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
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
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
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
“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
“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
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立军令状、摆酒招待
(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
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5.4
5.10
第11周第2节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2.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及相关人物资料;
教学及相关视频。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出示)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资料。
二、预习交流,理清脉络: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共写了几个人物?
谁给你印象最深?
为什么?
3.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吗?
(神机妙算)什么叫神机妙算?
二、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
轻读第三段,想想在借箭过程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儿?
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1)画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重点句。
(2)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
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不仅显示了他丰富的天文知识,更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三、对比人物,体会特征:
.诸葛亮是来帮周瑜的。
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
(板书:
妒贤)
2.诸葛亮不仅识周瑜的妒忌,知曹操的多疑,还相信谁?
(鲁肃)你觉得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儿看出来?
忠厚)
4.小组讨论: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5.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诸葛亮神机妙算:
(1)知天文:
大雾漫天
(2)懂地理:
顺风顺水
(3)识人心:
周瑜-妒贤,曹操-多疑,鲁肃-忠厚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呼应开头)
2.你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从容镇定、料事如神、雄才大略、顾全大局、学识渊博、运筹帷幄、谈笑风生……)
五、布置作业,拓展训练。
搜集交流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或故事。
板书设计
1、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知天文
大雾漫天
晓地理
顺风顺水
周瑜(妒贤)
识人心
曹操(多疑)
鲁肃(忠厚)
教学反思
学生合作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惊喜连连。
课上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体会深刻,想法多样,表达清晰完整;
设计了两道讨论题:
(1)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同学们全面理解了课文内容,对人物形象把握准确,深入分析了诸葛亮和周瑜二人的优长对比人物,进一步感受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词汇量很大,概括准确,惊喜连连。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草船借箭》习题
5.11
第11周第3节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都督(
惩罚(
水寨(
呐喊(
调度(
二、读了课文,我最佩服诸葛亮( )。
三、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 ) ①引,牵;
②帮助、救助;
③引用。
定罪( ) ①犯罪的行为;
②刑法;
③苦难、痛苦
虚实( ) ①空;
②不真实的;
③衰弱。
四、辨别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希望
1.我希望妈妈能带我去杭州西湖旅游。
( )
2.周瑜说: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
谢谢
1.教师节时,我对李老师说:
“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 )
2.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五、我会感受。
1.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
2.从“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
3.从“曹操下令说:
‘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
六、语文营养菜。
1、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尽是计谋
2、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 )( )( )( )( )( )
七、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
)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八、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
)(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
经过是:
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十、文学常识填空。
1.(
)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等等。
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2.《跳水》
5.5
5.12
第11周第4节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电脑。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
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
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o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
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
(1)学生交换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
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五、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跳水》
第11周第5节
.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出示思考题: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
(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
都笑起来"
,孩子"
哭笑不得"
,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反而"
笑的声音更大了"
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区分"
气急了"
与"
气极了"
,体会孩子"
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
全都吓呆了"
;
"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
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
、"
摇摇晃晃"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
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看到这里紧张吗?
你想救他吗?
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
(让学生各抒己见。
)(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
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
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
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
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
船长会说些什么?
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2.跳水
放肆戏弄
机智果断
猴子
孩子
船长
恼怒冲动
临危不乱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
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的内容。
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象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真切理解"
情况危急"
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
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跳水》习题
5.13
第11周第6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á
ozhǔn
mó
xià
hu
(
)仿
rě
sī
fānchuá
n
招(
)坏
二、选择正确的字画上横线。
炮(蝉弹)船(枪舱)龇牙(咧裂)嘴
吓(虎唬)胳(膊博)(桅危)杆
三、缩写句子。
.调皮的小猴子一口气爬上了高高的桅杆。
2.弟弟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彩色的连环画。
3.大理石的地面平整光洁,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四、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五、按要求回答问题。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
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胆战心惊
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没听明白他的话
船长又喊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空格中加上标点符号。
2.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第11周第7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学生搜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多媒体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
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
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
(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
迪斯尼)
(格罗培斯: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2)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3)认读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