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3526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皖江大道箱梁跳仓法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八、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7

8.1混凝土热工计算7

8.2混凝土应力计算11

一、编制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预拌混凝土》(GB/T10902)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本工程设计图纸

8.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沈巷片区,规划范围东至长江中心线,南至淮南铁路控制线100米,西以沈巷镇规划东控制线下沟为界,北以和沈路、北港沟为界,总面积15平方公里。

皖江大道桥位于皖江大道与十里长河交汇处,桥梁中心桩号2+15,该桥位于十里长河景观带内,按照与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经方案比选确定采用拱梁组合结构,跨径布置为30+45+30=105m。

机动车道主梁采用单箱四室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总方量约为4200m3,主梁总长105m,总宽31m,高度为1.6~2.2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5~0.8m,腹板厚0.6~1.2m。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其混凝土浇筑采用跳仓法施工。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1配合比设计原则

1.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3.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³

4.水胶比不宜大于0.5;

5.砂率宜为0.35~0.40;

6.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

7.混凝土初凝时间6~8h、终凝时间10~12h。

8.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0℃。

如温度过高时,可在搅拌用水中加入适量的冰屑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根据本工程设计参数和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通过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如下表所示:

配合比设计表

标号

水泥

粉煤灰

减水剂

C50

451

86

626

1162

5.93

168

3.2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

华新P.O42.5水泥,该水泥属于中低热水泥,其比表面积较小,凝结硬化过程比较稳定,7天水化热不超过270kJ/kg,3天水化热不超过230kJ/kg;

水泥的混合材为矿渣或粉煤灰。

2.细骨料:

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中砂,模数2.5~3.0,含泥量≤1.5%。

3.粗骨料:

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的花岗岩石子,粒径为5~31.5mm,含泥量≤0.8%。

4.外加剂:

选用聚羧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

其质量可靠,且与水泥、粉煤灰相容性较好,减水率≥25%。

混凝土中除掺入减水剂外,不得再掺入防水剂等任何外加剂。

5.水:

饮用水

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是放热过程,根据水泥品种的不同,其七天水化热为300-400kJ/kg。

随混凝土水泥用量的提高,在绝热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升可达50-80℃。

水泥的水化热大部集中在前七天释放,在自然环境下,由于存在发热和散热两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般在2-4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步降温,这样就会产生冷缩,相应地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拉应力,另一方面,大体积的散热较慢,这样内外就会出现很大的温差,从而在内部产生温差应力,温差为10℃时,产生冷缩值εc=ΔTα=0101%,当混凝土的冷缩值大于其极限拉伸值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五、跳仓法仓块划分及施工顺序

5.1仓块划分

1.跳仓法施工技术原理

由于混凝土早期的温差及收缩大,而后期温差及收缩小,故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

跳仓法的原则为“隔一跳一”,即至少隔一仓块跳仓或封仓施工,早期隔块跳仓浇筑,后期分块封仓,从而起到早期混凝土主要靠分块释放温度应力,后期主要靠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承担温度收缩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上下层的分仓施工缝可不对齐,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封仓间隔施工时间宜为7~10d。

2.机动车道主梁仓块划分

本工程机动车道主梁尺寸为105m×

31m,包括底板、腹板和顶板,混凝土总方量约为4200m3,属于较大体积混凝土。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主梁砼浇筑采用跳仓法,分上下两层施工,第一层为底板和腹板,第二层为顶板,横向划分5个仓块,仓块长度18~25m,纵向不分块,上下层分仓施工缝对齐,仓块尺寸最大的是下层3仓块(25.8m×

31m),混凝土方量约780m3。

见分仓示意图:

分仓示意图

5.2跳仓法施工顺序

本工程主梁计划分上下两层施工,均采用跳仓法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顺序为2→4→3→1→5,先施工图中阴影部分2仓和4仓,间隔7~10天后,浇筑3仓、1仓和5仓。

下层底板和腹板全部浇筑完成后,再浇筑上层顶板。

为减小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内外约束力,每个仓块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推移式分段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由低到高逆坡施工。

见浇筑示意图:

六、主梁混凝土浇筑

6.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预应力、腹板位置和底板标高的控制

2.底板钢筋内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不得有渣土、杂物和积水。

3.现场备用一部分减水剂,当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要求时,可以掺适量外加剂的水泥浆,经搅拌车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然后再测试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现场严禁直接加水。

4.砼开盘前应组织足够数量的塑料膜、土工布和阻燃草帘被等保温材料进场。

5.在砼浇筑前,事先与供电局取得联系,若供电不稳定,现场准备足够容量和功率的发电机以备停电时应急,保证砼施工的连续性。

6.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措施

(1)雨天施工技术措施:

雨天不宜浇筑砼,浇筑砼前应与气象部门做好联系,尽可能避免在大暴雨天内浇捣砼。

如果浇捣砼时下雨,现场应准备足够的防雨应急材料(如油布、塑料薄膜),在振捣密实的同时铺设覆盖材料(如油布、塑料薄膜),尽量避免砼遭受雨水冲刷,以保证砼质量。

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和四周的清理工作,防止积水和淤泥。

如在施工过程中突遇大暴雨(应停止浇筑混凝土),应做好人员配置,加强施工管理力量。

确实无法施工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设施工缝,并尽快中止砼浇灌,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砼应立即进行封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砼。

(2)炎热天气施工技术措施:

浇捣砼前应与气部门做好联系,尽可能避免在高温、炎热天气浇捣砼。

如需浇筑,采用搭设遮阳降温棚降低砼的温度,砼的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砼浇筑后,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3)大风天气浇筑,在作业面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砼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根据气候、气温情况合理组织内外交叉作业,特别连续浇捣砼前应收听好气象预报及时与气象台联系,安排好施工生产。

工地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备足水泵、薄膜,土工布等材料,以防气候突然变化。

6.2混凝土浇筑

1.砼浇筑时,严格按照跳仓法顺序施工。

2.连续浇筑时,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根据施工要求计划投入6根振捣棒。

作业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捣棒各插点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且小于500mm。

振捣时,应“快插慢拔“。

每插点振捣约20~30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

在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其发生移位,出现跑模现象。

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插入下层砼约50mm,以消除上下层之间冷缝,确保砼质量。

4.在浇筑后2~6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再用铁抹子压光,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5.在主梁混凝土仓块间布置5mm的密孔钢丝网,阻止混凝土从仓块内流出,钢丝网垂直于底板面,与受力钢筋焊接在一起,浇筑完成后形成水平施工缝。

在进行相邻仓块砼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钢丝网可不用凿除)的杂物、混凝土浮浆、松散混凝土块清除干净,并进行清洗湿润。

若在施工缝周围(已浇筑完的钢丝网内侧的混凝土)存在孔洞、松散等不密实的情况,应将钢丝网和混凝土一起凿除,直至密实为止,然后清洗干净,浇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接缝处的施工质量。

6.3混凝土养护与管理

1.混凝土浇筑后,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2层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以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阻燃草帘被用以保温。

混凝土需补充水分时,在下层薄膜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浇水,然后尽快覆盖。

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在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方案。

3.当保温保湿覆盖后,现场如需要放样时,可把保温层掀开,放样完后应及时进行覆盖。

七、混凝土测温

7.1监测目的

在施工以前进行必要的砼热工计算,对砼的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温度收缩应力等进行计算,实际是否与其符合,且砼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究竟如何、养护的效果如何等,只有经过现场测温,才能掌握。

通过测温,将砼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同时,通过测温,由于对砼内部温度,各关键部位温差等精确掌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缩短养护周期,使后续工序尽早开始,加快施工进度,并节约成本。

本工程测温装置采用热电偶温度计。

7.2监测内容

1.砼浇筑及固化过程中,监测内容应包括监测时间、砼水化热即时温度、内表温差、温降速率和大气温度。

2.当砼浇筑完成后砼表面点温度与中心点温度温差(内表温差)达到25℃时或测温点温降速率达到-2.0℃/h,以书面报告形式并重点标注提出警示。

3.温度控制指标

(1)混凝土入模温度≤30℃(指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在50~100mm深处的温度)。

(2)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30℃。

(3)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4)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1.5~2℃/d。

(5)混凝土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7.3监测布点

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

从浇筑的垂直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间和表面三种情况;

从平面尺寸考虑,测温点分成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测温点在平面尺寸方向上的布设间距应不大于10m。

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决定分别在每个仓块的底板(顶板)、腹板和横梁的中心位置埋设测温点并相互错开。

每组测温点为3个点,分别埋设在梁和板的上、中、下部位。

预埋时采用钢筋做支承物,先将温度传感器绑在钢筋上,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并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

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绑好温度传感器的钢筋植入混凝土中,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

为了便于操作,留到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20cm。

测温管埋设布置图

所有测温孔必须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

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相隔离,用保温材料将测温管上口塞住。

测温计停留在测温孔内要达3~5min,方可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与视线向平。

7.4监测周期及数据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升温期(约前3天)每2小时观测一次,当发现温度差接近25℃时应加密观测。

降温期(第4至6天)每6小时观测一次,以后每天观测一次(第7至10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进入稳定期。

在测温过程中,资料每天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归档,测温工作全部完成后,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编制测温总结报告。

八、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8.1混凝土热工计算

1.混凝土出罐温度TI

取常温TI=TC=27.8℃

2.混凝土浇筑温度TJ

混凝土装卸料两次:

A1=0.032×

2=0.064

混凝土运输时间30分钟:

A2=0.0017×

30=0.051

浇捣完毕需1小时:

A3=0.003×

60=0.18

A=A1+A2+A3=0.064+0.051+0.18=0.295

Tj=Tc+(Tc-Tq)×

0.295=27.8+(27.8-25)×

0.295=28.63℃

3.混凝土绝热温升Tt

式中:

W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取451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取0.3;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值,P.O42.5水泥取357.0kJ/kg;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

ρ—混凝土的密度,取2450kg/m3;

e—为常数,取2.718;

m—砼水化温升系数,随水泥品种及浇筑温度而异,一般为0.3~0.41

t—砼的龄期

 

4.混凝土各龄期的计算温度

T(t)=Tj+Tmax×

ξ(t)

式中:

TJ—混凝土浇筑温度28.63℃;

ξ(t)—t龄期的降温系数,主梁下层3仓块面积最大,其混凝土中心距外边的最大距离为0.8m,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查表可知各龄期的系数值。

T(3)=61.95℃

T(6)=59.69℃ΔT’(6)=2.26℃

T(9)=57.43℃ΔT’(9)=2.26℃

T(12)=49.14℃ΔT’(12)=8.29℃

T(15)=41.61℃ΔT’(15)=7.53℃

5.混凝土各龄期的表面计算温度

由于混凝土浇灌后3~5天,水化热散发最快,是混凝土内部温度陡升阶段,而混凝土刚处于终凝状态,弹性模量较小,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故需在浇灌混凝土3天后,进行保温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

本工程拟采取的保温措施为覆盖2层塑料薄膜和3层阻燃草帘被,一层草帘被厚20mm,一层薄膜厚1mm,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该混凝土施工预计为8月份,假定混凝土养护期间环境温度28℃。

Tq(i)—不同龄期时大气平均温度;

ΔT(i)—不同龄期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平均温度之差;

H=h+2h’=4.014m

h为混凝土厚度,h’为虚设厚度

h’=k×

λ/β=0.757m

λ为混凝土导热系数,λ=2.33W/MK

β为保温层传热系数,β=2.05W/M2K

k为计算折减系数,查表k=0.666

混凝土表面计算温度和其与中心计算温度的温差为:

Tb(3)=48.78℃ΔT1(3)=13.17℃

Tb(6)=47.39℃ΔT1(6)=12.30℃

Tb(9)=46.01℃ΔT1(9)=11.42℃

Tb(12)=40.93℃ΔT1(12)=8.21℃

Tb(15)=36.33℃ΔT1(15)=5.28℃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差为61.95-48.78=13.17℃<25℃,故该混凝土施工采用2层塑料薄膜和3层草帘被覆盖进行保温,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质量。

具体掀除保温层的步骤与时间,应根据现场测温情况确定。

6.混凝土各龄期的收缩当量温差

(1)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按15d计算)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3.24×

10-4;

M1、M2、…M11—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表B.2.1取用。

εy(t)y=3.24×

10-4×

(1-e-0.15)×

1.35×

1.11×

1.107×

0.54×

0.93×

1.3×

1

=0.263×

10-4

εy(12)=0.214×

εy(9)=0.165×

εy(6)=0.144×

εy(3)=0.056×

(2)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

—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

10-5。

Ty(3)=0.56℃

Ty(6)=1.44℃ΔTy(6)=0.88℃

Ty(9)=1.65℃ΔT1(9)=0.21℃

Ty(12)=2.14℃ΔT1(12)=0.49℃

Ty(15)=2.63℃ΔT1(15)=0.49℃

(3)台阶式降温差

ΔT(6)=ΔTy(6)+ΔT’(6)=3.14℃

ΔT(9)=ΔTy(9)+ΔT’(9)=2.47℃

ΔT(12)=ΔTy(12)+ΔT’(12)=8.78℃

ΔT(15)=ΔTy(15)+ΔT’(15)=8.02℃

(4)台阶式综合温差

T1=3.14+2.47+8.78+8.02=22.41℃

T=T1+Tc=50.41℃

8.2混凝土应力计算

1.混凝土外约束的约束系数.

L—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按40000mm计);

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需拟厚度之和(mm);

—与最大里表温差

相对应龄期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Cx—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表B.6.5取值。

2.混凝土外约束拉应力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T—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

E(t)—与最大里表温差

—在龄期为t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表B.6.1取值。

σxmax=1×

10-5×

3.45×

104×

50.41×

2.492×

0.3=0.144MPa

3.混凝土的最大约束应变

混凝土弹性极限拉伸考虑配筋影响

εpa=0.5Rf(1+ρ/d)×

10-4=0.5×

(1+0.39/1.6)×

10-4=1.24×

4.最小仓块间距

计算可知本工程机动车道主梁最小仓块的理论长度为59.9m,在此范围内砼不会产生温缩裂缝,考虑到砼的塑形收缩变形、荷载分布和沉降等因素,施工时偏安全考虑跳仓长度在30m左右,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