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可行性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可行性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可行性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湖岸道路1公里。
(3)聘用管护人员补助。
聘用湿地管护人员8人。
8、投资估算:
总投资为100.0万元。
其中:
湿地监测及能力建设补助5.0万元,占总投资的5.0%;
湿地生态恢复补助85.0万元,占总投资的85.0%;
湿地管理人员劳务补助1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0%;
9、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将会进一步增加湿地水系交换能力,丰富阅海湿地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稳定阅海湿地生态系统,有助于湿地保护基础设施与保护监测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1.1项目建设是保护和恢复阅海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依赖程度的显著提高,湿地污染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其对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稳定与物种多样性产生巨大危险。
2007年以来虽然湿地公园资源得到较好的恢复,但目前湿地内原生植被-芦苇、蒲草面积消减加快,鱼的捕获量逐渐下降,水鸟栖息数量缩减,湿地生态系统呈退化状态,且速度加快。
因此通过本项目建设,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恢复原生态对于促进区域多样性,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1.2项目建设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需要
据统计,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门40科87属152种;
脊椎动物5纲27目50科143种。
鱼类5目6科17种;
两栖类1目2科2种;
爬行类2目4科6种;
鸟类14目30科113种。
因此,通过实施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建设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保护种类、数量,改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可以为更多的珍稀物种在湿地生存、繁衍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2.1.3、项目建设是开展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目前国家林业局要求国家湿地公园进一步加强湿地建设和发展水平,为此只有加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能力建设,提高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对湿地公园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促进湿地公园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1.4、项目建设是缓解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的需要。
通过本项目建设一方面能提高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城市生态宜居环境,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5、项目建设是保证宁夏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之一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保护和恢复工程,将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即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有效降低银川市首要空气污染指数API数值。
因此,保护好阅海水生野生动植资源,对于维护银川市乃至宁夏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可行性
2.2.1政策支持
2001年年初,中央发的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保护区保护。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笫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通知》。
要求“把加强保护区保护,恢复保护区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实施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2.2已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被(芦苇、蒲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另外保护区内湖泊水域广阔,沼泽、滩涂、芦苇丛区、水岛、河道、水生植物观赏园、水上休闲园、田园风光园等生态类型多样,保护区除了部分地区开垦为农田外,其余部分由于人类干扰活动较少,植被组成仍保持了原生状态,保护较好,具有区域恢复复原的优势。
目前项目区已建立了阅海生态监测站、阅海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2.2.3前期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工作
目前自治区党委、银川市政府已将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重要内容,加大了银川湿地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大力实施生态恢复保护生态建设,部分从南方引进水生植物品种已种植成功,并建立了水生植物示范基地。
2009年争取银川市环保局支持实施了宁夏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与宁夏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共建了宁夏大学生态保护实习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阅海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2.4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
2003-2006年由银川市保护区办组织,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教授主研《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先后在银川阅海保护区实施,尤其是在保护区芦苇种植、荷花水生植物引种,建立了保护区生物净化与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成果,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工程提供了一些技术思路。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宁夏银川市国有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全场总面积2667公顷。
有湿地1934公顷,农田733公顷,现有人口2500人,其中职工和劳动力1036人,隶属宁夏银川市国资委,土地属国家所有,公司体制健全,除了在发展国有经济外,企业还承担着大量社会公益性事务,如资源保护与管理、社会与医疗保障、社会治安等。
自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西湖农场)建场以来,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
2005年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的要求内设阅海资源保护管理站。
目前农场现有管理人员5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
2008年4月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银川市国有企业,由银川市国资委统一管理。
但由于阅海的资源保护与管理、社保与治安等社会公益职能仍由企业承担,目前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仍保留银川市西湖农场体制。
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六、七十年代大面积围湖造田,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逐年减少到不足6000亩,2006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银川市市委、市政府、银川市市湿地办、自治区林业局林业局、农垦事业管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实施阅海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扩整湖面、水系连通、生态恢复、生态绿化、退池还湖、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共扩整湖面阅海国家湿地公园800公顷,使自然生态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达到2667公顷,清淤水道21000米,完成生态绿化233公顷,种植特色水生植物300余公顷。
阅海湿地保护管理站,为宁夏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设机构。
现设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资源站配置了微机、监测镜、GPS卫星定位仪、喷雾消毒机、防护服等监测管理设备,加大了阅海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野生动植的保护与打击偷割芦苇、蒲草、偷盗鱼类鸟类行为的力度,并根据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制定了严格的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实行了绝对保护。
目前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站银川站等并先后举办了“百名儿童古筝比赛”、“阅海湿地水鸟摄影比赛”、“宁夏阅海上陵杯垂钓大赛”等相关大型活动。
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在由单纯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看护、向资源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鸟类环志、科普宣传教育的一站多能式发展。
目前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设施主要有瞭望塔1座、疫病监测与生态监测站1座,配套水利设施,同时购置了保护的仪器设备,主要有:
抽水机3台、对讲机3部、高倍望远镜6台、喷雾消毒机2台、防护服3套、GPS1部,对环湖15公里湖滨带进行生态绿化。
第四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其北距银川市市中心6公里,南至新城区,北到第二农场渠,西以包兰铁路为界,与银川市镇北堡镇芦花村接壤,东与银川市丰登镇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06°
11′-106°
14′,北纬38°
31′-38°
37′,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9公里,总面积2667公顷。
2.交通与通信
项目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亲水大街在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东侧通过,西与满城北街相接,北环饶城高速公路由北侧通过,银川市包兰铁路西侧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项目区主要保护对象
3.1植物资源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有维管植物40科87属157种(变种、变型)。
蕨类植物6科12属17种;
裸子植物7科13属19种;
被子植物27科62属78种。
与宁夏全区的植物种类相比,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的数量占全区植物种的3.6%(包括栽培种);
属占7.6%;
科占18%。
由此可见,湿地内植物属较丰富,而植物种较少。
这与湿地内的植物区系有相当多的单种属或少种属有关,如莎草属、虎尾草属、芨芨草属、罗布麻属、海乳草属、胡颓子属等。
在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区系中,含植物种数量较多的科主要有禾本科、黎科、豆科、柏科、蒺藜科、菊科等。
含植物种数量较多的属主要有盐爪爪属3种、香蒲属3种、针茅属3种、槐属4种、碱蓬属3种、篱属2种。
3.2动物资源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沼泽、湖泊构成,是湿地动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已成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渔类与其他水生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这里芦苇繁茂,人为干扰较少。
通过多年的调查显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近年来水生生物栖息种类和种群数量有逐年增长趋势。
据统计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5纲27目50科143种。
鱼类5目6科17种,具有较高保护与经价值的鱼类4种:
黄河鲤鱼、黄河鲶鱼、北方铜鱼、赤眼鳟。
两栖类1目2科2种;
鸟类14目30科113种;
哺乳类5目8科11种。
在这些动物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为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小鸨;
国家II级保护动物19种。
3.3水资源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有丰富的水资源,由于其属宁夏第四储水盆地沉降区之一,是沉降中心地带,其第四系厚度超过千米的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成为地下水的储集场所,蓄水量丰富,且以淡水为主,是银川市城市最大的“涵养水库”。
阅海湖体有第四纪冰川侵蚀地下水溢出汇集,再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的补给而形成,湖体呈倒梯形,水资源属黄河水系,水源供给主要是艾依河为主,农田退水和地下水为副,排水通过湖东面四二干沟。
湖水面积718公顷,平均水深1.8米。
沼泽面积468公顷,水深0.5-0.8米,由于水系基本未受工业污染,湖水四季透明,水质良好。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5.1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建设、生物多样保护、动植物资源修复为重点,以促进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野生动植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结合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湿地公园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逐步改善和恢复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2总体目标
依托科研,实现监测、保护、宣传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不断提高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水平,达到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维护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完整,实现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水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2.1远期目标
通过本补助项目实施,有利于两年内初步形成阅海湿地自主检测平台体系建设,有利于建设基础检测项目的快束自检,达到阅海湿地水生生生物适时评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监测;
有利于后期湿地宣传教育中心建设与设施配套,开展“宁夏大学生态实习基地”、“阅海湿地学校”、“阅海湿地社区”共建,以推动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与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有利于打造宁夏苗种繁育研究基地,最终实现水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得以恢复,有利于缓解湿地大水面荒漠化、湿地原生植被消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显著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5.2.2近期目标
一是在阅海2号、3号、4号湖芦苇密集区新建监测固定样地10块,面积500平米,对湿地原生植被、湿地生态等进行定点定期监测和研究,利于阅海湿地重要固定样地监测工作机制实地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二是开展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建设。
即拟于九号湖湿地域实施水系清淤疏清,共清淤疏通10万立方米;
、湖泊清淤疏通建设,清出的淤泥就地堆岛,作为恢复鸟类栖息地之用;
拟于三斗北湖滨带恢复水生植被-荷花定植10公顷,主要作为阅海湿地生态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消减遏制与修复、复壮技术研究等;
拟于阅海湿地南码头湖滨建设景观防护林带10公顷和1公里湖岸道路工程建设,其作为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起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建设湿地生态休闲景观所需。
拟于阅海湿地生态补水10万立方米;
三是加强湿地管护能力建设:
即拟聘用管护人员8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力度,巩固和提高湿地资源一水平。
5.3总体布局
项目区总面积2667公顷,按照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依据,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三大块,即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三大功能分区的不同保护和管理要求分别开展保护和管理。
5.3.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468公顷,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总而积的37.5%。
位于湿地公园的中部,东起阅海水面与四二干沟西堤交绘处,西到阅海景观路,南到西湖农场与芦花乡交界处,北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西码头西侧,包括阅海及其周边沼泽和荒地。
它是湿地公园珍稀濒危生存地,有24种国家保护动物。
核心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如需进入核心区进行科研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前向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详细计划并经主管机构审批。
其次,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研究温带半干旱荒漠地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演替规律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半干旱荒漠区特殊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地段,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5.3.2缓冲区
缓冲区面积500公顷,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7.5%。
缓冲区东起阅海水面与四二干沟西堤交汇处;
西到阅海景观路;
南到湿地公园西码头;
北到西湖农场三闸沟。
缓冲区是核心区与实验区的连接区域,对核心区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
该地区可从事各种科学研究的观测调查等工作,但绝对禁止任何方式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允许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5.3.3实验区
实验区面积333公顷,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的25%。
实验区东起阅海水面与四二干沟西堤交汇处;
西到湿地公园与芦花乡交接处;
南到湿地公园三闸沟;
北到湿地公园三斗渠。
实验区是湿地公园内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已不很完整,次生生态系统占较大比例。
其主要功能是对核心区起到更大的缓冲作用和与周边地区联系纽带作用,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和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水生植物恢复、的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绿色水产品捕捞及其有益于资源合理利用与生产示范等。
第六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1、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科学保护为重点,遵循严格的项目要求,积极开展以生物修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的生态建设,通过项目实施,达到利于阅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达到提高阅海湿地监测研究与湿地资源水平的效果。
2、技术措施
项目技术来源主要以宁夏环境资源学院的宁夏大学生态保护实习基地为主,指导建立阅海水生生物保护科研中心与科研中心实习基地建设,搭建湿地自主检测平台,加大引植阅海湿地已较为成熟的湿地生物恢复技术,以保证本项目实施的效果。
3、主要技术
一是搭建保护平台建设:
即充分利用本项目的设备配套,与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合作,形成及生态环境重要指标的多速自检技术,指导阅海湿地固定监测样地的监测与研究工作,同时提商阅海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站建设能力;
形成湿地保护与监测的交流研讨机制,以指导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运用等。
其二是开展科研中心实习基地建设,以阅海湿地成熟的荷花的大水面湖泊修复技术为主,指导本项目10公顷湖滨带植被恢复的建设,以达到技术初步成形,湿地水生植被面积有所增加目的。
其三遵照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对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进行分区管理。
即加强核心区限制与保护,即设置封育线与宣传保护警示牌,严格限制水上旅游、湖泊捕捞与湖泊垂钓的进入,并加大查处与处罚力度;
在缓冲区制作相应保护牌,加强限制
第七章项目建设内容
1、湿地监测建设
1.1监测固定样地建设
本着有利于实地监测和保护管理,有利于准确真实和节省成本原则,拟在阅海2号、3号、4号湖芦苇密集区新建监测固定样地10块,其中原生芦苇8块、蒲草2块,单块50平米,总面积500平米。
此固定样地主要选择湿地芦苇核心区的外围离散植被丛,临近船只过往航道区、鸟类栖息密集区和水质易变的区域,能够反映湿地生态原生植被不同生境类型。
固定样地主要采用木桩围护,设立与原生态相融的木质材料,并设立60X120厘米木质样地保护牌,通过设立监测固定样地,能够更好的对湿地原生植被进行定点定期监测和研究,防止人为破坏,也是监测的基础数据更据连续性和准确性。
详见表5-1及附表。
表5-1湿地监测固定样地一览表
序号
样地类型
样地数量
面积(平方米)
实施地点
1
芦苇
8
400
二号湖、三号湖、四号湖
2
蒲草
100
三号湖
1.2监测工作
为更好的对阅海湿地生态资源进行监测和保护,能够准确的掌握和了解湿地生态资源情况,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需要相继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监测。
湿地生态环境主要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芦苇、蒲草等原生植被和湿地水文监测,植被主要通过对其成长和恢复情况、病虫害、刈割、变种、外来物种的侵入等项目监测,水文监测主要对湿地水位变化、水质物化指标、藻类水华等监测;
开展鸟类监测,主要对湿地区春秋候鸟迁徙动态变化情况、栖息繁殖鸟类种群数量、种类、集群、繁殖、栖息地以及疫病防治等监测。
2、湿地恢复建设:
2.1湖泊清淤疏通建设
为进一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加鸟类栖息地,提高湖泊蓄水量,增加水体流动,防止下游芦苇核心区水体富营养化,需在9号湖西、中部区域进行湖泊清淤疏通建设,共3段,3.3公里,段面宽20米*深1.5米,需清淤疏通10万立方米,主要对遗留堤痕,淤泥区,水体阻隔区域清淤疏通,清淤深度至湖泊平均水深1.5米为界,同时将清出的淤泥在离航道较远的区域就地堆积成小岛,小岛主要用于恢复鸟类栖息地之用,严禁用于垂钓、游乐等旅游开发使用。
湖泊清淤疏通主要用水用清淤机械,作业主要对航道、净水面进行清淤疏通,对已有植被的区域保持原样。
以免破坏原生植被和原生生态系统。
表5-2湿地湖泊清淤疏通一览表
项目
数量(立方米)
计划实施时间
湖泊清淤疏通
100000
九号湖
随最佳施工期定
2.2湖滨植被恢复工程
为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提高湖泊生态净化处理和调节能力,增加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生境多样性,水生植被多样性,同时还能为湿地恢复和保护科研的技术运用与研究提供实习基地,拟建于在三斗北水域进行水生植被荷花定植,面积10公顷,主要阅海湿地生态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消减遏制与修复、复壮技术研究等。
也应对阅海湿地生态迫切问题的芦苇、蒲草消减与湖泊大水面荒漠化问题,开展荷花的移植恢复建设,详见表5-3,如下:
表5-3恢复工程实施时间与内容
水生植物定植
面积(公顷)
计划定植时间
荷花
三斗北水域
10
宜选择项目实施的3-5月
2.3湖滨景观防护林带建设
为进一步的稳固湖泊湿地堤岸,营建湿地公园景观、防护湖泊外围声音、光源、垃圾等污染物对湿地生态以及湿地鱼类、鸟类栖息繁殖地的影响,需营建10公顷的防护林带,建设地点阅海南码头西南边,防护林带宽40米,长2.4公里的带状。
防护林带植被采用乔、灌、草木垂直水平交错结合,外围草、灌木,内层乔木,乔木下插入灌、草木垂直混搭,主要树种选取本地树种国槐、垂柳、刺槐、红柳、沙枣、紫穗槐、马兰等,形成较为完整的湿地植被系统,植苗采用品型交错分布方式,乔木树间距1.5米,灌木0.8米较高密植,需植苗5万余株。
营建景观林带不仅对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起重要作用,也是湿地生态休闲景观,对湿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表5-4景观防护林带实施时间与内容
景观林带
南码头
项目实施后的3-11月
2.4生态补水工程
水是湖泊湿地得以存在的基础性资源,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首先要保证水的补给,项目实施需进行湿地生态补水10万立方米,补水主要采用爱依河水系供给,补水时间以开春、秋后农田用水高峰期过后,湖泊湿地水量较少时期补给,湿地生态补水要求补给水源以四类以上水标准供给,生态补水后不仅是湿地面积维持平衡,而且是湿地各类动植物资源更好的栖息繁殖得以保障,更好的维护生态的平衡和多样性。
见表5-4,如下:
表5-5生态补水实施时间与内容
补水量(万立方米)
计划时间
生态补水
湖泊
项目实施的3-11月
2.5湖岸道路工程建设
为更好的对湿地资源进行监测和保护,需建设湖岸道路,建设地点在湖泊南侧湖滨带,新建1公里长,宽2米的防滑水泥道路,主要结构下面混合料,中间卵石,上面浇筑水泥,表层打毛防滑,湖岸道路的建设方便生态资源的近距离监测,也是湿的休闲观光基础建设,此道路适宜步行和电瓶车的环保非机动车通行。
表5-6湖岸道路实施时间与内容
长度(公里)
湖岸道路
南码头湖滨带
项目实施后的4-11月
3、湿地管护能力建设:
为更好的对湿地生态及其资源保护和管理,需聘用管护人员8人,其中6人为固定用工,主要对湿地范围内湿地生态和资源的看护和管理,实施24小时巡逻,严厉打击湿地资源偷盗、污染、破坏等犯罪行为,为湿地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人为季节性用工,主要解决湿地资源日常工作的辅助。
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1、估算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农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综合概算单位估价汇总表。
2、取费标准
(1)建筑工程费用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主要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指标”定额及取费标准综合确定;
(2)工程监理费按项目建筑工程投资的1.2%计取;
(3)项目前期设计费、可研费用按建筑工程费用的4%计取;
(4)招投标费按建筑工程费用的0.1%计取;
(5)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筑工程费用的3%计取;
(6)基本预备费按项目建筑工程费用及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