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247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图1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原理简图

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相对于全控桥而言少了一个控制器件,用二极管代替,有利于降低损耗!

如果不加续流二极管,当α突然增大至180°

或出发脉冲丢失时,由于电感储能不经变压器二次绕组释放,只是消耗在负载电阻上,会发生一个晶闸管导通而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Ud为正弦,另外半周期为ud为零,其平均值保持稳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时的波形,即为失控。

所以必须加续流二极管,以免发生失控现象。

B方案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图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

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C方案3: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图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

此电路只需要一个可控器件,电路比较简单,VT的a移相范围为180。

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为使变压器铁心不饱和,需增大铁心截面积,增大了设备的容量。

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D方案4: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图4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

此电路变压器是带中心抽头的,结构比较复杂,只要用2个可控器件,单相全波只用2个晶闸管,比单相全控桥少2个,因此少了一个管压降,相应地,门极驱动电路也少2个,但是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是单相全控桥的2倍。

不存在直流磁化的问题,适用于输出低压的场合作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

而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管的平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均电流减小一半;

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

综上所述,针对他们的优缺点,我们采用方案二,即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3主体电路的设计:

2.3.1电路原理及说明:

当负载由电阻和电感组成时称为阻感性负载。

例如各种电机的励磁绕组,整流输出端接有平波电抗器的负载等等。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带阻感性负载的电路如图2所示。

由于电感储能,而且储能不能突变因此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即电感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

当流过电感中的电流变化时,在电感两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引起电压降UL

负载中的电感量的大小不同,整流电路的工作情况及输出Ud和id的波形具有不同的特点。

当负载电感量L较小(即负载阻抗角φ),控制角α>

φ时,负载上的电流不连续;

当电感L增大时,负载上的电流不连续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当电感L很大时,且ωLd>

>

Rd示时,这种负载称为大电感负载。

此时大电感阻止负载中电流的变化,负载电流连续,可看作一条水平直线。

各电量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

在电源电压U2正半周期间,晶闸管T1、T2承受正向电压,若在ωt=α时触发,T1、T2导通,电流经T1、负载、T2和Tr二次形成回路,但由于大电感的存在,U2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T1、T2继续导通,直到T3、T4被触发时,T1、T2承受反向电压而截止。

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

在电源电压U2负半周期间,晶闸管T3、T4承受正向的电压,在ωt=α+π时触发,T3、T4导通,T1、T2反向则制,负载电流从T1、T2中换流至T3、T4中。

在ωt=2π时,电压U2过零,T3、T4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处于导通,直到下一个周期T1、T2导通的时候,T3、T4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α<

=π/2时,负载电流才连续,当α>

π/2时,负载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于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是0—π/2。

2.3.2电感负载可控整流电路: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在生产实践中,除了电阻性负载外,最常见的负载还有电感性负载,如电动机的励磁绕组,整流电路中串入的滤波电抗器等。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在电路图中将电阻和电感分开表示。

当整流电路带电感性负载时,整流工作的物理过程和电压、电流波形都与带电阻性负载时不同。

因为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即电感元件中的电流。

图5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及其波形

((a)电路图;

(b)电源电压;

(c)触发脉冲;

(d)输出电压;

(e)输出电流;

(f)晶闸管V-1,V-4上的电流;

(g)晶闸管V-2,V-3上的电流;

(h)变压器副边电流;

(i)晶闸管V-1,V-4上的电压)

当电流变化时电感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而阻碍其变化,所以,电路电流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电压的变化。

负载电流连续时,整流电压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输出电流波形因电感很大,平波效果很好而呈一条水平线。

两组晶闸管轮流导电,一个周期中各导电180°

,且与α无关,变压器二次绕组中电流i2的波形是对称的正、负方波。

负载电流的平

均值Id和有效值I相等,其波形系数为1。

在这种情况下:

当α=0°

时,Ud=0.9U2;

当α=90°

时,Ud=0,其移相范围为90°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都是。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

2.4主电路的设计:

图6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主电路原理图

2.4.1原理图分析

该电路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电源,过电保护电路,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构成。

输入的信号经变压器变压后通过过电保护电路,保证电路出现过载或短路故障时,不至于伤害到晶闸管和负载。

在电路中还加了防雷击的保护电路。

然后将经变压和保护后的信号输入整流电路中。

整流电路中的晶闸管在触发信号的作用下动作,以发挥整流电路的整流作用。

在电路中,过电保护部分我们分别选择的快速熔断器做过流保护,而过压保护则采用RC电路。

这部分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电路的简单性,所以才这样的保护电路部分。

整流部分电路则是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的我们学过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该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晶闸管的开关特性实现将交流变为直流的功能。

触发电路是由设计题目而定的,题目要求了用单结晶体管直接触发电路。

单结晶体管直接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变化较大,而且由于是直接触发电路它的结构比较简单。

一方面是方便我们对设计电路中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2.5主要元器件的说明

2.5.1元器件清单:

表1:

元器件

备注

数量

整流变压器

变比为2,容量至少为2.464kv·

A

1个

晶闸管

KP20-4

4个

电阻

其中主电路负载电阻最大为500Ω

若干个

电感

主电路负载700mH

电位器

SW-SPDT

2个

二极管

14个

同步变压器

芯片

TCA785

1块

熔断器

熔断电流为15A

电容

脉冲变压器

2.5.2变压器的选取

根据参数计算可知:

变压器应选变比为1.5,容量至少为22.5V·

A。

由于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带电感性负载主电路主要元件是晶闸管,所以选取元件时主要考虑晶闸管的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2.5.3晶闸管的的选取

图7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图形符号

2.6相关参数计算

2.6.1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如下:

①额定电压UTn

通常取UDRM和URRM中较小的,再取靠近标准的电压等级作为晶闸管型的额定电压。

在选用管子时,额定电压应为正常工作峰值电压的2~3倍,以保证电路的工作安全。

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UTn≥(2~3)UTM(2.6.1)

UTM:

工作电路中加在管子上的最大瞬时电压

②额定电流IT(AV)

IT(AV)又称为额定通态平均电流。

其定义是在室温40°

和规定的冷却条件下,元件在电阻性负载流过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

的电路中,结温不超过额定结温时,所允许的最大通态平均电流值。

将此电流按晶闸管标准电流取相近的电流等级即为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要注意的是若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远小于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即使正向电流值没超过额定值,但峰值电流将非常大,可能会超过管子所能提供的极限,使管子由于过热而损坏。

在实际使用时不论流过管子的电流波形如何、导通角多大,只要其最大电流有效值ITM≤ITn,散热冷却符合规定,则晶闸管的发热、温升就能限制在允许的范围。

ITn:

额定电流有效值,根据管子的IT(AV)换算出,

IT(AV)、ITM、ITn三者之间的关系:

(2.6.2)

(2.6.3)

波形系数:

有直流分量的电流波形,其有效值

与平均值

之比称为该波形的波形系数,Kf表示。

(2.6.4)

额定状态下,晶闸管的电流波形系数

(2.6.5)

晶闸管承受最大电压为

考虑到2倍裕量,取500V.

2.6.2晶闸管的选择原则:

Ⅰ、所选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Tn大于元件在电路中可能流过的最大电流有效值。

Ⅱ、选择时考虑(1.5~2)倍的安全余量。

ITn=1.57IT(AV)=(1.5~2)ITM

IT(AV)≥(1.5~2)

(2.6.6)

因为IT=I/

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12.5A(输出电流的有效值为最小值,所以该额定电流也为最小值)考虑到2倍裕量,取25A.即晶闸管的额定电流至少应大于25A.在本次设计中我选用4个KP20-4的晶闸管.

Ⅲ、若散热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元件的额定电流应降低使用。

③通态平均管压降UT(AV)。

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晶闸管导通的正弦波半个周期内阳极与阴极电压的平均值,一般在0.4~1.2V。

④维持电流IH。

指在常温门极开路时,晶闸管从较大的通态电流降到刚好能保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通态电流。

一般IH值从几十到几百毫安,由晶闸管电流容量大小而定。

⑤门极触发电流Ig。

在常温下,阳极电压为6V时,使晶闸管能完全导通所需的门极电流,一般为毫安级。

⑥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u/dt。

在额定结温和门极开路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晶闸管从断态到通态转换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

一般为每微秒几十伏。

⑦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di/dt。

在规定条件下,晶闸管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上升率。

若晶闸管导通时电流上升太快,则会在晶闸管刚开通时,有很大的电流集中在门极附近的小区域内,从而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晶闸管。

3.设计结果与分析:

整流电路的性能常用两个技术指标来衡量:

一个是反映转换关系的用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表示;

另一个是反映输出直流电压平滑程度的,称为纹波系数。

1)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

=

(3.5.1)

2)纹波系数

纹波系数

用来表示直流输出电压中相对纹波电压的大小,即

4.设计心得:

通过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使我加深了对整流电路的理解,让我对电力电子该课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整流电路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且根据负载的不同,又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电路。

其中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其负载我们用的多的主要是电阻型、带大电感型,接反电动势型。

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优点。

对于一个电路的设计,首先应该对它的理论知识很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性能好的电路。

整流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选择和触发电路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开关器件和触发电路选择的好,对整流电路的性能指标影响很大。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次,虽然中途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还是被我逐步解决了。

每次做课程设计我都感觉比较棘手,因为它不单是要求你单纯地完成一个题目,而是要求你对所学的知识都要弄懂,并且能将其贯穿起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迎难而上了,首先把设计任务搞清,不能盲目地去做,你连任务都不清楚从何做起呢,接下来就是找相关资料,我每天除了上图书馆就是在网上找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找资料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是需要耐心的,不是你所找的就一定是有用的,所以这个过程中要花费一些时间做看似无用功的事,其实不尽然,这其中也拓展了你的知识面。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于文档的编排格式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于以后的毕业设计及工作需要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我也在复习一遍电力电子这门课程,把以前一些没弄懂的问题这次弄明白了一部分,当然没有全部。

5.参考文献:

[1]卜小明,龙全求.一种薄板弯曲问题的四边形位移单元[J].力学学报,1991.2

[2]谢宋和,甘勇.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5

[3]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第四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4]潘新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第2版.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

[5]范立南,谢子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6]范立南,韩晓微,王忠石等.基于多结构元的噪声污染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