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027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村落;

保护;

发展

  [论文内容提要]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一、前言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2006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将新农村建设推向高潮。可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将有可能给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冲击,所以必须将古村落的保护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是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现代朝阳产业,面对国内外旅游业的兴起,江西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以“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其相关的各项配套设施。为顺应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江西省旅游发展战略,全省各有关单位应抓住机遇,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单位人员任意地增建和破坏古村落的建筑和布局,传递虚假的文化信息,对古村落保护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在发展古村落旅游、提高古村落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已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从对江西全省典型古村落的调研来看,古村落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审美情趣等精华,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不同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体现,是社会与它所在地区关系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将村落的文化研究与历史、现实价值、规划保护研究相结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保护,强调村落、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规划的整体性,将研究村落与发展地区特色、新农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进行保护性利用、开发性保护,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研究和建设江西村落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目前江西古村落面临的迫切问题

  江西古村落自近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战争与动乱年代的人为破坏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剩下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压力,受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地关系的矛盾。从目前看,古村落主要表现为人口的增加与土地有限的矛盾,使人居环境恶化,生活质量降低。一方面,居住压力造成新旧住宅混杂。江西古村落近年来新盖的住房,多数是外观如火柴盒般的“现代派”(如丰城白马寨村、赣县白鹭村等),与传统民居相比,外形简单,缺乏特点。另一方面,违规建房没有完全根除。根据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规规定,凡在保护范围内的古建筑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拆毁或改建,保护区内也不得兴建任何新建筑物。但是,近几年来,在江西部分历史文化名村中,由于少数村民文物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顺,规划新区建设发展较为缓慢,部分村民建房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等多方面原因,村民在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建有新房多栋,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村落原有风貌。

  2、生活方式的差异。由于村落部分民居主人外出打工,常年接触外界的生活方式,出于对村落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以及经济等各种原因,搬到乡镇或县上居住,导致村中不少民居无人居住与维修,房子逐渐毁坏。另外,部分民居使用功能发生变更,改成牛圈或杂物间,维护不力。

  3、民众观念的差异。江西古村落居民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群众对目前政府的方针政策极不了解。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对新农村建设思想缺乏详细有力、有组织的指导,导致建设思想不统一。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部分江西古村落进行无序改造,导致古村落原有的肌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尚无较好的办法进行控制。

  4、权益分配的矛盾。荣誉申报的成功给江西古村落带来了声誉,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分配,而分配不均也带来了不同受益者之间的矛盾。同时,不同的受益者意味者拥有不同的分配权与管理权,围绕着分配权和管理权产生了种种矛盾,导致不同程度的激化。一方面,管理权的运行缺乏监督,极易造成群众对村委会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信任危机,以至某村在选举新的村委会领导班子时遭到群众强烈抵制,干群关系更为紧张;

另一方面,效益分配方案难以统一。由于缺乏整体保护的观念,部分村落目前采取重点资助的效益分配方式,根据文物的等级按户数分发维修金。而其它没被评为文保单位的古建,其住户则无此项经费,村民对效益分配方案意见较大。少数居民借各种名义损坏所住民居,破坏了村落原有的风貌。

  5、资金缺乏与旅游设施更新的矛盾。目前江西古村落的旅游逐渐进入正轨,但由于资金不足,旅游的配套设施相对落后。部分村落旅店少,接待人数极为不足,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来村住宿的多为个别散客,基本上无游客团体留宿情况。古村落的餐馆卫生条件一般,有些村子的饮食较有特色,但未开发,特色产品未上规模和档次,同时由于村民的陋习,公共厕所卫生差。在学习外来经验,发展本村特色的商品上,部分村落已落后于时代。

  四、问题剖析

  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第一,古村落的管理中忽视了对村落主体居民的利益保护与关照,目前村落的旅游发展多数为政府行为,缺少群众的主动参与,干群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有些民居主人在游客观看时还强行另外收费。

  第二,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心理准备不足。城市化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提速,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由此导致古村落所依托的传统文化出现崩塌。

  第三,“经济利益实际上成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杠杆,成了文明发展的最高目的,而其它的目的呢?

不论口头上喊得有多响,书面上写得多么冠冕堂皇,实际都沦为从属的、甚至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当前以旅游开发来保护古村落遗产的真实状态,对江西古村落的发展也是一个警示。

  第四,对古村落的价值缺乏认同感。什么是价值?

美国人类学家瑞菲尔德说,“价值是一种或明确或隐涵的观念。这种观念制约着人类在生存实践中的一切选择、一切愿望以及行为的方法和目标。”可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套已成为判断前提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在文化学中被称作“价值预设”。价值预设来自社会中的文化传统。每一种社会文化都具有一种通过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才能把各种不同的个人在意识上、信念上、感情上统合于一个整体,这就是价值观的“整合机制”。价值观的认同,使每个人在一种文化中获得归属感、作为社会一员的自豪感、有他人和自身共同在一起的依托感。共同的价值观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认同感。

  第五,没有深入了解国际上对古村落保护的一般方法,在旅游开发中只是片面执行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中要求的物质的保护,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较为缺乏。《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行为,是“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的“技艺活动”。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需要通过人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保存“文化空间”的精神。它给人们的启示是对在现代社会仍有存活价值的文化事像应大力扶植,保护其赖以存活的土壤,使之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因失去存活价值而正在衰亡的文化事像,要完整地记录保存,不仅保存其文化事像,而且要保存其文化情境。

  第六,资金保障不足,且没有调动有关高校相关领域教师研究的积极性。目前,深入研究江西古村落的人员较少,有部分院校成立了江西民居研究小组,在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借鉴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资金缺乏等各方面原因,以致研究不能进一步深入。

  五、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1、建立完善的法律和体制保障,同时要有重要部门牵头,联合其它相关部门共同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施行,使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江西省有关部门可建立健全保护和利用的监测体系,建立一个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预警系统,包括预警指标、反应机制、预防措施等。激励各级政府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开发,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保护与管理。

  2、加强教育。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普及、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对价值的宣传是所有村落保护的前提,应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使全体民众都加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同时还需专业人员的参与。

  3、积极登录古村保护名录。制定保护计划,进一步作好民居调查,确立保护对象。目前江西有名古村落(如流坑村)部分较好建筑仍不在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上,这是对村落建筑特色不明晰之故。2004年以前,我国1-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民居及古村仅为82个,全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不足10万处。而英国仅英格兰一地,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万座。可见,新农村建设中要搞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就必须建立包含省、市、县、镇各级在内的登录机制,包括摸底调研和评选,登录标准应适时考虑与国际接轨。

  4、科学规划。古村落历史文化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在充分调研登录的基础上,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先行编制好保护规划。规划应遵循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旨。

  5、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尽早建立起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个人投资与捐赠等结合起来的资金保障体系。加大政府保护资金的投入;

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的投资积极性,多层次、多方式筹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管理建设资金。村落保护应与均衡旅游开发结合,建立以村落养村落的良性运作机制。

  6、协调政府与村落社区的权力。根据村落实际情况,争取在管理体制上有所突破。

  总之,古村落是历史留下的财富,这种财富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重视和保护古村落,就是重视历史、重视文化,更是重视未来。在保护基础上谋求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地点主要为上饶市婺源县、鄱阳县部分村落,景德镇市部分古村落,丰城市白马寨村,赣县白鹭村,吉安市钓源村和陂村,九江市都昌县部分村落,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部分村落,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村落、广昌县驿前古镇村落、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南昌市安义县罗田、京台和水南村。陈敏豪.在南方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第八次座谈会上的发言[EB/OL].http:

///infocenter/?

id=725.何新.危机与反思[M].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顾军.英国城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经验[J].农业考古,20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