45mmHg,pH<

7.35;

PaO2/FiO2<

200mmHg。

无创通气禁忌证:

心跳骤停;

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GCS<

10,急性胃肠道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合作患者;

严重球麻痹;

有误吸高危的患者;

鼻咽解剖异常,面部创伤,近期上呼吸道手术史;

无自主清除分泌物能力。

无创通气对单纯低氧血症者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但对心源性肺水肿的效果是肯定的。

具体效果取决于实施单位的经验和患者的选择,但仍有40%患者最终仍需要插管通气。

7.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暂时代替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为原发疾病的恢复争取时间。

机械通气目的:

1)改善肺的气体交换(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2)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氧耗,逆转呼吸肌疲劳;

3)防止和改善肺不张;

4)调整P-V关系,增加顺应性,防止进一步损伤;

5)促使肺和气道的愈合;

6)防治并发症。

气管插管的指征:

1)保持气道的紧闭,以达到所需的给氧浓度和高气道压;

2)气道保护(昏迷、误吸可能);

3)有效吸除气道分泌物;

4)镇静和肌松需要;

5)上呼吸道阻塞。

机械通气的指征:

1)窒息和呼吸停止;

2)COPD加重有呼吸困难、呼吸过速、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下列情况之一(急性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急性意识状态改变—GCS<

8或持续不合作,不能保护下呼吸道,颜面部和上呼吸道异常不能,积极处理后呼吸性酸中毒和全身情况进一步恶化,持续PaO2<

45mmHg或pH<

7.20);

3)神经肌肉病变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肺活量进行性降低至10~15mL/kg、最大吸气用力进行性降低至20~30cmH2O;

4)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过速、呼吸窘迫、持续顽固低氧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急性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急性意识状态改变—GCS<

8或持续不合作,不能保护下呼吸道);

5)需要气管插管保护下呼吸道和去除分泌物,特别是气管导管内径<

8mm者。

机械通气的原则:

1)达到足够的气体交换;

2)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允许一定程度的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3)呼吸机和患者同步,周期转换和患者中枢节律一致;

4)早期和规律地评估脱机可能。

评估自主呼吸试验耐受性的标准:

1)FiO2<

0.4~0.5的情况下SaO2≥90%或PaO2≥60mmHg;

2)PaCO2上升≤10mmHg或pH降低≤0.10;

3)心率<

140或增加小于20%基础值;

4)收缩压>

80~90mmHg而<

160~180mmHg,或变化值小于20%基础值;

5)呼吸浅快指数<

100次/min/L;

6)没有呼吸功耗增加的征象(胸腹矛盾呼吸,辅助呼吸肌用力);

7)没有窘迫的征象。

拔除气管导管前需评价气道安全性和分泌物清除能力。

内呼吸衰竭应针对病因治疗。

二、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肺和肺外病因导致的急性起病、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1967年Ashbaugh等最早描述12例患者的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对氧疗无效的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胸片上弥漫性浸润影。

一、诊断标准

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制定(AECC)关于ALI/ARDS的定义是当前世界通用的标准,于1994年公开发表。

●发病时间:

急性起病

●氧合状况:

不管PEEP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ALI<

300mmHg、ARDS<

200mmHg

●胸片:

双侧浸润阴影

●肺动脉契压(PAOP):

≤18mmHg或没有左房高压的临床征象

二、流行病学

1972年美国NIH估计ARDS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75例。

根据1994年AECC的标准,最近的研究结果见表1。

表1.最近几年关于ALI/ARDS的流行病学资料

时间

研究者

地区

ALI/ARDS发病率

死亡率

2004年

Brun-Buisson等

10个欧洲国家78个ICU

7.1%(ICU住院)

45.4%~50.5%

2003年

Goss等

美国

22.4人/10万人/年

/

2002年

Bersten等

澳大利亚

34人/10万人/年

32%

Esteban等

20个国家361个ICU

ARDS4.5%(ICU住院)

52%

Arroliga等

美国

ARDS15.3人/10万人/年

47%

Estenssoro等

阿根廷

ARDS7.7%(ICU住院)

58%

三、病因

1.直接肺损伤:

严重肺炎、胃内容物吸入最常见,其它有肺挫伤、脂肪栓塞、溺水、吸入性损伤、再灌注性肺水肿(肺移植、肺血栓取出后)等。

2.间接肺损伤:

脓毒症、严重创伤伴有休克、大量输血最常见,其它有心肺转流、药物过量、急性胰腺炎、输注血液制品等。

四、病理变化

1.渗出期:

发病72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和液体成分进入肺泡间质和肺泡腔,可有透明膜形成,大量的肺泡组织不张或充满水肿液。

2.增生期:

发病3~10d,Ⅱ型肺泡上皮增生,附于肺泡表面;

纤维母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开始机化,肺泡呼吸膜明显增厚。

3.纤维化期:

发病7~10d后,肺泡隔和透明膜开始有纤维化发生,进而发生纤维化肺泡炎,肺泡毛细血管有闭塞。

五、病理生理变化

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肺不张、实变,顺应性降低

4.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增加

5.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升高

六、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休克,去除坏死物和引流脓肿,控制感染等。

2.液体管理:

控制液体可以减轻肺水肿。

由于缺乏对此类患者最佳左房充盈压的了解,关于液体控制的问题还存在争论。

研究发现ARDS患者有短暂的PAOP>

18mmHg,考虑为液体负荷过度所致,死亡率随着PAOP而升高。

有限的临床资料表明,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和使用利尿剂保持液体的负平衡,同时避免对组织灌注造成损害,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低蛋白血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但使用胶体溶液纠正低蛋白血症和低胶体渗透压状态,并没有改善预后。

3.纠正低氧血症。

保证机体足够的氧供是治疗的重要目标,如常规给氧效果不佳时要积极进行机械通气,这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措施。

原则:

1)选择最佳PEEP。

2)肺开放策略,做到“Openthelungandkeepitopen”。

使用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maneuver,RM)使肺泡最大范围地开放,然后使用合适水平的PEEP以维持肺泡的开放,保证足够数量的肺泡参加气体交换。

3)肺保护策略。

避免高压力、高容量对肺泡的过度扩张,以及肺泡和小气道的周期性扩张-塌陷造成的剪切性损伤,避免吸入高浓度氧的毒性作用。

因而主张小潮气量(6~8mL/Kg)、适当水平的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

30cmH2O,允许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允许性高二氧化碳血症)。

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增快呼吸频率、减少管道死腔、气管内吹气、改善肺灌注、减轻肺水肿以降低二氧化碳水平。

4)尽可能保持自主呼吸,采用辅助通气模式。

自主呼吸更有利于气体在肺内的均匀分布,减少镇静剂和肌松剂用量,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助于撤机的进程。

5)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辅助改善氧合的措施:

俯卧位通气简单方便,确切有效,能改善严重ARDS患者的预后,建议积极使用。

吸入NO虽不能降低死亡率,但改善氧合的效果非常明显,配合静脉使用阿米三嗪效果更佳。

雾化吸入PGI2也有一定的效果。

液体通气并无明显的好处。

高频震荡通气较其它类型的高频通气更有效,目前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有较好的前景。

其它有静脉内氧合装置(IVOX),但效率偏低;

严重的顽固低氧血症患者可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但效果尚无定论,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4.肺表面活性物质(PS)补充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必嗽平或沐舒痰可以促进PS的合成。

人工合成或天然的PS在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很好效果,在成人的一期、二期临床研究中能改善氧合、降低死亡率,但最近欧美开展的几项三期临床研究并未得出有效的结论。

存在的问题是患者的选择、使用时机、剂量、方法、途径上还有不确定因素。

5.激素的应用。

炎症反应是ALI/ARDS发病的重要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预后有好处。

但糖皮质激素在ARDS发病前或发病早期使用并没有显示出作用,且大剂量激素有增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危险,因而不推荐常规使用,只在严重的患者中可考虑短期使用,对预防脂肪栓塞所致的ALI也有效。

在ARDS的中后期使用激素能抑制纤维化肺泡炎的发生,有几项初步研究证实了这种效果。

目前在美国,1项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RDS持续至少7d的随机、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它抗炎、抗自由基药物如Ibuprofen、Ketaconazole、Pentoxifylline、Lisofylline、N-acetylcysteine、Procysteine在临床上都未能发现效果。

6.防治感染。

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对预后的影响非常大,延长ICU和总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

7.其它脏器功能的支持,防治MODS。

ARDS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MOF,要加强对其它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支持,维持有效的脏器血流灌注,防治胃肠道缺血缺氧性损伤,注意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

8.营养支持。

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对预后有着确定的效果,尽可能采用胃肠道途径。

9.其它。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可以减轻机体的液体负荷,去除炎症因子,对部分患者有利。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为中药大黄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已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不尽一致,但都包括痰量增加、痰呈脓性、呼吸困难加重3方面的基本内容。

2000年Aspen肺科会议的定义是:

患者情况较稳定状态持续恶化,超过了日常的变化范围,由此需要改变相应的医疗处理措施。

发热、喘息、咳嗽增多、呼吸急促通常也作为急性加重的指标。

COPD患者平均每年发生2~3次的急性加重,在主动吸烟者中风险最高,停止吸烟可以减少1/3的发生频率。

经常发作者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减少显著加速。

急性加重后平均恢复时间为7d,院内死亡率2.5%,需收治ICU者则超过20%。

急性加重后预后不良的因素有高龄、高APACHEIII值、入院前低功能状态、低氧合指数、高二氧化碳血症、低血浆白蛋白、低体重指数、肺心病。

ICU收治者提示长期预后较差,1年和3年的死亡率分别高达48%和64%。

一半的患者会在6个月内再次住院,70%在1年内再次住院。

一、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空气污染、胃食道返流,但有1/3患者并没有明显原因。

绿色脓痰提示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9%、77%。

原因不明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合并或无心源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肺炎、气胸、肺叶不张、肺癌等。

二、初步评估

下列征象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

1)胸腹矛盾呼吸;

2)辅助呼吸肌用力;

3)精神状态抑制;

4)低血压;

5)右心功能衰竭。

COPD的急性加重需与心源性肺水肿相鉴别,2者可同时存在。

胸片、超声、脑利钠肽有助于鉴别。

急性加重期常有FEV1<

1L或者呼气峰值流速(PEF)<

100L/min,但也可见于稳定期患者,因而其判断价值不如在哮喘中高。

动脉血气是判断疾病严重度和氧疗、机械通气的关键。

PaCO2的绝对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PaCO2变化的速度和幅度,pH值是反应病情严重度的指标。

pH<

7.30~7.35或者PO2<

50mmHg提示需要收住ICU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的必要,而pH>

7.35者进行无创通气并不改善预后。

在急性加重期,胸片对鉴别气胸、皮下气肿、肺炎、肺叶不张、肺水肿有很高价值,1/5患者的胸片有明显异常。

对于严重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应该直接收住ICU。

全球COPD组织(The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goldcopd)提出的指征包括:

1)严重的呼吸困难,对初步的治疗反应不良;

2)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给氧下持续或加剧的低氧血症(PO2<

50mmHg);

4)无创通气下严重或加剧的高碳酸血症(PaCO2>

70mmHg);

5)无创通气下严重或加剧的呼吸性酸中毒(pH<

7.30)。

三、处理

COPD急性加重期处理的目标是防止组织缺氧,控制酸中毒和高二氧化碳血症,纠正导致恶化的原因,尽可能维护肺功能。

1.氧疗COPD加重期有相当程度的低氧血症,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主要的原因,通常对低流量吸氧(鼻导管,<

4L/min)反应良好。

如果需要高流量吸氧,须考虑有肺栓塞、肺炎、心源性肺水肿的可能。

吸氧能够减轻低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增加粘液清除能力、改善心肌缺血。

氧疗能加重高碳酸血症,可能的机制有:

1)低氧性血管收缩缓解,通气/血流改变,死腔量增加;

2)低氧对呼吸的驱动作用消失;

3)Haldane效应,即血红蛋白氧合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结合能力下降。

其中死腔量增加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在机械通气时增加吸入氧浓度并不导致二氧化碳分压的提高。

氧疗必须平衡纠正低氧血症和导致高碳酸血症间的矛盾,将PO2维持在60mmHg左右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氦-氧混合气体密度低,能减少气流紊乱,从而降低呼吸功耗和改善气体交换状况,但在能否降低气管插管率和最终改善预后上还有不同的结论。

2.支气管扩张剂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激动剂和胆碱能拮抗剂,是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的关键内容。

虽然2者合用是方便安全的,但并未显示出比单用时更好的优势。

通过雾化或定量吸入装置(MDI)给药无明显差异,但可先采用先雾化、病情改善后使用MDI给药。

没有证据支持在COPD急性加重期持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茶碱类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刺激呼吸、增强呼吸肌功能和抗炎的作用。

但1项荟萃分析发现茶碱并不改善肺活量参数、临床参数和症状评分,且有恶心、呕吐、肌颤、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而不提倡作为常规用药。

3.激素的应用气道炎症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多项随机对照的研究证实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加快FEV1的改善,减少治疗失败的危险,缩短住院时间。

一般疗程2W左右,持续用药8W并未显示出优势,且有感染率增多的趋势;

10d的疗程较3d短疗程的效果好。

除引起高血糖外,激素的耐受性通常较好。

口服和吸入给药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4.粘液溶解剂。

通过对5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应用粘液溶解剂对肺功能改善无明显好处。

部分研究发现能改善患者自我的症状评分。

肺部扣击治疗无助于FEV1、用力肺活量、症状的改善,甚至导致短暂的肺功能恶化。

5.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论,但对常规治疗无效而又缺乏无创通气和机械通气条件者,可以试用。

纳洛酮的疗效并不确定。

6.抗生素应用根据病史、当地细菌流行和耐药情况,在留取痰液标本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初始应覆盖可能的细菌,以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针对性治疗。

7.抗凝治疗COPD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特别是急性加重后未经治疗,患者进食少而处于高渗脱水状态;

部分合并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如无出血禁忌症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