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3757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导游词书本Word文档格式.docx

这岂不是很没意思?

不会的。

一路前行,大家在密林中可以寻找到很多野趣,并且可以探寻野趣之谜。

【狐狸坳步行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五棵沧桑盘根、嫩叶繁枝的百年古梅,它是人工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成为我们探寻的第一个迷,如果是在春节前后来野趣沟赏梅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

当早春的风拂过枝头,花瓣如雪花飘落,坠在水中的是梅花无数,飘在空气中的是梅花清香,酿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梅花潭。

赏过梅之后,大家也许能在野趣沟里碰到大自然的游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

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那里丰富的植物资源:

高耸入云的乔木;

婀娜多姿的中、矮乔木;

形态各异的灌木;

拔地而起的藤本植物;

缠缠绵绵绕着树干不愿离去的绞杀植物;

有附生的蕨类、菌类、藻类和地衣;

还有在山脚僻静处冒出的芭蕉、野芋,一片美丽的中亚热带风光便会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到达野嬉木径,这是一段用未经细琢的杉木构成的野趣横生的原始木径,它们穿插在密林中,有的几乎架在半空,有的贴紧地面,有的像梅花桩让人跃过,还有的像会摇动的独木桥。

悠然自得之余还可享受猎奇乐趣;

一尝高高低低的惊心动魄。

当我们走过一片沼泽地时,一股沁人心脾的青草药香会扑面而来,那是珍贵的中草药野生阳春砂仁的丛生地。

阳春砂仁是一种温性中草药,它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作用。

野趣沟内就只有那片沼泽才长有砂仁,其他同样潮湿的林荫处却少有其踪影。

这种奇特的现象又是野趣沟的另一个野性之谜。

享受野嬉之乐后,游客们还能在野趣沟看到一幅世俗相:

浪女花心约野汉。

那惟妙惟肖的由潭和石头组成的图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拾级而上,大家或可在吊椅上休憩,放逐好心情在山野间;

或看看芭蕉,你肯定会想起动听的《雨打芭蕉》的旋律。

【响水坪休闲区】

各位游客,响水瀑布到了。

大家看:

流水从70多米高的峭壁上直泻而下形成瀑布,形若白虹饮涧,声如珠落玉盘,水雾挟带着一股清新的森林特有的清鲜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丝丝清凉,格外舒适。

我们知道,瀑布的水分子在紫外线照射和物理作用下形成静电效应,不断地飘逸出大量的负离子,使得森林中负离子的浓度增加,空气特别的清新,像是在天然的氧吧。

走累了,大家可以在这雨雾弥漫的意境中,坐在石桌旁,品茶、喝蜂蜜水,尝尝客家风味小食,听一曲泉水叮咚,让自己在大自然中释放身心。

继续前行,我们可以前往通天河探幽区。

走在密林中,我们看到的是景色奇幽的亚热带原始次生林,这一带空气负离子含量相当高,是游客们探幽的好去处,再往前走,还可以看到壮观的通天河瀑布群,这里的瀑布群是由大桂山西南山脉的水汇流而成。

这就是野趣沟:

“以野性之乐释放人生欢情,以野性之谜解读生态文化,以野性之美展示自然魅力”。

好了,各位游客,野趣沟旅游区很快就游览完毕了,请大家准时回到车上。

新丰江水电站景区

【概况】-【大坝雄姿】-【留影台】-【发电站厂房】-【电站展厅】

我们现在前往新丰江水电站景区参观游览。

新丰江水电站座落在河源市区西南部的阿婆山峡谷,距离市中心3公里。

水电站的水源属东江水系新丰江支流,流域集雨面积5740平方公里,电站一带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

建成投产后,年平均进库水量为65.6亿立方米。

水电站共有四台机组,总装机容积为33.61万千瓦,是目前广东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2000年4月被广东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大坝雄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新丰江大坝。

大坝属混凝土结构,坝顶高124米,宽5米,长44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过六级以上地震考验而安然无恙的大坝。

坝体中央镶嵌着“新丰江水电站”六个直径近百米的苍劲有力大字是原广东省省委书记、中南局书记陶铸的亲笔手迹。

新丰江大坝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兴建,1959年10月20日下闸蓄水,1960年10月25日并网发电。

它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整个工程由广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广东省水电工程局施工,投资约2.19亿人民币。

工程从施工到发电,前后不足两年,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水电站工程建设最快和工期最短的纪录,是我国水电站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

大坝中设有三个巨大的溢洪口,孔中各装有一扇宽10米,高15米的弧形电动闸门。

当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116米)时,为确保水库安全,必须开闸泻洪,这里曾7次开闸泻洪的历史。

泻洪时,三扇闸门同时开启,3600立方米/妙的溢洪量令水奔泻而下,水击坝底,空谷传声,声如雷鸣,浪如白雪翻滚,奔流直下,气势磅礴,情景非常壮观。

【留影台——碧湖叠翠】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观库留影台,位于大坝中部。

站在站台上游望,万绿湖(新丰江水库)青山碧水美景尽收眼底。

清澈碧绿的湖水像一块纯净无暇的翡翠,湖中浮洲点翠,远处峰峦叠翠,金带横系,一直伸延至远方。

【发电站厂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新丰江水电站的发电厂房,右侧挂着“诚信、高效、团结、创新”八个大字,是粤电集团的企业精神。

跨入发电厂,我们可以看到宽敞的发电厂房。

主厂房安装了四台高大的水力发电机组,这四台机组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总装机容量已有原设计的29.5万千瓦增加到目前的33.61万瓦。

这四台机组设备是由我国哈尔滨电机厂和天津发电设备厂制造的,而整个工程是由广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广东省水电工程施工。

电站总投资2.19亿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同规模的水电站中、投资最少而建成速度最快的一个水电站,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水电站。

目前这个水电站。

目前这个水电站在供电系统中还担负着调峰、调频的任务。

这些水轮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请大家到电厂展厅就可以找到答案。

【电站展厅】

各位游客,这里是新丰江水电站展厅,也是新丰江水电站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

展厅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水电站建设开始至今的4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新丰江水电站40多年艰辛的发展历程,追溯了新丰江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和建设史,也反映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我省水力发电的光辉成就。

现在,请大家看着这台大型的水力发电机组模型。

模型主要由大坝、主厂房、发电机组、桥式吊车、溢洪闸门、检修闸门、快速闸门、尾水闸门、引水钢管、主变压器及sf6组合电器等组成。

水经大坝拦截后蓄于大坝的一方,大坝的两边形成水位差,令原来落差很小的水流产生较高的水位差,然后把具有较高势能的水引入这条直径为5.2米的钢管中,令其顺着钢管流至蜗壳,进入转轮室,推动转轮旋转,通过主轴,令转子旋转,由于转子通入励磁电流,便形成交变磁场,这就使快速转动的定子产生感应电压,并通过主变压器将13.8kv的发电机出口电压升高至220kv,在经过sf6组合电器把电接入电网中。

这水力发电的简单过程,既首先提高水的势能,再令势能转变成动能,动能再转变成电能的过程。

游客们,新丰江水电站景区参观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的支持!

陈家祠

【简介】-【建筑特点】-【一进(大门外)】-【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后进】-【西斋和厢房】

【简介】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

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

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你们看:

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想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

陈氏书院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

陈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为165米。

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灰塑做脊基,上层为陶塑。

陶塑是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色。

石湾陶塑瓦脊,题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

人物均是有前无后,脸部有眼无珠,不施釉彩。

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印制,根据人物不同的形态,选配头型、帽饰、手脚、服饰,然后用捏、按、捺、贴等手法进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视线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石湾瓦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块塑造烧制,在屋顶驳接嵌砌而成。

每条花脊,在烧制的时候,都标有店号和年代,这条首进中路花脊是光绪辛卯年(1891年)文如壁店烧制的。

当时为陈家祠烧制花脊的还有宝玉荣记、美玉成等店铺。

请大家注意看,每条花脊的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像飞翔在凌空一样,气势不凡,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

这种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

古人认为:

“巨鳌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

”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祈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

请各位放眼望去,正门两侧那平整光滑的青砖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就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墙上,它使原来单调平板的青砖墙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六幅大型砖雕,人物鸟兽形态传神生动,雕工精细入微,立体逼真,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

这些砖雕是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之上。

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再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固有“挂线砖雕”之称,体现了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扇大门。

两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为尉迟恭,红脸者为秦琼,是唐代太宗的大将军。

据说有两位气宇轩昂的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

【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

跨进首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挡中。

它立在大厅和庭院正中之间,分隔了内外空间,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又使到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

这四扇屏门上雕刻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比武”、“渔樵耕读”、“三羊启泰”等。

其图案内容,大多含有很微妙的寓意。

如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大业,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象征着儿孙永发。

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团家:

“寿”字的烟云,被寓为“五福捧寿”。

这幅“福”字图,最有象征意义,把一棵老竹雕刻成一个“福”字形状,两个“福”字一正一反,暗喻福到盈门。

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丛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长过程,又暗喻“福寿双全”。

还有这幅“渔舟唱晚”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上的几个渔夫手拿乐器在弹唱,母亲怀抱婴儿望着背救生浮葫芦的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广东水乡渔民在辛勤劳动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茵婆娑,香气袭人。

沿着中轴线方向,前庭架起了东西两道彩带般的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

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

有“镇海层楼”、“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

还有各种花鸟瑞兽、吉祥如意图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把庭院装扮的情趣盎然。

灰塑工艺积极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和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筑装饰部位上制作,随意发挥技艺,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

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

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化丑为美、夸张形象是民间常用的艺术手法。

因“蝠”

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

如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则被称为“福在眼前”;

两只蝙蝠重叠,又称“福上加福”等等。

陈氏书院的灰塑,题材十分丰富,塑艺精美,规模宏大,总长度为1800余米,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眼前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

站在青云巷凉风阵阵。

它美观而又实用,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

中座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以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

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

月台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的意思。

望柱头的雕饰更加特别,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杨涛、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家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予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终年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

这又是一个体现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生动例子。

【后进】

后进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这里共有是一座八米多高木雕大神龛,龛堂阶台上安放着密集整齐的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远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

另外凡是捐巨资兴建陈氏书院的陈姓族人,均可以在此设立长生位,标明捐资金额,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寡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

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其雕工精致,规制宏大,龛堂庄严肃穆。

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合族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

陈氏书院龛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龛罩上还铭刻有制作年代,营造商号及地址,如“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等,这是研究陈家祠营建情况的可靠原始资料。

【西斋和厢房】

看完三进主体建筑,我们可以简单游览一下东西斋和厢房。

东西厢房是当年陈氏学子们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廊庑与厢房项链。

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环境优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

室内壁上绘有大型壁画。

前东厢为《滕王阁》,图中描绘才气过人的唐代诗人王勃意气风发的吟作“滕王阁序”的场面,前西厢绘《夜宴桃李》,画面表现了桃花盛开时,李白和诸学友在桃李园中夜宴的情景。

用文人雅士为题材的壁画,正与厢房的使用功能相匹配,虽然只有两幅作品,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使书院更富诗意而显得雅致清新。

总的来说,陈家祠在建筑上最突出的是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陈氏书院后感叹不已,即时赋诗赞曰: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对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给予极高评价。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是当之无愧的。

顺德清晖园

【概况】-【前园】-【惜阴书屋和真砚斋】-【船厅-小姐楼】-【碧溪草堂】-【读云轩】-【凤来峰】-【沐英涧】-【状元堂】-【竹苑】-【清晖艺廊展厅】

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清晖路,早在清代就是广大四大名园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

万历年间,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仕俊在太艮南郊建有皇家花园、天章阁等园林别墅。

到清朝乾隆年间,皇家衰落,上述物业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

到嘉庆五年龙应时病逝,其子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

一年后,龙

【篇二:

广东省导游词】

清远概况

清香而溢远”了。

今后,清远更将要建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这正在动工的就是清远的北江三桥,它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沟通南北及新城区的建设。

大家的右面就是清远的第一个江岸住宅小区——清远第一城。

江岸住宅也是清远楼价最贵的地区,猜一下清远的楼价最贵的是多少钱一平方米?

2600/平方米——平均为1300/平方米。

是不是很平宜啊?

好了,各位团友,我们已经来到了清远最美丽的江滨餐厅——丁香花园申粤轩酒楼。

丁香花园这个名字是以清末名将李鸿章四姨太丁香而命名的,而申粤轩在上海颇有名气,这是它在清远的分店,以其环境优美、美食佳肴而著称,我们在这里可以一尝清远特产清远鸡的风味。

好了,各位团友,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准备下车。

各位团友,看一下你们的右面,这条横跨两岸的桥就是清远的旧北江大桥,它于1981年起筹建,1983年1月动工兴建,建成于1985年。

五年工程三年完成,全长1057米,总投资为2227万,宽16米,有16座桥墩,这就是清远人的骄傲,这条沟通新旧城的主要桥梁建成好就在次年10月被评为广东省全优样板工程,1987年3月获国家1986年度优质工程银质奖。

大家再看一看对岸,停放了很多船的地方叫三码头,是清远凤头的所在地,清城——又被称为凤城,为什么又叫凤城呢?

不,和清远鸡没有关系,叫凤城是因为清远的版图从上空看下来就象一只凤凰,所以称为凤城。

据说,以前,在现在清远市工人文化宫附近,那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上面栖息了一窝凤凰,而树下面就住着一个叫张易的年青人,这个年青人自少父母双亡,靠一只小舢艇为生。

有一年,北江洪水泛滥,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北江水的俗语?

南雄落水洒湿石,去到韶关涨三尺,落到英德半壁,浸到清远佬无地走。

北江水来势汹猛,一下子就把清城给淹了,张易呢,就撑着他的小舢艇到处去救那些在水里挣扎的人,救了一批又一批,在经过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吱吱喳喳的声音,原来水位就快要漫上树顶了,而两只大凤凰飞出去找吃的了,因为凤凰是非宝树不落,非泉眼的水不喝,所以要飞好远,不知道这里发生了水灾,而那窝小凤凰连翅膀都还没长出来,眼看就要被淹没了,张易一看,连忙跳下水,游到树中心把小凤凰整窝捧出来,谁知道那棵树的寄生滕把张易的脚给缠住了,怎样也解不脱,张易只好把小凤凰入到船上面,而自己就被水给淹没了,这时候母凤凰飞回来了,见到这感人的一幕,觉得人可以为救一窝小凤凰而奋不顾身,觉得好感动,于是为了完成这个年青人救人的心愿,就伏在水面上,让那些落水的人踩着她的背逃生了,它亦都因为体力透支,也牺牲了,最后化成了两条街,所以清远看上去就象一只凤凰,三码头就是清远的凤头,只是现在建护堤弄平了,上下廓就是清远的凤翅,凤背就是清城区府,而凤尾就从松岗路一直延伸到北架山了。

而就在凤凰牺牲的地方,我们就称为起凤里,所以清城又被称为凤城了。

那大家知不知道广东有两个凤城呢?

除了清远之外,顺德大良也被称为凤城,为什么呢?

据说,就是清远的那只公凤凰飞回来后,见到自己的妻子牺牲了,很伤心,于是就带着小凤凰飞离这块伤心之地,一飞就飞到顺德了,所以广东就有了两个凤城。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地方就是清远市的新北江大桥,建于1995年,与旧桥相隔的时间刚好是十年,所用的资金也刚好是十倍,这桥的花费是2亿,全长1410米。

主要是为了方便外省车通过而减少旧城区及旧桥的承运量,是沟通南北的主要桥梁。

这条桥还是省长卢瑞华亲自剪彩的呢。

大家再看一下你们的左手面,那里有四个白色的建筑物,大家猜一下是什么呢?

都不对,那个叫中央粮仓,也是一个战备粮仓。

除了作为战争备用外,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抗灾。

因为清远曾经是全国十大扶贫城市之一,它虽然面积大,但有76%都是山区,且以石灰岩地区居多,可供耕地的面积很小,耕地面积大

部分集中于北江及其支流附近,但北江洪水灾难大,这个粮仓的主要功效就是防止因洪灾导致的失收,它每年将旧粮清出来卖掉,换成新粮储存,可储存近200万顿粮食。

大家再看看左下方,这里有很多小渔船,据说当年张易就是撑着这种舢艇救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的。

这些小渔船是当年民国清远八景之一的渔舟唱晚。

不过现今的社会这种小渔船已经越来越少了,或许再过几年就看不到了。

大家再看一看那江边还有一支塔,留意到它的不同之处吗?

它是没有塔顶的,它叫镇江塔,因为北江洪灾多的原因,当地人就兴建了这一支塔以祈求平安,它没有塔顶是有另外一层含意的,而我们这里的人就叫它做“不尖塔”,因为在清代末年,清远出了一名有状元才但只有榜眼命的才子朱汝珍,这支塔就是专门为他所兴建的。

据说这个朱汝珍在清末科举殿试时,他的才华出众,考得第一名,考官已经将他拟为状元,后来试卷呈到慈禧太后御审时,慈禧看了他的答卷也赞不绝口,正想点为状元,但总觉得他的名字不顺眼,因为朱汝珍的“珍”字与她最讨厌、最憎恨的改革派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是同音同字,再看第三名的李春霖的试卷时,虽然觉得文才比不上朱汝珍,但非常喜欢他的名字,认为自己统治天下,万民沐德。

有如春天甘霖。

于是把笔一挥,钦点李春霖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为榜眼了。

所以就建了这个“不尖塔”来纪念这个有状元才但只有榜眼命的才子。

不过,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但清远人觉得出了一个榜眼,还是值得高兴的。

主要景点介绍:

广东省唯一一个拥有aaaa级的旅游度假区的清新温矿泉度假区,建有全国第一个仿日本北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