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法的现状及改革.docx
《浅谈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法的现状及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法的现状及改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法的现状及改革
浅谈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法的现状及改革
山丹二中相钥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前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引言
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论文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对数学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与采取的态度方法。
由此进行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与策略、评价分析。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前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教育要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必须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 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
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节课:
教学中遇这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是12.56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
”有一位学生这样做“12.56÷2×(12.56÷3.14)÷2=12.56×4=50.24(平方米)”。
教师在旁边大大地划了个“×”,并告诉他求圆面积应该先求出半径,然后再用公式。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订正,算出结果是12.56平方米。
课后问这位学生,他说:
“圆的面积是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我先用圆周长的一半乘直径就等于算了两个圆面积,所以,再除以2。
”多么有创意的解法!
其实,这道题的错误是因为计算时学生把两次除以2抵消了。
我们不禁要问:
“我们的教学是否越来越机械了?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中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 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
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
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有位教师在嘉兴上《一百万有多大?
》时,首先问学生:
“我们嘉兴在两会期间五芳斋食品创收了近5.9亿美元,你知道5.9亿美元有多大吗?
”“……”“那么谁还在其它地方见过这么大的数吗?
”这种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本地的特产,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再从特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大数,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陈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
例1,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例2,有一种螃蟹,从海上捕获后不放养最多只能存活两天,如果放养在塘内,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蟹死去,放养期内蟹的个体重量基本保持不变。
现有一经销商,按市场价收购了这种活蟹1000千克放养在塘内,此时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
据测算,此后第千克活蟹市场价每天上升1元,但是,放养1天需各种支出400元,且平均每天还有10千克蟹死去,假定死蟹均于当于全部售出,售价都有是每千克20元。
(1)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并记1000千克蟹的总额为Q元,请写出Q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可获最大利润(利润=销售总额-收购成本-费用)?
最大利润是多少?
(这是一道方案探索题,在道条件开放题给出问题中要求设计不同方法,并寻求最佳方法,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等等。
在开放性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性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性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
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五)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归纳为四类:
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
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实践操作。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等,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
如学了解方程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六)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
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应做好这三件工作:
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
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
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重视主动评价。
评价作为杠杆,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决定学习的行为。
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
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